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雏鸡消化生理特点调控育雏期的饲喂管理

2023-03-13 10:58黄好强张立恒王鑫磊黄炎坤
河南畜牧兽医 2023年1期
关键词:周龄营养素雏鸡

黄好强,张立恒,王鑫磊,徐 涛,黄炎坤*

(1.焦作赛科中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 焦作 454950;2.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雏鸡早期的生长发育对未来产蛋期的生产性能表现具有重要的影响,促进雏鸡早期体质量的增长是当前衡量育雏效果的重要指标。雏鸡的消化生理特点与饲养目标之间存在固有的矛盾,文章分析了雏鸡的消化生理特征,并以此为基础结合育雏目标,提出了育雏期间提高饲料消化效率、促进雏鸡健康和生长发育的关键措施。

大量的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雏鸡阶段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对以后的生产性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当前,在蛋鸡育雏阶段把5~6 周龄的体质量作为评价育雏效果的重要标准,通常要求这个时期雏鸡的体质量要略高于饲养标准中所提供的体质量数据。然而雏鸡的消化系统处于发育阶段,消化吸收机能也在不断完善,促进雏鸡体质量较快的增长是育雏期间重要的饲养管理技术。

1 雏鸡阶段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雏鸡阶段的体增重是衡量育雏效果的重要指标,因为5~6 周龄雏鸡的体质量与开产日龄、产蛋高峰持续期、总产蛋量、产蛋期死淘率和产蛋期饲料效率等生产性能指标有紧密的联系。研究和实践证明,5~6 周龄雏鸡的体质量略高于标准体质量则上述的生产性能指标会更好,如果体质量偏低则以后难以获得理想的生产性能。

雏鸡阶段多数器官系统都处于快速发育时期,其中消化器官的发育优先于其他器官。有研究认为,7日龄雏鸡肠道的长度和重量与42日龄雏鸡的体质量呈正相关。也就是说,第1周雏鸡的肠道发育越快则其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越强,此后的体增重也越快。

2 雏鸡对饲料消化吸收的生理特点

2.1 采食量小

雏鸡的消化道容积小,尤其是作为采食后饲料暂存处的嗉囊其体积小,这就导致雏鸡每次采食的总量少。海兰褐蛋用雏鸡的采食量推荐标准见下表。

表 蛋用雏鸡的采食量标准

在7日龄前雏鸡的嗉囊、胃和肠道的容积很小,决定了其每次的采食量很低,如在生产实践中3日龄前每只鸡平均日采食量6~10 g,按照每日喂饲5次计算,每次每只鸡的喂料量仅有1.2~2 g,4~7日龄每天每只鸡的喂料量仅有2~3.2 g。每次喂料量多了,雏鸡就不能在1 h内吃完料。

2.2 饲料在消化道存留时间短

雏鸡的消化道总长度较短,1日龄肠道总长度约35 cm,3日龄约49 cm,7日龄约64 cm,14日龄约85cm,21日龄达到98 cm;6 日龄时十二指肠的长度比初生时增长了近2倍,回肠、空肠的长度增长了近50%。成年蛋鸡的肠道总长度约1.5 m,是初生雏鸡的4.3倍。可见雏鸡阶段早期其肠道的长度很短,但是却处于快速生长阶段。

由于消化道的容积小、长度短,食物通过雏鸡消化道约经4~5 h就有半数从肛门排出,而成年蛋鸡这个过程需要10~12 h。由于饲料在雏鸡消化道内存留时间短,饲料的消化和其中营养素的吸收都不充分,在生产实践中我们也常常会看到雏鸡粪便中有完整的饲料颗粒。

2.3 消化能力弱

鸡对饲料的消化方式分为3 种:一是物理消化,即通过啄食、肌胃研磨和肠道蠕动等环节将大的饲料颗粒磨碎成微细的粉状物质;二是化学消化,是各种消化酶与饲料颗粒表面结合,通过酶的消化作用将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单分子或小分子以利于吸收,如将蛋白质分解为小肽和单体氨基酸、将淀粉分解为单糖等;三是微生物消化,即利用消化道内的微生物对饲料成分进行分解,这种方式在鸡的消化中作用很小。

对于雏鸡,从物理消化能力看,其喙部的硬度小,将大颗粒饲料啄碎的效率很低,肌胃的收缩压力小,对饲料颗粒的研磨效率也低。因此,当饲料颗粒较大的情况下,雏鸡无法有效进行消化。从化学消化能力看,幼雏的消化腺体尚处于发育阶段,消化酶的分泌量少、活性低,有研究发现在3周龄内,十二指肠内的主要消化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变化,4日龄处于最低状态,此后逐渐升高,21 日龄时3 种酶活性分别增加了100 倍、50 倍和20倍。结果说明早期雏鸡消化道中酶活性低就导致了其对饲料中大分子营养素的分解能力也相对较弱。此外,还有研究表明雏鸡小肠对粗蛋白质的消化率变化,4日龄时为78%,21日龄时就达到92%。说明育雏早期雏鸡对饲料的消化率低,随日龄增长其消化率也显著提升。

幼雏对营养素的吸收率也是随日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这也与雏鸡肠道的发育有关,因为营养素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刚出壳的雏鸡小肠生长发育非常迅速,据测定出壳时小肠重量占体质量的3.8%, 48 h 后占体质量的比例就达到8.9%;2周龄内雏鸡小肠重量的增加速度要高于其他器官。

2.4 剩余卵黄的作用

雏鸡出壳后在其腹腔中还残留剩余卵黄,它被卵黄囊所包裹,颜色为黄绿色,其柄部与空肠和回肠结合部的肠道相连,重量约为10 g。剩余卵黄是雏鸡出壳后最初几天重要的营养来源之一,3日龄时其重量减少一半,5~7日龄内基本被吸收。4 日龄前死亡的雏鸡中有87%以上的个体剩余卵黄吸收不良,而且其颜色为深绿色,5~7日龄死亡个体中有65%以上的个体剩余卵黄吸收不良。3~4 周龄发育不良的个体在解剖后也有大部分的腹腔还存在体积与花生米相似的剩余卵黄,说明在幼雏阶段剩余卵黄能否正常吸收对于雏鸡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2.5 对营养素的缺乏更敏感

雏鸡体内各种营养素的贮备量很少,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贮存量更低,而且受种鸡饲料中相关营养成分含量多少的影响很大。当饲料中某种营养素缺乏的情况下,雏鸡更容易出现缺乏症,影响其免疫力、抗病力和生长发育。有研究表明雏鸡肝脏中维生素A的含量与其对人工感染大肠杆菌和球虫的抵抗力呈正相关。

2.6 对霉菌毒素的耐受性低

在生产中饲料所含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主要损害肝脏)、呕吐毒素及T-2 毒素(主要损伤消化道)和赭曲霉毒素(损伤肝肾)等。如果饲料中这些毒素含量高就可能引起雏鸡相关器官的功能受损,不仅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如雏鸡的腺肌胃炎在1周龄内就会发生,而且发生后采食减少、体增重慢,甚至出现死亡,这种病的病因之一就是呕吐毒素造成的。

3 结合生理特点做好雏鸡的饲喂管理

雏鸡采食量少、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差,但是在饲养管理过程中我们还追求其较快的生长速度,这就形成了一对矛盾。因此,我们必须从饲料配制、添加剂使用、喂饲方法等方面进行合理管控,以提高育雏效果。

3.1 使用较高营养浓度的饲料

在雏鸡采食量较小的现实状态下,为了增加其营养素的摄入量,就需要提高饲料的营养浓度。因此,在蛋鸡饲养标准中,雏鸡阶段的饲料能量水平、粗蛋白质及限制性氨基酸含量、复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用量都相对较高。一些鸡场为了促进雏鸡的早期增重,专门使用特制的雏鸡开口料,用于3 周龄内雏鸡的喂饲,其营养水平介于肉鸡前期料和蛋雏鸡料之间。这样能够使雏鸡在采食量不变的情况下摄入较多的营养物质。

3.2 使用易消化的饲料原料

由于雏鸡的消化能力弱,对粗饲料以及带有皮壳的饲料原料消化率低,在配制雏鸡饲料的时候要选用容易消化的饲料原料,如玉米、豆粕等,少使用麸皮、杂粕,以提高饲料的消化率。

3.3 不要使用发霉的原料和饲料

目前,饲料原料发霉的问题较多,尤其是作为大宗原料的玉米,常常出现霉菌毒素超标的问题,这对蛋鸡生产是一个重大的健康威胁,对于雏鸡其影响更明显。雏鸡对霉菌毒素的分解能力低、霉菌毒素在体内容易积聚,形成长期的毒害;雏鸡对霉菌毒素的耐受性低,如成年蛋鸡饲料中T-2毒素含量为0.7 mg/kg的情况下不会出现明显的毒害作用,但是当雏鸡饲料中T-2毒素含量达到0.5 mg/kg的时候就会表现出组织器官的损伤。当种鸡长期食用含有规定量以内的呕吐毒素的饲料,这些毒素会在卵黄中蓄积,产蛋鸡没有表现出病例变化,但是这样的种蛋所孵化出的雏鸡就可能受卵黄中毒素的影响而出现腺肌胃炎问题。因此,在配制雏鸡饲料的时候要严格筛选饲料原料,坚决不使用霉变的原料,必要时应添加霉菌毒素分解剂;使用过程中发现饲料有霉变现象应立即停用并更换。

3.4 合理使用酶制剂和益生素

由于雏鸡自身的消化腺发育还不完善,在饲料中添加一部分酶制剂有助于弥补雏鸡自身的不足,可以明显提高饲料消化效率和雏鸡的生长速度。合理使用益生(菌)素类添加剂对于维护雏鸡肠道健康、提高饲料消化率、促进生长也有良好的效果。

3.5 少给勤添

由于雏鸡每次的采食量少,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又多,在育雏期间要结合雏鸡的消化道发育,根据每次采食量的变化合理掌控饲喂次数和每次喂料量。雏鸡日龄越小每天喂料次数越多。一般要求,1~5 日龄每天喂料5~6次,6~14日龄5次,15~28日龄4~5次。每次的喂料量应控制在喂料后1h 左右基本能够吃完,如果一次喂料量太多则影响雏鸡的食欲,也容易在高温高湿的育雏室环境中出现饲料变质问题。

猜你喜欢
周龄营养素雏鸡
渝州白鹅剩余采食量测定及其与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老年人护眼七大营养素
食物中的“有色”营养素
因人而异合理补充营养素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揭秘“食品级”肌肤营养素
优选雏鸡四法
褐壳蛋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