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探讨

2023-03-10 08:31杨仙军谢卫康
关键词:压桩护筒桩基础

杨仙军 谢卫康

浙江浙建基础设施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0

目前,建筑市场发展迅速,在城镇化扩张下,高层建筑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实践表明,高层建筑施工需要重点关注地基基础建设,完善桩基础施工技术,对工程现场施工条件做好勘察,强化各个基坑支护环节管理,针对性制定技术应用方案,最大程度上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建筑地基基础与桩基础的理论

1.1 地基基础

高层建筑地基基础的作用主要是向建筑地基传递荷载。构建地基基础的成分包括但不限于岩体和土地,在工程建设和使用中,具有较好支撑作用,可保证建筑物良好得稳定性,提高建筑整体强度。

目前,常见高层建筑地基基础主要分类两种,一是人工地基;二是天然地基。大多数情况,天然地基埋深较浅,难以满足建筑需求,需采用人工地基类型。人工地基主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具有更理想的埋深程度。

1.2 桩基础

高层建筑桩基础构成一般包含两个方面,即基桩和承台。基桩与承台埋深较大,作为特殊地基,在现代建筑中有着较为广泛地应用。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施工中,需要达到更高的强度和稳定性。传统低层建筑中使用的浅基础,难以保证稳定性目标,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另外,桩基础应用中同时兼顾较好的承载力,可实现对基地的加固,具有重要意义。

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技术的意义

地基是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结构,用于承载房屋建筑重量,保证建筑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就是保证整体建筑物的使用性能。

第一,在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需要重点关注地基基础的抗变形能力,结合工程特点,保证施工成果符合工程标准,防止工程后期出现倾斜等严重安全隐患问题。具体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对土层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对地基基础沉降数值和承载力进行规划,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第二,地基基础属于高层建筑的隐蔽工程,地基基础质量直接影响建筑整体质量。实际施工中,地基基础一般会受到多方因素影响。具体来看,在部分施工地区,地质条件不能提供有利支持,导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问题频发。对此,设计人员需先行对施工现场环境进行勘察,提炼关键数据信息,有针对性编制设计方案。同时,对地基基础施工后期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详细分析,提前制定问题解决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同步对地基稳定性进行全过程监测,最大程度上规避来自负面因素的干扰[1]。

3 地基基础施工注意事项

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会受到多方因素影响,存在复杂性、多变性、不确定性特点。施工中,需要做好全方面考量,重点关注可能出现的沉降,变形等质量通病。具体分析地基基础施工注意市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进行土方回填作业前,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对土层表面进行处理。实践分析,不同地区土层特点、条件等存在差异明显。土方回填作业,需要先行对天然地表土层进行压实,防止压实不到位或者是土层条件较差导致土质松软,在后期地基基础施工中发生局部沉降等问题。

第二,关注地基基础施工中的季节变化因素影响。地基基础施工中经常会受到季节因素影响,具体反映在不同季节的水文、气候差异方面。在施工前,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对季节中气候、水文等因素进行分析,重点把握降水和地下水位问题。具体来看,在我国部分地区,季节性水位变化较大,经常对工程建设造成影响。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施工中,枯水期与丰水期地下水位差异较大,枯水期间水位交底容易导致地基沉降;丰水期间水位较高,地基压缩后难以及时恢复,往往会连带进一步沉降。

第三,把握土地基特殊性。土地基是高层建筑地基基础重要组成部分。常见土地基包括但不限于盐渍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此类地基施工中,重点关注温度情况和遇水情况,对两种情况进行有效处理。

4 地基基础与桩基础施工技术

4.1 合理选择桩基础类型

高层建筑工程桩基础常见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第一,静力压桩施工工艺。实践表明,采用传统打桩机施工的桩基础,施工期间会产生较大的噪音污染,不符合绿色工程发展目标,严重情况下会危害周边居民健康。目前,为有效降低施工噪音污染,桩基础施工中多提倡采用静力压桩施工技术。静力压桩施工技术应用中,核心原理是精压方法,由静力方法完成预制桩压入,最终进入到土壤内部。静力压桩施工中,不仅仅噪音产出较小,并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适合在靠近居民区的施工场地使用。

第二,振动沉桩施工工艺。振动沉桩施工中,主要采用桩定加装振动器。振动器可释放向下的作用力,在向下作用力支持在完成桩身到土层内部地挤入,构成稳定桩基础。操作中,为了降低施工压力,施工人员可采用小范围锤击处理方式,对桩身进入地基深度进行观察,当进入深度达到2m后,适当增加锤击高度和力度。目前,振动沉桩施工工艺在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中,具有较为广泛地应用,操作流程便捷,设备要求简单,可保证施工效率,并适用于更多种类的地质条件[2]。

4.2 高压注浆施工技术

高压注浆是高层建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地基基础施工技术,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流塑或软塑黏性土、粉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在使用高压注浆技术前,由专门施工人员先使用钻机钻孔,完成钻孔后进行注浆。在钻孔前,应当先做好施工场地平整处理,为后续的钻孔创建有利条件。同时,对钻孔机械设备进行平整性调整,对偏移角度进行控制,然后结合施工场地地质条件,针对性选择成孔技术。

施工中,对土层标准贯入数值进行分析,如果土层标准贯入数值在40以内,工作人员可直接使用钻机插入到灌浆管内进行施工。在完成如上施工后,进行注浆作业。另外,在施工前,由施工人员对输浆管和注浆口进行检查,判断内部是否存在杂质,对杂质堵塞进行清理,之后方可进行后续注浆。最后,在完成注浆操作后,对注浆管进行及时清洗,防止注浆管堵塞。

4.3 灌注桩施工技术

灌注桩是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技术。在施工中,先由施工人员对打桩位置进行确定,之后定位打桩电位,在完成目标点位设置后进行钻孔施工。在完成钻孔操作后,由施工人员对孔洞内部存在的泥土和杂物进行及时清理,保证孔洞内部的清洁程度,为后续钢筋笼吊装作业创建有利条件。

钢筋笼施工中,工作人员先对工程需要进行分析,在工程实际需求基础上制作钢筋笼。其中,重点关注钢筋笼形式和大小等参数。在完成钢筋笼制作后,在上文中完成的孔洞中对钢筋笼进行吊装,后续开展混凝土灌注施工,方可获得良好的地基和桩基施工效果。

最后,在以上施工的全部环节,应当做好检测和监督,收集环节产出的各项数据信息,确保数据信息误差可控,维持在合理范围内。同时,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加速问题处理。

5 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的关键点

5.1 互筒埋设和桩基定位

第一,施工中一般采用大块钢板加工制作方式完成护筒,方可满足冲孔桩直径较小的特点。制造中,工作人员需要对高度进行控制,保证完成制作的护筒内径稍稍大于钻头桩径。之后,针对顶部位置开设溢浆孔,在开设中一并针对高出地面的距离进行严格控制。

第二,护筒制作一方面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对桩位进行确定;另一方面可以进行桩孔保护,并在水位高差控制方面也具有良好的效果。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首先在横纵轴线的中心位置进行护筒设置,在设计中应当避免护筒坑过大开挖。之后,在完成护筒开挖作业后,对坑底进行整平处理,然后再放入护筒,施工人员需要对放置的护筒位置进行认真检查,尤其保证护筒垂直,当符合标准后,再使用黏土进行周边回填,最后进行夯实。在回填作业中,同样需要时刻观察护筒的垂直程度,防止因为措施操作导致护筒出现偏移问题。而后,在完成护筒埋设后,施工人员再一次对护筒的位置和垂直度进行观察,并同步实施复合校正,确保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

第三,在护筒施工中,护筒埋深会因为工程差异,存在不同要求。因此,施工中,需工作人员对工程需求进行分析,针对性设置护筒埋深。同时,关注孔内泥浆的表面高度和地下水位高度,确保前者略高于后者一段距离;

第四,做好打桩定位。在打桩定位中,可使用十字交叉定位技术,在护筒上设置十字线,确保十字线交叉点与标桩处于完全重合状态,之后方可进行桩机位移,确保钢丝绳中心和交叉点间完全重合。

第五,在完成桩机定位作业后,由施工人员进行调平处理,应当保证桩座水平、轮盘和桩位中心处于相同中线上。在保证以上效果后,方可进行桩机固定,可放置施工中出现桩机偏移问题[3]。

5.2 制备符合施工要求的泥浆

第一,在对地基桩位进行测定时,先由技术人员对建筑工程的实际勘察结果进行分析,之后对建筑地基桩位进行布置,保证标示准确,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调整。

第二,在安装钻孔设备时,由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地基进行平整,确保地基符合建筑项目荷载要求,并做好定期地基检测与核对,为后续安装操作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做好泥浆制备。实践表明,泥浆质量同施工效率和地基稳固性呈正比例关系,可保护建筑孔壁,防止施工中出现的坍塌问题。在泥浆制备作业中,首先准备好各项原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水、水泥、混凝土添加剂,设计正确比例进行搅拌,观察泥浆粘稠度,当泥浆粘稠度符合标准后,可停止搅拌。另外,对泥浆质量进行检测,严格禁止不符合标准的泥浆进入到施工现场。针对废泥浆,需要工作人员运输到指定位置,重点关注废泥浆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4]。

6 建筑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6.1 保证放线测量结果准确性

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中,需要重点关注放线测量工作,保证放线测量工作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保证地基施工具有较好的安全效果,应当进行安全监管,针对人员操作中出现的错误行为予以及时纠正,并追究相关人员主体的责任。

具体而言,放线测量作业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操作。施工技术人员先行对测量场地实际情况进行观察,重点搜集关键数据信息,可使用激光准直仪设备和经纬仪设备进行辅助。之后,对平面控制基线与地基标高基准点进行反复检验,最大程度上保证活动数据的精准程度。

6.2 做好压桩处理

在管桩吊装施工中,工作人员先对机台进行调平处理,待准确对中后,再进行压桩处理。实际压桩作业中,施工人员需使用吊线锤和经纬仪对管桩位置进行控制,保证位置参数精准性。同时,对施工方案内容进行分析,将桩位误差控制在施工方案的要求以内。一般情况,桩位的垂直误差需小于0.5%,如果实际误差超出1%,会明显加大纠正作业难度。

在压桩施工中,应当做好监测与控制,观察桩上浮情况,当临近上浮时,应该暂停压桩作业,对上浮进行观察,然后对桩基进行负压测定,得出具体压力数值,结合数值反馈结果采取对应控制措施。

在沉桩作业中,需要把握正确顺序。一般由中心位置开始操作,由中心位置逐步向四周施打桩体。同时,在压桩过程中,重点观察周边管线、建筑物等情况,可以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对压桩的负面影响[5]。

6.3 重视施工准备工作

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中,需要完善准备工作。在施工前,由专门人员进行管理调配。

第一,在工程施工前,先行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工程施工现场,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勘察,收集和整理重要数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水分、地质、土壤、地形、管线等。同时,可利用BIM技术建立三维立体模型,将以上数据信息导入到模型中,通过模型观察,判断工程发展情况,针对性优化工程施工方案。

第二,对方案内容进行审核,确定施工技术、工艺、材料,做好工程预算,并组织各个部门进行沟通,权衡各个部门利益、需求和建议,为实现部门协调创造有利条件。其中,重点关注各项参数的准确性,提高后续施工的连贯性和有序性。

第三,做好数据信息记录,重点把控桩基础底部与顶部的高程、坐标数据信息,可采用桩基放线定位,结合定位结果组织施工作业[6]。

6.4 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在高程建筑地基基础与桩基础施工中,需保证人员具有教好的专业素质。

首先,在人员队伍组建中,做好人员素质考核,保证人员素质匹配岗位需求,优化组织方案。

其次,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人员培训中,可导入实际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整理常见问题,总结问题处理方法,帮助人员积累有效经验,逐步提高人员专业能力。

最后,完善人员管理制度。可建立责任机制、奖罚机制,重点关注人员行为,对人为因素导致的负面影响进行追责,形成约束力。此外,建立明确标准、规范和流程,为人员操作提供行为指南。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是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基础性工程。城镇化背景下,建筑市场得到迅猛发展,高层建筑符合城市当前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为最大程度解决城市用地需求。其中,要求重点关注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建设,实现安全、稳定的高质量建设目标。文章从放线测量、准备工作、人员培训等角度切入,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值得被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压桩护筒桩基础
土木工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软土环境静压群桩管桩施工措施效应分析
钻芯法在桩基础检测中的应用
水中桩基施工平台钢护筒纠偏对策
全护筒跟管灌注桩护筒受力分析
水上钻孔灌注桩护筒穿孔漏浆的预防与处理
桩基础古今之用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压桩机导向架优化设计
静压方桩的试桩施工技术
潮汐动力作用下深水区浮吊配合振动锤下放钢护筒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