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域下高等院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23-03-11 22:26张赢予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人才同学

张赢予

“融合传媒”是新形势下的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积极迎接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与挑战的“先行者”[1]。融媒体为人才创新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提供了开放、共享的海量学习资源。学生通过大量的网络引擎、专业网站、数字图书馆获取丰富的知识,拓宽了学习者的认识框架,为创新能力的开发提供了学习平台。教学翻转、探究式学习、合作的模式将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以学习者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促进学习者的多样化成长。

一、媒体时代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滞后,脱离媒体融合时代要求

媒体行业是更新速度最快的社会行业之一。因此,对于以教学科研为主的高等院校来说,传媒专业的更新跟不上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当新的高校人才培养计划酝酿时,媒体行业发生了更新甚至颠覆性的变化。2014 年被认为是真正的“融媒体元年”[2],但目前,除部分高校增设了数字媒体、新媒体技术等相关专业外,人才培养计划没有实质性更新,也没有建立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体系。宏观层面上,教育理念跟不上媒体的发展趋势;微观层面上,能力目标和课程设置仍以传统媒体的理论和业务为基础,没有根据融媒体的特点运行改变。

(二)课程设置不稳定,缺乏变革的核心理念

近年来,一些高校不断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更新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但这些改革大多是表面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改革的核心理念。比如:当社会需要大量的多媒体技术人才时,课程中就增加了数字媒体技术等课程,而大多数学生不具备数字技术的基础知识;在社交新媒体发展备受瞩目的时候,类似新媒体技术的课程也陆续增设。在没有教材、教学大纲和相应师资的情况下,这样的课程只能“换汤不换药”。媒体人才的能力培养应该有比较稳定的、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核心标准。因此,缺乏扎实的教学计划,与跟进的改革应对背道而驰,导致课程和能力培养目标的不稳定性不断增加。

(三)人才培养层次不清,影响创新效果

盲目跟风式的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表现为“眉毛胡子一把抓”。偏误地将“融媒体”归为一种大集合,原本属于各种媒体的传统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容量容器”。[3]内部缺乏分级排序和制度建设的统筹规划。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能力发展将很难区分哪个优先,哪个重要,哪个更重要,哪个更紧迫,哪个更难。

二、融媒体视域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设计

(一)创建“一三一”融媒体人才能力培养模式

“一三一”融媒体人才能力培养模式,以“融媒体”为指导前提,以应对媒体多变的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部能力平均化的倾向,主张能力的层级划分。注重“学”与“业”互动,共同探寻出融媒体人才能力培养的路径。同时也通过这种在发展上加紧的互动,对口输出创新人才,从而对下一步的能力培养模式微调,形成一个能力培养的活性循环系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育心理学原理、注意力规律,精心设计媒体融合平台人才培养模式,从核心的思维能力,到基础性的技术、内容、经营三维能力,再到提升性的专长能力。培养的途径按照层级、多元性、顺序的先后性,最终形成一个综合的能力培养模式。

(二)打破单一培养,创新能力建设综合平台

高校的创新人才能力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课程教学,尤其面对风云变化的融媒体行业,高校的课程设置既难以跟上其变革进度,也不能盲目跟从地朝令夕改,要实现人才的能力体系建设,需要在课程之外增强传统媒体教学平台与现代媒体教学平台的紧密联系,形成多媒体融合的综合平台。比如:第二课堂、技能实训、项目实作、比赛驱动等多元的融媒体能力培养渠道,这些渠道往往比传统课程培训更具有灵活性,能随时应对融媒体时代的能力需求。这样会使人才更具有竞争实力,也更加适应融媒体行业蓬勃繁荣背后分工细化、能力极致化的发展趋势。

(三)深化校地合作,拓展能力实践校外基地

高校人才培养走出去,深入与地方传媒行业的合作是必要的。以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建立有行业、企业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以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紧密结合企业需求,共同制定合作培养方案,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等,充分运用企业在师资、技术、设备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将课程体系与岗位有机结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成效。摒弃高校到地方企业挂牌的表面合作,直接深入到与其共投、共建、共用实训实验室和实践基地。这不仅拓展了融媒体人才的实践范围,并且使人才能力培养的落实场所更接地气,更结合实际。

三、融合媒体视野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探索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首先,案例可以通过将知识点视觉化的方式进行呈现,激发学生的兴趣。演示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QQ、微信聊天等在线交流平台,将图形、图标、视频、动画加以演示,学生在课程中的专注度有所提高,对于知识的渴望程度明显上升。其次,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方面,使用导视图、发散式思维图、形状与关系图等,都有助于提高学生创造力的拓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定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提出不同假设和观点,并采用“比较”“类推”等方法给予学生想象空间,从而有助于学生拓展更多想象空间。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发展具有关键的意义,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起关于相应知识点的逻辑架构,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也会使学习更加富有创造性。

(二)整合线上+线下学习资源

线上启智,线下实践。教育信息技术利用融媒体多通道通信和多载体显示的特点突破了有限的学习资源限制,构建了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相结合的媒体化学习资源,构建了线上+线下学习资源的组合。它为学生独立学习跨学科知识和创新知识提供了多种形式和充足的学习资源。利用线上平台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精准辅导,不同班级的学生之间通过线上平台互帮互学,交流学习经验,共享学习资源,共同进步。线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空间资源,进行集中学习交流,并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和学科沙龙等活动,拓展空间,汇集资源,深度交流,共同提高。这不仅仅是疫情期间的“权宜之计”,更是探索未来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有益尝试。

(三)学科竞赛+项目驱动

学科竞赛及项目驱动式人才实践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新方法[4],在校企合作的契机下,将形成人才创新与科技合作的关系。高校依托竞赛课程与创新平台学科和专业技术储备的深度合作,开展系统研究,获取企业在人才创新技术方面的各类需求。梳理各类人才需求细节,实现校内导师线下指导及校外导师线上指导的联合机制。一方面,积极承办“互联网+”比赛、全国高校师生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终端参与“互联网+”商业竞赛,开展自主实践,如服装摄影、珠宝摄影、餐饮摄影、人像摄影等,将实践精神、创新精神寓教于赛。

四、融媒体环境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分析

本次分析针对创新教育的实践对象——吉林省三所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系大三、大四学生进行问卷及访谈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旨在调查现阶段高校人才创新能力水平,另一部分旨在调查民办院校学生对创新教育实践的认可度。选择对部分学生成绩进行调查,答卷系统发出答卷133 份,回收答卷133 份,有效率为100%,结果真实可信。访谈调查随机抽选吉林省内三所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系学习“美术教学心理学”课程的5 名学生进行访谈,同时收集相关材料,以弥补访谈资料存在的不足。

(一)高等院校人才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效果分析

1.调查问卷分析

当被问到“你认为自己是否具有创新学习能力”时,有80%的同学选择“否”,20%的同学选择“是”。表明大部分大学生没有经过培养并不具备创新学习的能力。

在被问及“遇到问题时,你可以运用创新思维能力进行有效解决”时,有13.33%的同学选择“完全符合”,60%的同学选择“基本符合”,13.33%选择“不太符合”,其余的同学选择“完全不符合”。表明大部分学生可以运用基础的创意思维去解决问题。

在融媒体平台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认可度方面,在被问及“你是否认为融媒体平台有利于学习”时,有13.33%的同学选择“完全符合”,66.67%的同学选择“基本符合”,6.67%选择“不太符合”,13.33%的同学选择“完全不符合”。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基于融媒体平台的教学模式表示赞同。

调查问卷数据表明,超过60%的学生能够运用创新思维能力有效解决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思考能力,但大多数学生认为他们没有创新意识。70%以上的学生表示基于融媒体平台的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有利于知识的习得。可见,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不仅了解了媒体平台,而且对平台的实际应用效果表示了认可。

2.访谈调查分析

随机抽选了5 名参与“美术教学心理学”课程学习的学生访谈。内容如下:

问题一:你喜欢“美术教学心理学”吗?为什么?

学生A:喜欢,因为利用课堂媒体平台让我们成为课程的参与者,每次上课,我们都会积极准备报告内容。

学生B:喜欢,作为艺术教育系的学生,本课程是我们专业知识的基础,可以让我们对美术教育课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学生C:喜欢,在此门课程中,我学到了美术心理学的知识,现在可以熟练地利用媒体平台进行学习。

学生D:喜欢,因为这门课程让我们参与到其中,在进行汇报、解答的同时,了解了美术心理学研究中的几大流派及各自的特点。

学生E:喜欢,在上课前一天通过老师在融媒体平台发布的课程任务,进行提前预习。

问题二:你通常用什么方法准备课堂演讲材料?

学生A:主要是根据教材的内容,然后利用“百度”查找相关内容,在群组中进行信息搜索,进行研究,做出总结。

学生B:教材、B站、媒体网络课程。

学生C:一般先用教材进行预习,然后根据知识点进行学习。使用手机、笔记本电脑查找相关信息。

学生D:要明确汇报的主题,有时候可能会用百度学术或者中国知网。

学生E:一般会上网查找搜索引擎,编辑汇报内容的过程。做到先后有序,主次有别,与此同时,使用些许连接词语。

综上访谈结果发现,基于媒体平台“美术教学心理学”的任务驱动教学,培养了艺术审美和思维方式的创新、心理情感的一般规律等。学生不仅能够发现问题,并且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选择教材、引擎检索工具等多种渠道查找学习资源,获得了更多、更新的知识。可以看出基于融媒体平台的任务驱动教学是提高人才创新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高等院校人才创新思维与技能培养的效果分析

在被问及“你有跳出固有思维模式的能力吗?”时,有13.33%的同学选择“完全符合”,66.67%的同学选择“基本符合”,6.67%的同学选择“不太符合”,13.33%的同学选择“完全不符合”。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具备思维上的创新性,能够提出新的观点和思路。

在“你经常参加创新型的比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等)”的问题上,有20%的同学选择“完全符合”,66.67%的同学选择“基本符合”,6.67%的同学选择“不太符合”,其余的同学选择“完全不符合”。表明在高等院校中创新技能大赛是有利于提高人才创新技能的途径之一。其中,在融媒体平台上学生参加全国、省级和院校承办的各类创新赛事中全部取得优异的成绩。

综上研究表明,从数量上来看,学生参与程度较高,而且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从类型来看,比赛具有多样性,主要以媒介为载体;从比赛的获奖情况来看,省级获奖情况最好,其次是院校级、国家级。所以,高校大学生掌握的一些创新性思想和技巧,需要通过融媒体平台学科竞赛培育学生对该方面的兴趣与素养,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对振兴中华民族负有责任与使命,是促进祖国繁荣富强的重要后备力量。故高等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并发挥融媒“信息融合、知识融合、传播融合、效益融合”的资源优势,积极地探讨在融媒体视角下高等学校人才创新培养的路径。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人才同学
人才云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