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程“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内涵、特点及内容指向

2023-03-13 13:47韩梅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核心素养

摘要: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四条核心素养之一。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的内涵、课程目标定位、学业质量标准描述,着重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中“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内涵、特点、课程内容指向等角度解读与分析,以期为初中化学教师深入领会“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内涵,以及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落实“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义务教育化学课程  科学态度与责任  核心素养  课程内容

引用格式:韩梅.初中化学课程“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内涵、特点及内容指向[J].教学与管理,2023(07):64-67.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六大素养,科学精神、责任担当是其中的两大素养,这两大核心素养在化学课程中的具体化,即体现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中“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化学课标》)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三有”时代新人,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育人价值和功能,依据化学学科本质和学科育人价值概括了四条化学课程核心素养,“科学态度与责任”为其中之一。为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中“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培养更具可操作性与实效性,有必要深入解读“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内涵,明晰指向“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课程内容,以便为初中化学教师深刻理解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一、初中化学课程“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内涵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核心体现,也彰显了化学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作用及核心素养的跨领域特质[1]。

1.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的内涵

从哲学的层面看,科学精神是一种本体论预设,科学态度则是一种认识论预设[2]。两者既有区别,又存在密切关联。科学态度是指个人对科学现象、科学事实、科学理论、科学过程、科学研究等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3],是在理解科学本质、认同科学价值观的基础上对科学精神的追求,是科学精神的外在表现[4]。《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将“科学精神”表述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理性精神,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5]。义务教育相关学科课程标准未将“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做泾渭分明的处理,而是以关注关联的方式来呈现。我们据此归纳科学态度的主要方面:崇尚真知、尊重事实和证据、严谨的求知态度、批判质疑、好奇心、想象力、探索精神、大胆尝试。

社会责任是责任担当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之一[6]。“社会责任”是指个体对社会所应承担或完成的分内事务,以及因为没有做好分内的事而应承担的过失,涉及对他人、集体、国家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7]。从心理构成层面,是指个体针对自己所应承担责任的认知(知觉和意识)、情意(情感体验、态度、价值观)和行为能力(技能和行为)的综合表现[8]。

2.“科學态度与责任”素养的内涵

《2022版化学课标》中指出:“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对化学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以及所表现的责任担当。”[9]它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

基于《2022版化学课标》对“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课程目标以及学业质量标准中的相关表述,参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对于“科学精神”“社会责任”的内涵界定,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中“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内涵分解为以下几方面(如图1)。

(1)科学态度之勇于探究、严谨求实、崇尚真理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态度主要体现在“勇于探究”“严谨求实”“崇尚真理”三个方面,能很好体现科学态度的核心:求真、实证、创新[10]。

“勇于探究”是科学精神的重要体现,物质世界及其变化规律是复杂的,其探索的过程也是十分艰辛的,需要好奇心、想象力、大胆尝试、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等。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中具体化为“发展对物质世界及其变化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在此基础上形成并保持“对化学学习和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发展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现在科学研究中要认真、严肃、谨慎,尊重客观事实。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在化学研究过程中必须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充分尊重实验事实,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不弄虚作假、臆造事实[11],这些是化学学习中科学态度的最主要体现。

“崇尚真理”侧重“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反对伪科学”的科学态度,也体现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提出并坚持自己的见解、勇于修正或放弃错误观点”,进而不断修正对真理的认知,也体现着质疑、批判的态度。

课程目标此部分的要求比核心素养的表述更为丰富,还涉及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等科学家精神,以及科学研究中体现的锲而不舍、勇于克难的坚毅品质等。

(2)社会责任之感悟学科社会价值

《2022版化学课标》指出:“化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应对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2]通过展现物质性质在生活、生产、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及化学反应对实现物质转化意义和价值的典型实例,在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感悟化学科学在应对人类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材料、健康等重大问题中所发挥的重要价值,进而形成化学对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价值的积极体悟。此条目要求主要表现在“赞赏”“体会”“认识”等社会责任认知层面。

(3)社会责任之规则、法治、决策意识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社会责任要点中“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在初中化学课程中体现为“遵守科学伦理和法律法规”。“科学伦理”的内涵是人们在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时对于社会、自然关系的思想和行为准则,规定了科学家及其共同体所恪守的价值观念,是科学界共同恪守的行为规范[13]。换言之科学伦理主要是指科学研究活动的伦理规范,包括人道、民主、公正、合作、求实等基本行为准则[14]。通过典型实例分析或参加与化学相关的职业体验活动,可以体悟进行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成果应用时应遵守且被普遍接受的科学伦理规范。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中遵守法律法规意识的形成,主要通过学习国家有关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食品安全、化学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并在了解的基础上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15]。

“参与社会决策”是社会责任担当的重要体现,是基于价值判断基础上的个人主动意愿与行动能力的直观体现。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将此条目要求定位于“意识”情意层面,具体表现为:能运用化学知识对生活及社会实际问题(包含生态环境问题)开展讨论并作出合理的价值判断,尝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社会责任之生态文明理念与行为

生态持续发展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对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继承和超越[16],是《中小学德育指南》中明确规定的五项德育内容之一[17]。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将“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作为一项社会责任要素提出明确要求,是关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指向性要求。在对应的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标准中规定了具体的学习程度要求,即初中生应“初步形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和发展观。其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内在本质的诠释[18],“初步形成”“树立”均属于高水平的价值内化层次。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变革行为方式的前提条件。《2022版化学课标》对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进行显性化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化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方面的价值与功能。

(5)社会责任之为国而学的责任感

为国而学的责任感从责任对象的角度来说,属于个人对国家承担责任的范畴;从责任心理结构的角度来说,属于社会责任情感层面。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之一是“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社会进步而奋斗的崇高追求”,是基于时代特征,对“有理想”“有担当”时代新人的刻画[19]。把学生个体的化学课程学习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关联,是“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爱国强国责任感、使命感在化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并以高度的责任感来激励学生自身的化学学习,兼具理想追求与责任担当两重功能。

二、初中化学课程“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特点

1.关注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对接与落实

《2022版化学课标》从化学课程层面能有效对接与体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其中“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的对接体现为:在科学态度层面,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科学精神”中“理性思维”的崇尚真知、尊重事实、严谨的求知态度,“批判质疑”中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勇于探究”中的好奇心、想象力、探索精神、大胆尝试,均有充分体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要点的“能主动作为、履职盡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也有非常充分的体现。

《2022版化学课标》为更好地体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比,调整的内容主要有:(1)新增“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想象力”的要求,以较为全面地体现“勇于探究”的要点要求;(2)将化学学习志向上升为责任感的层面,以体现责任担当、主动作为;(3)新增“遵守科学伦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呼应“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的要求。

2.注重与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衔接

《2022版化学课标》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与高中化学学科中“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衔接,以提升化学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相比,在科学态度层面,在严谨求实、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等方面具有一致性,仅在文字表述上略有差别,将关于“探索未知、崇尚真理”表述为“敢于提出并坚持自己的见解、勇于修正或放弃错误观点、反对伪科学”;在社会责任层面,关于“认识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方面具有衔接性,在程度要求上有进阶,由“积极认识”向“深刻认识”发展;关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方面具有衔接性,程度要求的进阶表现为由“个人观念、行为习惯”向“生活方式、参与实践活动”发展;关于“价值判断和决策”层面也具有衔接性,程度要求的进阶表现为由“作出判断和决策的意识”向“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参与决策”发展。

三、初中化学课程“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指向的课程内容分析

“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是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为有效落实该条核心素养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明晰并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蕴含的要素。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为发展和落实化学课程核心素养,设置了五大学习主题:“主题1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主题2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主题3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主题4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5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8]。除“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主题未明显涉及“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的内容外,其余主题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现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中的相关内容要点梳理分析(具体见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从整体来看,主题5“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对“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的要素体现最为全面和充分,主题1、主题2、主题4对各要素的体现各有侧重,“社会责任之为国而学的责任感”要素在课程内容中是以隐性形式来呈现的,在其他四个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均可进行升华与提升,需要引起关注。从各要素来看,“科学态度之勇于探究、严谨求实、崇尚真理”在主题1“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中体现最为充分,在主题4、主题5中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社会责任之认识学科社会价值”在主题1、主题2、主题4、主题5中均有体现;“社会责任之生态文明理念与行为”在主题5中体现最为充分,在主题2、主题4中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社会责任之规则、法治、决策意识”主要体现在主题5中。可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能对落实“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进行有效支撑,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有效落实。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中“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是化学课程育人价值和功能的集中体现,为促进教师对其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可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解构为:勇于探究、严谨求实、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社会责任之认识学科社会价值,规则、法治、决策意识,生态文明理念与行为,为国而学的责任感五个要素;在分析呈现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了“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所指向的课程内容,以期为初中化学教师更好地领悟、落實该条核心素养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促进基础化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基础教育课程,2022(10):53-60.

[2] 季国清,刘孝亭.科学态度是科学素质的核心[J].北方论丛,2004(03):102-105.

[3] 胡卫平.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46(08):1-3.

[4][10] 王高.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构成及培养策略[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7(11):60-63.

[5][6]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7] 黄四林,林崇德.社会责任素养的内涵与结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27-33.

[8] 韩梅,秦冰.高中化学学科中的社会责任素养内涵及课程内容指向探析[J].化学教学,2020(02):9-13.

[9][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6,1.

[11] 应俊.指向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教学策略探索:以“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为例[J].物理教学,2020,42(08):9-12.

[13] 路甬祥.关于科学伦理道德的思考[R].中国科学院,2003科学发展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2.

[14] 宋启林.论科学伦理的多重维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10):76-80.

[15] 胡久华,张恺琦.《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15):13-18.

[16][18] 岳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87,44.

[17]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25.

[19] 郑长龙,迟铭.从理念看变化:《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析[J].教师教育学报,2022,9(03):129-136.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核心素养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