基于文化差异的茶叶用语英翻探究

2023-03-06 14:29
福建茶叶 2023年1期
关键词:用语茶文化茶叶

周 敏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大同 037039)

我国是茶叶的起源国家也是茶叶的故乡,蕴含丰富的茶叶品种,因茶而形成的茶礼仪、茶道德等也被世界所关注。借助茶叶用语英翻将传统茶文化以语言为载体传播到不同国家,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因此我国应加强对英语人才的培养,既要提升其翻译能力,使其在跨文化交流基础上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也要在茶叶用语英翻过程中增强我国茶文化的辐射力,才能确保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保持优势的竞争地位。

1 文化差异背景下茶叶用语英翻中存在的误差

文化差异背景下了解茶叶用语英翻中存在的误差,可加强对我国现阶段茶叶用语英翻的进一步认知和了解,也有利于茶叶用语英翻创新和优化。[1]一方面茶叶用语英翻存在认知误差,由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因此对事物的理解也会有所区别。以功夫茶为例,我国的功夫茶在不同区域特点也会有所不同,一种功夫茶是利用活泉水中火煮制而成,而另一种功夫茶是在泡制过程中填满小茶壶,再借助活水进入茶壶将茶精华浸到水中,以此经过多道工序炮制而成的。[2]不同功夫茶的冲泡模式,茶叶种类不同,对翻译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翻译人员既要提升翻译的准确性,也要将多元化翻译方法相结合展现功夫茶的文化内涵,才能使目的语国家读者了解功夫茶;另一方面茶叶用语英翻中存在思维差异,相关翻译人才要基于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形成不同的翻译模式,也要避免消费者对茶叶产生误解,因此翻译过程中应提前考虑思维误差,提升词汇翻译的准确性才能降低翻译误差率,确保茶叶用语英翻质量不断提升。

2 基于文化差异的茶叶用语英翻原则

2.1 明确导向原则

基于文化差异展开的茶叶用语英翻可助力茶叶国际贸易发展和优化,也能为国际化商务合作奠定良好基础。茶叶用语英翻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虽然我国已形成一套独立的翻译体系,并基于文化差异对茶叶翻译工作进行多元指导,但部分茶叶用语英翻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确保茶叶用语英翻创新的有效性和科学性。[3]应基于明确导向原则尽量抓住语言核心,确保在茶叶用语英翻简单明了的基础上强化高效化处理,以此确保在茶叶用语英翻过程中提升翻译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基于文化差异展开的茶叶用语英翻既能尊重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也能提升翻译的专业性,确保目的语国家读者了解茶叶翻译的深层次含义。遵循文化差异进行翻译对翻译人员提出更高要求,翻译人员既要明确导向原则,也要基于目的语国家读者的用语习惯展开科学化翻译,向不同国家展现我国茶礼仪文化,才能更好的树立企业形象,并助推茶叶用语英翻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2.2 规范操作原则

茶叶用语英翻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具备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其在发展过程中应保持规范操作原则,确保加强对茶叶用语英翻的宏观把握,强化微观调控,才能精准传达茶叶相关信息。翻译人员在翻译前应全方位了解茶叶相关内容,要了解其生产流程和冲泡模式,也要了解相关的茶文化,才能确保翻译工作顺利开展。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已逐渐建立具有个性化的茶叶翻译模式,但加强对不同目的语国家文化的探讨和认知,规范翻译模式可确保在翻译过程中凸显中国化特色,也能尊重目的语国家读者,并在翻译过程中突出重点,确保茶叶用语英翻的健康可持续运行。由此可见,保持规范操作原则对茶叶用语进行科学化翻译,以此强化合理化语言表达能真正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也能提升茶叶用语翻译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3 人才培养原则

基于文化差异展开的英语翻译对翻译人员提出更高要求,相关翻译人员才既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语言素养,也要掌握丰富的茶文化内涵,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才能在茶文化支持下构建合理翻译模式更好的完成茶叶用语英翻工作。[4]因此我国在茶叶用语英翻过程中应遵循人才培养原则,加强对人才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的培养,既要确保人才了解市场需求以及翻译需求,也要以此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确保针对性调整翻译课程提升翻译教学质量,才能为茶叶用语英翻系统性输入专业人才。例如,可引导翻译人员在茶叶用语英翻中完善学识结构,加强文化沉淀使其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这有利于提升其对茶文化的全方位认知,也能使其在茶叶用语翻译过程中提升工作价值,确保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作出贡献。遵循人才培养原则对茶叶用语进行翻译,能真正加强对文化差异的正确认知和了解,也能在完善人才培养架构的基础上,推动我国茶叶相关企业迈入新的发展台阶。茶企对翻译人才的殷切期盼体现了我国人才的稀缺,我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基于企业需求展开人才培养,也要适当提升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使其在接触多元文化时保持文化自信。

3 基于文化差异的茶叶用语英翻策略

3.1 科学应用直译法与转换法,强化灵活性表达

灵活运用直译法和转换法加强对茶叶语言的灵活性表达,既能在跨文化交流中尊重不同国家文化,也能基于文化差异提升茶叶用语英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直译法为例,借助直译法进行翻译时可保留原文词语,以此提升翻译效果和翻译质量,既能尊重文化差异,也能形成客观的翻译体系。直译法不是指单纯的字词翻译,而是指应最大限度还原语言原意并基于交流对象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模式,借助专业术语加强对语言的科学化阐释。翻译人员要在翻译过程中了解译文是否适合直译,茶叶用语英翻时与产地味道等相关的内容需要直观表达,而为提升表达的合理性,一般在翻译时会利用注释提升翻译的合理性,使消费者更清晰的认知茶叶功效和冲泡方法。例如,金坛雀舌茶属于一种特色茶叶,既是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也深受国内外广泛好评,为确保不同国家加强对茶叶的了解翻译时我国的翻译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初期翻译过程中会将其翻译为:Jintan bird tongue tea,而在后期发现这种翻译模式不能帮助不同国家很好的了解茶叶特点,因此开始采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创新翻译模式,并将其翻译为:which is named after its shape,这种翻译模式有利于不同国家消费者更好的了解茶叶特性。[5]茶叶用语英翻本身难度相对较大,我国地广物博不同区域的茶叶特色不同,这也导致茶叶用语英翻难度逐渐加大。为确保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在利用直译法进行翻译时也需借助转换法提升翻译的灵活性,合理调整短语等相关因素,提升句子表达的流畅性才能避免消费者误解被翻译过的茶叶用语。根植于传统茶文化的茶叶在描述时有许多带有浓厚文化气息的词汇,这些词汇言简意赅翻译难度较大。为降低翻译难度可基于目的语国家读者用语习惯灵活调整语言句式,确保其了解茶叶的特性和特点。以西湖龙井为例,传统翻译过程中会将其翻译为:The west lake longjing,而借助转换法对其进行灵活翻译后,会将其翻译为:west longjing,beautiful shape,sweet taste,fragrant and green color,这种翻译有利于不同国家目的语读者更好的了解茶叶讯息,可真正基于文化差异提升茶叶用语英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2 助力茶叶语言实现科学转化,培养创新型人才

我国是茶文化起源国家,茶文化在发展和传承过程中流传到不同国家形成了不同的茶文化,基于文化差异进行茶叶用语英翻时须加强对专业术语的进一步了解和认知。[6]要基于茶文化掌握不同国家茶用语规范,也要在对我国茶叶进行翻译时表达我国茶文化的内涵,才能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理解偏差。为避免翻译误差较大,可基于茶叶的类型对其进行针对性翻译。以普洱茶为例,我国普洱茶类型较多,可基于普洱茶的类型展开针对性翻译。例如,对有年份的普洱茶进行翻译时可在翻译过程中增加年份,以此确保目的语国家读者了解茶叶的类型和种类。可将年份明确的31年陈年普洱译为31-Year pu-erh。加强对茶叶相关专业术语的深入研究创新翻译结构,确保基于文化差异提升茶叶用语英翻的生活性和科学性,完善其结构以及句式表达,能加强对不同语言文化的尊重,也能基于目的语国家读者的语言习惯深入剖析不同地域的茶文化特色,以此提升茶叶用语英翻的合理性,有利于实现跨文化表达,方便目的语国家读者了解茶叶英语。中西方的发展脉络不同,语言表达形式也会有较大差别,为提升英语翻译的科学性和平衡性可借助不同翻译方法相结合的形式,提升翻译的准确性。例如,对明前茶进行翻译时习惯将其翻译为:Remarkably tea,而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异后可通过直译和意译相衔接的形式创新翻译理念将其翻译为:The preceding dragonwell tea。实现茶叶用语的科学化转换构建新型翻译模式,既能基于茶叶相关文化进行深化翻译,也能从多方面入手创新翻译理念和翻译策略。例如,对茶叶进行翻译时可借助茶艺表演融入情感词汇,以此表明茶叶的亮点体现茶叶文化性特征。例如,可借助body表达茶叶味道,可用bright表达茶汤的明亮,科学表达使目的语国家了解茶的韵味,有利于目的语国家感受我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使其通过茶叶形态和种类了解我国茶品种的丰富。构建创新型翻译对茶叶人才提出更高要求,我国在推动茶叶翻译工作发展时也应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既要提升茶叶用语英翻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也要积极鼓励翻译人员加强系统性学习。翻译人员可借助互联网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并积累更多与茶相关的词汇提升翻译能力,打破传统翻译体系。基于文化差异提升茶叶翻译的真实性和时代性,能随着时代不断转变而创新翻译目标语翻译架构。人才培养需要学校的助力,不同院校可在发展过程中加强合作,通过混合式教育确保培养复合型人才,并引导人才从不同层面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与生活背景,以此提升茶叶用语英翻的精准性,有利于实现我国茶叶企业的创新发展,也能为茶叶用语翻译发展积蓄人才。

3.3 构建统一茶叶用语英翻标准,选择合理化方法

茶叶用语英翻过程中统一翻译标准有利于西方消费者和民众对茶叶的进一步认知和了解,也能形成品牌宣传作用。[7]故此茶叶用语翻译过程中应充分展现不同茶叶的个性和特色,激发民众的购买欲望才能使我国茶叶在销售时传播中国茶文化,以此为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奠定良好基础。现阶段我国的茶叶用语翻译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缺少统一化标准。为统一翻译标准有关部门可基于我国茶文化构建一套符合不同区域的宏观翻译策略,既要帮助茶叶产品提升识别性,加强品牌构建,也要助力我国茶叶产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有关部门制定的翻译标准具备较强的权威性,能为不同地区的茶叶用语英翻提供宏观性参考,不同区域可基于茶叶属性对茶叶产品进行详细划分。以绿茶为例,绿茶包括剑片绿茶、银针绿茶、松卷绿茶、条形绿茶,不同绿茶的特点不同,茶叶相关企业应提升品牌意识需加强对品牌的科学化培育,也要提前申请产品商标,加强对品牌形象的保护才能提升茶叶产品的美誉度。有关部门可与茶叶研究协会强化合作构建统一化翻译标准,以此增强翻译的国际化,有利于我国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也能使茶叶用语翻译迈向规范化发展阶段。茶叶用语翻译过程中,既需要综合考量东西方文化差异,也要在跨文化交流时充分表达茶叶内涵。例如,翻译过程中应考虑不同目的语国家读者的文化差异以及语言表达形式,既要借助语言翻译强化文化传达也要构建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的翻译形式。了解不同国家语言存在的差异,有利于提升翻译的合理性,例如,我国习惯将茶翻译为tea,但茶在我国主指茶叶,而tea在英语中不仅指茶叶,还指茶点和茶树等内容,意义相对丰富。因此我国在茶叶翻译过程中,应基于西方的饮茶习惯,加强对茶叶颜色和茶叶特点的翻译。强化特点翻译有利于目的语读者更好的了解东方茶,也能采用科学化翻译技,增强翻译的合理性。基于文化差异展开正确性翻译,充分考虑不同国家的文化体系,提升翻译的复合性,能使茶叶翻译过程中承载不同国家的文化体系。以铁观音为例,观音是佛教人物,了解西方国家的宗教文化将铁观音这种茶叶翻译为TeaBuddha,可使目的语国家读者进一步了解这种茶叶在中文体系中的表达形式,也有利于表达茶叶文化内涵,并在弘扬茶文化时展现我国佛教文化。选择合理化翻译方法结合翻译时尊重不同国家文化差异,有利于茶叶用语英翻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也能在茶叶用语英翻发展过程中,增强我国茶叶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使中国茶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4 结语

茶叶用语英翻对我国茶叶相关商务以及茶叶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提升翻译的准确性,避免因信息传达失误而出现文化误解能避免商业纠纷的出现。因此我国必须采用科学化商务英语翻译模式,既要提升茶叶用语英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要在茶叶用语英翻创新和优化时融入一些文化色彩,以此使不同国家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更有利于提升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也能使不同国家了解茶文化的包容性,并加强对我国茶文化的正确认知。

猜你喜欢
用语茶文化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用上礼貌用语,写“打电话”的故事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香喷喷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