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课程游戏化的策略

2023-03-11 10:31陈梦圣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幼儿课程合作意识

陈梦圣

[摘 要] 随着生本教学理念在幼儿课程教学中的不断落实,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告知与灌输的“填鸭式”模式无法胜任当下的教育思潮。幼儿课程游戏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命成长的活跃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文章认为,要强化动作实践,训练幼儿的肌肉协调能力;强化角色表演,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延展地域广度,训练幼儿的整体合作意识;扩展形式范畴,训练幼儿的基本科学意识;彰显户外优势,丰富幼儿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 贯穿全域;幼儿课程;合作意识;形式范畴

有位哲人说过:“游戏是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命个体就是依照游戏的方式生活的。”事实上,正所谓“人生如戏”,人们总是依照游戏的规则和要求生活与交往。可以说,每一个生命的学习和成长都离不开具体的游戏。游戏是生命个体源自内在认知和情感需要的活动状态。优质的游戏不仅可以愉悦身心、锻炼思维,还可以强化交互作用。游戏更是幼儿了解世界、认识周围环境和事物的重要方式。因此,随着生本教学理念在幼儿课程教学中的不断落实,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告知与灌输的“填鸭式”模式无法胜任当下的教育思潮。幼儿课程游戏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命成长的活跃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之心,但在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中,常常又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采用游戏的方式开展幼儿课程教学,不仅顺应了幼儿的认知规律,更契合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起到了一箭双雕的教学妙用。

一、强化动作实践,训练幼儿的肌肉协调能力

由于原始认知经验相对匮乏等原因,很多学龄前幼儿身心发展还远不成熟,加上当下社会和家庭教育理念严重错位,导致很多家长对幼儿非常溺爱,总是舍不得让孩子动起来,长此以往,幼儿形成了“玻璃体质”,这对于幼儿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的发展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幼儿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就意味着学龄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远远滞后。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滞后,一旦离开了成人的帮助就会魂不守舍,严重的还出现莫名的恐慌心理。因此,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情况,在幼儿课程中设置生活化教学情境,并借助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游戏,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例如,幼儿不好好吃饭,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这一现状虽然较为焦虑,却拿不出应对的办法,最终导致幼儿我行我素,甚至直到进了中班仍然不会使用勺子和筷子。事实上,孩子自己吃饭不仅仅是良好自理能力的表现,也是进行动作协调能力、控制能力锻炼的契机。针对这一现状展开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午间进餐的时机,为幼儿设计相应的游戏形式。比如,幼儿都很喜欢玩具,他们会将自己的玩具或者布娃娃看成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有什么心里话也会对其倾诉。教师不妨利用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组织幼儿尝试用筷子或者勺子给自己心爱的玩具宝宝喂食。为了强化训练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大小、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食物”,指导幼儿尝试以夹、挖等方式,将“食物”投放到“小动物”的嘴里。

在游戏的最后,教师还需要根据幼儿表现出来的不同状态,以不同的标准用不同的称号对幼儿进行奖励,以激发他们在游戏中积极参与、深度学习的热情,促进幼儿自理意识和能力的不断发展。

二、强化角色表演,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能力是幼儿的关键能力之一,也是生命成长起始阶段最为重要的核心素养,不仅关涉幼儿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同时对幼儿的思维发展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本着循循善诱的原则,引导幼儿尝试用自己习惯和喜爱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纵观当下的幼儿课程教学,教师更多地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知识以告知、讲解、传授为主。而幼儿始终是被动接受的尴尬角色,他們自主表达的契机相对较少。

教师就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游戏进行深度整合,将更多的学习权利交还给幼儿,并且给予他们广阔的自主表达和抒发感受的空间:一方面提升幼儿学习课程内容的动力,另一方面则让幼儿拥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我、抒发自我,从而增强他们语言表达的整体性效果。

教师不妨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采用幼儿最喜闻乐见的角色表演等游戏形式,组织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参与到游戏情境之中,站在角色的维度,深化内在的感知体验,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保护环境”这一内容时,教师要秉承幼儿内在的认知规律,否则教学会起到反作用。如果一味地向幼儿讲所谓的大道理,幼儿不仅难以听懂,还会消磨学习积极性,为此,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选择合适的方式展开教学,真正作用于幼儿的认知。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邀请一个幼儿扮演在小区里乱扔垃圾的人,并组织幼儿讨论思考:如果在小区里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处理?会对这样的人说些什么?从幼儿认知规律来看,角色体验让幼儿拥有了具体鲜活的情境,同时更明确了对象意识。幼儿能将自身对环境保护的认知与理解通过所选择的角色表达出来。由此,幼儿不仅有了对这一现象的本质思考,更激活了自身的认知体验。由此我们就不难发现游戏对于幼儿课程教学的巨大作用。

三、延展地域广度,训练幼儿的整体合作意识

儿童综合素养绝不仅仅是依靠知识的堆积而成的,是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在操作和运用的过程中才能有所发展。因此,幼儿教育不能将幼儿的认知局限在学校和教室的空间,需要与广阔的生活联系,引领幼儿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进生活。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一要点,即便能够带领幼儿走到户外,其游戏的形式也比较单一,趣味性严重不足,无法真正达到锻炼幼儿能力、提升幼儿综合素养的目的。

事实上,幼儿课程不仅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与大自然有着紧密的联系。户外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与幼儿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干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户外活动资源丰富、地域广阔的优势,多开展以玩具为载体的竞技活动。比如各种形式的穿越障碍赛、单双手拍球,甚至可以将一些民间传统游戏融入户外活动之中。竞争性游戏能够激发所有幼儿参与游戏的内在热情,使之享受游戏带来的身心愉悦感,更好地锻炼幼儿身体的内在协调性。同时,户外游戏也能更好地锻炼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生活是教育的源头活水。教育如果不能关联幼儿真实的、广阔的生活,必将走进机械生硬的死胡同。教师要充分将幼儿课程与丰富多样的户外游戏活动进行对接,不仅能够丰富课程游戏的内容,还能直接作用于幼儿能力的发展,收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四、扩展形式范畴,训练幼儿的基本科学意识

心理学研究早已表明,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是发展幼儿综合能力的关键。因此,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将幼儿课程游戏化,在教学科学类的内容时,充分运用游戏的形式,在幼儿思维启蒙的阶段,让更多幼儿了解科学知识,接触科学概念,一方面拓展幼儿的科学事业,另一方面提升幼儿的认知。

由于科学知识以高度凝练的方式呈现,与幼儿的认知水平并不匹配,很多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看似积极参与,但他们的思维仍旧处于游离的状态,并没有真正学习科学知识。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借助幼儿已经形成的认知能力和原始经验,在游戏的过程中促进幼儿的生长和发展,真正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例如,带领幼儿做生活中的化学小实验,教师可以选用维生素C片加入清水,制作成溶液,然后将其与碘酒混合,组织幼儿仔细观察所产生的变化。由于这类物品相对比较安全,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幼儿自主操作,幼儿在观察中就会发现原本红色的碘酒,逐渐变成了白色。很多幼儿看到这一变化非常惊奇。教师就可以相机进行拓展,结合生活当中常见的一些现象,让幼儿初步了解氧化的相关现象和原理。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将所谓的氧化知识直接灌输给幼儿,也没有让幼儿都处于相对机械、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是将所教学的内容与实验游戏进行整合,将动手操作、仔细观察的主动权全部交还给幼儿,变教师的告知为幼儿的自主探究和发现,真正达成了幼儿课程游戏化的目标。

五、彰显户外优势,丰富幼儿的实践创新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六大解放”理论中积极倡导解放儿童的空间。这就意味着幼儿教育不能局限在一间教室或者有限的幼儿园范围,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实施,需要将幼儿的游戏环境、游戏场景推向户外。对于幼儿的成长而言,一个合适的场地,一个适切的环境,能够满足他们对世界的探索欲望,是引领和推动幼儿自主行动、积极探究的重要源头。鉴于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等,对学生的户外活动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强化户外游戏区域的融合,让每个区域都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同时能彼此联系、彼此映衬,最终达成小场地大游戏的目标。

首先,关注户外环境的质态优化,强化户外课程的趣味性。幼儿的户外游戏不是单一的课堂教学,而是与多种生态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要注重户外空间的开发和建设,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在每天固定的时间开展一些相对分散、取材方便而又深受幼儿喜爱的户外游戏活动。例如,幼儿每天用完午餐,有的幼儿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在山坡上嬉戏玩耍;有的乐于探险,在石头间来回穿梭;有的沉迷于树木、花丛之间……户外有着广阔的自然资源,是幼儿尽情玩耍、深入游戏的重要场所,这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素材,还丰盈了幼儿内在的认知体验。如此实施户外游戏活动,保障了课程游戏的趣味性。

其次,要关注户外环境的多维培植,强化户外课程的创新。户外有着丰富而多维的资源,有很多资源就可以直接为幼儿课程的教学所用,直接化身成幼儿参与游戏的工具和支架。但教师不能始终以机械的方式原封不动、一成不变地使用工具。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要求,设置不同形式的游戲,在积极创新的状态下,提高户外资源的游戏价值。幼儿园的草坪是幼儿平时游戏的乐园,如果仅仅将草坪看成一块可以休息玩耍的场地,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在教学“变废为宝”的课程中,教师鼓励幼儿从自己家中收集大量的废旧纸张,尝试用这些废纸折叠、制作出一架架飞机。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将这块草坪改造成飞机场。此时,幼儿在完成制作飞机后,还利用废旧纸盒搭建了候机厅、指挥塔,并充分利用草坪的空间,有规划地设置了跑道、停机坪等。这种原生态的游戏充分彰显了户外活动的作用,激活了学生内在的探究欲望和求知意识,在积极创新的状态下真正将课程游戏化。

除此之外,其他的户外环境对于落实幼儿课程游戏化也有巨大价值。例如,空场地已成为幼儿释放天性的野战场,教师可以投放相应的轮胎,用废旧棉絮和衣料缝制出麻布口袋,满足了幼儿成为军人的梦想。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家长进行联系,充分挖掘家庭中其他的户外资源,为幼儿创造立体、多维的户外游戏项目。

户外丰富的人文环境、自然景物,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幼儿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性作用,是引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资源。教师要充分发挥户外游戏的价值,让每一个幼儿在户外游戏的滋养下得到进一步陶冶和发展。

对幼儿来说,没有游戏就没有课程教学。教师要精准把握教学内容与幼儿认知之间的内在关联,将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设置在这种关联之上,有效地缓解幼儿现有认知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落差,将游戏演变成为幼儿思维不断迈进的跳板。

参考文献

[1]王鑫.幼儿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生成活动的实施策略[J].吉林教育,2022(33):70-72.

[2]屠玥.优化一日活动,推进幼儿课程游戏化[J].江西教育,2022(24):94-95.

[3]李婷.幼儿课程游戏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智力,2022(18):195-198.

[4]许霞.《指南》背景下幼儿课程游戏化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育界,2022(13):113-115.

[5]邓芹.游戏化层面下的幼儿课程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2022(12):92-93.

猜你喜欢
幼儿课程合作意识
幼儿课程游戏化
幼儿课程实施中社区资源的利用与分析
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
浅谈幼儿教育中游戏与幼儿课程的融合
在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合作意识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措施探讨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