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牧歌
——川西北草地畜牧考察

2023-03-08 00:30撰文供图朱大林
大自然探索 2023年2期
关键词:青藏高原绵羊牧民

撰文 供图 朱大林

川西北草地拥有丰富的牧草种质资源和多样化的牛羊品种。

青藏高原既神秘又神圣,不但有如诗如画的景色,还有更多等待探索的自然奥秘。为揭开青藏高原生态情况的神秘面纱,中国科学院曾多次组织相关专家在青藏高原开展科学考察。

在全世界面临气候变化的今天,青藏高原上的生态也不再是几十年前的状况。为进一步摸清青藏高原的生态现况,中国科学院于2017 年起开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我所在的课题组很荣幸参与其中。

牧草考察——为更和谐的环境和生活

青藏高原上自然条件恶劣,却是很多家畜和野生动物的家园,如牦牛、藏绵羊、马、驴、藏羚羊、鼠兔、旱獭、白唇鹿等。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青藏高原上的草地退化现象较为严重,沙化、黑土滩、毒害草滋生等问题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从2019 年起至2022 年,我们课题组对川西北草地开展了为期3 年的考察。草地畜牧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得解决养什么家畜、喂家畜吃什么、用什么样的养殖模式等问题,这正是我们此行的主要考察内容。

川西北草地主要分布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属于青藏高原向东延伸部分。当地地势高,具有半干旱、寒冷的山地寒温带和山地亚寒带气候特征,其中许多地方树木和农作物都难以生长,只有草能够存活。

川西北草地自古以来就是四川省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这里的海拔多在2800 ~4500 米,主要的草地类型是高寒草甸草地和山地草甸草地,是青藏高原上雨水比较多的地区,因此牧草种类很丰富,营养价值也较高。在20 世纪80 年代的四川草地考察中,考察人员共鉴定出草地植物184科1144 属3627 种。

川西北草地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

收集牧草标本是体力活儿

川西北草地中最重要的牧草类群主要是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和莎草科牧草,此外还包括一些杂类草。3 年考察期间,我们采集了约2000 份标本,包括700 多个物种。同一个类群的牧草,粗看并没有太大区别,就连各种植物识别软件,在区别细微的禾本科和莎草科面前也败下阵来。这两科牧草的很多鉴定特征差别往往需要在解剖镜(显像具有很强立体感的特殊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

为使我们的调查结果可视化,惠及更多科技人员,课题组制作了一本图鉴——《川西北草地主要牧草和毒害草图鉴》,书中的350 多种植物大都是在草地上经常遇到的,几乎每个物种都有野外和室内高清照片,同时配有物种的饲用价值和毒理特征描述。厚重的图鉴凝结了我们的心血:学习摄影、采集标本、鉴定物种、查阅资料,每一项工作都要花费很多时间。

开展调查工作需要用到的工具和器材多且杂。每次出差,我们带的物资足够把汽车后备箱完全塞满。特征相似的物种,如果不掌握鉴别特征,很容易重复采集。为了避免重复操作,我们对每次采集的物种都尽量在当天晚上解剖观察,尽快掌握特征,并将其鉴定出来。长期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如果野外出差不能今日事今日毕,后面开展工作往往会更痛苦。

参与图鉴制作后,我边实践边学习,对川西北草地的牧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调查过程中,最兴奋的事情莫过于在草地上找到我们从没见过、但符合资料描述的牧草。木里苔草和乌拉苔草的发现就是如此。在发现的那一瞬间,我们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黑药以礼草的发现也是这样。第一眼看到它我觉得挺奇特,因为是第一次见到这样毛茸茸的小穗,还大量生长在沙化地里,我们就采集了一些标本,后来通过鉴定发现这就是我们苦苦寻找的黑药以礼草。

川西北草地丰富的牧草资源

选育优良牧草

草地上的牧草资源很丰富,但实际应用的特别少,栽培的也只有十多种。

很多野生牧草具有优良特性,在饲喂牲畜和保护生态方面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例如,以礼草属植物往往生长在比较干旱的地方,且很多都有根状茎,可以防止被沙埋,还能由一棵扩散成一团,能改善沙化的草地。近几年,有一些研究人员尝试用以礼草属植物恢复沙化地,效果显著。有的牧民用当地牛羊喜食的老芒麦和披碱草治沙,方法是先将草种撒下,然后将牛羊赶到撒了草种的区域,待一晚上。这样不仅可以利用牛羊将种子踩踏进土里,同时牛羊的粪尿还是牧草生长的肥料。当老芒麦和披碱草长起来后,其他的草也会跟着出现。

也有从野生牧草中筛选优良牧草的,毕竟种质(种子中的遗传物质)之于农业就相当于芯片之于制造业,拥有优良种质资源就有无限可能。最近几年,国家特别重视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很多地方都建立了种质资源库(圃)。我国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只要将其中一小部分开发出来,就能创造巨大价值。新西兰的猕猴桃当家品种“海沃德”就是通过我国的几根野生猕猴桃枝条选育出来的。我国每年都要从欧美进口大量品质优良的牧草种子,但欧美的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远没有我国的丰富,这反映出了我国在种质资源调查和牧草育种工作上的不足。在这方面,我国科研人员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野外采样并拍摄

牦牛品种各不同

以前我只知道高原上有牦牛和羊,却说不出具体品种名。经过特色畜种调查后,我才知道了麦洼牦牛、昌台牦牛、九龙牦牛、勒通牦牛、金川多肋牦牛(比其他牦牛多长了一对肋骨)、木里牦牛、亚丁牦牛等地方特色牦牛品种。

青藏高原上许多地方都有大面积的草地,牧草肥美、食物丰富,适合牦牛生存,每个地区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又让牦牛分化出不同品种,按照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青藏高原的牦牛大致可分为高原型和高山型。

麦洼牦牛和昌台牦牛都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上,属于高原型牦牛。九龙牦牛和木里牦牛生活在山顶草场,属于高山型牦牛,长相比较粗犷,骨架往往较大,体重可达0.5 吨左右。九龙牦牛是著名的优质品种,很多地方都想引种去改良当地牦牛。九龙牦牛虽优秀,但不同品种的牦牛适应不同的地域,如高山上的九龙牦牛就不适应高原上的环境,贸然引种的话往往会失败。

木里牦牛

我们调查牲畜时主要做体尺测量,测量指标有性别、年龄、体高、体长、胸围、腹围、管围(左前肢管部最细处的周径)等。这些体尺指标数据是进行体重估测的基础,也能准确反映主要部位的发育情况。此外,还有采用采血化验,虽然只是采血和采集一些数据,但面对牦牛这般庞然大物,单人还是不好操作,且有一定危险性。对于暴躁的牦牛,必须要几个人共同将其制服后才能操作。

九龙牦牛

食物、燃料和衣物

牦牛能抵御高原恶劣的环境,耐粗饲,是生活在高原的藏族同胞赖以生存的基础,也被誉为“高原之舟”。对于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同胞来说,牦牛能提供食物、衣物、燃料等生活物资。藏族同胞常吃的酥油、酸奶和牦牛肉均取自牦牛,这些都是高能量食物,能帮助他们抵抗高原寒冷低氧的生存环境。酥油从牦牛奶中提取而来,酸奶由牦牛奶发酵而成。牦牛肉能炒能炖还能烤,也可以大块煮熟做成手抓牛肉,还可以做成风干牦牛肉,便于长期保存。

牦牛放牧需要转场,所以草场分为夏季草场和冬季草场,牧民每年都会随着牦牛迁徙。以前的牧民都是跟着牦牛,逐水草而居,每次转移阵地,牦牛都是搬家的能手。牧民居住的黑帐篷也是用牦牛的长毛编织而成的,能抵抗风吹日晒雨淋,牦牛的毛也可以做成服装御寒。

藏族牧民都通过烧火取暖,牦牛的粪便干后是一块一块的,也没臭味,里面还有很多没消化的物质,是牧民容易获得且方便使用的燃料。

牦牛是牧民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羊也穿裙?

青藏高原上,有的牧民喜欢养羊,也有的不喜欢。羊的移动性虽然比牦牛强,但也容易遭受野生动物的伤害,并且羊要每天放养才长得好,因此放羊时必须时刻有人看着,不像放牦牛那样不用一直守着。羊的繁殖力强,出栏比牦牛快,一年一胎,一胎一般有2 只,养一年就可以出售,而牦牛要养5 ~6 年才能出售。

羊也有很多品种,如勒通绵羊、玛格绵羊、凉山半细毛羊、凉山黑绵羊、美姑山羊、白玉黑山羊,等等。勒通绵羊的头和脚都是棕色的,身子是白色的,俗称“五棕一白”。

大多数的羊以白色毛为主,而凉山黑绵羊的毛都是黑色的。在实地调查黑绵羊前,我们只能在网上找到一些凉山黑绵羊的图片。图片上的黑绵羊后半身毛比较长,像穿着长裙,这种装束让我们好奇:怎么会有长得如此奇特的羊呢?

实地调查时我们才了解了其中原因,黑绵羊在天热的时候需要剪毛,但当地的彝族同胞喜欢留着后半身毛不剪,这就让绵羊好像穿了裙子。据当地人介绍,之所以留着后半身毛不剪,一方面是这样的羊比较好卖,另一方面是当地人用羊毛纺织时如果缺点毛,可以顺手从羊屁股上薅点下来。黑绵羊还是当地人过年访亲送礼的首选。

我曾听说过红骨羊,据说这种羊的骨头和牙齿是红色的。乍一听,以为这是一个独特的品种。在盐源实地调查后才知道,原来羊出现“红骨”是吃了一种叫茜草的植物所致,而不是某个品种的羊特有红骨。羊只要吃了一定量的茜草,就会出现骨头红色化的现象。由于红骨羊较受市场欢迎,养羊人也会故意种一些茜草,让羊去吃。

穿“裙子”的黑绵羊

先进的草牧业发展模式

牛羊和草地相互依赖。要维持草地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除了政府带头,还需要牧民的共同参与。所幸,在宣传工作的配合下,越来越多的牧民意识到保护草地的重要性,并主动采取保护措施。我们广泛调查高原上的畜牧业发展模式,试图通过调查结果探索适合高原的发展模式。

实地调查很多家庭牧场和公司后,有两种模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一种是以红原县泽郎夺尔基的家庭牧场为代表的模式。泽郎夺尔基是红原县牧民,近年来被草地退化问题困扰。一个偶然机会,他去欧洲考察畜牧业,亲眼看到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方法。欧洲的草地面积小,却养活了那么多牛羊,还一个个膘肥体壮,与他老家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农牧公司经营模式

回到家后,泽郎夺尔基开始效仿欧洲牧场的一些先进做法:围栏封育、以草定畜、施肥和补播优良牧草种子改良天然草地、收获干草、修建暖棚、利用机械等,由此彻底改变了以前牦牛“夏肥,秋壮,冬瘦,春死”的状况。慢慢地,经过他改良后的草地可以生产更多牧草,每年除了用于牦牛的口粮,还能多出许多干草用于销售。新修的暖棚在冬季为牦牛提供庇护,机械化操作大大降低了人力和时间成本……看到泽郎夺尔基的收获后,很多牧民开始效仿。

另一种是某农牧公司的模式。他们采用“公司+合作社”的方式,合作社给公司提供架子牛,公司利用先进技术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种草、青贮和养殖,精确计算各项投入产出,向市场输送标准畜产品。该公司流转土地3000 亩(1 亩约等于667平方米)左右,混合种植经济效益高的牧草,包括燕麦、箭筈豌豆、紫苜蓿、小黑麦、披碱草和油菜。亩产青牧草3.5 吨,产量可达天然草地的数倍,混合青贮后添加精料对架子牛进行集中育肥。该模式可解决牧民的牲畜销售问题,提高土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在有限的土地上产生更多效益,减轻草地压力。这两种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对象,家庭牧场可以更多地参考泽郎夺尔基的模式,公司经营可以参考农牧公司的模式。

无数人正在为川西北草地这片高原绿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努力。愿牛羊能愉快地漫步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黄牛牦牛能杂交

牦牛和黄牛虽然不是同一个物种,但就像驴和马能够杂交产生骡子一样,牦牛和黄牛也能杂交,诞下的后代叫犏牛。犏牛的整体外形介于牦牛和黄牛之间,毛较短直。由于杂种优势,犏牛的体形往往比黄牛和牦牛都高大,力量更强,产奶更多。在半农半牧区,传统耕地劳力主要是犏牛,而且是两只犏牛一起耕地,俗称“二牛抬杠”。骡子没有生育能力,但犏牛并没有完全丧失生育能力:公犏牛无法配种,而母犏牛却能在与牦牛或黄牛交配后产下后代。牧民一般不喜欢母犏牛生的崽,因为这样的崽不仅不听话,还会跟主人唱反调,你让它往左,它偏偏往右。所以母犏牛生崽后,牧民一般会舍弃牛崽,然后用产崽后的母犏牛挤奶。犏牛的产奶量和产肉量都高,但肉和奶的质量都没有牦牛好。

猜你喜欢
青藏高原绵羊牧民
牧民新生活
青藏高原上的“含羞花”
牧民歌唱冬奥会
甘南牧民 赵云雁
为了让青藏高原的天更蓝、水更绿、草原更美
数绵羊
商人买马
数绵羊
奔跑的绵羊
巧计得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