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的乡村振兴路径浅析
——以商丘市D村为例

2023-03-09 09:22赵茜昆明理工大学
品牌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村民理念绿色

文/赵茜 (昆明理工大学)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而要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就必须依靠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从加快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的角度出发,要想更好且更加高效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应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理念来引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乡村地区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和提升乡村特色绿色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充分协调和处理好乡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使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最终实现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绿色发展理念现实价值的体现,而且是引导乡村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剂良药。

(二)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绿色发展理念为理论基础,以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建设中存在的生态问题为着眼点,系统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和解决方法。本文探寻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的乡村振兴实现路径,不仅有助于从理论上形成对新时代我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的系统认识,还有助于深化乡村地区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同时,通过深入研究乡村振兴领域的绿色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应的路径选择,既有助于提高乡村地区农民的生活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也有助于为乡村基层环境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二、D村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中的现存问题

(一)绿色产业有待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石就是加快乡村产业绿色转型、提高乡村绿色产品的质量。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从理论上看,只有充分发展绿色的乡村产业,才有可能形成绿色宜居的乡村环境。所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坚实物质基础就来自乡村绿色产业的大力发展。不仅如此,“新时代的绿色发展理念也要求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但由于目前农业科技研发以及技术服务创新,与各个需求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大大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1]。”与河南省其他地区相比,D村有着乡村覆盖面积广的明显优势,但在以往30年间为获得即时的利益,导致当地出现了自然资源过度开垦、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问题。同时,当今社会流动速度不断加快、农民传统观念不断转变、乡村家庭收入过低等原因,导致D村中大量年轻劳动力纷纷选择涌入城市务工,村内人员结构主要由老年人、妇女和儿童构成,村中大量农田和土地长期荒废,不可避免地出现“农民不务农”的严重现象,由此导致近年来D村绿色产业发展停滞不前。

(二)人居环境需要整治

当前,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快改善乡村地区的人居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曾强调:“我们要通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目前D村杂草废物乱堆乱放、垃圾乱扔乱倒、污水乱排乱放、房屋乱搭乱建、道路乱挤乱占等问题仍然十分严重,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村内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因此迫切需要对D村人居环境进行大力整治。

(三)绿色发展意识薄弱

行动的先导是思想。D村在乡村振兴实践行动中出现的大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村民、村干部与政府在思想和认识上还存在不足的问题。“绿色意识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集中表达,也是实行绿色生产方式的内在动力[2]。”当前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实际上很大程度上表明了人们对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绿色发展理念的认识还略显肤浅。当前D村大部分村民对于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仍然相当薄弱,且尚未建立起较为系统的生态文明理念,没有认识到生态在乡村治理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当地基层领导对于生态治理的认识也很不到位,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对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的保护。不仅如此,虽然当前当地的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发展迅速,但由于企业经营者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意识,且极其不重视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着D村乡村生态环境的建设。虽然D村生态资源较为丰富,但是由于人们绿色发展意识相对薄弱,导致当前村内生态文化资源在开发和利用上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D村自身特色的乡村生态文化效益也难以得到发挥。

三、绿色发展理念引领D村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一)发展绿色产业

(1)打造绿色品牌。现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城乡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也因此上升了一个台阶。大多数城乡居民现已不再受温饱问题困扰,如何更加有效地提升生活的质量和品质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大力发展当地农业,而发展农业需大力依靠品牌建设。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应该从生态化和绿色化入手发展农业,以绿色为导向推出当地特色农产品,大力推进农业品牌战略和品牌标准研究,充分扩大其绿色产品的销路,做大做强D村当地特色绿色生态品牌,积极促进乡村绿色产业兴旺发达,从而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此,D村应始终坚持推进农业产品“产出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标准、完善各项监管制度,采用先进的生产设施和技术,运用更加科学和智能的管理方法,最终使农产品生产达到节能降耗、优质安全等要求,并“以农民合作组织为载体,打造一批具有文化底蕴、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3]。”

(2)兴办农家乐、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D村应始终以保护当地自然景观为首要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充分采用“村景融合”的理念,利用特色生态资源打造农业自然生态园区,以此推动D村传统产业方式和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转型,最终实现D村绿色生态环境的建设。在保护生态景观基础上,粮食生产和蔬菜培育一直以来都是D村农业产业中的优势项目。因此,D村应进一步拓展蔬菜、小麦、中药材种植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并应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立足于开发运用农业科技、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扩大农业产业规模,把蔬菜规模化生产作为农业绿色转型升级的重点,努力建成多个休闲旅游项目,着力打造包括麦苗培育工厂、采摘性果树研究基地、生态餐厅等活动的D村特色生态农家乐和生态旅游项目。

(二)狠抓环境整治

(1)建设废弃物、污水处置中心。农业废水、废弃物的随意处置,化肥的过量施用,农药的超标使用,是农业生产中造成乡村水土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阻碍农业绿色生产的关键要素。D村大部分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一般都是采用随意堆放或堆放收集的方法处理垃圾,当垃圾囤积到一定量后再对堆放收集的垃圾进行比较简单的填埋、高温堆肥或焚烧处理。但不可否认的是,D村村民处理大部分垃圾的方式都只是随意的填埋和覆盖,这样填埋处理垃圾不仅会占用和浪费大量土地,而且还会导致较严重的二次污染。同时,为实现农作物秸秆的废物再利用,D村应建立相关制度法规,狠抓秸秆露天焚烧现象,采取种养结合的饲料化、秸秆回田的肥料化等方法,不断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另外,因无污水处理站且村内恰有一大湖,村民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一般不会经过特殊处理,都是直接将其倒入湖内或进行农业灌溉,不仅严重影响了D村人居环境,还威胁了农产品安全和村民身体健康。因此,为提升D村村容村貌,建设废弃物和污水处置中心是非常紧迫且有必要的。

(2)推进乡村道路提档升级。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和动脉所在,不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交通建设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当地居民的幸福指数。因此,为不断促进乡村地区经济高速高质发展、改善村民生活质量和完善村民消费结构,就应充分发挥交通建设的作用,不断加快乡村公路网的建设,推进乡村公路的提档升级,并以此来作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D村目前交通状况并不良好,因此对于D村乡村公路的建设,政府应加大支持的力度,使D村乡村公路实现由“通”到“畅”,最终再到“优”,从而全面推进当地的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当前,D村应以建设好、保护好和管理好乡村公路为总目标,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乡村公路建设和改造的计划,努力发挥乡村公路建设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连接通往广大群众‘心坎儿’的一条条致富路、小康路、幸福路[4]。”

(三)培育绿色思想

(1)加强校地合作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准确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内涵,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与此同时,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振兴始终贯穿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发展的全过程中,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柱和丰富的文化滋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党和人民的喉舌,D村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与当地高校的合作,鼓励高校大学生来村内对村民进行宣讲。目前,D村大多数村民文化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领会不到位,因此就应采用村民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其进行宣讲,在宣讲过程中善于引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例子帮助村民们更好地理解绿色发展理念。在为乡村民众宣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过程中,在校大学生不仅得到了深入了解社会、感知乡村的机会,而且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自己的力量。

(2)宣传绿色生活方式和乡规民约。当前,乡村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总体来说,D村群众的消费结构有所改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D村目前还存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对环境造成危害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方式会不可避免地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隐患。因此,于D村而言,推广绿色生活方式不但很有必要,而且十分迫切。D村应注重加强宣传和引导村民,呼吁村民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鼓励村民自觉地参与到改善村内生态环境的行动中来,并在此过程中努力向群众宣传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提高D村村民绿色发展意识。不仅如此,还要充分探索和发现D村当地流传下来的符合当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乡规民约,将其所蕴含的丰富生态价值充分地挖掘出来,并大力地进行宣传和弘扬,对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培育生态道德,让绿色环保理念成为D村乡村主流价值,在乡村发展的血液中注入‘绿色基因’”[5]。

(四)完善绿色政策

(1)吸引企业参与乡村生态项目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和关键就在于产业振兴。D村应充分发挥当地特色民营企业重要的帮扶作用,依托“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地开展更加广泛的村企合作,注重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探索培育新的乡村振兴模式,加快形成D村农业特色产业,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在人才振兴方面,应充分发挥广大民营企业技术先进、物理丰富等优势,逐步建立健全D村与企业互聘、互培人才的机制,通过投入资金和构建平台加强吸引、培育各类人才,从而大力推进D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当地民营企业为引领,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并积极开展乡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乡村环境面貌、改善村民人居环境,增加D村乡村振兴的绿色底色。

(2)推行乡村振兴绿色税收。近年来,我国逐渐重视绿色发展,实施绿色税收的目的就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从而进一步促进生态宜居。为了不断推进D村产业兴旺、改善人居环境,D村应注重完善产业税收扶持体系。“税收优惠政策可从注重生产向加工、销售上转变,对农业合作组织、农产品深加工、种养加工销售一体企业、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企业等涉农新业态实行企业所得税定期减免[6]。”不仅如此,D村要通过完善当地环保税制将碳排放纳入征收的范围之内,同时通过调整当地乡村绿色生产税制来对高污染的生产企业适当增加税收,并逐步将使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等纳入消费税征收的范围内,对使用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的予以消费税减免。

(3)对自愿将闲置宅基地用来发展绿色产业的农民予以奖励。土地改革作为当前乡村发展的根本所在,是农业转型急需解决的一件大事。D村目前大批年轻人都前往城市务工,村内留守的往往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土地资源的浪费现象日趋严重,由此出现了大量土地闲置、无人种植的情况。而如今村内采用的家庭承包式的经营方式,不仅效率不高,而且农产品产量较低,村民根本无法取得良好的收益。在D村符合宅基地退出条件的农民,如果自愿将其闲置宅基地用来发展绿色产业,对于村民自身来说不仅可以获得一份经济补偿,今后能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不再依靠土地生活,而且进城买房还有补贴。而对于D村而言,则能够使土地价值极大地提高,促进大量资本和项目引进,不仅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而且有助于发展村内绿色产业,并以此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因此,应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乡村振兴实施的全方位、全过程中,要以解决好乡村生态问题为首要前提和基础,构建好乡村绿色发展格局、树立好村民的绿色意识,做好绿色发展产业转型,为打造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乡村奠定坚实基础,最终呈现出一幅村民富、产业旺、生态美的美好现代乡村画面。

猜你喜欢
村民理念绿色
绿色低碳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