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Parks切口美容矫正术治疗成人斜视的美学效果观察

2023-03-16 11:55赵喜群汪效仿
中国美容医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眼位矫正术斜视

杨 柳,赵喜群,汪效仿

(安徽省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眼科 安徽 淮南 232001)

斜视是眼科常见疾病,在成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统计调查发现,成人斜视多由儿童时期未引起重视,错过早期治疗阶段,导致成年后斜视症状加重[1]。因成人斜视直接影响患者外观形象,导致患者社会适应、身心健康等方面受到一定负面影响[2]。因此,对成人斜视患者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美容矫正手术可改善患者斜视程度和外观形象,抵消患者自卑心理。显微镜下Parks切口美容矫正术是目前治疗成人斜视主要采用的手术方法[2]。该术式损伤小、瘢痕隐蔽、安全性高[3],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故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医院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以显微镜下Parks切口美容矫正手术治疗的64例成人斜视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显微镜下Parks(帕克斯)切口美容矫正术治疗成人斜视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64例行显微镜下Parks切口美容矫正手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女29例,男35例;年龄18~48岁,平均(26.4±7.5)岁;病程3~39年,平均(8.3±2.7)年;斜视角15°~120°,其中<50°的有30例,≥50°的有34例;有伴随症状者:弱视者12例,屈光不正者24例;无伴随症状者:28例。

1.2 方法

1.2.1 术前检查:术前详细记录患者病史和眼科检查结果,检查包括眼位视诊、眼球运动、视力(矫正视力)、眼外肌功能、裂隙灯、三棱镜、同视机等。其中眼位视诊检查包括:角膜映光法、三棱镜加盖法检查33 cm及6 m的斜视角,并以三棱镜度数作为手术参考。

1.2.2 手术方法:①术前准备:术前采用妥布霉素滴眼液,常规滴3 d,4次/日;②麻醉方式:手术在局部麻醉条件下实施显微镜手术,患者取平卧位用奥布卡因滴眼液做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注射液做球结膜下浸润麻醉;③选择切口:采用显微镜放大手术视野,沿穹隆部做改良Parks切口,根据水平内斜、外斜不同,分别于鼻下方据角巩膜弧形切开球结膜,切口长度4~5 mm,剪开暴露巩膜;④分离组织:用长短斜视钩勾住并暴露直肌,分离血管;矫正眼位:根据术前斜视角检查结果,对直肌进行缩短或后徙术,其中针对内直肌手术患者,选择鼻下方距离角巩膜缘5 mm位置进行切口,需与角巩膜缘平行,采用弧形切口。针对外直肌手术患者,选择颞下方距角巩膜缘7 mm位置进行切口,需与角膜缘平行,采用弧形切口,用可吸收缝线做双套环式缝扎直肌;⑥矫正眼位:术中观察并调整眼位情况,患者取坐位采用角膜映光法观察眼位,调整眼位至是否水平正位后结扎固定。手术完成后对合球结膜切口,一般不采取缝合,结膜囊涂红霉素眼膏预防感染。

1.2.3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眼科换药。术后前5 d,托百士滴眼液4次/日,抗感染。每天观察患者眼位、切口愈合情况、裂隙灯观察局部有无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等并发症。随诊6~12个月,采用同视机对患者进行三级视功能(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检查,观察患者眼位、视功能、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①评价患者眼位矫正情况,根据斜视疗效评价标准[4],分为3个等级,治愈:眼位处于正位,斜视角<±10°;好转:眼位外观基本正常,斜视角±(10°~20°);未愈:眼位矫正不佳,斜视角>±20°。有效=治愈+好转。②术后观察患者有无发生巩膜穿孔、结膜瘢痕、结膜息肉等并发症。③评估患者视功能,将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单眼抑制、同时知觉、融合、立体视觉分别记录为 0、I、Ⅱ、Ⅲ级双眼视觉。④观察评价患者手术治疗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眼部矫正情况:术后7 d,患者创面愈合良好,眼部无充血水肿等刺激症状,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3.75%(60/64),4例患者情况均好转,好转率为6.25%(4/64);斜视角在±(10°~20°),但外观上基本正常,达到美学效果。

2.2 并发症情况:术后7 d,患者伤口愈合、缝线吸收良好,眼部无充血水肿等刺激症状。术后1年,结膜无瘢痕、息肉、囊肿,外观满意。

2.3 患者手术前后视功能对比:术后半年,0级患者数量减少,且Ⅱ、Ⅲ级患者增多,视功能改善数量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术前、术后半年患者双眼单视功能比较 (例)

2.4 患者术后满意度:患者术后进行2次随访,第一次为术后半年,第二次为术后1年,术后1年满意度96.88%,明显优于术后半年8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术后满意度 (例,%)

2.5 典型病例:某男,25岁,主因“右眼外斜20余年”入院,入院诊断:双眼共同性外斜视,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在局麻下行显微镜下Parks切口外斜视矫正术,术后恢复良好。见图1。

图1 典型病例手术前后

3 讨论

斜视因眼位不正,影响外观,给成人患者工作生活及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困扰,易产生自卑心理[5]。由于儿童时期斜视忽视错过最佳手术治疗时期导致成年斜视加重,且损伤视功能发育,增加治疗难度[6],故及时矫正成人斜视,对恢复正常眼位,改善视功能及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大意义。

目前,临床上斜视矫正手术多为微创手术,它是一种矫正技术,亦是美容手段[7]。患者来医院就诊的主要愿望是通过治疗,改善外观形象[8],因而,显微镜下Parks切口手术通过改良技术手段来达到患者预期美学效果。现在,医疗显微技术发展迅速,临床眼科手术也广泛运用,显微技术将视野放大数倍,操作者能清楚辨识分离球结膜、血管、肌肉等组织[9],具有以下优点:可避免损伤血管引起大出血和减少术中出血;手术视野清洁,避免异物感染,亦减少手术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精准缝合;创面小,利于愈合,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经济压力。目前,斜视矫正术常采用3种切口,分别是Swan切口(直肌止端跨肌肉切口)、Limbus切口(角膜缘梯形切口)及Parks切口(穹隆部切口)[10]。而本研究采用的是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相较于其他两种手术方式,具有以下几点优势:①矫正成功率高:显微镜下斜视手术可充分钩取肌肉,根据术中角膜映光法精准定位眼位并缝扎固定[11];②Parks切口位置隐蔽,由于穹隆部张力较小,切口可自行愈合,手术瘢痕不明显,美学效果良好[12]。③术后并发症少:切口远离角膜缘,避免损伤角膜缘干细胞,影响泪膜稳定性,肌肉断端与切口不发生粘连,避免角膜息肉、囊肿等情况发生。本次研究结果证实,对成人斜视患者采用显微镜下Parks切口矫正术,总有效率高达100%,其中斜视治愈率为93.75%,所者眼位均得到矫正,达到预期美学效果。

一般视功能在8岁左右发育完全,故斜视需早发现早治疗。但成人斜视患者,斜视随年龄增长可伴有复视、异常视网膜及屈光不正性弱视等症状。成人斜视经矫正手术治疗后,患者三级视功能可有一定程度的恢复[1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患者的Ⅰ级、Ⅱ级、Ⅲ级功能形成比率明显高于术前,且随访一年后,患者治疗满意度提高至96.88%。分析其原因,成人患者于术后早期即进行视功能康复锻炼加上斜视矫正术后双眼视轴保持水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部分同时视和融合视功能恢复。但也有研究提示斜视病史越短对视功能影响越小[14],故对成人斜视而言,应尽早实施斜视矫正手术,争取最大程度恢复双眼视觉功能。

猜你喜欢
眼位矫正术斜视
远用瞳距的测量方法与眼位的关系
白内障术中局部注射麻醉导致的术后斜视及治疗
眼睑外翻矫正术的护理
改良Fasanella-Servat法上睑下垂矫正术疗效观察
口腔正畸矫正术中弓丝的应用分析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治疗V征斜视的效果比较
6.82实用眼位攻略
IMU/GPS测量误差对斜视条件下机载重轨干涉
DOTA2终极眼位攻略(夜魇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