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科学素养正确引航重在方法

2023-03-11 15:01易云芳
家长 2023年3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科学素养科普

□易云芳

科学精神看上去“虚无缥缈”,却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每个孩子都有许多“为什么”,小到一只鸟飞行的轨迹,大到地球自转的意义,只有家长想不到的,没有孩子不问的。孩子们小脑瓜中的诸多“为什么”,让家长们时而感到有趣,时而又觉得困扰,很少有家长会对这些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在教育者的眼中,这些问题正是孩子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兴趣启明星。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也需要家长为其指引方向和身体力行地“保驾护航”。

利用好各类科普平台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获得知识与资讯是一件方便和快捷的事情。在互联网还没有普及的时代,家长想要解决孩子的科学问题,需要耗时耗力地查阅资料和翻阅《十万个为什么》,如今互联网走进了家家户户,各种类型的科普平台更是层出不穷——公众号、短视频、科学网站……这些传播科学知识的平台既给家长提供了便捷,又给孩子探索“十万个为什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家长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平台,有意识和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科学兴趣的培养不在一朝一夕,在于持之以恒,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科学学习环境尤为重要。家长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和孩子一起观看科普电影、科普动画,让孩子感受到科学知识的神奇与魅力,以此来激发孩子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孩子大都喜欢刷短视频,而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乏善可陈,难以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家长可以用科学知识类的短视频代替其他没有营养且内容少儿不宜的短视频。有些科普类短视频诙谐幽默、时间较短、引人入胜,既不会让孩子产生厌烦情绪,又能够增强孩子的知识储备。除此之外,家长看到有趣的科普类公众号文章也可以及时推荐给孩子,让孩子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对科学的求知欲。

孩子喜欢玩手机这一问题让不少家长深恶痛绝,然而,“坏事”也能变成好事,家长可以在孩子的喜好中加入科普类元素,让孩子玩得高兴的同时,更能够有所收获。

除了网络平台,家长也不要忽视本地的科普教育场所,可以利用节假日时间带孩子去天文馆、科技馆、博物馆参观,鼓励孩子参加科学俱乐部,陪同孩子观看科普展览……这些活动会让孩子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将科学素养的种子根植于心。

其实,生活中无论是线上的网络平台,还是线下的活动场所,都有着丰富的科学知识资源。作为家长的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孩子受到科学精神的浸润,在心底种下一颗热爱科学的种子。

在大自然中激发孩子的科学热情

科学素养的培育不应只局限在课本中、教室里,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要打破常规,让孩子走出去,来到大自然中。大自然是科学兴趣萌发的主要“阵地”,也是孩子科学素养的主要“发源地”。大自然中蕴藏着不少具有科学原理的现象,也有着很多拥有“奇怪特质”的动植物,这些就是埋藏在大自然中的宝藏,静待孩子去挖掘与探索。

有些家长虽然将孩子带出了房间,走到了大自然,却不敢让孩子完全融入自然环境中,不是害怕孩子的衣服弄脏了,就是担心孩子被虫咬、被石块绊倒,实际上,这种过多的担心恰恰影响了孩子科学探索的兴趣与热情,甚至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让孩子觉得大自然是可怕的、充满危险的。科学精神是什么?是蓬勃的求知欲望,是勇敢的探索尝试,如果家长束缚了孩子的双手双脚,他们还怎么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飞翔”。因此,家长不仅要多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而且要在自然环境中学会“放手”,允许孩子自己去探索发现。

在大自然中,孩子看到了从云层中投下神秘的光束,看到了光的“形状”,“丁达尔效应”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他们的耳畔,又清晰直观地呈现在他们眼前。“丁达尔效应”不再是初中物理中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孩子眼中奇幻的美景,让孩子真正愿意去学习、探索、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内在原因。在自然环境中,孩子还能够看到不同的生物:夜空中发光的萤火虫、海滩上横行的螃蟹、屋檐下筑巢的燕子、迁徙途中的雁群……如此种种,既让孩子萌生向往与憧憬,又在孩子的小脑瓜中留下了不少疑问——萤火虫是如何发光的?螃蟹为何横行?燕子用何物筑巢?雁群为何排成“人”字形飞行……这些需要思考和探究的现象,就是科学精神的根,也是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基础。

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口头说教并不是最好的方法,与其告诉孩子“你要从小热爱科学”,不如把科学的魅力与趣味真实地展现在他们的眼前,让他们有所感受也有所触动。可以说,大自然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天然基地,其中蕴藏的诸多奥秘都可以化为孩子心底的好奇与疑问,引领孩子一路向前,孜孜不倦地进行探索、挖掘和学习。

在生活中融入并培育科学素养

科学原理寓于现实生活中,又作用于现实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是在平时的教育中,不少家长往往忽略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只会在孩子处于特定的环境中才开始进行科学培养,因此错失了许多引导与教育的时机。

科学素养的教育机会往往蕴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家长多加留意,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当孩子在玩不倒翁玩具时,可以和孩子探究“不倒翁为什么不倒”的问题。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汽水瓶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水,可以向孩子提问:“汽水瓶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将筷子放在盛满清水的碗中,可以看到筷子似乎被“折断”了,可以向孩子提问:“筷子真的被折断了吗?如果没有,这个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这些现象都在生活中常见,但是不少孩子忽视了这些现象,作为家长的我们要有意识地提醒孩子关注生活中这些蕴含着科学知识的细节。

在生活中融入科学素养的培育,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醒孩子要关注生活中的小现象,让孩子在成长中时刻保持一颗爱思考、爱探索的心。

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帮助孩子提升科学素养,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航。生活与成长如同浩瀚的海洋,孩子如同海洋上的一艘航船,只有家长发挥“灯塔”的作用,他们才会知道该向何处行驶,又该在航行中养成哪些优良品德和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科学素养科普
蜗牛看牙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普达人养成记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