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思考
——以资阳市雁江区为例

2023-03-13 22:30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农村

袁 慧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临江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四川 资阳 641300)

雁江区是典型的川中丘区农业大区,乡村人口多、农业占比高。出台《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资阳片区实施方案》,创新“地不留空、季不留闲”四茬轮作模式,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出台全面推行田长制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发布市田长令。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发展“一县一特”特色产业,雁江柑橘基地面积1.8×104hm2,产量23.86×104t,居全省县(区)第4位。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雁江区柑橘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或省星级园区“双覆盖”。强化农业科技驱动,推进“五良”融合宜机化项目建设。加强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雁江区被评为省级城乡社区治理示范试点绩效评价一等奖,聚焦保障居住、管住乱建、盘活资源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出台“6+58”政策体系,“房地一体”确权颁证率25.3%、积极支持毗河供水二期工程尽快立项建设,充分发挥工程整体效益,缓解成渝中部地区生活、生产、生态水资源压力,夯实成都、资阳、遂宁3市7县(市、区)现代化建设根基,使灌区240余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深入开展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按照就地整改恢复和易地恢复补充两类,明确流出耕地整改方式,及时整改举证、强化日常管理。有序推进农业种植园地分类优化改造,因地制宜推广“园地腾退果还粮、还田上坡果转粮、粮经统筹果加粮、稻渔综合种养”四种模式,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1 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1.1 农业“压舱石”作用发挥明显

一是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我区是产粮大区、生猪调出大区,2022年全区粮食、油料、蔬菜、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62×104t、9.9×104t、70.1×104t、2.9×104t,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市前列,全区结构性结余粮食约10×104t,创新“地不留空、季不留闲”四茬轮作模式获国务院领导现场调研肯定。二是“一区一特”优势产业发展壮大。雁江区建成“一早一晚”柑橘产业带,面积27×104hm2、居全省县区第4位,产量21.23×104t、居全省县区第5位,获“中国早熟蜜柑之乡”称号;三是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建设。制定了雁江区现代农业园区总体布局,聚焦粮油、生猪、蔬菜、柑橘等主导产业,补齐加工、营销、品牌、新业态等产业短板,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培育认定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6个,形成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园区梯次推进格局。四是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显现。建成城东医药食品产业园及精深加工产业园区,培育了龙头企业3户,2022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同比增长13%,农旅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初见成效。

1.2 农村环境明显改善

一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公路总里程4045km,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客运车,乡镇通三级公路占比65%。雁江全域供水融资模式被水利部列入全国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20大典型案例。二是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率97%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回收率72.3%,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8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2.87%,秸秆资源化利用率92%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90.8%,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三是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2个、村文化活动室87个、农家书屋87个;农村低保对象平均每人每月保障223.7元,特困供养人员全部落实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平均养老金每人每月121.94元;所有村(社区)全部配齐法律顾问。

1.3 农民群众收入稳定增长

一是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贫困人口“两不愁”全面实现,人人收入达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全面落实,户户硬件到位;贫困村通村硬化路、卫生室、文化室、通信网络、村集体经济全部达标,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村村面貌井然。二是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出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1+30”政策体系,常态化抓好防止返贫工作,全区乡村人口无返贫致贫现象。三是增收长效机制加快构建。抓好农民就业创业工作,成功申报“川字号”劳务品牌,创建市级返乡创业园区1个,全区常年外出务工农民工30余万人,全面落实惠农政策,构建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富民乡村产业。

1.4 乡村振兴活力持续激发

一是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稳慎推进。落实宅基地“三权分置”,创新“按人确定、按户实现、进退有序”的资格权保障机制,健全完善宅基地管理体系,探索盘活宅基地资源“四种模式”。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顺利完成。全区行政村(涉农社区)实现全覆盖,建立了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治理机构,实行集体经济事务民主决策机制。三是“农业共营制”推广试点。整理闲置土地,引导农户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丘区农业共营制。聚合农业科技推广、农资配送、农机服务、植保服务、劳务服务、金融服务等功能,构建以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为基础、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支撑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雁江区“农业共营制”试点经验被农业农村部刊载。

2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难点

雁江区发展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整体态势良好,但由于雁江区属于典型的川中丘区农业大区,农村人口多、农业占比大,超过九成的土地面积在农村,八成的户籍人口生活在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仍然面临诸多困难挑战。

2.1 农村基础短板明显

一是自然条件较差。资阳地处川中旱区,人均水资源量752.8m3,排全省第16位,约占全国的37.9%、全省的24.1%,属全国110个严重缺水市之一。土地资源零碎化,6度以下坡度的耕地仅占全市耕地的34.77%,适度规模经营率25%、低于全省3个百分点。二是道路等级较差。雁江区农村公路达到三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较差,通行能力较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不到位,农村客运开得起、持续难。三是水利设施较差。水利设施比较老化,灌溉效益较低,存在一定程度的病险水库,农田渠系配套率、防渗低,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四是人居环境较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量大面广,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农村“脏乱差”现象仍然存在。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点多面广,每年运维资金需求达200万~300万元。农房建设“千村一面”,未形成具有雁江特色的现代化农村风貌。

2.2 农业产业大而不强

一是产业结构“有量无特”、竞争不强。农业产业结构不优,粮油、畜牧占比达70%,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占比不到25%,是典型的“猪粮”结构。柑橘等产业品牌不够响亮、价格话语权弱,产业基地规模优势未转化为市场地位优势。二是产业体系“有头无尾”、链条不长。雁江柑橘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仅6×104m3、仓储总量仅1.2×104t,年储存量1.2×104t,周年供应能力差,雁江蜜柑基本以本地鲜销为主。三是龙头企业“有山无峰”、带动不够。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仅7家,多数龙头企业与农户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利益共享机制,实行“联合体”发展模式的企业偏少。

2.3 农民增收驱动乏力

一是农村产权激活不够。2022年通过资阳农交所交易各类农村产权319宗,农村土地经营权245宗、占76.8%,小型水利生产设施使用权只有5宗、仅占4.7%,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权交易4宗,占1.2%,集体林交易2宗,占0.06%,农村产权要素配置不优,农业农村发展动力不强。二是经营主体带动不强。家庭农场基础设施落后、经营规模偏小、集约化水平不高、产业链条不完整、经营理念落后,农民合作社规模偏小、竞争实力较弱,未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

2.4 乡村振兴保障不足

一是财政涉农资金拨付进度滞后。雁江区财政涉农资金拨付进度在全省靠后,2021年重大农业项目资金执行率92.8%,低于全省4.14个百分点,排全省第19位;2022年重大农业项目资金执行率67.99%,低于全省9.74个百分点,排全省第16位。二是乡村发展用地受限。全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有量大、分布零散,乡镇对涉农项目实施和国土空间规划调整的统筹力度不足,部分乡村产业发展项目用地受限。全区新增非农建设用地指标较少,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以及配套服务设施等非农建设用地获取困难。三是谁来种地问题凸显。全区劳动力净流出和人口老龄化严重,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农村户籍人口的22%,且50岁以上超过80%。

3 思考

3.1 构建“1+1+N”农业产业体系

发展以柑橘为主的主导产业,发展稻渔特色产业,发展粮油、蔬菜、生猪、牛羊、小家禽等多个种植养殖产业。推进晏家坝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示范区、佛山橘海现代农业产业园、丹山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园三大产业功能区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康养”“农业+文创”“农业+电商”等产业融合,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3.2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推进佛山橘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探索“政府+管委会+公司+农户+旅行社”开发模式,推进村落产业与农创、农展、教育、美食、传统手工艺品等的紧密结合,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中国丘区农旅融合示范村。以丹山镇为核心,依托现有稻田、水资源禀赋,打造丘陵地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园,力争创建省级示范园区。推进晏家坝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示范区建设,着力发展旅游、文创产业,促进资阳文旅大学城融合发展。

3.3 稳定发展粮油生产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新品种和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确保粮油单产和总产稳步上升。推进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以雁江中和、保和等乡镇为核心的遂资眉优质粮油产业示范带,宝台镇红薯、丹山镇稻米等优质粮油示范片区,提升粮食加工、流通能力,加强地方粮油储备,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3.4 加强农产品供给能力建设

建设沱西早熟蜜柑、沱东晚熟杂柑柑橘产业带,提高“雁江蜜柑”科技含量;发展稻渔产业,推行稻渔虾鳅综合种养,保障粮油、蔬菜、生猪、牛羊、小家禽等产品供给。完善冷链、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强化农产品全程监管和责任追溯,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有效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和“餐桌安全”。

3.5 培育农业带动主体

培育壮大一批国省级龙头企业及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合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和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双主体”化发展,鼓励建立社会化服务行业联盟和协会,组建农业产业集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围绕“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育主体、优服务、促融合”等重点,加快推进佛山橘海现代农业(林业)园区建设,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林业)示范园区,梯次打造国、省、市、区四级园区。

3.6 着力推动乡村振兴

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公路品质提升行动,加快入村、入社、入户路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交通建设水平,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土地整理、农用生产管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行“五良”机械化设备应用,重点突破水稻机械化,率先把粮油园区建设成为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加强农业加工物流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加快建设一批农产品储备、加工、运输、配送服务基地。二是提升农房建设管理水平。加强农房建设管理,合理布局、科学选址,按照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以满足村民生活生产需要为基础,鼓励有条件地方开展乡村聚居点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提高乡村农房建设集约化水平。加强农村危房改造,注重新建农房既抗震设防又彰显丘区风貌,实现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居有所美。三是深化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行动,构建管理维护体制机制。以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为抓手,系统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改善村容村貌。四是推进全域土地整理综合整治试点。以科学合理规划为前提,以镇为基本实施单元,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统筹编制村庄规划,将整治任务、指标和布局要求落实到具体地块,确保整治区域内耕地质量有提升,新增耕地面积原则上不少于原有耕地面积的5%。用好支持政策,整治验收后腾退的建设用地,在保障试点乡镇农民安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等用地的前提下,重点用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五是进一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建立“依法取得、节约利用、权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有序、管理规范”的农村宅基地制度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利修法的经验成果,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动力。探索不同镇域农户住房需求多元化保障方式,保障户有所居、改善居住条件。探索多种盘活农村宅基地的有效方式,建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交易、抵押融资等体系,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健全完善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机制,建立农村长效发展用地保障机制。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