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

2023-03-18 12:36朱天明张海林
群众 2023年3期
关键词:盐城长三角示范区

朱天明 张海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这既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新要求,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导向。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实现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努力把江苏建成美丽中国的省域范例。盐城是江苏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具有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生态、空间、农业和新能源资源优势,同时也是长三角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0%,具备绿色低碳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广阔前景。盐城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坚决扛起绿色低碳发展的新使命,举全市之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充分彰显“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生态魅力与发展活力,主动对接长三角乃至全球的优质资源要素,努力为江苏建成美丽中国的省域范例展现更大担当、作出更大贡献。

推进能源清洁转型

抢抓国家“双碳”和江苏沿海发展规划战略机遇,瞄准清洁能源转型发展前沿,立足全省及长三角发展需要,加快布局大型清洁火电项目,建设世界级LNG 储备基地,推进风电全产业链布局和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积极探索“风光火气氢”一体化开发,为全省及长三角能源的结构转型和保障提供坚实支撑。

建设清洁能源“大基地”。面向长三角持续增加的电力需求,加快推进盐城沿海2 台百万千瓦清洁高效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项目,积极争取远期4台建设项目。站在长三角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依托黄海新区积极深化与中海油等能源龙头企业合作,加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卡塔尔、马来西亚等国LNG 资源进口,持续增加LNG 接收能力至2000万吨的规模,努力将盐城建设成为我国利用全球LNG 资源的储备和保障基地。

构建绿色电力“大电站”。依托盐城沿海风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风电光伏产业,重点建设近海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开发基地,配套建设海上风电运维基地,加快建成全国海上风电“第一城”。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发展并举的原则,不断拓展光伏应用场景,打造具有盐城特色的百万千瓦级光伏综合利用基地。

培育未来氢能“大产业”。以沿海分布式大规模风光电资源为支撑,以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发展为抓手,持续扩大绿氢制取规模,积极拓展氢能应用场景,持续壮大氢能装备规模,努力建设国家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示范区。

促进园区绿色发展

依托南北共建园区、沪苏产业联动集聚区等飞地园区,壮大发展绿色经济。

激发创新动能。重点围绕环保科技、新能源汽车、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领域,深化与大院大所及龙头企业的研发机构合作。借鉴上海漕河泾产业园成功做法,对市外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实行“无缝对接”,加快推动市外各类创新要素向共建园区流动。引进聚集创新创业人才,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吸引龙头企业技术骨干、外地高校和科研单位人才为共建园区企业服务,积极促成著名学者、专家担任共建园区发展顾问。依托合作方人才市场、海内外专业高层次人才协会及各类人才中介机构,积极组织招才引智活动,引进和选用一批园区急需的实用型专业人才,用人才集聚的“智高点”培育共建园区发展的“增长点”。

精准对接产业。以合作共建园区为载体,打造承接全产业链的大平台,面向先发地区部分产业全产业链转移的需求,大力引进盐城具有配套优势的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海洋生物等产业集群。以产城融合为导向,加快推进科教研发、旅游休闲、健康养老、都市农业等产城融合组团,强化商务、居住、研发、教育、医疗等功能配套,全面提升合作共建园区功能。

实现利益共享。着力破除行政管理壁垒,对产业转移项目形成的经济指标实行在一定年限内“存量归你、增量分享”,或者完全归对方的激励政策,激发合作方支持和鼓励产业转移的动力。

拓展生态旅游服务

放大世界自然遗产品牌价值,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动能,着力塑造特色文旅品牌,切实把世界自然遗产这篇文章做足做好。

强化湿地保护研究。践行世界遗产大会上的保护承诺。依托保护管理机构,持续举办黄(渤)海湿地盐城国际会议,加强与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不断提高黄海湿地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使黄海湿地成为“共建共享、永续利用”的和谐遗产地,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全球生态治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打响生态旅游品牌。整合现有生态资源,借助主流媒体平台,开展长期性、全方位的宣传推介,不断提升盐城生态的辨识度、知名度和美誉度。站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度,以建设引领性、标志性、功能性强的旅游项目为抓手,高标准推进黄海湿地生态旅游业发展,打造全球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扎实推进与环黄海城市间的交流合作,通过生态大保护带动环黄海城市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建设全球生态协同保护示范区、开放合作新高地。

着力完善配套设施。坚持以游客为中心,推进道路交通、品牌酒店、民宿民居等旅游设施建设,规划建设旅游咨询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车站、机场与各大景区的衔接,推动形成健全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提升绿色农业品质

盐城是长三角地区面积最大、生态最好、体系最全的平原农业区,在全省和长三角粮食安全和农副产品供应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盐城主动扛起区域粮食和农产品保障的政治责任,加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推动农田排灌和水产养殖生态化改造,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加强绿色蔬菜保供。创建一批果蔬规模特色基地、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全市果蔬播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以上,确保果蔬产量保持全省领先。依托国家、省和市三级现代农业园区,因地制宜发展东台西瓜、响水西兰花、大丰大蒜、射阳西葫芦、亭湖羊角椒等优势蔬菜产品,以县域为范围形成“1+N”蔬菜产品结构,提升产业特色化水平。

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均比2021 年削减1%左右。创建部级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3个,落实部省级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143个、省级粮食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16 个,建设部省级耕地质量提升及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36个,耕地质量等级比2021 年提升0.21级。

稳定粮食生产水平。持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坚持以“稳产能、创特色、提质效”为主线,推进种植结构向高端发展,推动粮食产业向优势区集中。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广普及绿色生态技术模式,打造一批优质粮食链式开发示范基地。2022 年盐城粮食总产143.2 亿斤,比2021 年增加0.2亿斤,连续8 年保持在140 亿斤以上,创历史新高,占全省粮食总量的19%,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猜你喜欢
盐城长三角示范区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