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问题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03-11 15:00赵文霞
山西教育·教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经验生活化情境

赵文霞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点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相当密切,可以说大部分知识都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纵观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思维发展实际情况,学生知识结构还有待完善,其学习的过程中更多依赖于生活中最直接的经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知,基于学生生活经验与认知基础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通过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构建与积累生活经验,凸显生活经验的价值与作用,让学生全面了解所学的知识,逐步健全知识结构。为此,笔者对小学数学问题生活化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1.增强学生学习热情与解决问题的动机

纵观当前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教师主要通过问题助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若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枯燥无味,并不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科失去学习兴趣,还有可能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自信心。教师提出生活化的问题可以借助生活化的情境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确保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产生认知矛盾。可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提高生活经验的应用效果

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规律性问题引导学生,很容易导致学生无从下手,甚至不知道如何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利于学生在单调的问题中开拓与延展。如果教师能提出或构建生活化的问题,则可以将问题带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生活和问题的引导下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在归纳、类比与总结中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有了生活经验的启迪,学生就能在生活感知经验与表象中提升自身学习效率。因此,通过设计生活化问题,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基础与经验,就能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数学问题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1.创建生活情境,提高学生思考能力

数学知识要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但小学生刚开始接触数学知识,对学生而言不少知识相当抽象,并不利于学生消化所学。因此,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基于生活场景,通过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导学生,让学生将复杂抽象的知识转变为理论知识,以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在生活化教学中可以基于问题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深刻体悟中得到启发,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消除因知识枯燥导致的陌生感,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主动和学生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特点、学习情况与兴趣爱好,通过生活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分数”这部分知识时,由于这部分知识点比较复杂,不少学生还没有接触过“分数”知识点,这无疑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若教师仅从字面上指导学生,很容易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甚至还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对此,教师可以结合生活问题情境将分数这部分知识传递给学生。比如,“小丽同学10岁生日的时候,她的妈妈给她买了一块圆形的蛋糕,她一家有4个人,如何平均分配这个蛋糕?”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最后教师再给学生讲述“分数”的意义。如此,学生在生活情境的引导下了解了分数的意义,增强了自身对数学知识点的了解,逐步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2.开展生活化探究活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是相当重要的活动,但是,仍有不少学生对这一活动缺乏兴趣,具体表现为在探究学习中被动消极,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若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化的探究活动,那么学生就会将多彩生活的兴趣迁移至探究活动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被动探究向主动探究转变,让学生学会生活。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学生被动接受所学知识时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会逐步降低,思维能力逐步减弱,降低了学习效率。反之,学生主动探究时则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增强了解决问题的愿望。因此,教师创设生活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

例如,在教学“减法的性质”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小明要制作一份暑假或周末旅游计划,但是绞尽脑汁也不知从何开始。正在他焦急万分之际,他的同桌送给他一份《旅游指南》,他迫不及待地看了两天。第一天看了52页,第二天看了35页,一共有220页,他还有多少页没看?”学生对“旅游”这个话题产生较高的兴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自觉参与探究,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3.问题启发生活化,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与探索数学知识时,教师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循循善诱,确保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快速突破学习重点难点内容,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如此,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发展,在原有水平基础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直接告知学生各个数学问题的答案,但要给学生有效的启发,让学生逐步完善知识体系,亲身经历构建与思考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生活经验,以问题设计为依据,引导学生演绎与类比,进一步探索本节课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图形的运动”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强化学生对旋转这部分内容的了解,教师可让学生体会旋转图形后的结果,以利于学生全面了解旋转的内容。因这个过程中学生缺乏直观与感性的资源支持,所以对于图形如何在旋转中得到最终结果认知难度较大。为了高效解决此类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个问题和挂钟指针旋转进行对比分析,以指针旋转方向为正方向,让学生学会进行类比。如,中午12点旋转到下午3点时,时针转动的度数为90°。这个过程中学生结合比较常见的时钟转动方法积累丰富的经验,让学生在旋转图形与想象中,在生活经验的对比中增强自身应用能力。

4.融入数学经验,增添学习乐趣

素质教育深化推进的今天,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教学活动,寓教于乐。但是,将生活问题转变为数学经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心理与性格特征,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科学设置生活化数学问题,避免学生产生陌生感。比如,生活中学生会遇到分糖果的问题,教师可以基于学生这一生活经验开展“平均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类对比,全面认识“平均分”,让学生在平均分糖果时按几个为1份平均分。因为学生对糖果充满兴趣,学习“平均分”这部分知识时,他们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在对比与综合中全面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上述环节中,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产生了较高的学习兴趣,增添了课堂趣味,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数学是人们学习、生活与劳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有利于促进学生学好数学学科。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和数学有机结合,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深刻体会所学知识的乐趣。笔者认为,从“创建生活情境,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开展生活化探究活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问题启发生活化,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融入数学经验,增添学习乐趣”四方面入手开展数学教学,一定能够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经验生活化情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不同情境中的水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