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2023-03-17 15:20周首辰王和生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3年4期
关键词:穴位贴敷慢性胃炎效果

周首辰 王和生

【摘要】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有浅表性、萎缩性、特异性三种类型,致病原因较多,在各类胃病中發病率最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中医对慢性胃炎的界定尚不明确,但是根据其临床症状,属于“胃脘痛”“痞满”的范畴。穴位贴敷治疗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口服药物对肝脏、肾脏的损伤以及抗药性问题。目前,穴位贴敷在治疗各类消化道疾病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为临床慢性胃炎的诊治带来了新的思路及优势。与其他中医疗法不同,穴位贴敷不仅可以消除因服用药物而引发的胃肠不适,还能缓解患者对针灸的畏惧,因此受到了患者的欢迎。本研究就慢性胃炎的穴位贴敷治疗展开综述。

【关键词】  慢性胃炎;穴位贴敷;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07--03

由于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成人慢性胃炎的患病率为26%~80%。穴位贴敷是将中药与不同的介质混合制成膏状物贴敷于穴位上,让药力在特定的位置被充分吸收,同时也可以对穴位起到刺激效果[1]。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目前,中医主要采用药物疗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易反复发作,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提出“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伤寒论》中提出“满而不痛者,此为痞”。中医对胃病的诊治源远流长,慢性胃炎在中医学属于“痞满”“胃脘痛”范畴,主因胃病和降、肝失疏泻所致。穴位贴敷具有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安全性高的特点,对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近年来,穴位贴敷治疗在消化道疾患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本研究就其在慢性胃炎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

1  穴位贴敷的治疗机制

《灵枢》中提出,经脉是阴阳调和、调气血、决生死、治百病的必要条件。人的身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内脏组成,它们相互作用联系、相互影响。经脉为表里和气血运行的通道[2]。因此,可以利用药物和物理的治疗方法来调整人体经脉和血液循环,以达到治病的效果。在对应的穴位上贴敷治疗属于“归经”疗法,是将药剂涂抹在相应的穴位上,然后通过皮肤的渗入,对相应脏腑经络进行刺激,达到“归经”的效果,药物可通过皮肤的表皮、汗腺和毛囊进入血液。杨鹏等[3]发现,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实施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且改善患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 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 Ⅱ,PGⅡ)、胃泌素(gastric secrete element,GS)的水平,有利于降低患者的上腹不适、饥不欲食、胃脘疼痛积分。鄢佳佳等[4]为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提供黄芪建中汤与穴位贴敷联合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胃脘痛、喜温喜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积分低于对照组,胃泌素、胃动素(motilin,MLT)、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胃排空量、基础胃酸分泌量(basal acid output,BAO)、最大胃酸分泌量(maximum acid output,MAO)低于对照组,说明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可以改善胃肠功能及胃肠动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慢性胃炎多表现为胃脘满闷、疼痛,病机以脾胃亏损为主,以气滞、血瘀、湿热为表征,以脾胃不畅、中焦不畅为主要病因[5]。从中医整体思想出发,脾主运化、胃主消化,清代医学家叶天士曾提出,肝是疾病的源头,胃是疾病传染的场所。《四圣心源》记载:“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因此“知其阴阳,以使其平衡”以治病[6]。穴位贴敷是中药外治法的一种独特的方法,主要是利用中药的药理作用,药物成分经皮肤吸收,在经脉和气血的作用下,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功效。穴位贴敷治疗可以调整脏腑功能,调整经气运行、阴阳变化。例如,背俞穴位于背部,是指将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通过穴位贴敷刺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畅通经络,使穴位、经络、药物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促进药物更好地吸收。中医穴位贴敷法疗效确切、经济安全、操作简单,适合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中应用。

2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的具体应用

2.1  穴位贴敷治疗的常用穴位

穴位贴敷治疗一般根据《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采用辛温解表法和芳香开窍法辨证选穴。慢性胃炎患者多选择中脘、足三里、胃俞、脾俞、神阙穴等。中脘穴在腹部,是八会穴、脏腑和胃部的聚集点。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具有调理脾胃、扶正培元之功效,是治疗脾胃虚弱的主要穴位之一。胃俞穴和脾俞穴都是脾胃的背俞穴,是脾胃气血的主要来源。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上接中焦,下接脾胃,与十二经络及五脏相连,是人的先天之基,也是后天之气的来源。

2.2  穴位贴敷治疗的常用药物

穴位贴敷疗法起源于《五十二病方》,是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上选择相应中药,与生姜混合,或煎成膏状,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贴敷治疗。《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本草纲目》等巨著中皆有大量关于穴位贴敷治疗方式和效果的记载。穴位贴敷常用药物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为木香、吴茱萸、丁香等具有辛香味的药物;第二种为生姜、黄芪、肉桂、甘草等健脾补虚的药物;第三种为延胡索、香附、陈皮、郁金等活血化瘀的药物;第四种为黄连、栀子等清热的药物[7]。穴位贴敷应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如脾胃虚寒型可以选择吴茱萸、黄芪、延胡索等药物进行贴敷。

2.3  穴位贴敷治疗的介质选择

在施药方法上,通常以膏剂为主,也可制成饼剂、散剂、泥剂、浸膏剂、熨贴剂、粉剂、膜剂等。在穴位贴敷治疗之前可以加入一些辅料进行调配,如将所需要的药粉加入一定比例的姜汁混匀。姜汁不仅能健脾,还能加速气血的运行,加速药效发挥,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另外还可以选择醋、酒、蜂蜜等介质进行调配。醋可以理气止痛、活血散瘀,促进药物溶解,增加治疗效果。酒可以起到“助药势”的作用,加速药力的释放。蜂蜜的功效为补中润燥、缓和药性、促进吸收,有利于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8]。

2.4  穴位贴敷治疗的时间

在治疗期间,提倡根据经络学说和人体生理时钟原理来决定治疗的最佳时机,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子午流注理论”是一种以十二时辰为基础,结合其运行规律形成的一种时间疗法。慢性胃炎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密切关系,因此,从“天干、地支、十二经”理论来看,辰时是胃所主,丑时为肝所主,巳时为脾所主,此三时胃、肝、脾三经气血运行旺盛,加以穴位贴敷疗法效果更佳。另外,贴敷药物调配时间应尽量以当日调配,以免时间太久而影响到治疗效果。贴敷的时间最好是2~4小时,根据个人的肌肤敏感程度调整,以防局部肌肤过敏。郭菊红等[9]在研究中对比西药口服治疗及穴位贴敷治疗的效果,结果显示,穴位贴敷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药口服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西药口服组,穴位贴敷治疗显著改善了体温喜按、泛吐清水、胃脘胀满及大便稀溏四方面症候评分,且不良反应更低。

2.5  穴位贴敷治疗的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治疗过程中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作息规律,少食多餐,禁食生冷及辛辣食物,禁止暴饮暴食。如患者出现轻度皮肤瘙痒,及时停止贴敷,皮肤瘙痒可自行消失;如患者皮肤出现较严重的红肿、小水泡等,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软膏等外用涂抹,同时需注意不能搔抓,以免引起炎症;如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痛感、破溃、出血等情况,应及时停止治疗,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干预[10]。

3  结语

穴位贴敷治疗在中医药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吴师机提出穴位贴敷乃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治内外之药”,以及“以膏治百病”之说。与传统的中医疗法相比较,穴位贴敷治疗是经皮肤吸收药物,可以减轻普通注射、口服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从而减少用药剂量。穴位贴敷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机理与消除损伤因子、增强胃黏膜屏障、调控细胞增殖、凋亡、调控脑神经和肠道神经功能有关。临床研究表明,中医穴位贴敷可以通过局部药物刺激周围神经和淋巴,促进血液的流通,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但目前,在慢性胃炎的穴位贴敷治疗中,尚无规范的药物组成及穴位选择,且存在样本量不足等问题,因此仍需进一步深入探究,以期为穴位贴敷在慢性胃炎的臨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4  参考文献

[1] 刘明林,王丽娜.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11):1583-1586.

[2] 王莹.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21, 50(4):92-93.

[3] 杨鹏,陈国菊.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14(5):84-86.

[4] 鄢佳佳,杨雅明,杜婷.黄芪建中汤与穴位贴敷联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胃肠功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24):80-83.

[5] 喻琳,丁劲,周海玲,等.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效果的Meta分析[J].循证护理,2022,8(18):2446-2450.

[6] 王锡振.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2):27-28.

[7] 郭菊红,黄来荣,吴际生,等.山苍子穴位贴敷结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30):90-92.

[8] 李录,吴亚丽.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0):138-140.

[9] 郭菊红,黄来荣,吴际生.子午流注纳子法择时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2022,31(4):34-36.

[10] 刘磊.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2,37(12):2099-2101.

[2022-11-03收稿]

猜你喜欢
穴位贴敷慢性胃炎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疗效研究
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