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林藻鉴
——北京保利拍卖醇亲王府和颜世清旧藏赏析

2023-03-18 14:26林雪琼福州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3年2期
关键词:亲王水墨

◆林雪琼(福州)

晚清第一王府,非醇亲王府莫属。其是罕有的“铁帽子王”之一,世袭罔替,权势倾天。王府中更是出现两位皇帝,一个摄政王,这种极度接近皇权的无上荣耀,放大至整个封建时代,亦是绝无仅有。

第一任醇亲王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爱新觉罗·奕 (1840—1891),其大福晋是慈禧太后的胞妹,次子为光绪皇帝,五子为摄政王载沣,也是第二任醇亲王,其孙为溥仪皇帝。咸丰十一年(1861),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 、奕 等宗亲,发动“辛酉政变”,打败“顾命八大臣”。

至此,慈禧太后开始垂帘听政,而奕 亦开始备受重用,迭授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神机营等。同治十一年(1872)进封醇亲王,光绪十年(1884),在“甲申易枢”中,奕 又取代恭亲王奕訢,实际掌控朝政数年之久,个人权势趋于顶峰,真正可称是“无冕之王”。

不同于恭亲王奕 的纵横捭阖,醇亲王奕 为人处事极为谨慎低调,也正因此才能深得慈禧太后的信任。当其子载湉(即光绪皇帝)被确认继承大统后,奕 立即以“因同治皇帝的驾崩而悲痛不能自抑”为由,请求辞去全部职权。此后,其又多番上书恳请慈禧太后训政,言辞间无不是“大清国不可一日无太后老佛爷”的忠心,这些“维护绝对权威”的举动令慈禧太后很是感动,亦更为放心。

多年后,其孙爱新觉罗·溥任(载沣四子)回忆祖父的小心翼翼时,也说:

“第一任醇亲王”爱新觉罗·奕(1840—1891)

奕 曾有诗注“臣庸钝,余生皆闿泽所赐也”,也可见其在晚清的朝政风云中,秉持感恩、谨慎之心。而以诗词、书画自娱,这种文人恬淡的“精神追求”,无疑是表明心迹的绝好方式。奕 自然是深谙此理,著有《九思堂诗稿》《九思堂诗稿续编》等诗词文集,以志知足,同时在书画收藏方面,也是不乏有文人隐逸、山居的清雅审美。

此次,北京保利2022秋拍“艺林藻鉴— 古代书画”专场,即有“醇亲王府旧藏”的“金廷标山水册页”,可随身赏玩,甚是难得,另有“载洵 书法 成扇”亦是罕见。而除此之外,书画收藏大家“颜世清旧藏”的专题中,更是名家累累,莫不耳熟能详,同时盛意拳拳,以无底价起拍,亦令人极为期待。

醇亲王府旧藏

此“金廷标 山水册”册页装帧,总计八开,三开水墨,五开设色,绘高士寻幽、临渊远眺、溪江泛游等,画面静谧清新,富有文人雅意,山水背景则以多种面貌呈现,各有其美。而其尺幅小巧精致,却是典型的“小中见大”,境界阔大,极为适宜随时掌上珍玩。

款识“臣金廷标恭绘”,可知此册页当是专为呈奉皇帝御赏而作,笔墨精妙,尤为可珍。鉴藏印“九思堂”“九思堂印”“醇亲王”“坦坦荡荡”(两次)等,可知曾为醇亲王府宝藏。

其中“坦坦荡荡”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同时亦是“光明磊落”心迹的写照。另据《末代皇弟溥任的百年沧桑》载,溥任回忆醇亲王府中,其印象最深刻亦最珍贵的传家之宝,是祖父奕 亦曾命工匠制一“欹器”,摆放在王府的大书房“宝翰堂”内。所谓“欹器”,即取义“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以此自儆。器上亦刻“坦坦荡荡”四个显眼大字,另一侧又镌铭文“余素以高危满溢,自儆。兹铸斯器置于案头,效古人宥坐之意,开志数语”,时刻告诫自己,谨言慎行。

而此“山水册”钤盖两次“坦坦荡荡”,又其十分精巧的形制,同时册中所表达的文雅、无所求的画意,故其或应该是奕 时刻珍玩、示人,并不断以此提醒自己切勿轻狂处世、务要谨记忠心事主的精彩画作,有着极为特殊的历史背景意义。“九思堂”“九思堂印”亦是自警之言。

金廷标是乾隆时期的宫廷画家,擅长诸多技法,山水、人物、花卉、界画等无所不精,所作深受乾隆的喜爱,并曾多次题咏。仅《石渠宝笈》便收录其近百件作品,亦可窥其绘事精湛,君恩眷隆。

醇亲王府旧藏 金廷标(清)山水册册页(八开) 设色纸本说明:此作为醇亲王奕 旧藏。

“山石”描绘,取自金廷标《山溪策蹇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山石”“树木”描绘,取自金廷标(清)山水册

“枯木”“归鸦”描绘,取自金廷标《闻喜图》,广东省博物馆藏

乾隆二十六年(1761)时,金廷标的俸银为每月11两,与丁观鹏同等级,乾隆二十八年(1763)时,金廷标因父亲去世回乡丁忧,更是获得全薪休假之殊荣,其余宫廷画家莫不艳羡。其去世后,又授七品官衔,此于宫廷画家中,亦是极为鲜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其《仕女簪花图》《岩居罗汉像轴》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其《画仙舟笛韵》《品泉图》等,不一而足。

“林堂远岫”屋舍掩于竹林之中,院前溪流静谧,一座木桥连接两岸,成片密林,郁郁葱葱,顺着画面右上侧而出,有连绵不尽之感,是一种典型的文人审美。而“晴峦萧寺”的构图,耸立峰峦居画面中心,其后淡墨色晕染轮廓,赋之层次感,近景处古松斜出,萧寺若隐若现,身临其境自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遐想。山石的皴法则是典型的王蒙的牛毛皴,苔点细密。

此二开俱是描绘“溪江泛游”的场景,其一设色,远山水天相连,江波粼粼,蓝衣高士悠然自得,古树枝繁叶茂,应是写春景。另一则纯以水墨,枝桠老劲,崖石硕厚,肌理淡墨皴染,整作予人以秋江萧瑟、高烟水寒的文人临泛闲情。

另有“崖舟远眺”“高士寻幽”“林堂归鸦”等,亦是以精简的笔墨,描绘阔大意境,或江河渺渺,或烟云锁峰,或深山闲适,令人慨叹咫尺之间,而笔有止意无穷。整册的技法,则可见仿王蒙、倪瓒、唐寅、文徵明、沈周、黄公望、吴镇等,而尺幅及部分画法则亦可参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金廷标所作《采梅图小手卷》,此卷经石渠宝笈著录,全卷高7公分,长128公分,亦是为乾隆皇帝所珍爱。

此外,对比各大公藏机构馆藏的金廷标画作,亦可见相同物象的相似绘法、构图等,可进一步窥见其绘画的审美旨趣。

此外,“林堂归鸦”可参见广东省博物馆藏金廷标《闻喜图》,“崖舟远眺”一开是学唐寅林木树石之法,可参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金廷标画《御制用庾信咏画屏风体册》等,不一而足。

是册“金廷标 山水册”香岩咫尺,展观神游无砥止,而醇亲王奕 以此表达“坦坦荡荡”,向往文士隐逸的心迹,更是彼时朝堂在慈禧太后的掌权下、朝臣们如履薄冰的缩影。而其当曾作为帝王的袖中雅物,更为其增添诸多皇家色彩,识者宝之。

《村居杂兴》成扇

载洵(1885—1949) 篆书《村居杂兴》成扇 水墨纸本

说明:1.此作为醇亲王府旧藏。2.载洵“五兄”应为醇亲王五子载沣,光绪帝载湉之弟、溥仪皇帝之父,即第二代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洵(1885-1949),郡王衔贝勒,俗称洵贝勒,为醇亲王奕 第六子、光绪帝之弟、宣统帝之叔。擅书画,精篆刻,活跃于京津一带,传世作品罕见。

此为载洵拟邓石如篆法写“村居杂兴”,线条圆涩厚重,结体灵动略长,同时又参以隶书笔意,有古拙之美。款识中“五兄”即应为第二任醇亲王载沣,光绪皇帝的弟弟、溥仪皇帝的生父,亦是宣统年间的监国摄政王、晚清最后三年的实际统治者。

而载洵是晚清王爷中富有远见者,曾提出海军发展计划,宣统元年(1909)时,其奉旨筹办海军大臣,并赴欧美考察海军。次年授海军部大臣。辛亥革命后,其在北京、天津闲居。日军侵华期间,载洵坚持气节,拒绝到伪满州国任职。其作品极为少见。是作为醇亲王府旧藏,为其书赠其兄,自是难得。

颜世清旧藏: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颜世清旧藏

颜世清(1873—1929),字韵伯,号瓢叟,广东连平人,寄居北京。进士出身,曾任东方绘画协会干事,直隶洋务局会办。民国成立后,任直隶都督府外交厅厅长、北京大总统府军事参议、井陉矿务局督办、丰田巡按使署政治顾问、财政部印刷局局长、张家口税务监督等职。其聪颖过人,在政界多年,提倡文化最力。善鉴赏,收藏之富为北京之最。作山水、花卉,以古拙胜,毫无近习。

颜世清的收藏极富亦精,前有完颜景贤号称民国收藏家第一,后有其继起,亦称冠绝。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是书法巨迹,曾为其箧藏。另有董源《溪山图》、宫素然《明妃出塞图》、王蒙《秋林书屋图卷》、传为燕文贵所作山水长卷、赵子固《春兰图卷》、黄山谷《伏波神祠诗卷》等亦是其旧藏,前三后为日本人收藏,部分画作曾影印出版,后三则被转让给叶恭绰。

其余名家的精品更是诸多,如沈周《溪山深秀图》《湖山春晓图卷》、吴伟《铁笛图》、董其昌《仿大痴富春大岭图》、李流芳《山水卷》、程正揆《江山卧游图卷》,所藏书法如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傅山《小楷千字文》,拓片如《麻姑仙坛记》《魏安乐王墓志》等,不一而足。

此外,颜世清曾数度在中外举办书画展览,所示重量级墨迹之多,皆引起文化界震动。如1917年在北京举办“京师书画展览会”并发行《展览目录》,1920年又举办“京师第二届书画展览会”,又刊《出品录》,以及1922年在日本举办“颜氏寒木堂书画展览会”等,累累古书画精品,令人叹为观止。1918年召开的“敦煌石室藏经颁布会”,展览其所藏敦煌写经一百余卷,也是令人震撼。

日本美术史家大村西崖在其《中国美术史》中,亦曾言:“今北京、天津之鉴藏家,当推完颜朴孙(即完颜景贤)最有眼识;藏品之多,则推颜世清、关冕钧、杨荫伯、汪向叔等诸家。”不过,完颜氏的藏品不少后为颜世清所得。另有吉田千鹤子所辑《西崖:中国旅行日记》中也有记载:“金绍城令贺嗣章告予曰:北京收藏家中,最冠者为颜伯韵,请先访之。”说的是大村西崖调查古书画收藏时,第一个拜访的便是颜世清。

类此种种,无一不彰显彼时颜世清有“京华第一藏家”的美名且精于鉴赏,同时又因其身居多种官职,亦有着半官方半民间的顶级策展人的身份。其也为所藏而自得,曾言“吾阅书画二十年,自问三百年来梁蕉林、安麓邨庶几抗行,余子碌碌,不足道也”,自比梁清标、安仪周。

而是次北京保利2022秋拍,所呈现的“颜世清旧藏”,名家累累,精品不乏,又是无底价起,藏家当可觅得心头所好,以盈宝斋。

佚名(宋—元) 山水图立轴

水墨绢本

此作“山水图”写文人水阁读书的场景,以写意、界画技法绘制。画中,连廊屋舍掩于竹林之中,竹叶以典型的“双钩法”勾勒,簌簌有声,有清高拔俗之美。其略向左侧倚斜,老竿新篁,或疏或密,纵横恣意,各尽其态。风雾之中,竹影摇动,有起伏跌宕之流动观感。

李衎《双钩竹图轴》(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金时期,文人甚为喜爱竹画,如文同、苏轼、王庭筠等,而元代擅于竹画者,则如高克恭、赵孟 、李衎等,皆能写竹之挺秀潇洒。其中,李衎学李颇、黄筌等先贤的“双钩法”画竹,青绿设色,细笔渲染,而风神兼备,又著有《竹谱》,可谓后人竹画的津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李衎《双钩竹图轴》可称名画,而是作佚名《山水图》中的竹林描绘,二者所作竹竿皆如作篆书,圆劲有力,竹叶的技法、设色等,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连廊屋舍为水阁,依山水而建,曲折相连,繁复精美,阁后另有建筑群若隐若现,显示其山居之中仍是富贵气派。红衣文士端坐,头戴黑色巾帽,手捧书籍,书童站立其旁,另有二仆童或扫地,或端盘,亦是描绘精细。

此作中的水阁描绘极具特色,以竹子为材料构建,斑纹似湘妃竹,甚是典雅。屋内地面以竹篾编织,门帘则以竹条编织,屋顶则以竹片并排,既富有装饰效果,又可遮风避雨。主屋门为敞开式,其上悬布制帘子,随风鼓起,表达其轻盈之质,桌上摆放香炉,当为青铜材质。

画中斗拱并排,尺寸较大,间隔亦宽,似与梁架相互拉结,类“铺作层”,构造精巧,造型美观,宋《营造法式》中即称之为铺作。此即有鲜明的宋元建筑特征。而明以后,斗拱的尺度不断缩小,间距亦加密,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和增加出檐之作用。此可作为断代参考依据之一。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代燕文贵《纳凉观瀑图》(传)中,斗拱样式、间隔等,亦是大体相似,可作参阅。而二作卷帘亦是相像,不同的是,其一垂落,另一则卷起。

此外,画中屋檐前脊部分亦饰有悬鱼,形状类云头如意纹。而水阁后半露屋顶的装饰,屋脊如莲花瓣,中心似花蒂耸立,也是别具一格。此或可参照元代王振鹏《大明宫图卷》(传)(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局部建筑样式。

“斗拱”“卷帘”取自宋代燕文贵《纳凉观瀑图》(传),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 王振鹏《大明宫图卷》(传),局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宋 佚名《沧海涌日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 马远《水图·层波叠浪》,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另有绝美细密的“拉丝”水波纹描绘,则可参照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代马远《水图·层波叠浪》、宋代佚名《沧海涌日图》,亦或是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藏宋代李嵩《赤壁图》等,云舒浪卷,湖光潋滟。

是作“佚名(宋—元)山水图”描绘的文人风雅,竹风习习,江浪层层,充满高士隐幽之逸,而其建筑中不经意间所流露的上层雅士风流,亦是契合宋元时期文人好筑园、亦喜临渊观潮听水的闲适旨趣。其绘法则精妙,以俯瞰透视的构图,将古时的文人慢生活完美呈现,诚是佳作难得。宋元的画作,传世寥寥无几,其价值稀珍,不再赘言。

“颜世清旧藏”中,另有其余佳作,因篇幅所限,笔者将仅简略介绍,权作浮光掠影,窥斑知豹足矣。

佚名(宋-元) 山水图立轴

梁鼎芬(1859—1920) 行书自作诗团扇团扇 水墨绢本

1911、1912年作

说明:颜世清上款。

此为梁鼎芬行书自作诗四首书赠颜世清的团扇,作于1911、1912年,“寒木堂”为颜世清斋号。梁鼎芬,字海星,号节庵,番禺人,18岁中举人,光绪七年(1881)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因弹劾李鸿章获六大可杀之罪,被罢官。南归后任广东丰湖、端溪书院院长。张之洞督粤,聘主广雅、两湖、钟山书院。清帝逊位后,其与陈宝琛同为末代帝师,以遗老自居。

梁鼎芬与颜世清同为广东人,又皆入仕途,彼此往来诸多。颜世清旧藏的《黄州寒食诗帖》上梁鼎芬亦曾作跋。梁鼎芬诗文书法皆擅,其书初学柳公权、饶爽健刚劲之气。中年后兼取法黄山谷、褚登善,细筋入骨,撇捺加长,笔道细而劲,风骨棱棱,颇如其人。近代简经纶评介其书法:“秀雅绝伦。”其亦与曾习经、罗惇曧、黄节并称“岭南近代四家”。

戴鉴(清) 山水花卉册册页(十二开) 水墨纸本

此为戴鉴作《山水花卉册》,绘山水、屋舍、古树、花卉等,画面清雅,共计十二开。戴鉴,字赋轩,号石坪,山东济宁人。少颖异,沈诗、画,与同里李睿以六法互相师友。尝游吴、越、晋、豫间,遍览江山之美。及归,诗、画益进。山水墨气浓厚,出入董其昌、王鉴之间。著《泼墨轩诗词钞》。

贾铉(清) 墨竹图册册页(十八开) 水墨纸本

此为贾铉《墨竹册页》,册中绘写竹子的不同形态,笔墨精妙,摇曳生姿。贾铉亦自题识“直写性灵,随性而发,使天机流动,不稍凝滞,传幽芳清韵之神于风晴雨雪间,方得此中真趣”,可见其对于此作之自得。

颜世清亦题跋贾铉所作墨竹,冷气逼人,不食烟火,其作亦是鲜见。贾铉,字玉万,号可斋,康熙时山西临汾人。工竹石及折枝花卉,喜用瘦笔干墨。其兰竹,晴、雨、露无不各肖,兼善荷花,名噪都下。

宝熙(1871—1942) 行书四屏 水墨纸本

说明:颜世清上款。

此为宝熙行书临米芾四条屏,内容为“孔圣手植桧赞”。宝熙,清末官吏、学者,字瑞臣,号沈盦,室名独醒庵,光绪十八年进士。历任编修、侍读、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修订法律大臣、总理禁烟事务大臣、理度支部右侍郎等职。宝熙的书法端庄肃穆,此四条屏临帖取质,碑帖之间,用笔亦是殊为流畅,并有古朴之气。

五言诗镜心 行书 傅山

傅山(1607—1684)

行书五言诗镜心

水墨纸本

傅山当是明末清初最为博学之人,其“忍辱负重,宁死不屈”也是天下学子的“精神领袖”。他精研道学、哲学、儒学、佛学,而且医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也几乎无所不通。同时,经史之外,傅山也兼通先秦诸子。更可敬的是,其所坚持的民族气节,如高云拂崖,从不曾消减分毫。有人说“世人皆以青主字好,岂不知字不如诗,诗不如画,画不如医,医不如人”。此亦可见其之气骨独标,堪称后世典范。

是作内容为录唐代诗人裴度《皇甫判官溪居》,大字行楷书,书法浑穆苍劲,甚有古致。颜世清题签。

王醒斋记横幅 行书 铁保

铁保(1752—1824) 行书王醒斋记横幅 水墨绢本

铁保,清代大臣,亦是彼时满人中最知名的书法大家,其与成亲王永瑆、刘墉、翁方纲并称为“清朝四大书家”。其书法早年曾学“馆阁体”,后学颜真卿,纠正“馆阁体”带来的板滞之病。此其行书“王醒斋记”,绢本,行笔浑厚,亦见“二王”潇洒俊逸之风。据《淮安盐业志》,含山王醒斋、临汾王文山、德清徐东麓、桃源薛竹居、司马程吾庐为五老会,曾应召赴“千叟宴”。程吾庐曾有诗《自题荻庄〈五老宴集图〉》。

溥儒(1896—1963)

钟馗降福图立轴 设色绢本 1935年作

此溥儒1935年所作《钟馗降福图》,画中钟馗身着大红色宽衣大袍,面相并非其他画家笔下的凶神恶煞,而是更富有文人逸趣,甚至有点可爱。事实上,溥儒甚为喜画钟馗、亦擅画钟馗,在艺坛故有“溥钟馗”之称,其笔下的钟馗形象各异,有传统的捉鬼驱邪、嫁妹出行,也有棒打穷鬼、骑自行车等诙谐有趣的题材。

石达开(1831—1863) 行书自作诗立轴

水墨纸本 1855年作

此石达开1855年作“行书自作诗”二首,分别为《乙卯夏五月舟过扬州》《乙卯荷月舟过仙女庙遇大风雨》。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主要将领之一,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亦是太平天国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其书法传世鲜少。

秦炳文(1803—1873) 山水四屏四屏 设色纸本 1848年作

此秦炳文1848年所作《山水四屏》或水墨或设色,画面清雅,或青山满色,或满幅秋意,以赵大年、董源、巨然、董其昌等人笔意而成。秦炳文(1803—1873),字砚云,号谊亭,江苏无锡人,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官户部主事。擅山水,初师王鉴,后宗黄公望、吴镇,臻其胜境。

颜世清(1873—1929)

致叶恭绰信札、文徵明赤壁赋原盒镜心

水墨纸本/木盒

颜世清收藏的不少画作后为叶恭绰所得,二人书画往来诸多。如《北宋燕文贵山水长卷跋》叶恭绰跋云:“瓢叟晚年不克保其所有,其精品先后让之亲友, 此卷旋即归余。……”另有《黄山谷录伏波神祠诗真迹跋》,叶恭绰亦跋云:“瓢叟初得此卷,持以示余,余叹为得未曾有。瓢叟颇欲以归余,余向不为巧偷豪夺,故未之应。今春京师重晤,瓢叟复理前说,且以石庵、成邸故事为喻。余感其意,从焉。”

此为颜世清致叶恭绰信札,信中颜氏盛赞叶恭绰才华横溢,并期待相聚交谈,同时提及其藏有米芾的巨迹“研山铭”等。此对于考据“研山铭”的流传亦有很大意义。另附有文徵明赤壁赋原盒。

翁方纲(1733—1818) 行书五言诗立轴

水墨笺本

此翁方纲行书录唐寅“侠客”诗,用笔坚实,质朴厚重。上款人“裴山”或应为钱楷(1760-1812),其字裴山,浙江嘉兴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土,散馆改户部主事,充军机章京、安徽巡抚。

赵之谦(1829—1884)

赠颜钟骥信札一通立轴 水墨纸本

上款人颜钟骥,字筱夏,广东连平人,官江西抚州知府、浙江布西使。善画花卉,用笔苍秀雅健,书卷气溢于楮墨之间,近于陈鸿寿一派,亦能篆刻,其为颜世清的父亲。而赵之谦是清末篆刻巨擘、“海上画派”先驱。其书法初师颜真卿,后取法北朝碑刻,所作楷书,笔致婉转圆通,人称“魏底颜面”。此信中,赵之谦奉呈书作三种,包括其散书一集,以及《邹氏遗书》《谪麐堂集》各一册。

端方(1861—1911)

题埃及古文字石刻拓片立轴 水墨纸本

此为1907年七月端方题埃及古文字石刻拓片,赠予“筱夏仁兄”,即颜钟骥。端方精于鉴赏,亦富有金石收藏。在国外考察期间,他专门去埃及购得数十件古埃及石刻珍品带回国内,自己赏玩、考释之余,亦常制成拓片赠送友人,或为立轴,或为扇面。

五言诗立轴 行书 翁方纲

赠颜钟骥信札一通立轴 赵之谦

题埃及古文字石刻拓片立轴 端方

谭祖任(1880—?)

自作词手稿册页(四通) 水墨纸本

此谭祖任自作词稿,计四页。谭祖任,字篆青,祖籍广东南海,清末著名学者、鉴赏家和词章家,爱好书画,擅写颜欧。在京城为官多年,其独创的谭家菜享誉京师。上款人“闰公”或为丁传靖(1870—1930),字季甫,号闰公,又号京口招隐寺行脚僧,文学家、戏曲作家,历史学家。后被清廷聘为礼学馆纂修。

樊增祥(1846—1931)

行书自作词册页(两通四页) 水墨纸本

樊增祥,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署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因诗作艳俗,有“樊美人”之称,又擅骈文,死后遗诗三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

猜你喜欢
亲王水墨
探究与塔尔巴哈台土尔扈特亲王旗相关的几份档案
灵动的水墨世界
水墨
英菲利普亲王为车祸伤人道歉
联墨双馨七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轻画
水墨青花
欧洲军队近代操练制度的创始人——莫里茨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