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考点预测之学会学习(二)

2023-03-16 19:28林启华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精准深度意识

林启华

狭义的“学会学习”指学生掌握运用学习策略、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过程。广义的“学会学习”指学习者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支配学习时间,自我评价学习效果,调控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策略、方法和技能。主要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三个基本要点。

乐学善学: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勤于反思: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信息意识: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近几年涉及“信息意识”的高考作文题:

2020年北京高考作文題“一条信息”,就在考查考生对生活中各种各样信息的关注程度,及对其理性判断的意识。如果能认识到现代信息的特征、价值及负面影响,就能把这篇文章写得深刻。

2020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旨在考查考生在互联网时代对人与人之间新型的关联、互动模式和特点的理解,如果能对此有所体验与思考,就能写出真切、深刻的文章。

其中,“信息意识”对于当代中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信息是人对外在事物或内在情思所作出的概括,信息传播与交流使人们在资源共享中不断提高智慧,增进情感交流。信息意识是指人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能力和洞察力。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的角度理解、感受和评价。

在互联网时代,海量的信息供人们择用,人们在享受现代科技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素养、信息道德以及信息思维的新课题。社会心理学发现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串流发生在同声呼应、同声相求的部落圈子里,强化了人云亦云、随众盲信的“羊群心理”。美国著名作家威廉·鲍尔斯提醒说,在数码时代,我们正失去生活的深度:思想的深度、情感的深度、人际关系的深度以及工作的深度。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知识极其丰富,但许多人不是变得越加开明、公正,而是变得越加偏执、狭隘和头脑禁锢。他们不具备与知识增长相匹配的思考力与理解力,不懂得如何独立提问、价值判断、批判思考。正如著名哲学教授林奇所说“在现实生活里,所有的认知方式都是重要的,但是,若无法理解,就会丢失许多深层的东西。”面对信息时代纷繁芜杂的各类信息,我们需要深入而全面的探究与思考,大浪淘沙,去伪存真。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些年在互联网传播中,流量为王。在用户的流量争夺战中,各大平台利用大数据、算法技术精准掌控我们的喜好,从而实现精准推送。摆在你面前的,永远是你想看到的信息,用户多数难以抵挡这种精准“投喂”,被互联网牵着鼻子走。

2022年7月25日,B站发布了一则短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很快,站内播放量将近4000万,弹幕23.7万条,微博话题近十个,其中多个话题阅读量上亿。但7月31日,这事儿出现了令人意外的反转……B站因为视频内容涉嫌虚构,已经将其撤销了推荐。近些年,“反转”式新闻连番上演,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常常出现一次或多次显著变化,有时甚至出现反向变化。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常常受到信息的精准“投喂”,又时时惊讶信息的快速“反转”。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这个材料体现了“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学会学习”的第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意识”。

作文题中有两类现象:“信息的精准投喂”和“信息的快速反转”,我们首先要辩证地来看,既看到它们的社会意义,又看到它们存在的问题;其次,把它们整合起来,分析它们的内在联系;最后上升到现代人的信息素养与信息道德的关注与反思上。

辩证地看待投喂。投喂,是投食喂养的意思。人在婴儿时期需要成人的投食喂养,因为婴儿的两手还没有发育好,还不能自己拿好食物。人在成长中也需要他人给予知识与思想的投喂,因为本人的知识与思想还没有成熟。投喂在人生或从事某一领域学习的初级阶段有着重要作用,但是人不能一辈子靠他人投喂,因为别人的投喂已经不一定符合自己的要求。对于互联网的精准投喂,处在学习阶段的人是需要的,使人在有限时间内迅速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而一味地等待他人投喂,则让人困在某一方面的信息里,从而让思想变得片面与固化,以至于失去了思考、判断的能力。

辩证地看待反转。对于反转,我们常怀着矛盾的心情,当一些新闻事件的报道被反转时,我们很高兴,因为虚假的东西受到质疑并被澄清,说明人们没有轻易相信他人的信息,表现出一定的怀疑精神与理性态度。而众多的事件得到反转后,我们又不由得忧伤起来,为什么人们总爱公布一些虚假的信息呢?发布者为什么不能以负责任的态度核实好信息,提供出真实可靠的信息呢?反转是好事情,同时也是坏事情。从反转事件中,我们既看到人们发表观点与信息的自由,也看到网络平台上泥沙俱下的信息,有些人在利益的驱动下,总在提供不实信息。

投喂与反转的统一性。在矛盾对立的事件中,我们要看到统一性,要看到事物、事件之间的同在关联。投喂与反转同属互联网上的事件,从信息来源的角度来看,投喂是信息的输入阶段,人们在感性层面上接受信息;而反转是信息的输出阶段,人们在理性反思后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后,进行表达。“人是万物的尺度”,投喂显示了现代科技的魅力,彰显了人的智慧,而反转则体现了现代的理性,彰显了人的德行。人们在享受着现代科技的红利下,也提升着现代的信息素养与信息道德。

本次写作可以从投喂、反转,以及两者之间的统一关系来写,最深刻的应该从整体性来看两者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再升华到信息素养与信息道德层面。

评分细则

评分原则:突出思辨,拉开差距;以“投喂、反转的辩证统一”为核心参考结构、材料、语言、书写等综合考量。

基准分:44

一类文:能全面辩证地看待“投喂与反转”,能整体上论述投喂与反转的内在关联性,同时上升到对信息素养与信息道德的阐述。结构安排合理,内容充实,有理有据,语言流畅文质兼美的,可50以上赋分。

二类文:能看到“投喂与反转”的辩证性,也能论述它们的内在关联,但未能上升到信息素养与信息道德,结合较合理,道理分析较具体,材料较丰富,44-49赋分。

三类文:只是围绕“反转”来论述,有一定的辩证性,但不能兼顾投喂,40-43分。

四类文:只谈“投喂”,也能辩证地论述,但不能兼顾反转,36-39分。

五类文:虽然谈到信息,但完全没有涉及“投喂”或“反转”,脱离了话题本身,30以下赋分。

阅卷说明

1.文章完整,但字数不足:600至800字,正常给分,按照距800字,每差50字扣1分;600字以下:600字30分,500字25分,400字20分,300字15分,200字10分,100字5分,只有标题2分。

2.文章不完整(明显残文),且字数不足:600字以下,按上一条“600字以下”给分;600至800字判30-32分。

适用素材及素材点拨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新闻出版界小组会上,白岩松谈到了自己对于“投你所好式”互联网推送的担忧,“让你原地踏步,让你在自己的兴趣里头沉迷而不会提升,这是一个民族的危险。”

近些年在互联网上“反转”式新闻连番上演:广州方圆小学哮喘女孩儿遭体罚致吐血事件,反转过后才知道,血由化妆品伪造;苟晶被冒名顶替上学案引发众怒,最后调查却发现其入学系统按程序正常录取。在这个时代,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常常出现一次或多次显著变化,有时甚至出现反向变化。网民们也已被教育得习惯“蹲一个反转”“让子弹飞”。

素材点拨:这是对精准投喂的反思,沉迷于个人兴趣里,是一个民族的危险,本素材可作为论述精准投喂负面影响的引用论证。

素材点拨:本素材可作为论述“反转”的事实依据,材料丰富才有说服力,也能从中发现民众一味地接受信息,而缺乏理性判断的深层规律。

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由于信息技术提供了更自我的思想空间和任何领域的巨量知识,一些人還可能进一步逃避社会中的种种矛盾,成为与世隔绝的孤立者。在社群内的交流更加高效的同时,社群之间的沟通并不见得一定会比信息匮乏的时代更加顺畅和有效。

“沉默的螺旋”的理论认为,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理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鲍尔斯在《哈姆雷特的黑莓》一书中就提醒道,在数码时代,我们正失去生活的深度:思想的深度、情感的深度、人际关系的深度以及工作的深度。鲍尔斯认为,失去深度的时代是一个“极端数码主义”的可悲时代。我们自以为能控制微博、MSN、手机,却没想到很多人却被这些数码产品所控制。……互联网时代,许多人知识丰富,不是变得越加开明、公正,而是变得越加偏执、狭隘和头脑禁锢。他们不具备与知识增长相匹配的思考力与理解力,不懂得如何独立提问、价值判断、批判思考。

素材点拨:本素材可作为理论素材,支撑“投喂”危害性的论述,也可以支撑“反转”社会意义的论述。“投喂”容易造成信息茧房的产生,而“反转”就是打破信息茧房。

素材点拨:不是所有的虚假信息都能得到反转,因为人们力图避免麻烦而喜欢操持沉默,这个材料可作为“反转”的反例。

素材点拨:这个素材可以用来对“投喂”的危害性深层原因的追问,也可以用来支撑现代信息素养与信息道德的论述。

猜你喜欢
精准深度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精准的打铁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精准扶贫二首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