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不足及改进

2023-03-09 09:22王方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
品牌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常态事业单位

文/王方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工作不断深化,在这种情况下,做好算预管理工作,在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们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不断提高。为了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控制工作,必须大力推广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充分利用全面预算管理方法的优势作用,对事业单位的资金和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有效控制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促使事业单位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且持续的服务。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引领者,事业单位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应用及管理水平的显著提高,将为全面预算管理的推广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所以,事业单位在应用全面预算管理时必须注意规范性和科学性,科学合理地利用全面预算管理,使内部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为推动事业单位在新常态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和传统预算管理方式相比,应用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对发展方向、业务范围以及资金收支规模等情况进行更加全面且清晰的反映,能够在新常态下为事业单位更加科学地掌握和分配资金提供详细且全面的预算数据作为参考依据,这对保证事业单位资金分配的合理性、科学性,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在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的运营和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介绍

财政管理制度是我国事业单位运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管理制度,而预算管理体制则是财政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点内容。因此,预算管理问题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及日常运行具有直接影响。所以,在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必须更加科学合理且有效地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从而能够更科学、更高效地利用资金和资源,使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且不断降低,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事业单位的管理、服务和建设职能。

除此之外,对事业单位的收入和支出加强预算管理,强化事业单位管理者及职工的预算意识,能够更好地落实预算方案,高效达成目标,还能够激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事业单位的运行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有效解决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重点工作内容[1]。

二、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市场经济格局持续转变,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面临着全新的外部环境,这既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常态下,社会经济水平及国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国家要更好地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必须积极应用全面预算管理,有效优化其财务管理机制,从而满足国家发展建设要求。

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积极应用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事业单位发展建设的必要改革措施,更是国家预算政策的要求。事业单位必须积极执行国家政策,通过规范建设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包括配套的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等,为国家建立公开透明、科学合理的公共财政收支体系提供支持。

其次,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能够有效实现事业单位的运转目标。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根据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要求,科学合理地统筹其年度工作计划,促进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与预期方向保持一致,确保战略目标的有效落实。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根据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情况科学合理地开展预算编制,并通过执行、分析及考核等环节与实际业务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控制作用,有效约束和规范业务活动。

最后,从编制预算方案开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就能够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指标进行细化,同时还能够充分加强考核的重要作用,提高预算管理的精细化水平,确保事业单位的运行和发展能够与预期保持一致,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效益[2]。

三、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不足分析

(一)预算编制方法应用不当

首先,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外部环境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快速的变化使得事业单位的数据信息有效时间变短,往往无法在预算编制工作中充分体现出当前的经济形势。受到传统思维观念的束缚和局限,部分事业单位没有重视外部环境因素对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影响,也没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快速变化对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甚至为了节省成本,故意使用预算增量方法盲目进行预算编制。预算增量方法是一种以历史数据作为基础的预算编制方法,将历史数据与本年度影响因素相结合,以此为依据来编制预算方案。由于历史数据有效期变短,这就使得历史数据的有效性很难得到保障,严重影响了预算编制的精确性及合理性。

其次,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意识不强,甚至较为匮乏,没有针对业务项目科学合理地调整预算编制方案,导致预算编制方法落后或不恰当,严重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效果,也降低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整体质量。

(二)预算编制和执行相脱节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编制时,没有充分考虑预算执行方面的问题,导致预算编制方案与实际情况不符,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执行。造成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脱节,主要是由于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对预算对象以及预算执行环境进行全面调查和了解,脱离实际盲目开展预算编制而造成的。目前,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脱节,是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具体表现有以下三点:

首先,部分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工作缺少全面的考量,特别是没有重视其战略目标与预算编制之间的关系,没有充分考虑战略目标的需求盲目进行预算编制,导致两者相偏离,这不符合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与该单位的战略目标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执行预算编制和开展战略目标建设,两者的方向不一致,无法按照统一的发展标准同时开展预算执行工作和战略目标建设工作,必然会在具体工作中产生矛盾,遇到阻力,甚至相互阻碍,造成预算执行困难重重,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次,立足实际是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有效性的前提条件,但部分事业单位没有重视这一点,没有对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调研,缺乏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导致准备工作不充分。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必然导致预算编制缺乏依据,脱离实际,导致预算编制内容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根本无法对实际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而缺乏现实环境的支持,预算编制方案也就失去了价值,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自然也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因此,没有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的预算编制,是无法真正于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执行的。而这一行为,也使得预算编制流于形式,缺乏可行性,严重阻碍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的推广和应用。

最后,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编制时,没有充分利用预算管理工具,更没有合理划分和明确预算执行人员的权责范围,这就导致在执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预算编制执行流程不科学、不规范,缺少监管。而执行人员的职责目标不明确,管理混乱,责任没有落实到人,经常发生预算执行人员相互推诿、推脱责任的现象。而且一旦发生问题,往往难以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严重影响预算执行工作的高效性[3]。

(三)预算监督执行力度不足

首先,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监督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也没有制定严谨、规范的工作流程,造成预算监管人员在开展监管工作时缺乏执行依据,其执行行为也缺乏规范和约束,造成预算监管人员只是凭借主观经验开展工作,导致预算监管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其次,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建立专门的预算监管部门,预算执行工作一般由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代理,这就造成财务部门将监督权和审核权集于一身,在这种情况下极易滋生舞弊等不良现象。

最后,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对预算监管工作不够重视,也没有正确认识预算监管工作的特殊性。在实施预算监管工作时,监管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特权,才能够对预算执行工作起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作用,确保预算执行质量。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对监管特权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导致监管工作受阻,对预算监管职能造成极为严重的干扰。

(四)预算信息化建设水平低

首先,领导不重视,是当前事业单位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阻碍之一。事业单位领导没有正确认识预算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错误地认为信息技术不能为预算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没有大力推广和支持信息技术与预算管理的深入结合,更没有为预算信息化建设投入充足的资源,导致软硬件设置功能不全,严重影响了预算信息化水平。

其次,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对现有的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导致预算信息化在该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中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最后,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这就导致事业单位中一部分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无法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造成信息系统无法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得到充分应用,其各项优势也无法充分发挥,影响了其信息化建设水平。

四、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优化预算编制方法

在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必须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改进和创新,使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为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预算管理水平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改进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优化预算编制方法,有效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目前,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外部市场环境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速度还在不断加快。这一客观现象对数据信息的有效时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使得数据信息有效时间大幅度缩短。预算编制的基础就是各种各样的数据信息,所以事业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数据信息时间较短的特点,在预算编制工作中,积极转变传统思维,树立和应用“零基预算”的新理念、新方法,摒除已失去实效性的数据信息的影响,积极收集最新的数据信息,在数据信息有效时间内完成预算编制,从而有效强化预算编制的灵活性,使其能够充分满足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实际工作的需求。除此之外,还要严格审核每一项预算支持的合理性,分析每一笔资金的合理性,确保资金数据符合预算要求及使用安全,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4]。

(二)强化编制执行结合

第一,事业单位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必须要充分体现强烈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结合国家政府决策部署及长期战略目标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从而有效贯彻国家方针大计,促进事业单位能够科学合理地利用内部资源加强战略建设,使预算执行价值能够得到显著提高。

第二,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全面性和精准性。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是确保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能够实现收支平衡或略有结余,根据口径预算原则,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包括一般预算管理内容,还应包括事业单位的全部财务收支,这都属于全面预算管理的范围,应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计算依据,对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中一切涉及财务收支的活动实施预算管理。

第三,事业单位必须高度重视预算编制的基础,这对预算编制的有效性起决定性作用。全面收集并系统分析处理基础数据信息,是开展预算编制的必要前提条件,也是前期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只有充分了解事业单位以及市场环境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才能使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第四,在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中,必须做好跟踪检查,从而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调整预算编制和执行方案,促进预算编制和执行能够实现有机融合,从而达到理想的预算管理效果。

第五,充分利用内部控制工具,明确工作人员权责范围、任务内容和目标,做到权责分明,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同时,还要使工作人员相互监督和制约,建立良性工作状态,使全面预算管理效率以及执行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三)加强预算执行力度

首先,必须进一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制。以制度的形式,督促事业单位各个方面积极参与预算监督,还能够对预算监督行为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有效确保预算监督工作顺利开展,使监督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为预算编制能够得到有效执行且获得良好的执行效果做好充分的保障。

其次,在执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必须将预算监督、预算执行与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充分结合,从而为事业单位业务的有效开展做好基础保障。将预算技术与业务开展的全过程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保证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做到全过程透明化,推进业务和财务实现深度融合,有效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形成业务与财务的良性互动和有机配合,在新常态下有效推动事业单位实现创新发展。

(四)提升信息化水平

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促进预算监督执行工作向着电子化、智慧化方向发展,充分突出预算监督执行工作的人性化特点,这是提高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重要建设措施。

信息技术与事业单位管理相结合,形成信息化管理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对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重视,单位领导必须充分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积极学习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知识,认清信息化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和诸多优势,加大资源和资金投入,积极进行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流程的完善性,为推动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扫清障碍。此外,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的重要价值,优化全面预算管理能效,推动事业单位在新常态下不断发展进步[5]。

五、结束语

总之,在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提高其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改革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事业单位内部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财务风险,这是保障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事业单位应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究,从而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职能,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常态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