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赋能农业保险应用研究*

2023-03-09 08:28
南方农机 2023年5期
关键词:合约区块农户

王 运

(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仅2019年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就造成我国1.3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3 270.9亿元[1]。为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农民收入,我国从2003年开始,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2013年,我国发布《农业保险条例》,开启了我国农业保险的新局面。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位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农业保险大国,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时间短,与欧美等农业保险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2022年4月,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强调涉农金融投入要稳定增长。“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阐述要推动区块链等数字科技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中,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力[2]。因此,研究区块链赋能农业保险与农业保险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是相吻合的。

1 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1.1 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

我国农业保险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以政策性业务为主的保险模式,由国家财政进行保费补贴,从而减少了农户的投保压力与保险公司的承保压力。

1.2 农业保险种类增多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与方式存在差异,农业保险的种类也需因地制宜进行创新。截至2020年,重庆市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超过40个[3],甘肃省农业保险险种达到96个,浙江省农业保险险种达到89个,包含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与特色险种,如水稻、玉米、草莓、生猪、铁皮石斛等[4]。

1.3 农业保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截至2018年,我国农业保险经办机构达31家,不少保险公司与当地气象部门、林业部门等建立合作关系。当有极端天气时,提前向农户发送预警信息,并通过人工降雨、人工防雹等手段,减少农户损失。

1.4 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农业保险保费、险种与覆盖范围都呈上升态势,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仍存在很多问题。农业保险监管细则、经营规则等并无明确规范,农业保险的法律法规体系亟待完善[5];部分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重要性仍缺乏认识;农业保险市场失灵,虚假投保、虚假理赔现象时有发生[6]。

2 “区块链+保险”研究现状

2.1 区块链特征

2.1.1 分布式账本

区块链采用分布式账本存储技术,该账本记录所有上链的数据,一旦有新数据上链,便会通知所有节点进行记账,因此每个节点都存有全量数据。在分布式存储环境下,全量数据具有冗余和互为备份的特性,当一个节点的数据发生损坏时,整体数据不会丢失,从而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2.1.2 去中心化

区块链通过自身分布式节点进行网络数据存储、验证、传递和交流。传统金融机构基本上都是采用中心化模式,各类金融中介机构通过一系列中介业务,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从而服务实体经济,但由此产生的各种中介费、手续费有时会让资金需求者望而却步。而采用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金融模式,账户数据库不再由一个中央机构集中管理,而将由众多使用者的计算机共同维护。

2.1.3 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一段写在区块链上的代码,一旦某个事件触发合约中的条款,代码即自动执行。智能合约满足条件就执行,不需要人为操控,从技术的角度,解决了信任问题。例如,自动执行债券中所嵌入的承诺程序。区块链技术能够对现代金融进行颠覆式创新,但技术的成熟与完善还需时日,且区块链的编程极其复杂,进行“挖矿”会消耗大量能源,交易存在延迟性,这些都是限制区块链发展的因素。

2.2 “区块链+保险”的理论研究

国内学者对“区块链+保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蓝子俊[7]认为区块链能够加速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提高客户信息的安全性,降低系统性风险。裴文溪等[8]认为可以搭建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保险交易平台,从而提高保险销售中的安全性和透明度。马向东[9]则分析了智能合约在保险中的应用,认为智能合约能够改变保险销售的业务模式、交易场景等。目前,区块链在保险中的应用还存在技术问题,不同国家与地区如果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容易造成技术口径的不统一,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10]。

3 “区块链+保险”:农业保险的发展方向

我国幅员辽阔,农业生产又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与季节性,各地适合种植的作物与养殖的牲畜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当地政府与保险公司因地制宜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并利用区块链的优势,将区块链技术赋能农业保险,多方面提升农业保险的经营管理水平[11-12]。

3.1 信息实时共享提高农业保险效率

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快导致了农业保险定价困难。比如,2020年,我国生猪价格处于历史最高位,全年生猪平均价格达到34元/kg,到2021年,又跌破24元/kg;2022年1月,全国玉米均价为2 675元/t,较2021年同期下跌8.04%。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农业保险风控中,利用分布式记账方式可以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实现数据共享,为保险机构提供多维度的实时信息[13]。与传统通过历史数据定价的农业保险产品不同,通过区块链,保险公司能够得到实时、动态的数据反馈,对被保险的农业标的物的风险状况与保险需求进行更加全面的观察,将定价的过程转变为基于历史数据、实时数据和预测性行为数据进行定价,从而使保险费率更加合理。

3.2 不可篡改性保证农业保险数据的安全性与真实性

数字化浪潮与网络化生活使电子证据越发重要,比如微信转款记录和聊天记录等。区块链账本中的数据通常是不可修改的,所有交易过程都会在区块链中留下记录,从而确保了数据的可靠性和交易记录的可追溯性。比如,如果能实现被保险的农业标的物的种植信息在链,当农户进行投保时,保险公司可以清楚地看到保险标的物的生长状况,从而避免农户隐瞒农作物的健康状况。当发生自然灾害时,农户也可以在第一时间拍摄现场照片,上传到保险公司所使用的区块链上,保险公司在进行理赔时,可以及时查看证据,并且无需质疑其真实性,从而提高理赔效率,降低道德风险[14-15]。

我国农业保险95%以上都是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向农户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费进行补贴,从而减轻农户的经济负担,同时提高他们的参保积极性,但骗保套取财政补贴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由所有用户共同记录更新,由此能够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安全性,从而有效缓解市场上屡禁不止的重复投保、重复理赔等问题[16]。通常,风险更大的农户会更积极地投保相关保险,也更容易隐瞒某种风险或投保动机;反之,经营状况良好的农户则不愿意投保。长此以往,会使高风险的业务集中,而区块链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情况,使保险公司可以深度了解用户的真实信息,从而降低了逆向选择风险。

3.3 智能合约降低农业保险销售成本

智能合约是高效和创新的金融服务。政策性农业保险合同与商业保险合同区别较大,由于各级财政对农业保险补贴较大,为了防止骗保套取财政补贴资金,农业保险的承保与理赔都需要公示,且保险合同不能随便解除。传统的农业保险需要保险人和被保险人面对面完成合约签订、承保、理赔等程序,我国部分偏远地区交通不便,有时仅仅是因为交通问题,就能使想要签订保险合同的双方望而却步。采用智能合约,不仅能够节约面对面所需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还能够有效避免当事人双方出现失约、毁约的现象。智能合约可以将保险条款通过代码的形式,录入区块链中,一旦触发约定时的条件,就会由程序自动执行,从而避免人为的影响。将智能合约应用到农业保险销售中,能减少保险参与者的人工成本,且智能合约能够实时同步数据,及时发现客户需求,从而能够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4 “区块链+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农业保险中,还存在一系列的技术难题。保险依托海量的数据,交易量庞大,然而区块链的交易速度与容量目前并不能满足保险交易所需,比特币每秒只能处理7笔交易。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使系统没有中心节点可供攻击,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但同时也将国家监管机构的作用淡化,使监管难度增加,监管滞后可能导致不当创新增多。区块链的应用需要超级计算机,现阶段保险机构的计算机可能存在算力不足的问题,由此会增加保险机构的成本。各个保险机构之间要实现信息共享,各机构之间的利益分配需要达成共识,要打破固有局面,找到互利共赢的运作模式,这个过程必然是十分漫长的。

5 结论与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国民生计的根本性问题,农业保险作为保障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工具,亟须提高保障水平。我国农业保险业发展时间短,过去发生过代理人为了扩张保费规模,误导消费者,使保险销售出现购买容易索赔难的情况,导致保险销售在我国声誉不佳。区块链的出现有望改善这一现象。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与去中心化,能提升农业保险产品的透明度与数据的安全性。区块链能够帮助农业保险业提高数据安全性、降低成本、创新保险产品、提高农业保险声誉,甚至改变农业保险销售模式、降低农业保险运营成本。目前,区块链的应用大部分还是实验性的,农业保险引入区块链的应用程度也并不深,但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区块链将在农业保险业改革发展中大有作为。因此,政府部门要不断完善农业保险的法律制度,增强监管;高校要培养研究保险和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农业保险公司要加强与科技公司之间的合作,利用区块链的信息共享功能,建立农业保险信息共享机制。

猜你喜欢
合约区块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合约必守,谁能例外!——对“情势变更”制度不可寄于过高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