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郁达夫小说奖终评委成员评语

2023-03-06 21:08
江南 2023年1期
关键词:评语文学小说

中篇小说首奖

第一轮投票

★5票

《黄河故事》

《人民文学》2020年第6期 作者:邵丽

毕飞宇:邵丽的写作显然是进入了佳境,无论是书写的对象还是书写的幅度都有很大的不同。

孙甘露:邵丽的《黄河故事》,叙事看起来浩浩荡荡,却始终严格保持着内外两个向度。内,是一个家族两代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和深情厚谊;外,是始终伴随着这个家族的时代巨变。在故事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家族里的人尝试着体谅与和解,从而走向了人物命运的深处,也由此显现出时代变化的辽阔图景,描摹出家和国之间深层的互动关系。

李敬泽:“黄河”与女性在这里呈现丰富的喻指关系,是地理、空间、中原的,是女性和母性、丰沛和枯竭,是社会历史的,如同干流,也是个人的、具体的,是流域所及的土地,等等。这是一篇浑厚的作品。

陈东捷:《黄河故事》借助时间的力量,对过往的家庭伦理进行了重新梳理。再现亦是发现,在黄河这个巨大的隐喻符号之下,看似固化的生活史变得暗流涌动又充满歧义。作品以不动声色的叙述语调,对家庭情感关系进行逆向追踪,以令人信服的复杂呈现获得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4票

《制琴师》

《野草》2021年第6期 作者:黄立宇

叶兆言:非常好的一部中篇,令人眼前一亮,有冲击力,值得力荐。喜欢这样的叙事风格,文字亮丽,出其不意,有着明显的文学追求,不落俗套。

袁 敏:小说中流动着一种深深打动人的质地和韵味,让你有时情不自禁笑出声,有时不由自主流下泪。我觉得,这大抵就是一部小说最好的样子。读《制琴师》时,我无端地想起了一位隐居山林多年的民间诗人。多年前,我在作家出版社时,看到他的一本诗集,我觉得很棒,比我看到的一些有名诗人写的诗都好。我要给他出版,他拒绝了,说,不值得出,我就是写给自己和朋友看的。在我眼中,这是一位高人。我很惭愧和遗憾,在我执掌《江南》的九年中,居然不知道近在咫尺的东海边,还潜藏着这样一位优秀的小说家,读了《制琴师》,我知道了,这也是一位高人。

★1票

《天物墟》

《十月》2021年第2期 作者:孙频

程永新:《天物墟》是孙频近年来系列作品中的一篇,主人公永钧与废墟、与物、与人相遇,从而获得启悟。用岳雯的话来说,如果《鲛在水中央》是一次界碑式的写作,它标记了孙频对于世界的特定看法与感受,确立了她运用语言的方式,那么,我们现在读到的《天物墟》恰好处于这一美学风格的延长线上。

第二轮投票

★7票

《黄河故事》

《人民文学》2020年第6期 作者:邵丽

叶兆言:母亲的角色刻画得很到位,很有力,像油画一样浓墨重彩,像书法一样力透纸背,让人难忘。

阿 来: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中国故事,无论是国还是民,首先是重建物质生活,从贫穷走向富裕的过程。物质层面的需求基本满足后,贫困年代造成的深层次道德问题、情感问题浮出水面,痛苦、残酷,让人不忍直视。在《黄河故事》这部小说中,早逝的父亲去世那么多年,骨灰却随城市扩张而四处漂泊,不能入土为安,这本身就成为一个时代状貌的隐喻。在这个由在他乡成功建立一份事业的叙述者主导的返乡故事中,种种遭际与回忆,形成了一种双向回溯。从前的伤口暗伏于身与心,从未愈合,痂壳揭开,依然血肉模糊。这是一个勇敢的叙述者,揭开并未真正愈合的旧伤,目的却是救赎,是为了真正的疗愈。从写作技术上来说,这复杂的纠葛,多重的人物关系,处理得如此清晰畅达,也见出作者深厚的功力。

袁 敏:剥开历史说爱恨,家长里短话人生。看似絮絮叨叨讲述一个寻常百姓家庭中,夫妻、母女、兄弟姐妹的情感纠葛故事,却从中徐徐展开一股中国历史变迁和社会变革的洪流。沉痛压抑中,依然有梦想之光闪烁;辛酸悲苦里,还是能保持坚韧和善良。人世间的大义和大爱,都在这条母亲河中鲜活演绎。

(另外评语见前)

★3票

《制琴师》

《野草》2021年第6期 作者:黄立宇

程永新:《制琴师》的写法有别于主流文坛的趣味。一座城,两三人,几段轶事,编织成一出罗曼蒂克浪漫史。然而这是文学灵韵的回响,是一种追念,也是向文学技艺的致敬。

(另外评语见前)

中篇小说奖

第一轮投票

★10票

《制琴师》

《野草》2021年第6期 作者:黄立宇

艾 伟:黄立宇写作多年,我一直喜欢他早年写的短篇,叙事讲究。他的小说里存在一种喑哑的独自偷乐的声音,我经常听到他小说的某个角落发出嘎嘎嘎鸭叫般的笑声。他有十多年没写了,回归之作《制琴师》依旧保持着惯有的风格,既节制又蓬勃,既充满人间烟火,又有着疯狂而怪异的念头,并在两者之间取得可信的平衡。

李敬泽:相对于我们熟悉的文学场域,黄立宇大概是个隐士,这不是熟不熟的问题,而是他所写的人生与人世另有自己的重心。大隐隐于市,说的其实是一种在又不在的状态,这种中间的、两间的状态,在这篇小说里是洇染性的,既是叙述的机枢,又深入人物的肌理。

陈东捷:《制琴师》以精确的叙述、富有真实感的氛围,把我们拉回了相对久远的年代。久远不仅是时间意义上的,同时也具备精神的向度。在充斥成功学的人生训练课遍地开花之时,为不合时宜的艺术梦想而疯狂的小城青年,在遥远处弹拨着被遗忘的曲调。

(另外评语见前)

★7票

《月球隐士》

《芙蓉》2021年第2期 作者:李宏伟

孙甘露:《月球隐士》情景设定法度森严,情节推进逻辑严密,人物情绪呈现手法多样,从而描绘出一个细部饱满的未来社会。借助这一置身于未来的虚构思想实验,李宏伟把先锋、科幻和推理熔为一炉,充分呈现了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对现实的关切,对人物成长的思考,打开了阅读者的思维空间,以独特的形式为我们置身的时代赋形。

李敬泽:小说家常常扮演哲学家,但很多时候演不好。李宏伟则常常让人感到,他是哲学家在扮演小说家。《月球隐士》以及他的其他小说,是在一种终极(同时也是原初)的运思中进入了(借用了)科幻的情境。他的哲思的复杂性抵达了小说思辨的高点,当然,也因此,他的小说常常是不能、不必完成的。

阿 来:李宏伟的小说入选这个名单,是有意义的。科幻小说常常被归为类型文学,这些年渐渐进入主流文学界的视野,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科幻小说向来有两个路数:一种是前沿科学思想所导出的关于未来科技发展所可能造成的情形;另一种叫社会科幻,致力于想象未来人类的生存状态与社会构造。这篇小说大致说来更接近于后一种,其中包含了严肃的未来人类存在方式的探讨,更因此导出哲理性世界观,有一种冷静而沉郁的力量。我赞同这篇小说得奖,更赞同把此类写作也引入此次评奖关注的范围,以造成文学领域的开放示范。

陈东捷:《月球隐士》与其说是一部科幻小说,不如说是一部指向未来的哲理小说。小说对未来社会结构和人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进行了复杂的闭环设计,在对人类未来的终极想象中,隐含着对当下现实问题的强烈关切。可以说,正是现实语境下理性崩溃造成的无序状态,催生了作品中末日般的极端秩序。

★5票

《镜城》

《钟山》2021年5期 作者:罗伟章

李敬泽:罗伟章近年来似乎特别喜欢以某种总体性隐喻架构小说,如《声音史》和《寂静史》,《镜城》也是如此。喻有多边,如果直取一边,全力以赴,克服困难,固然蔚为奇观,但也可以让这个喻在人类复杂经验中生长,不仅完成小说的叙事,也展开喻的无穷多边,这样喻和喻之所指就不是千江映月,而是浩荡星河。

阿 来:罗伟章的小说,在比较长的时间段里,有一种过度的对细节与韵味的沉溺,而造成某种滞涩与沉闷,但这两年却变得锐利同时轻盈起来。《镜城》就是这种向鲜活处转换的一个有力例证。结构是戏中戏。戏与戏相互映照生发,互为镜像。语言更好,准确拿捏的不仅是方言的语感,更重要的是操持这种语言的人的心性与态度。

中篇未获奖小说

《浪的景观》

《钟山》2020年第3期 作者:周嘉宁

孙甘露:在《浪的景观》里,周嘉宁开放了自己的题材选择,把视角从文学青年投向两个小贩,却始终保持着一贯对外在事物和人物内心把握的细致和准确,把社会背景和人物经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勾勒出20世纪末、21世纪初丰富的生活面貌,塑造了青年人奋斗和成长的鲜明形象,由此展现出新时代勃勃的生机和青年人面向未来的开阔可能。

李 洱:周嘉宁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进入生活,并寻找那些舒适的、轻盈的,且有生活之味的日常场景和心灵图景。看似是对世纪之交的回望,其实是对当下的某种能抵达的可能性的书写。紧张与放松,快与慢,追逐与漫步,足可以轻轻地唤醒我们,并思考与现实、与自我的关系。《浪的景观》充满令人尊敬的善意,在平和状态中隐藏了有力的追问。

程永新:小说向一个时代致敬,叙写的是青春记忆,带着怀旧的基调。金理说诚挚居然赋予小说一种自反性,怀旧和伤感,都洇染于拔地而起的生机与天宽地阔的绵长中。

《鬼指根》

《收获》2021年第5期 作者:尹学芸

叶兆言:神神鬼鬼,十分生动,佛性和贼性竟然能够共存,还弄得很有趣,不容易。

《美学原理》

《十月》2020年第6期 作者:肖江虹

陈东捷:《美学原理》在大俗大雅之间腾挪转换,在特定的场景内,对文人的精致和农妇的粗鄙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复调式叙述。野性的生命力量和极具装饰感的人生状态,在略带喜感的对局中反复纠缠。作品中没有明确的价值判断,甚至没有惯常的追问,只是在巨大的差异化呈现中打开了意义的空间。

《床上的陈清》

《芳草》2020年第5期 作者:林那北

袁 敏:一张病床,书尽人生。真实、率性、松弛、饱满,这是我读这部小说时脑海中跳过的字眼。不刻意、不矫情、不虚伪、不掩饰,生活中最本真的东西,像打开的水龙头哗哗哗地流淌出来,让你的阅读随着水流一泻千里,让你的思维无法抵御小说家笔尖力量的牵引,与其笔下的人物命运和情感一起跳动。

《澳大利亚舅舅》

《青年文学》2021年第9期 作者:杨方

叶兆言:一股契诃夫戏剧中常见的忧郁气氛,喜剧的风格,悲剧的底色。

《玫瑰开满了麦子店》

《十月》2020年第1期 作者:石一枫

《天物墟》

《十月》2021年第2期 作者:孙频

(评语见前)

《冻土观测段》

《收获》2021年第4期 作者:董夏青青

《荒原上》

《收获》2020年第5期 作者:索南才让

《星光》

《十月》2021年第3期 作者:王凯

《黑梦》

《收获》2021年第3期 作者:宁肯

(终评委成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短篇小说首奖

第一轮投票

★5票

《虞公山》

《芳草》2020年第3期 作者:徐则臣

毕飞宇:徐则臣在中关村的时代是奔跑的,现在则是稳和厚。

李敬泽:经过一连串的“出乎意料”,这篇小说结穴于一个逝者,一个漂泊的、无处安顿的灵魂。侦探的逻辑最终都会指向反逻辑:打开一个孤独的、不被倾听和理解的、扮演和讲述自己的故事的人。是的,这篇小说写的是“讲故事的人”以及他终于有了一个听他、信他的儿子。

陈东捷:《虞公山》延续着徐则臣的大运河讲述,不同的是这次装入了少年寻找祖先的故事。寻祖起因于少年在成长的尴尬中,企图以身份的确认获取稳定的内心支撑,同时也源于漂泊不定的父亲故事的吸引。小说讲述的是具体可感的现实,叙述背后又分明包含着现代性隐喻。

★2票

《玫瑰,玫瑰》

《收获》2020年第3期 作者:张惠雯

程永新:张惠雯在小说中能够超越移民文学所特有的地理空间冲突,来书写女性在茫然无序的精神状况中的忧愁与捆缚。荒山上的夫妻二人显然是极端的、不可思议的,但在另一层面上,他们也喻指着内在情感趋向下的必然性游离与突围。

★1票

《荷花姜》

《人民文学》2021年第5期 作者:潘向黎

叶兆言:这是一篇非常节制的小说,好看,细腻,又不拖泥带水,很干净。

★1票

《晚春》

《人民文学》2021年第7期 作者:三三

阿 来:这篇小说有一种不疾不徐的很吸引人的调性。儿子以这样的方式进入生父的再婚家庭,那种家庭氛围,在稍嫌陌生的城市中短暂停留的感受,都呈现得恰到好处。深入的同时逃避,努力亲近最终却依然疏离,由此惆怅,由此哀伤。抵达了,却并未真正抵达。作品认真探讨了中国式父子关系以及家庭伦理关系。

★1票

《春暖花开》

《青年文学》2020年第2期 作者:畀愚

袁 敏:这部短篇小说很“郁达夫”。两个底层小人物,却上演了一幕让读者怦然心动的人间情感剧。人性深处的欲望,隐秘内心的悸动,爱的企盼,性的需求,人物关系中的微妙情感在作者笔下看似波澜不惊,却如深海潜流,丝丝入扣,层层推进。结尾处,女主情感的汹涌勃发和男主情感的内敛节制,与之前二人的情感走向形成鲜明的反差。那种戛然而止造成的静穆,带给人巨大的思考空间。

第二轮投票

★9票

《虞公山》

《芳草》2020年第3期 作者:徐则臣

叶兆言:侦探的外壳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又是寻根,又是盗墓,游刃有余。

袁 敏:小说构思精巧,布局紧致,万余字的篇幅,却能写出多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看似庞杂却逻辑清晰的叙述,让你可以读出并想象文本背后的不同故事。

(另外评语见前)

★1票

《玫瑰,玫瑰》

《收获》2020年第3期 作者:张惠雯(评语见前)

短篇小说奖

第一轮投票

★9票

《春暖花开》

《青年文学》2020年第2期 作者:畀愚

艾 伟:这篇小说是畀愚近年所写的众多小说中的一个异数,不再是民国乱世以及谍战阴谋,而是回到了当下,聚焦于进城打工者的生活和情感。这部小说中三个人物所构成的关系原本应该是紧张、矛盾的,畀愚让看起来即将发生的冲突转化成了深情厚意,一种质朴的生长于老百姓生命中的特有的纯良品性。

叶兆言:除了结尾略显得有瑕疵,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小说。它温暖,有人情味,纯朴忠厚,厚道或者说醇厚,像好酒一样。

李敬泽:畀愚的小说一向危机重重、刀光剑影,这一篇却是动人的人间小景。此类故事,其实常见,或者说,它体现了某种特定的取景器、某种情感装置的所见,但《春暖花开》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以城市没有诗意开始,一路行进到海子那句诗,这种发现已被命名的诗意的过程既推进了人物的内在化,又构成了微妙的反讽。

陈东捷:男人寻找出走的妻子,女人离开不堪的丈夫,两位进城务工的中年男女抱团取暖,难掩的激情覆盖了卑微的生活。女人前夫的出现,带来了情感与道德的权衡。这是一则中国式的爱情故事,内敛而温暖。

程永新:畀愚的小说直指当下生活,善于发现新经验、新现象,并将之转化为小说的艺术。在短短的篇幅内,揭示了丰富复杂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又都隐藏在平静的叙述之中。

(另外评语见前)

★7票

《晚春》

《人民文学》2021年第7期 作者:三三

李敬泽:我甚至觉得这篇小说的主角是杭州,或是江南。仅凭风景描写,三三就足以让人强烈地辨识出她的艺术才华。这样的风景几乎就是柄谷行人式的,外面和内面相互发明和照见。那种伤感的、浩大的展开同时又封闭的晚春,是节令之景,更是人的内在之景。

陈东捷:《晚春》的“父亲”是别种意义上的“多余人”。在特定的年代离城插队、结婚生子、返城再离城。时间的陀螺从不停歇,“父亲”最终同时失去了故乡和他乡、历史和未来。逼仄的现实,令他疑窦丛生,难以面对。小说把时代浪潮中被淹没的人打捞上岸,为历史提供了别样的佐证。

(另外评语见前)

★6票

《荷花姜》

《人民文学》2021年第5期 作者:潘向黎

李敬泽:都市的浮世绘。陌生人、微妙精确的距离、相互观看(当然,作为风景的对方,自我的景观化,以及必需的——风景下的困顿不堪),这些主题自张爱玲以来被反复书写。这篇小说的独异在于那种倦意。尽管我一点也不喜欢木心那句话,但倦意的确是美艳刺目,而又清澈辛辣的。

陈东捷:庸常的生活、凡常的故事,在潘向黎笔下生出了不同凡响的意味。坚硬的生活置于审美观照之下,被重新赋予了秩序。《荷花姜》文本呈现出装置艺术的特质,现实生活的诸多元素被打乱、抽离、重组,在保持距离感的讲述中,生成了曼妙的情感律动。

袁 敏:一段模糊的男女情感故事,在一个洞若观火的餐厅老板眼中渐次展开。男人优秀,女子出色,似乎般配登对的爱情,却在伤感中无疾而终。潘向黎温润却不乏犀利的笔尖,挑破了当代都市人高度文明化背后的精神困惑,将这对旷夫怨女曲折幽深的情感起伏,表达得痛彻心扉。此外,作者小说中常常会出现鲜明而贴切的意象,不经意间透露出来的优雅气质和文脉底蕴,让作品的辨识度很高。

(另外评语见前)

短篇未获奖小说

《玫瑰,玫瑰》

《收获》2020年第3期 作者:张惠雯

(评语见前)

《水果硬糖》

《收获》2021年第3期 作者:万玛才旦

李 洱:《水果硬糖》坚守或是回归了小说的质朴,这是叙述上的,也是关乎生活伦理的。万玛才旦以小说的张力赋予日常生活以丰富性,以文学的书写重新审视日常生活的伦理,人的成长感和命运感得以具备日常生活和文学的双重质感。《水果硬糖》为我们直面生活,尤其是打捞生活表象之下的沉淀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可能。

《日光照亮北斗》

《江南》2021年第5期 作者:蔡东

袁 敏:当今社会,都市里处处严重内卷化。工作竞争的压力、生活成本的高昂、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算计,这一切都让曾经充满梦想的年轻人身心疲惫,不堪重负,甚至觉得前途渺茫。而寻找一间有光亮的蜗居,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恐怕是无数都市打拼者心中的渴望。可是,求一束细碎却明媚的日光,为什么那么难?小说通过一对有高等教育学历背景,且已跻身繁华特区的新白领寻找出租房的平凡日常,道出了在现实生活的重重重压下,年轻人的辛酸、苦闷和无奈,读来令人慨叹。

《一斗阁笔记》

《上海文学》2020年第1期 作者:莫言

《人类的算法》

《野草》2020年第2期 作者:弋舟

《跳马》

《小说界》2021年第4期 作者:路内

《瀑布守门人》

《作家》2020年第2期 作者:田耳

《等下雪》

《小说界》2021年第1期 作者:赵松

《猫生》

《江南》2020年第3期 作者:葛亮

《水漫蓝桥》

《人民文学》2021年第7期 作者:杨知寒

《去大润发》

《花城》2020年第1期 作者:王占黑

猜你喜欢
评语文学小说
我们需要文学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周克芹语录及诸家评语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教师评语
怎样为作文写评语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