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参与绿色现代化实现的三重逻辑

2023-03-07 16:23张夏妮
环境 2023年2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绿色

张夏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绿色现代化之路,是中国基于现实国情的主动选择,中国式绿色现代化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是符合中国国情,推动人类命运前进、有利于世界共同发展的现代化。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时代塑造青年发展,青年推动时代前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绿色现代化必须依靠青年,深入理解和把握青年参与和中国式绿色现代化道路的关系,对于加快推进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促进人类文明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阶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新时代青年正处于奋斗第二个百年目标这一全新的历史方位中,担负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使命,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下,当代青年的成长成才与绿色现代化实现密切相关,厘清新时代青年推进绿色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是新时代青年肩负历史责任、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

一、理论逻辑:青年参与是绿色现代化实现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着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提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西方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通过掠夺性开采自然资源,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重大污染,同时逃避环境治理责任,将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转移。当前对中国式绿色现代化的探索,有别于西方发展高污染高耗能,是主动承担治理责任的现代化之路,包含了中国对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发展实践的科学总结,也包含了对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反思,是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认识。

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35周岁以下的青年人口約7亿,占总人口一半的比例,目前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寻求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的长期发展模式,青年、青少年人口的参与,将有力助推中国式绿色现代化的实现。中国既是人均自然资源较低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当前全球性的资源污染、气候变化、疾病传播等公共危机向每一位“地球公民”发出警告,当代青年关注空气质量、人居环境质量,绿色现代化的图景符合青年对美好生活、美丽中国的向往,从青年发展自身来看,绿色现代化的实现是青年与自然和解,与自身成长和解的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当代青年是绿色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也是建设清洁美丽新世界的中坚力量,积极应对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守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青年的创新与才智将为中国引领世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发挥先锋作用。中国式绿色现代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从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青年参与是推动绿色现代化实现的必然要求。

二、历史逻辑:绿色现代化实现是青年的时代使命

绿色现代化的实现,是青年的时代使命,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每一个青年都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五四新人、社会主义新人、“四有”新人、时代新人,青年人作为时代的晴雨表,绝不在时代面前做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高度重视植被保护、植树造林,在革命区颁布了如《人民委员会对于植树运动的决议案》、《陕甘宁边区植树造林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根据革命形势在部分地区开展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相关实践,广大青年干部响应党的号召,将南泥湾从荒无人烟的“烂泥湾”转变成为陕北的“好江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加强河流治理是新中国的建设目标之一,治理淮河工程是新中国第一个全流域治水工程,“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在共青团的引领下大批青年投身淮河治理工程,参与治淮工程的300万民工中有40%是青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浮出水面,环境保护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青年志愿者绿色垦荒队”、 “保护母亲河行动”等青年志愿服务品牌走进大众视野,青年志愿者们在山区的绿化事业、生态环保宣传、建设绿色家园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呼吁“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彰显大国担当、承担全球气候责任、转型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用行动和创造力在世界舞台创造影响力,中国青年代表在联合国气候大会、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等国际场合展现出的中国青年在绿色梦中的抱负与担当,体现了当代青年在绿色治理中不断增强的国际对话能力。

三、创新逻辑:青年参与拓展丰富绿色现代化内涵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期间及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高质量发展是迈向新能源新发展、绿色现代化的艰难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对想做爱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每一个青年都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聪明才智,秉持理想信念,带着“家国情怀”与“人类关怀”投身绿色现代化建设,拓展丰富绿色现代化的内涵。

在中国式绿色现代化的推进中,中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当代中国青年认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理念,更重视环保技术的创新和成果转化,青年社会组织“绿色浙江”引导帮助杭州余杭百丈镇毛竹生产作坊进行污染治理,实现“生态经济化”,辽宁的企业华孚集团通过技术创新,攻克了石油、石化及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污水、污泥等技术难题,改变过去粗放发展的老路,以科技创新和工匠精神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当代青年崇尚简约低碳、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是“互联网+旧物回收”的主要使用人群,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推出的旧衣回收业务吸引了100多万青年用户参与,超过1万吨、约 4000 万件旧衣被回收,通过资源再利用减少过度消费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青年的生活时尚;青年既是良好生态环境受益者,又是良好生态环境的建设者,在低碳发展的实践中, 2022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动员82所高校约14.4万学生参与校园绿色低碳周活动,实现碳减排约4.6吨二氧化碳。青年用青春行动为美丽中国建设添砖加瓦,青年群体的参与拓展和丰富绿色现代化的内涵,推动绿色现代化的实现。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下,广大青年要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作者系广东省团校讲师、团委副书记)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绿色
绿色低碳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中国式性感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