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自贸区建设背景下中俄全媒体人才合作培养模式研究

2023-03-14 03:46于胜男刘丽明黄力力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中俄模式

于胜男 刘丽明 黄力力

摘要:中俄教育合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良好的基础和优良的环境,俄罗斯对新媒体人才培养的定位具有独到之处,黑龙江自贸区建设也势必需要大量具有互联网思维、跨文化传播能力,适应智慧传媒生态的跨学科复合型全媒体人才。因此,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都亟须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变化的创新复合型全媒体人才。在黑龙江自贸区建设发展的契机下,全方位的合作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需要中俄两国高校的共同参与。

文章基于全媒体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构建行之有效的人才合作培养模式,以期为中俄人才合作培养及其他地方应用型高校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黑龙江自贸区;中俄;全媒体人才;合作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2-0036-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地方应用型高校传媒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JGY20210606;2020年度黑河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黑龙江自贸区建设背景下中俄全媒体人才合作培养模式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GY202008;2020年度黑河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高校传媒人才创新创业的教育与实践体系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GY202003;2019年度黑河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文科背景下项目引导式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GZ201916

技术创新带来了传播格局的变化,改变了传统的媒体格局和媒介环境。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产业融合为代表的新产业革命需要跨学科人才,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产业需要“专业+信息化”的人才,以高等教育普及化和信息化为代表的新的教育革命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特色人才,这些因素决定了培养全媒体人才的必要性。黑龙江自贸区作为我国最北端的自贸试验区,围绕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坚持统筹“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着力建设向北开放新高地,打造对俄及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中心枢纽,依托地缘优势,推动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迅速带动产业提档升级[1]。

在黑龙江自贸区建设发展的契机下,中俄两国在文化、经贸、旅游等多行业多领域的交流更加频繁,合作逐渐深入。

要推进中俄两国的持续交流和共同发展,需要中俄两国高校共同参与,打破传统的中俄合作办学模式,达成共识,适时抓住时代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从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设计好操作路线图,探索构建具有互联网思维、传播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复合型全媒体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俄全媒体人才合作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

(一)树立“人才培养共同体”的教育理念

中俄联合人才培养要形成长期的良性合作,必须在教育理念上融合统一。“人才培养共同体”的提出也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的背景和理论内涵。黑龙江作为中俄合作交流的沿边大省,对俄合作一直以来都是发展的重点,在黑龙江自贸区获批后,更为黑龙江省带来更多的对外经贸发展新机遇,相应的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需要懂经贸的人才,还需要大量懂新媒体运营的人才。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催生的新传播语态不断冲击新闻传播话语体系的同时,国际舆论场中话语权“西强东弱”的格局并没有得到改变。因此,要实现合作培养首先就要在教育思想上实现统一,要树立“人才培养共同体”的教育理念,借助地域优势展开新型人才合作培养,既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又能明确中俄人才合作培养的方向。

(二)培养“应用技术型”全媒体人才

“全媒体”概念是回应当前媒体融合进程发展和社会传播格局向智能化趋势发展的最新表述,“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这“四全”媒体是当前媒体融合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2]。在媒体融合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重视应用,注重实践,培养“能说、能写、能做”复合型“全媒体”新闻传播及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成为学科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3]。由此可见,全媒体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符合应用型地方高校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培养的是能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在互联网深度参与的数字时代,数字化已深入各行各业,黑龙江自贸区的建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应该是适应数字时代的各行各业人才。因此,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已经不再局限于为传统媒体的融媒体中心培养全媒体人才,而是积极转型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兴行业、懂新媒体运营管理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三)培养“新文科”建设下的“传媒+”人才

新媒介生态的形成不仅体现为媒体的全方位融合,还体现为各行业间也在不断交融跨界。为适应现实环境变化和实际人才需求,2020年11月,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在“新文科”建设发起后,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不断探索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指导思想已经逐步清晰,就是在人才培養的设计上要多学科协同,打破传统人才培养的思维体系。自黑龙江自贸区开展建设以来,在制度创新的引领下开展了各领域的各项改革,同时对俄贸易也亟须各类人才,这就要求在中俄人才合作培养的方案设计上,要充分加强多学科协同,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思维体系,重塑“传媒+俄语”“传媒+经贸”“传媒+物流”等各种“传媒+”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二、中俄全媒体人才合作培养目标的特色定位

(一)凝练专业人才培养的地方特色

黑龙江自贸区涵盖哈尔滨片区、黑河片区、绥芬河片区,三个片区依托自身地域优势与特色,实现了功能划分清晰,共同构建黑龙江自贸区的建设体系。由于黑龙江自贸区的地理位置特殊,对俄合作是优势,因此,人才培养的特色定位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的服务领域,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也就是为哪些产业、行业培养人,明确所服务的目标产业、行业。

中俄两国有合作办学的基础,在俄罗斯经历了转型期后,中俄两国在语言文学、经贸、工程技术方面的人才合作培养较为频繁,在新闻传播方面的人才合作培养交流并不多。从外部条件来看,2006年以来,中俄两国相继举办了“国家主题年”“语言年”“旅游年”“青年友好交流年”“地方合作交流年”“中俄媒体交流年”“中俄科技创新年”等主题交流年,特别是“中俄媒体交流年”使两国媒体合作增加,联合制作,互派专业人员交流学习,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为中俄全媒体人才的合作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黑龙江自贸区建设的背景下,应该围绕黑龙江自贸区各片区的重点发展目标,总结出具体服务的产业和行业,相对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的侧重点要有所不同,每个专业都要明确自己的服务领域,要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

(二)学科交叉、知识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复合型人才培养是“新文科”建设的内在要求,新闻传播人才的合作培养是中俄媒体合作交流的重要支撑,黑龙江自贸区建设的定位为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中心枢纽,这就意味着不仅需要传统的媒体人才,还需要新媒体人才,更需要精通两国语言、文化且掌握先进传播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让贸易的往来从线下转为线上,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贸易活动,都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新媒体运营涉及的短视频运营、直播运营成为当前贸易往来的主要形式。因此,中俄合作培养的复合型全媒体人才,应该是在学科交叉、知识融合的指导思想下培养出来的“传媒+”人才。

中俄人才合作培養需要双方提供优势课程。俄罗斯的新闻传播教育具有深厚的基础,历来重视文学、历史等通识性的基础教育,目前,对传媒人才的培养逐步形成了重视基础知识和新闻实践结合的特色教育模式,而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已经进入全媒体人才培养的转型期,在专业转型、课程设置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双方有合作的基础和可能。在“传媒+”人才培养的定位上,立足黑龙江自贸区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围绕明确的服务行业和产业所需的专业方向,充分发挥中俄教育优势,利用双方的优势课程,构建中俄全方位合作课程体系。

(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黑龙江自贸区成立后,在制度创新的驱动下,必将催生出许多新的贸易形式和新兴公司,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设计上有意识地突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以真正做到培养人才服务于地方。我国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面,一直以来都极为重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而应用型全媒体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工作也是地方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效果的表现。中俄人才合作培养要想针对市场的需求,直接为地方输送人才,必须在人才培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立项和实施,围绕黑龙江自贸区各片区的定位和涉及的行业及产业,培育孵化实际的创业项目,大学生毕业后直接为地方服务。也就是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仅要融入相关课程,还要创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三、产学研结合的全媒体人才培养方式

(一)创新中俄合作办学模式

中外人才合作培养模式大体上分为三种,即相互引进资源的融合型、分别学习互开课程的嫁接型、以短期学习为主的松散型。这三种模式在不同层次的中俄合作办学中均有体现,但要想实现中俄全媒体人才的合作培养,就要在明确的指导思想下,重新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产学研的全方面发展思路,一是在合作的专业设置上,将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专业,逐步向应用技术型专业转型,把握社会发展对全媒体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设置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媒体专业,不断适应融媒体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设置的专业既要服务于黑龙江自贸区的发展建设,又要培养集采编播及运营管理能力于一体的全媒体人才;二是课程设置,中俄合作办学的重要一环就是课程的交互性,双方要利用自身的优势课程进行优势互补,才能实现真正的学科交叉、知识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三是师资培育,双方不仅要互派专业教师学习,还应积极从产业和行业中吸纳具备实践技能和经验的行业导师。

(二)以项目为依托,以产出为导向

新闻传播教育需要不断促进跨学科、跨院系的横向交叉融合,加强学生与业界的交流合作,加深对新闻传播行业中的现实问题与理论演变的理解和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融入技术变革的新趋势之中,从而掌握行业发展和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4]。如今,通过项目制来进行人才培养,已然成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通过在项目中设定目标,并让学生亲自参与设计完成,以达到实践的目的。但仅仅靠项目制来培养人才的应用技能还不够,还需要有明确的产出导向目标,而这个产出目标就可以通过黑龙江自贸区的定位发展和行业产业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中俄在探索全媒体人才合作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突破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固有思维来设置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还要找到自身特色,构建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新模式,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以项目为依托,以产出为导向,借助地域优势,构建特色全媒体人才培养机制。

(三)对接市场需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传媒人才的实践培养应该融合在教学的每一个阶段。所以,应建立中俄人才合作培养的创新实践体系。

一是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即“创新创业公共课程+专业基本功训练课程+专业职业技能课程”体系,可以将课程分层次分布于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中,采取更灵活的考核方式进行最终成绩的确定,既锻炼技能又逐层递进,使理论和实践实现内化。

二是创建公共服务平台,在黑龙江自贸区的政策支持下,以“工作室”为基础建立统一对外服务窗口。基于“工作室”的课外实践模式、“以赛促练”的课内实践模式,使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培育有了实践平台。构建专业课程实践体系的重点,在于重构双方优势课程,然后建立课程模块,如人文教育模块、产业方向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制作技术模块等。

中俄全媒体人才合作培养也可以尝试使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慕课、微课、翻转教学等方式,设计和建立强大的网络教学平台,直接对接市场需求。

四、结语

中俄教育合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良好的基础和优良的环境,俄罗斯的新闻传播教育转型走向市场后,对新媒体人才培养的定位具有独到之处,而在黑龙江自贸区建设的背景下,也势必需要大量具有互联网思维、跨文化传播能力,适应智慧传媒生态的跨学科复合型全媒体人才。因此,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都亟须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变化的创新复合型全媒体人才。本文基于全媒体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构建行之有效的人才合作培养模式,可以为其他地方应用型高校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付宇.黑龙江自贸区携手俄罗斯云端寻机[N].黑龙江日报,2021-08-09(001).

[2] 侯隽,叶珲.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全媒体人才培养与课程思政理念融合路径初探[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3):28-36.

[3] 李麟学,李凌燕.主流融合、特色交叉:全媒体视野的新闻传播学教育[J].青年记者,2021(5):83-85.

[4] 史安斌,安孟瑶.智媒时代的新闻传播产学研共同体:理念升维与实践创新[J].青年记者,2021(25):85-88.

作者简介 于胜男,讲师,研究方向:影视文化传播。 刘丽明,教授,研究方向:新闻理论。 黄力力,教授,研究方向:影视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中俄模式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Китай и Россия подписали соглашение 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е в разработке широкофюзеляжного самолета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