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话语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现状与问题分析

2023-03-10 10:35徐锦琼
学周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话语思政院校

徐锦琼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 330095)

批判话语视角下课程思政教育活动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指导学生在充分考虑“社会关系”和“社会语境”的前提下明确自己的政治立场,实现重构社会文化关系。因此,批判话语分析是与当前高职思政教育改革密切相关的一种话语分析方式,能够给高职课程思政教育带来诸多启发。建设高职课程思政应当加强研究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结合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话语的特点展开分析,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探究社会新变化与思政教育话语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扩展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话语的发展方向。

一、高职课程思政教育现状

立德树人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均已进入新阶段,产业升级速度越来越快,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社会各行各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社会培养思想素质过硬、专业知识过硬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发展使命。因此,课程思政作为一种能够实现知识教育、培养能力与塑造思想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正在不断凸显对于培养高职人才的重要价值。

(一)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得到广泛普及

经过长期摸索与实践,当前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在高职教育领域已经得到广泛普及,高职教育正在逐步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引领价值的相互融合。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高职院校要紧抓专业课程教师队伍,积极推进建设课程思政教育,将学科教学课堂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同向、同行,充分融合显性的思政教育和隐性的思政教育,构建高职教育全员教育、全程教育、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大格局。

(二)课程思政建设逐步进入教、研常态

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开始进入教学和教研的发展常态。课程思政教育要素开始被引入各门学科的教材和课堂,让学生在思政课程以外也能接受系统性的思政教育,且将其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与未来的职业发展相关联,进一步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实用价值。例如,在高职院校英语课中实现渗透思政教育,在语言知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语言观,通过对比中西方语言文化更深入地认识到汉语的魅力,认识到汉语文化为世界文化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同步实现英语课程的“教书”和“育人”目标。而随着课程思政建设深入发展,高职院校的研讨活动也得到持续发展,不断促进建设课程、开发教材和科学研究,高职教育体系掀起了研讨课程思政教学的新风潮。

二、批判话语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问题

批评话语分析是一种语言分析理论,强调在分析语篇的过程中深度挖掘语言的意识形态问题,全面分析语篇包含的深层次关系,强调语篇的社会性与建构性。思政教育是与语言密切相关的教学活动,通过应用教学话语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当前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实践活动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教学观念有待转变,话语内容简单化

在传统的高职教育理念中,教学重点聚焦于讲述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却淡化了引领思想价值。从课程思政的教学情况来看,还有许多高职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在教学与管理过程中关于思政教育的话语内容相对简单,占据的语言篇幅相对较少,往往蜻蜓点水式地提及知识,并未深入讲解。这就导致学生并不重视思政教育,思政教育沦为流程式的教学环节,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素养有待提高,话语形式单一化

专业课程教师具有扎实、完善的学科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但是相对欠缺思政教育综合素养,缺乏掌握思政教育素材,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难以精准挖掘思政教育要素,也难以实现拓展和延伸思政教育。这就导致思政教育教学语言的应用形式相对单一化、模式化,难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较大程度上影响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三)教学方法有待创新,话语风格严肃化

思政教育内容往往相对理论、抽象,且表面看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度不大,如果只通过严肃的说教模式进行教学,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较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当前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以说教为主,虽然内容结合了专业课程的个性化特点,但教学方法过于模式化,沿袭传统思政课程的教学风格,语言生硬、语气严肃,难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三、批判话语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策略

课程思政是实现思政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当积极结合批判话语分析理论,从转变教学观念、激发教师动力、改变教学语言形式以及应用隐性教学话语等方面着手实现创新教学。通过改变教学话语构建民主的教育教学氛围,不断增强思政教育在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召力,实现深度融合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推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更好地发展。

(一)转变课程教学理念,发挥非思政课程的育人价值

改革创新高职教育应当深入贯彻国家关于高职教育的各项要求,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积极挖掘专业课程包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从而促使每一门课程都能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完成思想引导,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不断提高高职专业人才的综合质量。为此,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学校领导、学科教师都应当积极转变思政教育的传统理念,在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重视育人教育,在传递知识的基础上实现价值引领。一方面,要从学校的层面加强重视,校级、院级领导及学科教学负责人等都必须重视思政教育与专业学科相互结合的重要价值,为开展融合性教育提供保证;另一方面,从学科教师的层面来讲,要以不同专业、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为标准制定思政教学改革方案,结合不同学科的专业性特点开展思政教育,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培养高职人才的育人价值。基于此,课程教育需要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作为教学改革的刚性要求,也要作为评价课堂教学活动成效的重要维度,自上而下构建协同育人的教育机制,推进将思政教育渗透于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实现统筹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如在专业课程中增设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块和考评机制,学校监督小组通过不定期考查推进在一线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教育。

(二)加强建设师资队伍,增强思政教育话语的丰富性

建设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教师落实,能够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话语实现思政教育。因此,在高职院校思政建设过程中,应当积极加强建设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素养,提高创新思政教育话语的能力,不断增强教育话语的丰富性。为此,高职院校需要从专业培训和管理制度两个角度入手,一方面能够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激发教师内在的驱动力,确保教师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主动实践课程思政并且拥有思政教育的能力,可以结合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学科专业的特点加强创新与变革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与学生成长需求的匹配度,不断强化引领学生的思想和塑造其价值,体现学科教学的思政教育价值。

为此,建设课程思政首先需要强化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素养,重视学习课程思政理论和探讨实践,加强专业培训,积极组织院校级的专项学习活动,让教育培训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活动。如邀请思政教育领域的研究者走进学校开展集体讲学,不断帮助教师认知课程理论。同时,在学习思政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还要强化交流经验,促使学科教师能够认识到课程思政教育对于发展学生能力以及学科教学的价值。如举办思政教育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深度交流会,强化专业课教师学习党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等,不断夯实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素养。另外,培训时要加强研究和开发课程思政教材,结合不同行业的人才需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将其与教学标准相结合,从而促使学科教学和思政教育能够达到水乳交融的最佳状态。此外,还要着力推进建设师德和师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不仅强调掌握专业知识和提升技能,也要强调建设思想道德。相较于其他学科教师以及班级辅导员而言,专业课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只有具备崇高的政治觉悟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通过教学细节感染学生,并为学生学习和成长带来启发。为此,学校应当通过多种措施激发学科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内在动力,如通过师德标兵评选活动等形式提高教师参与的热情,将学科教师塑造成学生身边的榜样,不断提高思政教育的整体效果。

(三)改变教学语言形式,强调理想教育和塑造价值观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关注思政教育内容的程度,教师要创新和改变应用教学用语,内容上要突出理想教育、信念教育,且要融入引领人生价值观,达到思想教育的目标。从教学话语的分类上来讲,教师可以在思政教育中通过不同的词汇传递关键信息,比如通过合并应用词汇“我们”和“他们”传递“同中心主义”的教育理念,增强学生认知我国的意识形态,并能客观认识“我们”与“他们”的不同,主动排斥与“我们”的认知存在差异的社会或个人,构建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除了使用类似于“我们”和“他们”这种直接分类的话语方式传达价值理念,还可以通过“过分词化”的方式强化认知某一事物,采用多个不同的词语描述同一个事物,以此实现隐蔽性思想教育。如在讲解西方思想对国内文化发展的影响时,可以交替使用“西方国家”“西方思想”“西方资本主义”等词汇,以此强调西方文化与我国文化意识形态上存在的根本不同点,引导学生全面认知意识形态,并能领会政治思想倾向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命运的影响。

同时,从教学话语的“及物性”角度来讲,应用教学话语需要考虑启发意义。如通过使用“平行结构”和“转折结构”的词汇能够进一步增强教学言语的力度,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情感共鸣,从而促使教学话语能够实现“引领”和“劝诱”的教学功能。如使用转折意味的教学话语能够教会学生明辨是非,提高思辨能力,更能构建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另外,语言还需要体现亲切感,通过生活化的解读增强内容的亲和力。如在讲解传统文化“助人为乐”的过程中,就可以从格言入手,结合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案例为学生阐述“助人为乐”的丰富内涵,教会学生如何实践。将传统文化与现实话语相结合,更容易增强学生认同传统文化。

(四)灵活应用隐性语言,营造民主的学习交流氛围

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强调意识形态“隐匿最深”时其影响效果反而最佳,这也为课程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启示。在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除了要重视应用显性教学话语以外,还要重视灵活应用隐性话语,为学生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如教师的表情、神态、站位以及控制教学话题的方式等,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爱国主义情怀时,教师通过饱含深情的眼神、表情更能与学生形成情感层面上的交流。同时在教学站位上,教师从讲台上走向学生,更容易促进师生多元化交流,让学生从心理上消除教师“高高在上”的距离感,愿意与教师互动,强化学生参与课堂的感受。

四、结语

综上所述,批评话语分析是一种有效的语言分析工具,能够为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供新的视角,也为非思政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性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架构强调关注语篇的社会性、历史性和建构性,且要从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角度开展批判性思考,能够让学生基于分析现象而得出内在的本质,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在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改变教育话语的语篇形式,让课堂呈现“生活化”与“聊天化”的特点,再结合应用隐性话语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热情,强化学生思政教育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教育的成效,促进高职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话语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