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写作避用“本文”类词作主语说商榷
——基于诸多学术名刊论文摘要写作实例的理性思考

2023-03-11 22:26高云海路崴崴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名刊第三人称主语

高云海,路崴崴

作为学术论文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术论文摘要,其写作是否一定要避用“本文”类词作主语?或者说一定不允许此类词作主语?目前比较倾向性的意见是“避用”说,即“避免”使用、“不允许”使用。本文拟在考察部分学术名刊论文摘要写作实例的基础上,试对该说提出商榷性意见。

一、问题的提出

学术论文摘要是学术论文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文字不多,但却是衡量一篇学术论文质量高低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之一。鉴于其写作的重要性及其写作内容的规律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科技发展司等部门联合出台了《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以规范它的写作。其中的“编写文摘的注意事项”(以下简称“事项”)条规定:“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1]488据此,很多学术期刊纷纷对论文摘要写作的人称使用提出了具体要求:有的要求“不用‘本文认为、作者指出’等语词”[2];有的要求“避免以‘本文认为’‘作者指出’等类词语表达”[3];有的要求“不得出现‘本文’‘我’‘我们’等主观性词汇”[4];有的要求“不使用‘本文’‘笔者’等第一人称作主语”[5];有的要求“注意不用‘我们……’‘作者……’‘本文……’‘文章……’等类文体”[6]。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同时,一些研究者特别是从事学刊编辑工作的学者也撰文申明并强化上述要求,如有人说:“摘要中经常看到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如出现‘本文’‘本试验’‘本研究’‘作者’等作主语,有悖于国标GB6447-86‘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的明文规定。”[7];更有人针对其编辑工作中发现摘要写作使用了“本文”一词断言:“此摘要中出现了‘本文’这种主观性极强的字眼,这在摘要的写作中是不允许的。”[8]上呼下应,言之凿凿,诚若信然可行。然而,笔者在阅读中却发现,不但一般性学术期刊的论文摘要写作不乏使用“本文”类词语,而且一些名家所撰、名刊所刊的论文,也不鲜见此种表达。而这些实际用法,就不能不使我们对上述说法或要求产生了一些困惑,尤其是对其中“摘要中出现了‘本文’这种主观性极强的字眼,这在摘要的写作中是不允许的”绝对化的断言和某些学术期刊“不得出现”“避免”之类的绝对化要求产生了颠覆性的怀疑:论文摘要写作真的要避免或绝对“不允许”使用“本文”类词语作主语吗?

下面所举若干名刊所刊论文摘要的写作实例,将对此作出回答。

二、名刊实例

这里的“名刊”,是指北大、清华等各大名校学报、顶级专业学术期刊与顶级综合类学术期刊。这些学术期刊所刊论文,从内容的创新度到文字表达的规范度,应该都代表了其同类学术期刊所刊论文的最高水平,因此,以它们为样本,对回答上述问题无疑更具说服力。考察名刊的论文摘要,我们发现,就其“构句”而言,虽多有不用人称作主语的写法,但也不鲜见有使用人称作主语的表达。以下所举即为部分名刊中属后种写法的用例,冀“窥一斑而知全豹”。

(一)名校学报实例

(1)聚合类网站对“合理使用”的侵蚀及立法思考

摘要:以合理使用为代表的著作权权利限制制度与著作权赋权制度本身同等重要,它决定信息市场能否达到平衡。……本文通过合理使用制度的历史溯源……[9]①为节省篇幅,酌情删减了摘要的部分文字,下同。

(2)基本结构与背景正义——反驳柯亨对罗尔斯的批评

摘要:在《拯救正义与平等》以及一系列早期发表的文章中……。本文将集中反驳柯亨在这方面对罗尔斯提出的批评。本文试图表明……[10]

(3)优先论是一种比平等主义更合理的平等观念吗?——与姚大志教授商榷

摘要:优先论与平等主义的关系是当代政治哲学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姚大志教授主张“优先论是一种比平等主义更合理的平等观念”。笔者认为,优先论不是……,而只是……[11]

(4)Furstenberg族的一些性质研究

摘要:基于Furstenberg族,我们研究了……。我们证明了……[12]

例(1)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 年第2 期所刊论文摘要,使用“本文”作主语;例(2)为《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 年第5 期所刊论文摘要,两用“本文”作主语;例(3)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1 期所刊论文摘要,使用“笔者”作主语;例(4)为《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第3 期所刊论文摘要,两用“我们”作主语。这些大学学报不但均属“北大核心、CSSCI/CSCD”期刊,而且皆为高校学报之翘楚,从内容到文字表达,要求都十分严格,它们的论文摘要写作却不“避免”使用“本文”类词语作主语,引人深思。

(二)顶级专业学术期刊实例

(5)自然对话中指称选择的互动功能

摘要:指称是语法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互动语言学视角出发,……,我们将……。……,我们指出……。文章还由此对动态浮现和位置敏感的语法观进行了反思。[13]

(6)论阿Q的精神反思意义

摘要:《阿Q 正传》是鲁迅最重要的作品……。百年来……。本文认为阿Q 是与世界文学中的堂·吉诃德、哈姆雷特、奥勃洛莫夫等人物相通的偏重反映人类精神弱点的艺术典型……[14]

(7)元杂剧三家考实

摘要:以往稽考元曲家行状,多以同名索人,验之以文献记录。笔者做《录鬼簿》笺释,发觉曲家作品文本亦应作为考证的隐形史料。本文用之……[15]

(8)“太虚无形”与“太虚即气”的语言分析

摘要:本文从句法、语境、语义三个层面,分析张载《正蒙》中的几处关键篇章。通过句法分析澄清“太虚无形”不是主谓结构,而是并列结构;……[16]

(9)考古学视野下的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

摘要:本文就百年考古学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脉络的历程及成果,略谈一点心得体会。[17]

(10)国家外部资本结构的动态演化特征:基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分析

摘要:本文对……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理论模型为上述发现提供了基于经济体产出风险因素的解释:……。本文不仅为外部资本结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18]

(11)农地确权促进了中国农村土地的流转吗?

摘要:现有农地制度安排造成的高交易成本已经成为阻碍中国土地流转,……。……为了探讨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我们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19]

(12)有限域上一类常循环BCH码

摘要:本文研究了有限域Fq2上一类码长为q2m-1/r(q-1)的常循环BCH码,其中r|(q+1),q是素数幂。首先……;其次,……;最后,……[20]

例(5)为《中国语文》2022年第3期所刊论文的摘要,一用“本文”、两用“我们”作主语;例(6)为《文学评论》2021年第3期所刊论文摘要,使用“本文”作主语;例(7)为《文学遗产》2021 年第1期论文摘要,使用“笔者”和“本文”作主语;例(8)为《哲学研究》2022年第5期所刊论文摘要,使用“本文”作主语;例(9)为《历史研究》2022 年第1期所刊论文摘要,使用“本文”作主语;例(10)为《经济研究》2022 年第2 期所刊论文摘要,三用“本文”作主语;例(11)为《管理世界》2016年第1期所刊论文摘要,使用“我们”作主语;例(12)为《数学进展》2022 年第3 期论文摘要,使用了“本文”作主语。

以上学术期刊,涵盖了文、史、哲、理各学科。其中《数学进展》为中国数学会主办、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承办的综合性数学期刊,为数学专业的顶级期刊;其他为社科院有关专业研究所或国家部委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皆为学界公认的专业顶级学术期刊,所刊论文代表了本专业研究的最高水平,学者们多以在此类刊物发表文章为荣。这些期刊影响之大、之权威,编辑水平之高、审稿之严,当为所有学术期刊之最。然而,这些期刊的论文摘要写作也不“避免”使用“本文”类词语作主语,很说明问题。

(三)顶级综合类学术期刊的实例

顶级综合类学术期刊,学界最公认的当属《中国社会科学》。此刊亦有论文摘要使用“本文”类词语作主语的用例。

(13)全球化时代的中心城市转型及其路径

摘要:20 世纪中期以后,发达经济体的中心城市普遍经历了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双重转型:……。本文从历史学的角度出发,在对过去进行发掘、重构和反思的基础上,梳理……,……[21]

(14)全球治理变局中的“一带一路”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提出的重要国际合作方案,既是对于逆全球化的批评性回应,更是……。笔者认为,……[22]

例(13)为《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12期论文摘要,使用“本文”作主语;例(14)为《中国社会科学》2018 年第8 期论文摘要,使用“笔者”作主语。《中国社会科学》是最为顶级的综合类学术期刊、“名刊”“大刊”,可谓“刊中之王”,其所发论文代表国家社科研究的最高水平。可以想见,该刊对论文内容创新度的要求之高、之强,对语言文字表达的要求之准、之精,应为所有学术期刊之最。然而,该刊论文摘要写作也不“避免”使用“本文”类词语作主语,岂不更能说明问题?

至于其他学界公认的较高级别的学术期刊,如《汉语学报》《语文研究》《古汉语研究》《中国史研究》《文艺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等,更不乏此类用例,且其作者不少也都是学术名家、文章大家。限于篇幅,在此仅举一例:

(15)论“X缘”

摘要:本文的重点在于“血缘”和“学缘”的比较研究。文章包括四个部分:其一“X 缘”概观;其二,“血缘”入句;其三,“学缘”入句;其四,“血缘”与“学缘”的区别。在最后一个部分,笔者着力于凸显四点认知,即:二者名目的先后;二者语义和语用的特色;二者的不可混淆;不能随便“一刀切”。[23]

上述各类名刊的“共同表现”,很值得深思和探究。

三、探析与结论

名刊如上,一般学术期刊的情况更可想而知——如《丽水学院学报》2014年接到的投稿,“使用‘本文’‘全文’的要占到来稿论文三成以上”[24];而“《美术与设计》2020 年第1 期摘要中出现‘本文’‘我们’等主语的学术论文约为载文量的30%”[25]。这说明,从一般学术期刊到学术名刊,其论文摘要写作使用“本文”类词语作主语的用例都不鲜见。

学术名刊、学术大刊,就其编辑团队而言,几乎每个编审都是业内顶级专家和文章高手;就其对稿件的要求而言,从内容到表达,大大小小、方方面面,无不“斤斤计较”“锱铢必较”①笔者若干年前投《辞书研究》一文,刊发前责任编辑曾专门打电话与我商讨一处标点的改动问题。《辞书研究》如此,其他学术名刊可想而知。;就其投稿作者而言,不乏教授、特聘教授、博导,多为专业领军人才和堪为师法的文章大家,如其中的邢福义教授,是闻名中外的资深语言学家,一生治学严谨,著述等身;袁世硕教授,著名文学史家,山东大学终身教授;欧阳康教授,博导,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凡此,都决定了这些名刊所刊论文,从内容的创新性到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堪称学术论文的典范之作。但为什么它们却“似乎”置“事项”要求于不顾——在其所刊论文的摘要中出现了“在摘要的写作中是不允许的”表达,使用了“本文”类词“这种主观性极强的字眼”作主语呢?这些学术名刊都不知道“事项”的有关要求吗?还是其作者们都不知道此类词是所谓的“主观性极强的字眼”呢?显然不是。该如何解释此问题呢?笔者的浅见是:

(一)“事项”有空间

前已述及,“事项”对论文摘要的人称使用提出了如下要求:“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旨在以此规范论文摘要的写作,但这个要求本身至少有下面几点是可以讨论的:其一,正如有学者早已指出的:它明确提出了“要用第三人称,但随后所举的例子中并没有出现任何人称。这样的表述让人非常困惑,不能明确究竟要不要使用人称”[24]。这样,就有可能给论文摘要写作造成混乱——有的使用人称,有的不用人称。其二,“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之说中的“不必使用”,意思应该是“不必要使用”而不是“不能使用”,如此,如写作者认为“有必要使用”怎么办?是不是就允许使用了?况且,“作为一种人称,第三人称指的是‘我、你’之外的他称。而‘作者’当然属于第三人称之列”[26]。既然是第三人称,那么和“事项”的“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要求不正“保持一致”了吗?“本文”究竟属第几人称?“和标准中的‘要用第三人称’是否有冲突?”[24]也值得研究,例如,“本文采用多种资料搜集方法,收集了我国主办的100 种科技期刊提升学术影响力的一些做法,并进行了归纳分析。论文选题有价值,研究有意义,作者投入的时间精力也令人敬佩;但文章存在明显问题和不足,值得商榷和改进。”[27]——这是某期刊编辑部写给投稿者的“退修意见”,文中的“本文”是编辑对退稿文章的称谓,意思应该是“本篇文章”,而不是“本人的文章”。也许正因为是“本篇文章”,所以有研究者早就指出“不少摘要中还以‘本文’作句子的主语,这在人称上倒是可以”[28]。又如,有期刊把来稿摘要中出现的“本文”一律修改作“文章”,认为“文章”中性,体现了“第三人称”;但如果“文章”是“第三人称”可用,那么“本篇文章”即“本文”就不可使用吗?其三,更值得探讨的是:第一人称是否一定不能使用?在此问题上,笔者赞同有学者早就提出的观点:“即使使用第一人称,说‘我们对……进行了……研究,证明了……’,似乎并不影响对内容的表述,也不违背国标关于摘要的定义。所以,不使用第一人称的规定可以考虑修改。”[26]

总之,“事项”本身给人留下了不同解读和商榷的余地,由此也就给期刊和作者留下了选择的空间。

(二)表达有需要

如果说“‘事项’有空间”是论文摘要写作使用“本文”类词作主语的外因,那么“表达有需要”则是它的内因,是最为根本的原因。主要体现为下面的“三个需要”:其一,引领语步的需要。“摘要内容一般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29]这里的所谓“语步”,即指“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中的每项内容。不难看出,“本文”类词语后配以“研究”“讨论”“认为”“证明”“指出”等不同语词,恰好就能把这些语步自然而然地导引出来。如例(15),“本文的重点在于‘血缘’和‘学缘’的比较研究”中的“本文”,引出了研究的重点内容;“笔者着力于凸显四点认知,即:……”中的“笔者”,引出了研究结论。其他各例莫不如此。可以说,“本文类”词语在很大意义上就是引领语步的标志性符号。其二,成就短文的需要。对于使用人称作主语类的论文摘要写作,“事项”推荐的“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的写法,其中的“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或以为是‘无主句’,其实都是省略了主语的句子”[26];而且,此处省略的主语如果补出来应该就是“本文”“文章”“笔者”“我们”等词语。按《文摘编写规则》规定,摘要需写成一篇自成一体的短文,而“既然一个摘要必须是一篇自成一体的短文,那么就不能都由省略句构成。因为通篇由省略主语的句子构成的摘要,其表述不合乎现代汉语的习惯,难以构成通顺的短文”[26],据此,摘要中使用“本文”“文章”“笔者”“我们”等词语,也是成就一篇语意连贯顺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短文的需要。如例(2),“在《拯救正义与平等》以及一系列早期发表的文章中,……。本文将集中反驳柯亨在这方面对罗尔斯提出的批评。本文试图表明,……”,如果不用“本文”,将变成“在《拯救正义与平等》以及一系列早期发表的文章中,……。将集中反驳柯亨在这方面对罗尔斯提出的批评。试图表明,……”,结果是因没使用“本文”作主语,缺少“施事者”,不但语意欠明(即“谁”“XX”),而且也不符合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使人感到很“别扭”。其他各例也是如此。由此可见,“本文”类词语的使用对于论文摘要的写作确有必要。其三,精准表意与强化语意的需要。作为使用人称作主语类的论文摘要写作,只有具体地使用了“本文”“作者”“笔者”“我们”中的某词,表意才能精准。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些词的意义不同,作者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内容需要选择不同的词语,以求精准。同时,使用这些词,也可使语意得以强化。如例(10),“本文对……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理论模型为上述发现提供了……:……。本文不仅为外部资本结构问题提供了……”,这里连用三个“本文”作主语,表明并强调说的是“本篇文章”而不是“其他文章”。如例(4),“我们研究了……。我们证明了……”,连用两个“我们”作主语,表明并强调了这里说的是“我们”而不是“其他人”。

(三)宜写宜读有优势

为解决摘要写作中人称使用出现所谓“不规范”的问题,有学者提出“更好的办法是用研究内容中涉及的事物名词充当句子的主语”[26]“摘要中要尽量避免出现‘本文’‘我们’‘笔者’等主语,而应该以研究对象为主语”[25]。对此,笔者亦以为然,事实上,也的确多有论文摘要用此写法,而且非常之好。但是,我们看到,仍有不少论文摘要依然采用使用人称的写法,其原因之一恐怕就是“宜写宜读”。所谓“宜写”,就是作者容易写、容易表达;所谓“宜读”,就是读者容易读、容易把握。如前所述,“本文”类词后配以“讨论”“研究”等词语,就写出了“研究对象或研究内容”;“本文”类词后配以“认为”“证明”等词语,就写出了“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所以,这对作者而言,比较简单易写;对读者而言,比较容易理解和把握。

综上可见:论文摘要写作使用“本文”类词作主语,既有它的合理性,也有它的必然性和可行性。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上举各大名刊论文摘要写作不避免使用“本文”类词语作主语的表达。而且,在笔者看来,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还可看到如下情况:

一是有些学术大家似乎习惯于这种表达,比如邢福义、陆俭明、冯胜利等先生就是如此①查先生们知网所收论文,即可见其论文摘要多有此写法。。如邢福义先生,知网所收其2012—2020 年的《论x缘》《“语言事实”的从众观》《“起去”:双趋向动词语法系统的一个成员》《说“数量名结构+形容词”》等十几篇论文,几乎篇篇都采用了“本文”类词语作主语的写法。

二是有些在论文摘要写作中一般不使用人称作主语写法的学者,也有此写法。如当代著名哲学家、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孙正聿先生的论文摘要写作很难见到他使用“本文”类词语,但他的《辩证法的批判本质》一文摘要写作:

本文重点讨论了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这一命题,提出了从辩证法的批利本质去理解辩证法的基本思路。文章指出,……[30]

再如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同舫先生也是如此,他的《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及其当代价值》一文的摘要为:

……。本文通过对哲学与具体哲学形态、“基本问题”与“中心问题”进行区别和分析,指出……[31]

三是有注重研究学术论文摘要写作规范问题的学者,在其所撰的有关论文摘要中也使用“本文”类词作主语,如:

摘要担负着……,对于……,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目前众多学者在论文摘要中有待完善的问题,……[29]

上述表达亦可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证实了该写法的意义与价值。

纵观上文,我们的结论是:“事项”本身给期刊和作者留下一定的写作空间,加之表达的需要及宜写宜读等因素,决定了学术论文摘要写作使用人称的可行性、必然性和现实性。学术论文摘要作为“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1]488,其存在的价值在于提高阅读效率和传播效率,因此其写作最主要是“控制在三句话就可以了,其中用一句写你提出了什么问题;用一句话写你分析了什么问题;以及用一句话写你的结论。”[32]284至于写作中是否使用人称、使用什么人称作主语,似乎不必过于拘泥纠结。至少,那种“避免”“不得”“不允许”等绝对化的限定是很值得商榷的,因为它不仅在理性认知上是可议的,而且作为写作典范的名刊名家写作实例,也做出了明确而肯定的回答。

本文所议,纯属“小题大做”。但考虑到它可能对期刊成长和学术论文写作小有裨益,故为之一说。

猜你喜欢
名刊第三人称主语
名刊荟萃,为你甄选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葡语中零主语的语义功能分析
谈谈英语教学中 第三人称单数及其后面动词的用法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用第三人称和自己说话能减压
It’s Your Turn, Roger!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