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施策略

2023-03-09 03:06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莘塔小学沈凤飞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化作业评价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莘塔小学 沈凤飞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也就是说,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的数学作业如何生活化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生活化作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促进作用

(一)基于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建立成功的体验

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前,头脑里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带着生活经验和旧知去学习,构建新的认知。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超出了他的认知,不能用他的生活经验去解决,那么学习就变得困难;反之,如果遇到的问题可以和他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利用生活经验来解决,那么学习就变得顺畅。生活化作业可以试图让作业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去设计作业,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更好地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就要让学生在现实世界中学习数学,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如果学习新的知识,解决的不是生活中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体会不到数学学习的作用。反之,如果学习新知能去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那么学生就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必要性。生活化作业就是把生活问题“搬到”学生的作业中去,让数学用于生活,让学生在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小学数学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生活联系

教材的编写与当地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够密切。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因为教材编写考虑的是大区域,且具有时代性特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实际,因此教材中的例题无法符合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农事生产” “工厂加工”的例题,这与我们本地学生生活实际不符。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无法将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造成解题的困难。

(二)缺少生活实践

学习的目的是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实践运用。目前教师设计的作业大部分以理论知识为主,即使作业中会出现“实践运用”的题型,但涉及的不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巩固运用;作业的设计也是让学生以纸笔练习为主,缺少动手操作的实践性作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习是要手脑并用的,两者缺一不可。缺少生活实践的作业让数学远离生活,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弱化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缺少生活乐趣

现在的很多作业都是模仿教材或者各类教辅用书的内容,缺少与本地、本校、本班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作业设计。无法让学生体验用数学解决自身实际问题的成就感与愉悦感,就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自然、社会、生活、学校、家庭中的事件、现象,创新作业的题型,创编真实的情境题;也可以改革作业的形式,比如游戏、实验之类;还可以探寻有效的作业评价方式。通过设计生活化作业,让作业变得不再枯燥乏味,增添更多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作业的实施策略

(一)作业设计的生活化

1.对现有题目的生活化改编

教师的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加学生对学习的亲切感,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我们使用的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要“拿来主义”,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本班实际情况,将教材题型进行适当改编,使数学题目生活化。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中例1:“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王大叔围花圃的情境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那么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改编,如“学校正在改造耕乐园,园艺师在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将其改编成学生身边更为熟悉的情境。

教师将数学题目进行生活化改编,可以避免学生产生不必要的困惑,突出探究的主题,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生活情境数学化

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教师首先要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生活情境数学化,再应用到数学的教学中,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是这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师在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时,可以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化。例如“求茶杯的容积”,就可以把如下生活问题融入作业中:“父亲节到了,聪聪给爸爸买了一个新的茶杯,聪聪想知道这个茶杯能盛多少克水,于是他进行了测量,用绳子在杯底围了一圈,长度是18.84厘米,又测出杯子的高度为9厘米,茶杯的厚度忽略不计,你能帮他算出这个茶杯大约能盛多少克水吗?(1立方厘米水重1克)”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深刻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师把生活情境融入作业设计中去,提升了作业的实用价值,让作业不只是练习的工具,更是成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二)作业实施的实践化

1.作业和动手操作相结合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后所获得的知识更清晰,体验更深刻。因此教师在作业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在“千克与克”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教师可以实施这样的作业:(1)找一枚2分的硬币,用手掂一掂,感受“1克”有多重;用手掂一掂两袋食盐,感受“1千克”有多重。(2)估计一下你的体重以及爸爸、妈妈的体重各有多少千克,并实际称量,做一下对比。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初步建立对1克和1千克的认知,培养学生的量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知识点比较抽象或不易表达清楚的情况,这时候也可以实施动手操作的作业,让学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总之,教师在作业的实施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把数学作业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让数学作业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而是生活化的数学活动。

2.作业和实验相结合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数学实验开始走进学校课堂,数学猜想、结论的推导需要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实验化的作业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过程。例如在“圆锥的体积”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实验报告单(见图1):

图1

通过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疑难点,如不借助一定的实验手段,就很难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平行四边形拉动后面积与周长的变化情况,学生如果只凭直觉判断是不行的。教师不妨让学生在大胆猜想后,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将数学作业和实验结合,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经历主动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作业评价的多维化

在传统作业评价中,教师往往只关注结果的正确与否,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生活化作业中,作业实施方式更为丰富,因此评价也要相应多维化。所谓的多维化是指除了关注结果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与解题过程。

1.从结果转向过程

从解题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思维正确与否。很多时候,学生得出的结果可能是错误的,但是思维却是正确的,对此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数学的信心。例如,从图2的这份作业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评价方式的不同。学生用打钩的方式一一列举,过程是正确的,但因为审题原因,结果是错的。但可贵的是,教师并没有只看结果,而是关注到了学生的解题过程,给予了肯定性的评价,肯定了学生“一一列举”的解题策略。这样的评价方式,关注到作业结果对错的同时,还关注到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

图2

2.从知识转向能力

生活化作业不仅涉及数学知识,还涉及各种数学能力。在操作性作业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操作,进行即时的判断,看学生是否达成能力目标;在笔试性作业中,可以通过对作业过程的分析,判断学生能力情况。例如,从图3的这份作业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情况一”中尝试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题意,但对两车行驶路程之间的关系判断错误,导致解题过程出错。教师给予的评价是多维的,首先针对作业中画线段图分析题意的做法给予肯定,关注到了学生能主动借助线段图来分析题意;同时鼓励学生再反思,向学生传递了“学会反思”的学习素养。教师关注到学生学习能力上的薄弱之处后,把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68千米在线段图上标注出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师的评价中有肯定、提示、鼓励,这样多维关注的评价,帮助学生在“情况二”中正确求解。

图3

教师的评价方式要从知识转向能力,立足学生,不只是着眼于当下,还要反思过去,发现问题,更能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生活化作业从作业的设计、实施到评价都要从学生生活出发,根据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作业,根据学生生活需求实施作业,根据学生生活能力评价作业。这样的数学作业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生活化作业评价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作业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我想要自由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