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精神:新周期视角

2023-03-13 02:38赵伟
证券市场周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消费目标经济

赵伟

经济增长目标的微调体现了稳中求进总基调下的底线思维,“增长”和“稳定”两大关键词出现频率明显高于过往,或透露更强的经济增长诉求。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2023年GDP增速的目标设定在5%左右、低于2022年5.5%左右的目标,此前各地两会也透露类似信息,基本符合市场预期。经济增长目标的微调,并不意味决策部门对经济悲观,而是体现了稳中求进总基调下的底线思维,“增长”和“稳定”两大关键词出现频率明显高于过往,或透露更强的经济增长诉求,在压制2022年经济的主要逻辑已逐步消退下,经济也具备实现较高增长的基础。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政策基调基本延续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目标赤字率拟按3%安排,地方专项债3.8万亿元均较2022年的目标有所增加,预算外“准财政”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贷款等或继续补充;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精准”、总量操作已逐步回归常态,“有力”更多体现在信用端对稳增长、产业发展和防风险等支持。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也是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重要前提。相较2022年,当前政策对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视度明显提升,相关表述摆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之前。重点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地产领域风险,要求有效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等;二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强调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扩大内需优先位置,恢复关键在场景、扩大核心在收入,全年社零增速有望回到疫情前。着力扩大内需是实现经济目标的首要抓手,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其中场景是恢复的关键,目前已加快恢复,带动受场景抑制较强的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消费修复;稳定大宗消费或指向汽车、家居等消费,商务部、工信部等均有相关表态,具体举措仍有待观察。消费中期增长关键在于收入,企业消费和经济活动修复或带动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改善。

投资是扩大内需重要抓手,政策更加注重引导产业“超前”投资。2022年下半年以来,政策加大产业支持的信号已愈发明显,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调“产业政策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政府投资基建“新老”比重、注重产业引导,透露的核心线索包括:1.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城市更新行动;2.安全和自主可控,包括上游基础原材料、中游设备制造、配套信息技术服务等;3.传统产业和中小企業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等。

明确强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此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等为提升国企治理,提高国企竞争力做准备工作,后续关注更多措施出台。同时,报告也明确强调要“用真招实策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包括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企业家权益,支持平台经济发展、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

本届全国“两会”处于换届之年,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新班子将于两会期间选举产生,新任总理将于闭幕会后召开记者会,阐述重要政策安排。

全国“两会”期间,各部委会就2023年规划答记者问,对政府工作报告披露的政策方针形成补充。2023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中,工信部、科技部等多部委就2023年工作规划做出具体解读;工信部围绕工业稳增长、提升改造传统产业、5G发展重点工作做出解答;科技部详细阐述加强基础研究、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应用人工智能等话题;生态环境部则重点回应守好生态环境底线、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领域。

全国“两会”之后,新任领导班子召开的国常会与部委“两会”学习会是观察新任领导班子工作思路的重要窗口;此外,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亦值得关注。

猜你喜欢
消费目标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40年消费流变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新消费ABC
经济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