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与体现

2023-03-14 02:40陈根红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思想

陈根红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5)

引言

现阶段十分重视对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倡导按照生态价值观、自然观及发展观的有效组织来开展教育教学。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本质,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旨在让大学生积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及建设美好生态环境时所形成的精神成果、物质成果、制度成果的总和,依据其特征,有效融合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形象地展现出社会发展的全过程。[1]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主要涵盖党与国家关于自然、生态、环境等政策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明确生态价值观,合理培养对自然环境的认同感,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2]

一、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价值

(一)开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

生态道德是生态思想、行为的重要基础,在当前时期,生态道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保证生态文明教育的合理性,使其充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才能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视角。[3]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迎来工业革命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迅速发展,但是工业革命在给予广大民众物质条件的基础上,也对生态平衡产生了破坏。想要有效控制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变化,就需要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其中,让生态道德和经济发展相互支撑。在此条件下,倡导强化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具备良好生态道德素养的大学生尤为关键,要开辟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彰显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真正价值。

(二)不断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当前正处于积极构建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时期,大学生群体属于社会建设和推动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为了保证引领方向的正确性,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民主政治意识。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时,要保证社会参与的广泛性,积极实现总体意义上的民主,从生态教育所倡导的自由、民主思想出发,保证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念相统一。高校在组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时,应帮助大学生挣脱拜金主义的禁锢,使其感受到本体性的重要价值。因此,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能够丰富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助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三)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实践表明,生态文明教育和近些年来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相同的目标导向,在积极构建良好的自然环境时,也能够为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4]生态文明属于新兴文明形态,将其和工业文明进行对比,可发现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应在实践期间更加注重对生命权的尊重,明确发展方向,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权利平等。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过程,在保护环境的正确引领下,创造出绿水青山、白云蓝天的崭新面貌,让营造的发展环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理念相符合,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二、现阶段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缺乏重视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对生态文明教育有所忽视,没有意识到生态文明教育的积极影响:

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虽然拥有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资料,但是在内容方面相对浅薄,未构成完善化的体系,仅是将涉及的内容穿插到对应的章节内,并且所占的篇幅较小。

其次,实践期间,整个教育过程与实际脱节,未正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加上生态教育理论内容相对抽象,会增加大学生的理解难度,进而直接降低生态文明教育的成效。

再次,未合理构建起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完善化系统,难以对生态文明教育形成支撑。在开展教育期间,依旧暴露出体系相对混乱、内容相对陈旧等特点。

最后,由于高校课程种类繁多,大学生也面临着毕业后就业压力,在重视考取相关资格技能证书的条件下,很难集中精力加强对思想政治的学习。

这些现象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具有负面影响,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有所限制。[5]

(二)大学生明显缺少生态文明素养

总体观察,当前大学生群体的生态文明素养较低,没有对自然生物知识内容、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了解与掌握,在实际行动中也缺乏生态文明意识。大学生在学习环境基础知识时,明显缺乏主动性,不少学生没有对知识内容予以更新,通常限于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内容。结合对知识的储备状况,发现学生没有了解生态法律常识,未曾树立明确的生态法治观念。这充分表明高校在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此外,结合对大学生生态伦理素养的观察,也需要充分考虑其消费观以及在实际行动中是否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依据对应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确实存在生态文明素养较低的情况,以消费为例,暴露出虚荣心、攀比心。

(三)在执行期间暴露出 “重理论轻实践” 的问题

在明确生态文明教育的特殊性时,应当善于挖掘生态文明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展现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价值。不过,结合现状分析,发现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未曾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其中,在具体内容方向也缺乏一定的相关性。即使存在生态文明教育知识的整合与衔接,但也仅局限于表面化和形式化,内容总体上偏于陈旧,很难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引领。结合生态实践教育,还发现存在重视理论却忽视实践的问题,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时,没有涉及生态实践的教学设计环节,即便是与生态文明教育存在密切关系的生物、环境等课外实习项目,不少高校也并未开展,暴露出存在 “重理论轻实践” 的弊端。[6]

(四)未能将校园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相联系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校园文化对高校教育开展过程的影响不容忽视,借助校园文化能够进一步提高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成效。不过,通过了解当前高校教育状况,发现未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促进作用,没有将校园文化与生态文明教育对接起来。

首先,在学校内部,校园文化受到传统思想、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通常仅关注物质层面的积累,却没有强化对生态文明教育物质文化的发掘,这导致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表现出滞后性。在实践期间,高校未曾配备对应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无法给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提供支持。

其次,结合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状况,发现没有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在内,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教育内容,生态文明教育没有得到良好宣传,也无法在深度和广度层面上加以拓展。

最后,基于当前校园文化制度建设,观察到高校在制定制度时通常不会涉及生态文明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对学校内部的纪律进行维持和限制,没有从环境层面入手,最终体现为校园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难以联系的状况。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采取方式

(一)加强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教育教学

第一,丰富生态文明理论教育教学内容。理论教育属于实施教育的主要方式,在对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期间,需要让思政课程教师对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解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并追求绿色生态的健康生活方式。[7]依据科学思想为教育提供正确指引,充分展现出思政教育的真正价值。由于生态文明理念提出时间较晚,当前对理论知识的传输还需要借助课堂教育模式,但是,传统的被动式灌输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教育需求,因此,教师在开展理论教育时需要采取更为灵活的方法,积极倡导多样化、多层次的教育方式,让大学生在学习期间更乐于接受。

第二,弥补理论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高校在开展生态文明理论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实践教育,确保学生的生态道德水平得到提升,并有效规范大学生的生态行为,积极明确生态文明教育的根本目标。在实践过程中,开展生态文明志愿服务活动项目能够不断丰富实践教育内容,应从服务精神培育、活动技能训练、独立思考及操作能力培养这三方面展开,使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有效转化为生态行动。[8]同时,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还要确保理论教育的成效,可积极开展课堂交流与讨论,提升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倡导组织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志愿活动

高校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既能够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又可以凸显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化过程,这也属于高校践行社会责任义务的重要方式。在开展志愿活动过程中,让生态文明教育渗透进去,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教育效果。现阶段,以国外生态文明教育为例,部分国家会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纳入总体评价中,并借助学分课程、作业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对生态志愿服务活动的认知。因此,我们在倡导大学生开展生态志愿服务活动时,也可以进行借鉴,让大学生意识到生态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影响,不断提高参与度,有效培养学生的精神与意志。此外,组织大学生参与户外考察活动,使大学生接触到大自然,可发挥出环境教育的独特优势。不可否认的是,在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充分表明生态文明教育可以彰显区域特色。在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同时,要树立起健康向上的信念,使其充分意识到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还需要主动和区域民众展开沟通交流,分析该区域的环境特点及污染状况,有效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意识,使其扮演好环境监督者的角色。

第一,生态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服务精神。在组织活动时应树立正确的目标,以生态文明教育为指导,在开展活动阶段要全面落实优化生态和净化环境的理念,正确引导学生发现经济发展和区域生态的关系,引导大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平衡二者,并创建出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和生态环境友好的发展方案。[9]在此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在借助自主性探究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兴趣,形成志愿服务意识。

第二,生态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服务技能。针对生态文明服务技能的培育尤为重要,这也是开展活动的重要基础,大学生需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并拥有良好的管理与组织能力。例如,在活动开展前,需要对时间、地点、使用工具进行确定,把完成项目的材料与步骤统计在内,这对学生的理性思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需要引导学生对区域发展及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三)发挥出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积极作用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等得到广泛应用,在开展思政教育时要展现出新媒体教育的优势,发挥好新媒体对生态文明教育的积极影响。在使用新媒体时,要保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合理性:

第一,明确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让大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以生态文明教育为基础,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将生动的自然环境加以呈现,使学生近距离感知自然环境的美好,进而树立健康的生态观念,积极实现更好的生态理想。

第二,合理筛选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体具有交互性特征,各种信息内容复杂多样,通常难以辨别其真伪,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对相关内容进行适当筛选,保证所授知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

第三,对于使用新媒体时呈现出来的负面信息内容,教师要借助课堂教学予以提醒,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理念,有效避免不利因素的干扰。同时,应在线上与线下教育相互配合的条件下,让大学生塑造更加健康的人格、树立生态文明教育的正确理念。在行动期间,生态文明教育倾向于体验式教育,高校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时,要依托新媒体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环境进行呈现,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第四,高校需要拓展新媒体平台,进一步扩大平台覆盖范围,并有效利用微信、微博等方式将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以文章、视频或者热点讨论等形式加以展现,有效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

(四)科学构建生态文明教育评估体系

如果缺少相应评价,就无法对思政教育工作做出科学严谨的评判,难以掌握生态文明教育效果,无法为后续教育提供支持与指导。因此,构建合理的生态文明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尤为关键,它主要涵盖具体内容、目标及方法,要能准确判断出大学生的认知状况,并验证是否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相一致,为提高生态文明教育水平提供帮助。在科学构建生态文明教育评估体系的过程中,要符合思政教育目标,并积极顺应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最终构建起完善化的生态文明教育评估体系。生态文明教育评估既能够展现出教育的成效,又可以通过明确各项监督指标,为教育教学的后续改进提供参考。[10]

四、结语

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价值时,发现能够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不断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依托生态文明教育,可以构建起宏观性的思维空间,积极营造出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的良好空间。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尤为重要,结合本次研究过程,倡导应用 “加强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教育教学” “倡导组织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的志愿活动” “发挥出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积极作用” “科学构建生态文明教育评估体系” 等方法,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水平,有效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思想与“剑”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