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夏明:我用昆曲演绎瞿秋白的英雄故事

2023-03-16 11:08韦薇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瞿秋白昆曲题材

韦薇

黑色中式对襟衫、白布短裤、黑袜黑鞋,背着双手昂首直立,神情自若,面带微笑……舞台上的施夏明用昆曲演绎着“書生政治家”瞿秋白。

黑色中式对襟衫、白布短裤、黑袜黑鞋,背着双手昂首直立,神情自若,面带微笑……舞台上的施夏明用昆曲演绎“书生政治家”瞿秋白。

以六百年传统曲调 演绎现代英雄故事

由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创排,国家艺术基金、江苏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原创现代昆剧《瞿秋白》,以瞿秋白的平生事迹为题材,聚焦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月,展现其舍生取义的人生历程,同时深刻剖析其内心世界,追溯他信仰之源流与毕生之坚守。《瞿秋白》以“昼”“夜”作为虚窦两条线架构全剧,在“昼”的现实故事线中,瞿秋白作为革命者、中共党员勇敢无畏;在“夜”的虚构故事线中,瞿秋白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于这美丽的世界充满牵挂与留恋。

古韵与新意交融,昆曲《瞿秋白》将戏曲美学传统重新创意赋形,依据新题材、新内容、新人物的要求,按照昆曲四功五法的原则,重新确立舞台样式,重新提炼形体动作,演绎出革命英烈瞿秋白的凛凛风骨。

选择昆曲是命运眷顾勤下苦功成就“最忙小生”

瞿秋白的扮演者施夏明是一位“85后”,14岁就被戏剧学校老师选人江苏省戏曲学校昆曲科进剧团演戏:“起初,家父并不希望我学习昆曲。在戏剧学校老师的一再坚持下,我才和昆曲缘定今生。现在看来,在那一刻的人生岔口,命运眷顾了我。”

离家求学前,父亲告诉施夏明:“入了行要懂得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就在入学第二年,施夏明在一次练功时意外摔伤了腿。回校后,基本功一落千丈,加上漫长的变声期,使施夏明非常颓丧,甚至想过放弃。“放弃肯定是不行,不能碌碌无为。”在父母的鞭策下,施夏明重新振作,不落一日勤下苦功。

后来,在石小梅等老一辈艺术家的带领下,施夏明担任了《牡丹亭》《红楼梦》《世说新语》等十多部大戏的主要角色,一年上百场的演出量,让他成为名副其实的“最忙昆曲小生”。

红色题材赋形戏曲美学 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

《瞿秋白》是施夏明第一次接触的革命题材的现代剧目。怀着致敬与纪念的态度,他在刨排过程中做了充分准备,竭尽全力让自己与角色融合,感受角色与昆曲息息相通的文雅与坚守,把角色跌宕的人生经历转化为小官生的舞台形象,与之同声而应、同气而求、同飞共舞、同悲共泣。考虑到瞿秋白当时正为病痛困扰,身体孱弱,在剧目开场处的肢体语言上,略微化用一些穷生的身段,以体现秋白先生的健康状况。在唱念方面,更多地使用真声,凸显出瞿秋白先生的坚毅不屈。

为了将自己的生活与人物的习惯融为一体,施夏明从拿到剧本开始,就为自己配了一副与瞿秋白照片中一模一样的平光眼镜,时常戴着,使表演细节与气质呈现更加自然。为了演好“瞿秋白牺牲前唱响《国际歌》”这个片段,施夏明专门请教了外语老师,在视频网站上找来了俄语版国际歌,一点一点学唱。在昆曲舞台上唱外国歌曲十分罕见,这让很多对昆曲的印象仍停留在《牡丹亭》的青年观众倍感新奇。

“太像了!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瞿秋白和鲁迅先生。”“不仅外形像,表演更有神韵。”“唱出了革命者的浪漫与坚定。”是专家和观众对《瞿秋白》所有人物的一致评价。剧院里,许多青年观众落下了感动的泪水,“演员们借用昆曲的传统丰厚、细腻雅致,触动着我们内心最柔软也最坚毅的部分”。

近些年,施夏明一直在努力拉近昆曲与青年人的距离,让他们爱上昆曲,尝试将传统文化与革命题材结合,用高质量作品讲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故事,弘扬时代主旋律。他始终坚信:“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拥有了他们,传统文化也就拥有了未来、拥有了希望。”

猜你喜欢
瞿秋白昆曲题材
再读瞿秋白《多馀的话》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瞿秋白三次被捕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瞿秋白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
补园和昆曲
文人之进退与百年昆曲之传承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