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虽古邦,其命维新

2023-03-16 20:23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微光时代

2022年倏忽而逝,在你我低头耕耘之时,新年的曙光已经悄然降临。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无数媒体人通过文字去回首过往,展望未来。让我们品读这些有力量的文字,把自己和心灵解封,到广阔的春光和未来中去!让我们一同沉淀素材,去蒸腾希望!吾虽古邦,其命维新!本刊在此与君共勉!

致过往

关键词:凡人微光

这一年,我们见证了守望与温暖,从医生到护士、从网格员到村支书,许许多多普通劳动者用自己的汗水和奉献,呵护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守护着城市的安宁。这一年,我们见证了青春与激情,在与病毒较量的每一个日子里,在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每一个地方,广大青年书写着“强国有我”的无悔青春。这一年,我们见证了成长和希望,在“居家”与“复课”中辗转,在“线上”和“线下”间切换,无论有多难,永远不失对生活的热爱;不管有多艰,永远不失对未来的信心,任何时候都用力奔跑、努力生活、尽力奉献。每个人的一小步,共同成就时代发展的一大步;每一束凡人微光,共同汇成照耀前程的明亮灯火。

——新华日报《共赴一个崭新的春天》

历史注定滚滚向前,细流必然汇入江海。每个人的梦想都会被编织进宏大叙事的光幕之中,彼此呼吸相连、命运与共。每个人不见得要做高塔、攀峰巅,但人人都可以做一束光,众多凡人微光便可照亮来路、温暖他人。

……

与时代的双向奔赴,哪怕过程中姿态未必舒展、体验未必舒适,但我们相信,那些平凡伟大的个体,他们有时克服了时代,有时成就了时代,然后才汇入了时代。

——大众日报《用个体微光点亮时代大幕》

关键词:唯有坚韧

勇气,是生命在艰难时间奋不顾身的相信。相信,是时间赋予生命坚韧恒久的勇气。

……

坚守勇气,选择相信,软肋亦是脊骨,撑起那些与失望的周旋、对希望的执念。坚守勇气,选择相信,当你我眼神相会,那光芒是地上的一星火,地球是天上的一颗星。

——南方周末《总有奋不顾身的相信,总要坚韧恒久的勇气》

人生是一段必然充满不易、也处处暗藏希望的旅程。我们无法预测前路还有多少荆棘曲折,就像我们不知道自己身上还藏着多么巨大的潜力……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永远向着心中的目标,即便暂时迷茫,也要努力发光,照亮脚下的每一步路。

——张桂梅《即便暂时迷茫,也要努力发光》

关键词:同频共振

奥密克戎席卷全球,谁也无法置身事外;俄乌冲突之下,世界局势变革,能源与粮食危机逼近;世界政坛更迭,新面孔新理念带来新走向;二十大擘画未来蓝图,中国式现代化注定将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当那些动荡引发的不安、焦虑、恐惧,让世界陷入无休止的争吵、愤怒、撕裂,当一切坚固的都被雨打风吹去,我们又该如何寻找出口?

答案只有一个:抛弃偏见,拥抱彼此。因为“我们是人类”,我们应该成为“共同体”。

——红星新闻《80亿人的世界,“你”是“我”存在的意义》

这一年,重庆缙云山,人构建的“光链”压倒了狰狞的“火链”,背篓和背影演绎着新时代的“淮海战役”。四川泸定县,子弟兵横渡湍流,寻绳攀索,这是87年后重现的“飞夺泸定桥般的救援”。振臂怒吼的水庆霞带领女足翻盘捧杯,25年只有“一个信仰”的邓清明太空梦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的外孙女接棒,为不能忘记的历史证言。《思念曲》里,88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魂归故里。“罗阳青年突击队”的回信中,我们想起歼-15登空如虹,英雄谢幕海天的悲壮。

习主席曾指出:“共产党人是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怕什么?接受疾风暴雨、惊涛骇浪的考验,我说,‘虽千万人,吾往矣!没什么好怕的。”

我们的英雄在何处?不在他处,就是你我本身。我们的前进向何方?不在他方,唯有先步入激流。

——钧正平《没有哪一次前进不经激流》

素材点拨: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回望2022年,我们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从抗击疫情到应对旱情等各种自然灾害,从经济稳健发展到粮食生产“十九连丰”,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到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实现梦想的征途上,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每个人都是追梦人。正如习近平主席强调的,“这一切,凝结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点点星火,汇聚成炬,这就是中国力量!”

运用示例:国际歌中有言:“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皇帝和神仙”,我们从洪荒时代就了解了这个道理,所以中华文明一出生便成熟,便坚韧。天漏了自己补好,洪水泛滥自己修整,山挡住路自己移开,愿意为此栉风沐雨、胼手胝足,甚至死而不辞。2022依然是疫情之年,中国人熟悉苦难,所以孤勇者的基因照例被唤醒,然后用时间和耐力,去磨去抗去坚持。“我们的英雄在何处?不在他处,就是你我本身。我们的前进向何方?不在他方,唯有先步入激流。”没有哪一次激流,能够压垮我们的民族!战吗?战吧,虽千万人,吾往矣。

向未来

关键词:奋进新征程

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苏轼有句话:“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意思是说“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中国这么大,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要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

——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

2023,我們重新拥有了一切的可能性。

所有的路,都不再梗阻。所有的美好,都不会辜负。春暖花开,万物消融。涓涓细流汇入大浪奔涌,这是一个时代“流动性”的归来。

和时间一起流动的,还有人来人往,还有要素资源……每个人都干劲满满,都满怀希望。

——封面新闻《争渡争渡,毕竟春暖融万物》

关键词:改变·重建

我们将更加懂得重建的意义。身体、疼痛、运动、健康和家庭,这些词语都有了全新的意义。我们会更珍视常识,爱护生命,正视身体的讯号,享受热烈躯体制造的多巴胺。无论是不断向上建树的人,还是悠悠向下挖掘的人,都对人生有了新的认知。

——新周刊《在大时代边上过好每一个小日子》

冻土下的种子,只有经受严冬的淬炼才能走进春天。变,意味着突破旧局,迎来新生,阵痛不可避免。而创口愈合之处,也是心灵生出翅膀的地方。蛹变的力道将催生向上的藤蔓,助你打开更广阔的视野,发掘更悠长的远方……明天暗藏着变数,潜伏不可知的幽径;明天也蕴含着契机,指向无限的可能。明天,属于每一位勇毅前行的奋斗者、每一个坚守信念的追梦人。

——荆楚网《用火种点燃火种,用微光照亮微光》

关键词:青年有为

去明辨,去坚持。众声喧哗,竟日嘈杂,只有是非清晰判然,才不会被闪烁的表象迷惑,只有价值观主流、端正,所思、所言、所行,才能积极而有益。

去好奇,去探索。保持对外部世界的好奇,是中国发展锐气从不丧失的秘诀。关心世界的进步和人类的命运,会让我们持续获得宏阔的视野和格局。

……

去理解,去热爱。胸怀“国之大者”,以有利于国家和人民为人生指向,不拘小善,聚沙成塔,在这样的大坐标下打量我们的行动,个体就不再渺小,工作就被赋予多重意义。

去梦想,去追寻。回顾百年中国,从引领者到普通人,都飽含激情与梦想。新时代新征程中的中国青年,也应当激情不灭,理想不死。

——团中央《愿你心中的火,将生活百炼成诗》

素材点拨:疫情时代即将成为过往,我们民族的巨轮也将挣脱开疫情时代的种种绳索,扬帆起航。我们要拥抱,拥抱一切被暂时夺去的东西:家人团聚、通行自由……同时也应该在这片自由的艳阳天下,去拥抱一个更好的自我。这个春天,我们开始规划自己,就像种子规划生长,旭日规划喷薄,虫蛹规划蝶变一样,重建我们的精神世界,让青年之光再次照彻内心!

运用示例:从某种角度看,可能性是这世间最美的词汇。诗歌中常用留白,如王维的“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又如日本俳句诗人小林一茶那“露水的世,这露水的世,然而然而”,都是把诗歌的可能性交给了读者,美好由此产生。在后疫情时代,我们迎来最美好的就是可能性——从浙商万人商团海外抢订单到小城镇上街边小店渐次开放,再到我们去重耕事业,重读诗篇,重新憧憬远方。无数的可能性在早春的阳光苏醒,正如封面新闻新年寄语题目所写——《争渡争渡,毕竟春暖融万物》,春天来了,一切美好还会远吗?

猜你喜欢
微光时代
一束微光,一寸温暖
微光奕奕
预见2019:隧道的微光
流淌的微光(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