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3-03-12 15:51陈兰
健康之家 2023年24期
关键词:抢救成功率护理质量

陈兰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我院急诊收治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分诊模式,研究组应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管理质量。结果 研究组入院接待、健康教育与指导、个人特质和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出院指导和安全管理指标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抢救、急诊停留、平均住院、静脉采血和静脉给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诊科实行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护理质量;抢救成功率

急诊科的工作量较大,疾病种类多,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且患者往往会由于疾病的影响产生紧张、焦虑等消极心态,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1]。以往临床研究经验发现,急诊科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包括责任差错、缺乏沟通、分诊不合理等。因此,对上述护理不良事件诱发因素开展对应性护理管理至关重要[2]。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是一种专为急诊科设计的护理管理模式,借助集体学习、个体学习以及定期评估,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并合理划分护理职责,从而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益。同时,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显著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责任感、风险防范意识,从而减少护理问题[3]。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我院急诊收治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45例,女35例;年龄37~65岁,平均年龄(51.28±11.39)岁;研究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35~66岁,平均年龄(50.79±11.4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应用常规分诊模式

对急诊区域实施专业的划分,分为外科、内科、儿科等。当患者被送到紧急治疗室时,相应的护士和医疗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紧急救治和用药指导,并持续监控患者的各种基础指标。

1.2.2 研究组应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

(1)优化急诊环境:急诊科室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患者众多、科室拥挤以及噪声过大。因此,应对急诊科的各个区域进行标记,并划分为门诊和急诊区域,避免患者在急诊室内拥挤。采用方向指示指引就医过程,并展示详尽的分诊步骤图,以确保信息清晰易懂。在繁忙时段,指派合作者对患者提供指导。合理规划急诊科的相关窗口和流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优化调整,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2)做好感染防控:急诊科患者疾病传播风险高,若在规定时间范围内未能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控制手段,可能引起医院感染。针对疑似传染病患者,护理人员不仅要防止自己被感染,还要确保不会感染其他患者。因此,在接诊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佩戴手套和口罩,落实防护措施。

(3)重视对护士的培训:急诊科接收的患者不仅病情严重,而且病种繁多,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为众多患者提供高效的护理服务。因此,需要加大对护士进行护理技能和知识扩展的培训力度,以提升其护理技巧和分诊方式,同时也要提升护士素质以及解决问题和沟通的能力。提升培训水平,增强护士的护理技术,并及时评价培训结果。

(4)配备专业的分诊护士:由具备丰富急救经验和强大判断力的护士负责分诊工作,并增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分诊,以减少不必要的延误。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置于首要地位,确保其生命得到有效保护,并且给予患者更加专业和安全的医疗服务。

(5)优化安全控制方法:每周召开1次会议,所有的护理人员都将参与其中,以便寻找并解决目前急救过程中的问题,并研究、制定可执行的策略和计划。严格执行药品及设备审核工作,在每日工作开始前指派专门的人员核对紧急急救所需的药品和调整急救设备,保证药品和设备的完整性。

(6)利用早期预警评价系统,构建紧急医疗分诊流程:检测患者生命体征,依据其症状实施精确的医疗分配,将患者划分到紧急医疗区、病情严峻区、门诊部以及等候治疗的地方,缩短其等候期,降低潜在风险。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包括入院接待、健康教育与指导、个人特质和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出院指导和安全管理指标,得分越高提示护理质量越好。

(2)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

(3)比较两组救治指标:包括抢救、急诊停留、平均住院、静脉采血和静脉给药时间。

(4)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研究组入院接待、健康教育与指导、个人特质和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出院指导和安全管理指标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抢救成功率、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救治指标比较

研究组抢救、急诊停留、平均住院和静脉采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3。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急诊科的病例数量庞大,疾病类型繁多,抢救和护理任务也极其复杂,预见性较低。部分来诊的患者及家属情绪易于激动,容易产生过激反应,使得急诊室变得嘈杂和混乱,护理人员工作难度较大[4]。急诊科的患者每天人流量比较大,且疾病类型和患者的个体水平各不相同。当面对传染病或者品行不佳的患者时,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将会提高。由于急诊部位置在医院的最前端,患者经常需要在急诊部的分诊区域寻求路径指引以及挂号服务,使得分诊护理人员在解决病情时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为急症患者提供分诊服务[5]。同时,护理人员职责比较多,导致分诊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服务时不够及时。面对大量的咨询与服务需求,護理人员往往无法全面照料。前往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大多身患危重症,且情绪激动、心情紧张。由于急诊科的患者多,经常需要等待挂号,一些情绪激动的患者可能会对就医过程感到不满和困惑,甚至与护理人员发生争执[6]。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护理管理模式,经过对急诊部门的医疗环境、急诊护理方式做出特定的改善,能够极大地缩短救治时间,同时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质量各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抢救、急诊停留、平均住院和静脉采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通过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设立专门的分诊平台和专业的分诊人员,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缩短患者待诊时间,提高其就诊质量和护理安全性,进而提升护理满意度[7]。

综上所述,在急诊科实行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姚洪芳,卢玲,张旦,等.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J].名医,2023,(11):180-182.

[2]路月香.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质量中的效果[J].福建医药杂志,2023,45(2):164-165.

[3]张荣玉.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人人健康,2022,(24):117-119.

[4]厉宏宽,朱逸程,朱尧同,等.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产科内分泌急诊护理中的影响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2,9(13):109-112.

[5]王慧敏.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及可行性分析[J].名医,2021(6):181-182.

[6]薛亚涛.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提升作用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32):64-65.

[7]伍小莉,张发家,许鑫.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3):134-135.

猜你喜欢
抢救成功率护理质量
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多发伤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
血液透析并发心血管急症的观察与护理效果探究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
急诊对于急危重症患儿568例抢救效果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