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融入德育课程,沐浴人文灿烂阳光

2023-03-18 17:55纪英瑞
教育家 2023年9期
关键词:黄河师生德育

纪英瑞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极其重要的母亲河文化,是黄河流域多民族人民在与自然的交互作用中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黄河文化教育传承,可以为民族自信找到文化源头,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撑,为我国实现生态文明提供持续动力。黄河文化所蕴含的刚健自强、大公无私、开放包容、尚实重质、开拓创新等黄河精神与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高度契合,为学校开展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德育教育提供了无尽的课程资源。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德育课程实践教学,切实增强中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新形势下德育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

“黄河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课程实践资源

黄河文化融入德育课程实践教学,有助于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形成坚韧的民族品格与民族精神;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在立德树人的同时,更好地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所在的德州地处黄河故道、运河之滨,是一座河流文明造就的古城。远古时期,滔滔黄河水在这里纵横,负载千钧;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开凿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演绎着数不清的悲欢离合。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言:德州“控三齐之肩背,为河朔之咽喉”。这里是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少康中兴”在这里发生;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传说,从这里源起……这里的岸边古树、老农耕牛、小桥流水,守簖人家……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课程资源。

“黄河文化”作为德育课程实践资源的开发探索

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黄河文化资源,创建以“黄河精神”为核心的黄河文化育人课程体系,通过德育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全方位改革,扎实推进黄河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致力于培育“有少年梦想 有责任担当 有自由人格 有家国情怀 ”的黄河少年、打造“智教、乐研、善思、博学”的教师队伍。

“黄河文化”作为地域性德育课程实践资源的开发。地域性文化资源以其“近、熟、亲”的特点,在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以及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等思想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的地域文化熏陶一方的人才。要育好一方人,必须利用好一方水土。以黄河文化为载体的德育课程反映的是黄河沿岸这一土地上的历史文化、科学教育、风土民俗、工艺物产。这一课程资源早已为师生所熟悉,反映的是师生身边的事和物,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能给学生以空间上的近距离感知。因而作为课程资源与师生们的生活经验有直接的关联,具有临场感,容易获得共感的认识。

在德育教学实践中,学校把“黄河文化”的特殊性与课程资源的普适性有机结合,组织学生适时地走出课堂和学校,“零距离”地接触社会,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在“亲历”中获取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的所见所闻、个体经验、个性判断与课堂教学交融互动。在感性认识的过程中,实现理性认识的提升,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黄河文化”作为综合性德育实践资源的开发。“黄河文化”作为地方文化纳入德育课程,是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社会、地理、历史等相关学科的内容有机融合,并渗透公民教育、历史教育、地理教育、政治教育、经济教育、文化教育、科技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等领域的题材。因此要系统地开发编写黄河文化德育活动教材,笔者所在学校组织教师于2020年开发出《我们就在黄河边》为主题的德育课程校本教材,涉及地方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从黄河故道到森林公园;从董仲舒、颜真卿到一代文宗田雯,抗日名将宋哲元;从享誉全国的德州扒鸡到精美绝伦的黑陶……以“黄河文化”为依托的课程资源凝聚了历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交相辉映的成果。“黄河文化”所具有的综合性的特点,为德育活动课程实现“从文本课程到实际课程的转化”提供了优质资源的支撑。实现了从生活感知到文本课程再到实际课程的不断升华。

“黄河文化”作为实践性德育实践资源的开发。新课程改革确立了三个维度的具体教学目标,即能力与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德育课程不仅是德育目标内容的知识体系,同时还是德育实践活动的体系。道德来源于社会生活,社会实践是道德的发展基础。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自然与社会是进行德育实践活动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它注重过程、感受、体验、生成,强调实践、活动、交往。因此,德育实践活动尤应重视以“活动”开展为主要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

实践性是“黄河文化”的根本特性,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成立黄河文化研究社,开展黄河两岸万里行等活动,让学生寻访运河两岸的传说、故事,了解黄河两岸的风土人情,考察黄河两岸的遗迹、遗址,参观黄河两岸的名人故居等,真正让学生在“调查”“考察”“探究”“设计”“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黄河文化之旅中有着更多的实践,在实践中对黄河文化产生更直接、更感性的认识。

基于“黄河文化”的德育實践活动的实施

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走近黄河,引导学生用眼睛看黄河,用相机记录黄河,用手中的笔绘黄河,从历史的角度读黄河,让学生感受到黄河的温情和悠久的历史,用自己的真心和行动保护黄河,传承黄河文明。

课程育人。学校提炼黄河文化的内涵及精神,研究有关德育的国家政策、条例、课程标准,开发践行“黄河精神”序列化德育课程体系,采取学校统筹与年级主题相结合、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基础文化课与社团拓展课相结合的形式,从学生核心素养入手,努力探索学生发展性评价,重视学生的过程管理。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及黄河文化内涵,确定并构建黄河文化序列课程研究模块。

文化育人。开展“黄河文化融入德育课程实践教学”的校本化探索。比如,语文老师带领孩子到黄河边看草长莺飞,感受黄河的古老与美丽;参观黄河码头,在历史老师的故事中领略我们祖先的伟大,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音乐组教师作词作曲,创作《黄河好少年》校歌;美术组教师群策群力,设计黄河好少年形象代言人;学校班主任团队自编《黄河文化序列化主题丛书》;德育处构建“黄河好少年争章评价体系”等。同时打造“黄河文化”为特色的育人空间,建立“一馆两亭三阵地”。一馆即“黄河文化民俗微型博物馆”,让师生在搜集黄河两岸农业、纺织、瓷器等的过程中走近、了解、感悟黄河文化;两亭即依托学校“书香亭”“里仁亭”,呈现黄河流域地理知识,黄河生态之路内涵,讲述黄河大事记与人文故事;三阵地即以三个年级走廊为单位,有序带领学生按模块逐渐深入了解黄河文化的深刻内涵。

活动育人。举办“黄河文化主题教育”“黄河杯征文大赛”“黄河少年健体节”“讲好黄河故事”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呈现师生优秀作品、精彩瞬间,展现师生对于黄河精神的理解,彰显师生文化内涵。

实践育人。以德州为中心坐标,辐射黄河沿岸各城市,学校从“校外主题实践、志愿服务实践、研学探究实践、其他合作实践”四个方面,从学校驻地的乡土资源延伸至黄河沿线省市,主动联系社区、街道办、文化馆、研学基地等场所,积极开发“黄河文化序列化研学课程”,组织师生深入黄河周边村落探访历史遗留下来的民俗、民歌和传统民间工艺作品,把它们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比如传唱本地独有的夯歌,感受劳动的热情,跳房子、踩高跷,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勇敢,邀请民间艺人表演黄河边特有的柳编、吹糖人,感受古人技艺的精湛。让学生用脚丈量家乡、用眼欣赏自然、用心感悟发展。

历时几年的实践探索,学校多角度地运用黄河文化精华对德育课程资源进行了补充、拓展,增强了德育活动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让黄河文化融入德育课程中,德育实践活动在黄河文化的熏陶下,沐浴着人文的灿烂阳光,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完善了学生的人格,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责任编辑:邢晓凤

猜你喜欢
黄河师生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黄河』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