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活应少些“功利主义”

2023-03-16 03:50陈菲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功利主义考研论点

陈菲

近年来,在社交媒体上,“上岸”这个词语的使用几乎被泛化到生活的各类领域。考研成功叫上岸,考公叫上岸,约到了9价HPV疫苗也叫上岸,仿佛没有完成这些事情,往后余生便只能一直泡在水里。可以理解人们在完成人生重大事件之后的如释重负,但面对生活,少些“未达上岸不罢休”的功利主义更能体悟生命的意义。

以“上岸”一词开篇,并列举生活中各领域的“上岸”的事例,用形象化的比喻阐述了“上岸”背后折射出的当下人们的功利主义心理,自然引出论点。

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岸”与“水”一直是两个对立的意象。“学海”“苦海”,海能包容一切,又意味着深不可测与艰难险阻;“回头是岸”,岸意味着踏实和光明。与很多人一起竞争,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过去了即到达了岸,“我上岸了”是一句雀跃的欢呼,至于是什么岸反而并没有什么要紧。“上岸”意味着为之付出努力的事情终于获得了应有的收获,摆脱了待在水中宛若浮萍的不安定感,脚下的土地是坚实的。“上岸”带着古老的文化的基因,同时又融合时代赋予的新意象,成为人人都渴望说出口的词语。

从文化角度对“上岸”这一概念进行了细致阐释,从正面陈述了其在当下社会广泛运用的合理性。

在社交媒体平台中,“一战上岸”通常处于鄙视链的顶端,因为达到了最终的结果又相对呈现出轻松的姿态,如果花费了两年以上的时光,人们依旧会祝贺,但目光中会带着审视与同情。如果最终没有“上岸”,很多人会羞于提及自己曾经付出的努力,仿佛没有达到最终的结果,这段时间就是虚度的。对上岸的追逐展现了人们以结果为导向的价值取向,对上岸所付出的努力一笔带过体现了人们想要在他人面前营造“最小付出最大化收益”的功利主义。

从“社交媒体平台”角度,直接指出这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很好地扣合中心论点。同为对“上岸”的概念分析,较之上一段,本段认识更加深刻,同时这种先肯定后批驳的论证思维彰显了思辨色彩。

造成人们掩盖努力的原因,是因为对上的执着也蕴含着对下的贬损。考研失败去找工作,HR会问及为何会出现空白期,没考上是不是能力不行;为了考公连续几年待在家里做“蹲族”,人们不会感叹甘坐冷板凳的决心,反而会被指指点点成为邻居小孩的负面教材。人们之所以执着上岸,更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上岸的附加价值,它不仅仅是一个更高的学历,一份稳定的工作,更是社会的认可和社交资本的获得。

紧接上文,进一步拓展分析人们执着上岸的原因,作者抽丝剥茧,至此终于将本质根源挖掘出来,直陈当下人们“掩盖努力”的弊病。

但是上岸从来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如果对于“上岸”并非从自身需要的角度出发,而是出于社会压力对“上岸”这一结果的功利追逐,即使“上岸”之后也无法很好前行。生活并非会因为一次“上岸”便功德圆满,此“岸”过后还有“岸”,如果只是盲目地追求“上岸”而不加思考,在“上岸”之后,步入“圍城”,又该如何劝说自己呢?

本段从“怎么做”的角度分析,作者运用道理论证和比喻论证,提出要从自身需要的角度出发,去追寻“上岸”,不要被他人和社会裹挟着前行,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

当我们的脖子因为仰望“上岸”而变得酸痛,不妨低头看看来时的路,除去结果,在过程中我们同样收获颇多。一次夕阳与一顿晚饭,可能因为不够艰难险阻无法达成“上岸”的定义,但正是这些细碎的瞬间构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建构,少一些功利主义,多一些体验人生的随性,更能获得掌控人生的松弛与自在。

此处作者一改前文犀利的笔触痛击要害,而是循循善诱、以情动人,用温馨的画面、抒情性的语言给读者以深深的启发。

总评

题目彰显观点,开篇以“‘上岸’这个词语的使用几乎被泛化到生活的各类领域”这一现象起笔,进而提出中心论点,扣合标题。文章主体部分由浅入深,多角度剖析“上岸”的本质内涵。分析至此,作者并未急着收尾,而是再次由本溯源,分析人们执着上岸、掩盖努力的原因,由此,自然引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措施。文章语言犀利却不失温度,特别是末段散文化的语言深入人心。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功利主义考研论点
康有为早期政治思想的功利主义解读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法律解释的功利主义倾向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浅析西方现代功利主义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考研不易,更要好好珍惜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