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本视阈下职业启蒙教育的家庭空间*

2023-03-13 02:02孙芳芳刘永芳
关键词:子女资本家庭

孙芳芳,臧 影,刘永芳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职业教育研究院/河北省职业教育研究基地,河北 秦皇岛 066004)

职业启蒙教育是青少年儿童成长的必修课,是职业教育的初始阶段,对于帮助其了解职业、认识自我、职业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家庭作为个体最重要的成长环境,是青少年儿童习得最初生活经验、社会规范和职业知识的第一场所,应成为职业启蒙教育的密切参与者。家庭也是文化资本最初和最主要的再生产场域,家庭文化资本以一种最隐蔽且最具社会决定性的教育投资影响子女的教育获得,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教养方式及文化消费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子女的未来职业取向。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视角,探讨家庭职业启蒙教育的可能空间、现实困囿和空间重构,可有效丰富职业启蒙教育理论研究,并对家庭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现实问题提供助益。

一、 文化资本概述

文化资本作为行为主体拥有的各种形态文化资源的总和,在家庭这一场域对个体的成长有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对初步连接“个体与社会劳动”的职业启蒙教育来说,家庭文化资本具有重要功能。

(一)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一词由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对马克思的资本理论进行非经济学解读之后提出,是其社会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布迪厄在《资本的形式》一书中把资本分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如他所言,仅从经济、投资和收益等纯经济视阈来解释教育行为,未考虑家庭传统、教育制度和阶级差异等社会与实践因素,不可避免地会遗漏最为隐蔽的教育投资即文化资本[1]。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是一种积累的劳动,这种劳动被行为主体在私人性的基础上占有时,就使得他们能够以某种形式占有社会资源,进而成为决定个体社会成就、阶层身份的关键因素[2]。文化资本是社会各阶层和个体所拥有的文化背景、价值观、修养、信念、气质、习惯及文化的物质载体等有效影响个体发展的一类资本。布迪厄将文化资本划分为三种形态:身体化形态、客观化形态和制度化形态。身体化形态,指通过家庭文化背景、知识技能熏陶及教育所获得的,成为精神和身体的一部分,以持久的“性情”形式体现,它与特定个体紧密相连,不能离开身体而被传递;客观化形态,是文化资本的物化状态,指书籍、图片、词典、音像等物质性文化财富,可以直接传递;制度化形态,指个体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法定承认,并在经文化体制授权后以文凭和资格认定证书等形式呈现。

(二)家庭文化资本

家庭是文化资本运行和实现再生产的重要场域,家庭文化资本是文化资本在家庭场所中的具体化。家庭文化资本指家庭成员在“家庭”这一特定场域内,通过相互交流及实践所积累的,对特定社会资源的排他性占有[3]。它是世代相传与累积的结果,具有相对较为稳定的态势,是一个家庭所拥有的知识、技术、性情、气质、文化氛围、处事方式和兴趣取向等方面的优势。依据布迪厄有关文化资本的三种形态,家庭文化资本也可以划分为三大类。身体化家庭文化资本指个体通过遗传上一代身心特性或经后天教育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与修养水平,表现为家庭的文化氛围、父母的教养方式及亲子间的沟通情况等;客观化家庭文化资本指个体所拥有的商品化的文化产品数量,包括家庭的书籍、绘画、机械等;制度化家庭文化资本指个体的教育文凭、技能证明等文化符号,包括父母的学历、资格证书等。这三类家庭文化资本是家庭日常生活的隐性资本,是家庭成员共同拥有的基本价值观念的主导力量。不同阶层和不同背景家庭的文化资本作为子代教育获得的先赋性影响因素,通过子代的文化传承与积累,对其学业表现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对核心素养、兴趣倾向和未来取向等发挥重要作用。

(三)家庭文化资本对职业启蒙教育的影响

家庭空间是个体生命的出发点和个体成长的重要媒介,对生活在其中的家庭成员具有教育支持作用,家庭教育作为融通家人关系和家庭功能的活动,除需完成智力培养功能外,也需践行社会教育功能。职业作为社会劳动的主要形态,是个体融入社会、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家庭职业启蒙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职业启蒙是区别于学校普通教育“标准化”的教育形式,具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需要家庭更为轻松、自由的文化浸润。家庭中的文化资本作为家庭自身的客观属性,依托文化熏陶、文化物品、文化活动和职业期望等先赋性地影响子女的职业认知、职业兴趣和职业抱负,促进子女职业自我概念的形成,从而为子女的职业未来奠基。不同家庭的文化资本是子女职业基本价值观的主导力量,通过代际传递实现价值转移,并使得子女以文化资本继承者的身份在家庭职业启蒙教育中获得先发优势。

二、 家庭职业启蒙教育的可能空间

家庭空间是个体接触最为密切的生长家园,家庭文化积累通过隐秘的代际传递为子女赢得教育优势奠定了基础。身体化、客观化、制度化三种形态的家庭文化资本分别为子女的职业启蒙教育提供了经验空间、消费空间和互动空间。

(一)身体化文化资本为职业启蒙教育提供经验空间

家庭文化资本中的身体化文化资本,通过稳定性样态的家庭文化环境,对家庭成员的感知、行动与思考方式具有倾向性引导,并决定其长期的秉性经验[4]。作为内化于成员身上最持久的文化惯性,是指文化资本和身体的联结及其自身的经验性,主要表现为个体的气质性情、个性特质和精神面貌。这种经验性文化资本是一种从小预存、潜移默化的稳定性介入因素,是家庭对个体形塑的重要源泉,并融入个体的成长轨迹,经久积淀为个体自觉、合理的行为表现,一旦形成即具备一定的自律性及恒定性。在家庭中,父母通过对子女的无形熏陶与有形教育,实现生活阅历、处世经验和价值理念的代际传递,并渗透于职业启蒙教育中。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多秉持理性的教育理念,能够充分尊重子女的职业兴趣和了解子女的个人意愿,并帮助子女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激发其职业规划的内生动力。良好的亲子沟通是父母高质量教育参与的重要指标,家长的引导、鼓励、答疑与监督有利于文化资本交互效应的优化,促进子女职业自我意识的形成,为子女健康成长、明晰未来取向创造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形成“优质沟通—高认知水平”的良性循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是其对客观可能性的主观领悟,这种期望是文化资本投入的重要体现,往往通过隐蔽的方式刺激子女长期性的规划意向。家庭经验性文化资本的高储存量,更多地体现为父母对子女兴趣探索、特长发展和性格培养的关注,对已有职业经验传递的重视和对子女未来发展与现代社会要求接轨的考量,这都有利于子女的自我认知和职业探索。

(二)客观化文化资本为职业启蒙教育提供消费空间

家庭文化资本中的客观化文化资本,通过家庭成员所创造的可生产、消费、继承的文化客体,供所有成员支配使用,并通过物化的媒介传递其物质性。它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符号资本形式,以消费形态的文化资本投入实现知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为个体成长提供正面影响[5]。这种物质性财产具有双重性,一为文化商品的拥有、二为文化商品内涵的习得,从而影响包括职业启蒙在内的家庭成员的教育获得。家庭职业知识相关的高藏书量,有利于子女开阔视野、了解职业世界并触发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思考;父母为子女选报兴趣班对子女特长习得和个性培养均具有正向作用;带子女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剧院等高雅文化活动有助于其对抽象概念和意识符号的理解,激发自主求知欲并提高知识面,对子女的职业认知具有或显或隐的影响;职业体验馆的体验活动则让子女身临其境进行职业体验,有助于子女对职业特征的识别,为职业启蒙奠基;高科技文化产品的拥有与使用使家庭成员在掌握前卫信息和了解最新技术方面占据优势,子女在做职业规划时因更多的文化选择拥有更宽泛的空间。家庭内的客观化文化资本,以文化消费的形式为子女提供职业启蒙资源及工具,发展性的文化消费形态利用其蕴含的文化价值支撑子女多样的文化选择,并成为其核心素养获得的重要载体。这种文化资源加上家庭成员身体化和智力化的投入,则可以实现最优化运用。

(三)制度化文化资本为职业启蒙教育提供互动空间

家庭文化资本中的制度化文化资本,是经合法化的文化制度所确认,由家庭父辈消耗时间、精力和经济资本长期积累转化而成的一种稀缺性资源。这种资本具化为个体身上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技能,并最终形成约定俗成的、具有合法保障的可传递性价值在子女身上持续发生效力。就职业启蒙教育来说,家庭制度化文化资本作为父代的一种预先性投资,对子代产生潜藏的引领和激励效应。制度化文化资本高的家庭因文化同经济资本转移的直接性与现实性,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支出实施家庭教育,为子代提供智力支持、资源支持和教育指导[6]。父母多看重对子女发展的有利优势,基于对社会发展方向的良好把握和子女发展方向的高效期待,引导子女广泛涉猎职业知识,提升职业感悟,同时注重子女的职业兴趣激励和个性培养,在职业态度与认识上给予有效指导,促使其拥有高动机和热情实施职业规划、增进职业期待。高学历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高参与意愿使其与学校教育的互动性增强,呈现“家校协作”培养模式,因此在对子女的职业启蒙上能形成家校合力,发挥结构性效应。制度化文化资本往往与社会资本共同作用,父母通过广泛的社交网络获取便利的职业信息和资源,子辈接触社会机会增多,社会交际能力、职业认知能力和生活圈子较为宽泛,职业意识和职业概念得到加强,拥有对未来职业方向的深刻思考。

三、 家庭职业启蒙教育的现实困囿

家庭在科学归位的状态下,能为子女“职业世界”的建构发挥基础作用,但由于受多方因素的影响,部分家庭在职业启蒙教育上仍存在困囿。基于对家长访谈的分析,从文化资本视阈对家庭职业启蒙教育做现实审视。

(一) 意识缺失:重学业发展轻职业启蒙

由于受“唯学是从”“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们过多关注子女的学业,而对子女的职业启蒙缺乏主动意识和必要引导[7]。部分家长尚未意识到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关乎孩子未来的职业规划甚至孩子的一生,不论孩子成绩如何,职业都是个人最终的立足点和落脚点,也未明晰以理想的职业为导向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从而反向推动学习成绩的进步。基于此种教育观念的家庭,在教育投资上,围绕提升学业成就的文化资本被不计得失地投入。具体化家庭文化资本表现为从一而终的教育期望,即获取高分考入名校;客观化家庭文化资本表现为教辅书、辅导班轮番上阵,减少对“边缘”信息的关注,例如有家长提及,“孩子的画画班也断了,没工夫报了,补着五门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全要跟,作文想让他跟,奥数想让他跟,所以就没有课余时间,甚至星期天就没有休息时间。”制度化文化资本则表现为以获得最高学历为目标。家庭的大部分文化资本投入到学业发展上,对职业启蒙则缺乏精准投资。在谈到职业启蒙相关话题时,有家长提出职业不是低年级该考虑的事情,而是上了高中甚至大学之后才该考虑的事情。还有家长认为大学专业的选择都是可以临期决定的,从小的职业启蒙并非不可或缺的,“专业选择和职业启蒙有关系,但现在报考志愿都有专门的专家,人们都去向这些人探讨了,让他们帮忙选,我经常会看填报志愿的这种推荐。”“唯学历”的价值观、单一的教育活动和对职业引导的低认可度均无法对子女的职业启蒙提供持久正面的影响。

(二) 主体缺位:重学校教育轻家庭责任

部分家长将教育视为学校任务,“唯学校是教”的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家庭教育职能的缺失[8]。他们参与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淡薄,把教育全部寄希望于学校,没有正确认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特殊意义以及家校社的教育合力,缺乏对家庭空间独特生活体验和家庭空间私域与公共空间联结的社会意义的了解。在亲子沟通上,多体现为表面的寒暄和对学习成绩的问询;在家校互动上,局限于被动参与,缺乏主动协作;在教育信息搜集上,相对闭塞。对于子女的职业启蒙,他们更认为属于学校教育的专业范畴,自己缺乏相关了解和能力,“从小对孩子职业上的引导,我觉得是学校应该承担更多,咱把孩子交给学校,就应该学校付出的更多,全让家长做了,要的学校干啥呢” “咱根本不懂怎么引导,错误的引导还不如不引导”。低教育参与程度反映了家庭文化教育资本的低投入,家长对自身文化能力和文化产品建设的忽视,使得“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家庭教育特点在蕴含“生活化”内核的职业启蒙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在子女职业兴趣激发和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家长与学校、社会互动的低频率使得家校社协作培养失去内生动力,家校社关系也难以走向融合共生。

(三) 结构失衡:重物化资本投入轻职业文化熏陶

家长在对子女进行文化投资时,多注重物化资本的投入,忽视了家庭成员身体化和智力化的投入及由此孕育的职业文化熏陶[9]。在对子女的职业启蒙上,多局限于书籍的购买和兴趣班的报名,在塑造家庭阅读氛围、职业问题交流沟通、职业活动真实体验等方面有所欠缺。当被问及是否陪孩子一起阅读、带孩子参加职业体验、在日常生活向孩子介绍不同职业时,有家长回答,“我也不爱看书,一般都让他自己看,小时候顶多是给他讲故事,大了根本不看他的书”“职业体验?有时会带他去我上班那里,但光顾着玩了”“平时关于职业沟通也比较少,一般不会给他介绍”。重物化资本投入轻职业文化熏陶的畸形文化资本投入模式,难以使被“物化”的文化资源有效发挥作用,对子女良好惯习的形塑和职业世界的认知收效甚微。物化形态的文化资本缺乏相应的文化消费智力,变成了装点门面的“摆设”,难以从“象征意义”真正消费,使得其难以被身体化转变为自身资本,文化产品难以真正得到传递。家长只有在主观内化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才能拥有正确的文化消费习惯,实现平衡的文化消费形态,通过职业文化氛围的创设熏陶子女的职业特质和性情,发挥家庭文化资本对职业启蒙的现实作用。

四、 家庭职业启蒙教育的空间重构

家庭空间是对子女具有职业启蒙教育支持作用的重要场域,应唤醒家长的职业启蒙教育意识、提升家庭文化资本存量、深化“家校社”协同行动、落实家庭职业启蒙教育机制,重构职业启蒙教育的理想家庭空间样态。

(一) 唤醒职业启蒙教育意识

家长教育意识的觉醒与教育责任的回归是家庭教育有效开展的基点,只有家长形成对家庭空间本质、特征和功能的理解,才能自觉主动地将家庭教育空间与自身和子女有机统合,实现家长和子女在家庭空间的“生命在场”,发挥家庭空间的优质教育功能。为唤醒家长的职业启蒙教育意识,首先要加强职业启蒙教育的宣传工作。大众传播媒介包括电影、电视、图书、报刊等仍是家长获得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渠道,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宣传科学系统的家庭职业启蒙教育理念,鼓励家长丰富自身文化资本为子女的职业陶冶提供支持,例如电视中的少儿职业启蒙教育节目、以家庭职业启蒙教育为主题的影视作品、面向家长发行的报刊中的相关专栏等,并采用网络等现代化媒体,拓展职业启蒙教育的受众覆盖面。其次,重视并开展家长教育工作。通过拓宽办学渠道,逐步建立多元化和多功能的家长学校,例如双休日家长学校和网上家长学校等,千方百计地转变家长重学业轻职业启蒙、重学校教育轻家庭责任、重物化形态轻智力投入的传统教育观念,提升家长的职业启蒙教育素养。在家长教育意识觉醒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家庭空间与子女职业启蒙的双向互动,实现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职业启蒙的助力作用。

(二)提升家庭文化资本存量

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单元空间,具有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的重要任务,其中家庭文化资本以隐蔽的方式影响子女对“个体与社会关系”的认知,包括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等。因此,家长应注重提升家庭文化资本,促进家庭职业启蒙教育的科学化。身体化文化资本的提升,要求家长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尊重子女的职业兴趣,引导其实现精准的自我和职业认知;加强亲子间的良性互动,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给予子女认识自我和社会必要的情感支持;强化自身学习行为,发挥榜样力量,注重价值引领,促进子女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养成。客观化文化资本的提升,要求家长在提供职业相关书籍和兴趣班等文化产品的基础上,注重职业体验等文化活动的参与,同时注重与其他文化资本的结合。制度化文化资本虽由于其稳定性较难改变,但家长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采取观看公开课、参与教育论坛等一系列教育形式,增长子女职业启蒙的知识,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将学习到的优秀教育经验转化到家庭场域中。三种形态的家庭文化资本相辅相成,要注重各形态文化资本效用的最大化,从而推动家庭文化资本总的质与量的提高,拓展职业启蒙教育的家庭空间。

(三)深化“家校社”协同行动

运用文化资本对子女实施职业启蒙教育不仅是家庭教育的旨归,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支持。各方力量的弥补,才能形成空间重构的合力,开创更为开放、包容和均衡的家庭教育空间[10]。在家庭发挥各自作用,努力提升家庭文化资本的同时,学校可举办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长课堂等为家庭提供教育支持,通过普及家庭职业启蒙教育知识,指导家长如何有效实施教育参与,使家长接受再教育,掌握家庭教育方法,提升自身教育能力。家长要以开放的心态重视职业启蒙,积极主动地与学校保持信息的沟通,实现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职业本身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要加强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职业启蒙的社会适应性。社区要积极整合公共资源并加强统筹管理,向居民免费开放博物馆、科技馆及名胜古迹,并组织居民参加“天文科普亲子一日游”“小小职业体验师”等文化教育活动,帮助家庭文化资本弱势群体拓展职业认知,丰富职业启蒙教育资源。职业启蒙教育家庭文化空间的重构,家庭花费时间精力的积累是基础,学校与社会的正向文化环境是重要补充,三者的协同配合才能最终促成孩子的职业启蒙。

(四)落实家庭职业启蒙教育机制

家校社协同开展家庭职业启蒙教育的实现与推行离不开制度建设及其保障,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是家庭教育法治化迈出的关键一步,该法使家庭教育的重要价值得到了重视与认可。法律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家庭教育工作专项规划,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和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将相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鼓励和支持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家庭教育指导”[11]。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建立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进行监督、保障家庭教育相关法律的实施。这些机构不仅可以提供专业的家庭职业启蒙教育指导,包括职业规划、选专业、就业指导等方面,还可以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为孩子选择适合的职业发展道路。此过程中涉及专业的家庭职业启蒙教育的师资培养、机构的监督管理以及培训课程与资料开发等诸多方面还需仔细研究。家庭教育立法后法律执行的关键是协同育人,建立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也是保障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这些措施得到充分的落实和执行,才能有效地保障家庭职业启蒙教育的顺利实施,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五)构建家庭职业启蒙教育的社会氛围

在社会文化氛围构建方面,营造积极的职业启蒙教育社会氛围对于促进子女职业发展和提升个人素养至关重要。社会环境是影响职业启蒙教育普及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离不开家庭、学校、社区和企业等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除了大力宣传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之外。首先,政府、社区、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实践机会和社会支持,如实习基地、职业体验活动、提供职业规划咨询、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支持等,联合建立家庭职业启蒙教育支持体系,为家庭职业启蒙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其次,政府和社会可以共同建立家庭职业启蒙教育资源库,包括职业启蒙教育课程、教材、在线学习资源等,为家长提供适宜、系统的职业启蒙教育支持,开展家长职业启蒙教育培训,包括职业认知、教育方法等,建立家长交流平台,促进家长之间的合作和学习。最后,发挥媒体的引导与教育功能。通过电视、网络、报纸、书籍等多种途径引导青少年儿童认识自我,发现职业潜能,了解社会,借助主流媒体的正向引导,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职业启蒙教育社会氛围。

猜你喜欢
子女资本家庭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家庭“煮”夫
资本策局变
恋练有词
VR 资本之路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