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乌镇?

2023-03-19 03:24本刊编辑部
信息化建设 2023年12期
关键词:乌镇网络空间古镇

本刊编辑部

以“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如约举行。十年,在“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宏大命题下,乌镇以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新”内核接续,在小桥流水间再次迸发出了让互联网世界为之瞩目的火花,催生了更为犀利、前瞻的观点交锋

11月,江南的秋,注定要抢夺所有人的目光。不仅因为马头墙下大戏浓,你方唱罢我登场,更因为映照在水乡涟涟微波里的,还有一场由科技、未来与数字文明共同编织的“梦想”,绘就了钟摆上的“乌镇时间”——

以“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如约举行。十年,在“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宏大命题下,乌镇以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新”内核接续,在小桥流水间再次迸发出了让互联网世界为之瞩目的火花,催生了更为犀利、前瞻的观点交锋。乌镇峰会,俨然已成为展现大国外交、大国担当的新名片。

有人不禁会发问:一场发轫于中国江南古镇的峰会,何以如此强劲?它对于数字全球化进程又产生了怎样的深刻影响?

何以乌镇?不妨就先从脚下这片江南温柔乡谈起。

“镇”上与“浙”里

江南最不缺的就是古镇。仅耳熟能详的,便有周庄、同里、甪直、西塘、乌镇、南浔等六大古镇,名气隐没的那就数不胜数了。所以,若以古镇、水乡、江南等名词便想诠释为什么是乌镇,答案显然是单薄的。

不妨将“放大镜”的范围再扩,看看“浙”里。

论人文,这片土地从数千年前就有了人文曙光,良渚、河姆渡、跨湖桥等等熠熠生辉,再至一脉相承的吴越文化、宋韵文化,“浙”里的文化符号璨如星河,“燕赵尚武,吴越尚文”的谚语更是不必赘言。至于乌镇——在眼下所有古镇修门面、仿古造工程,致使旅游体验变成“看起来都一个样”的迷途中,乌镇的规划之初,便是拿着百年前照片作对比,在“做减法”中传承文化遗存,这或许是今日马头墙下“大戏浓”的成就之因。

那么“做加法”在哪里?功力在“内修”上。

论经济,江南自古繁华是其一,改革开放后,“浙”里澎湃的民营经济是其二,再论者可列一二三四……但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背后的“一盘棋”。

善弈者谋局。乌镇的互联网基因并非这十年即可酿就,激越的数字经济蓝图可以追溯至20年前。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前瞻性提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建设数字浙江”的战略部署,并将其纳入“八八战略”。

自此,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谋划中,从数字浙江到信息经济、从两化融合到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从数字化改革到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往“高”攀升、向“新”进军、以“融”提效,“数字浙江”成为“浙”里的另一张新“招牌”。而雄厚的民营经济基础仿若一块偌大的“试验田”,“数字经济”算是在浙江找到了最合适的土壤。

乌镇十年,也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数字浙江建设20周年,浙江去年交出了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3.9万亿元的“答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较“十三五”翻了一番。

那么,乌镇如何?同生共长的闭环中,乌镇一举跳出了古镇只能发展文旅经济的传统局限,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全面开花。今时今日,在乌镇,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企业已超过1000家,而这个数据在十年前首届大会举办时,只有12家。

格外亮眼的,还有本届乌镇峰会诞生了“三個第一”——第一次颁发“十年纪念荣誉”;第一个互联网科技馆开馆;第一次设立“全球青年领军者计划”。

此外,“乌镇之光”超算中心正式纳入国家超算中心序列,算力水平进入全球前十;乌镇院士之家已吸引50多位海内外院士入驻,以院士智慧叩开了“院士经济”之门。

天时、地利、人和共同簇拥下,乌镇搭载江南古镇的底蕴,佐以数字浙江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双翼”,方成为今日世界级峰会的“永久会址举办地”。

一桥飞架,关山不远

河,是乌镇流淌的血液;桥,是乌镇延伸的经脉。桥下、河上,可谓是乌镇作为江南水乡的“魂”与“魄”。眼下倘若视线拉长,乌镇本身又何尝不是“一架桥”?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向世界阐明了中国关于互联网传播的立场主张:“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中国愿通过互联网架设国际交流桥梁,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

这十年,乌镇是这么做的。

从2014年到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参会嘉宾累计近12000人次,覆盖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今年的乌镇峰会上,来自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多名嘉宾参会,国别数创历届之最。

有人说,中国是“基建狂魔”,搭桥修路是一把“好手”,乌镇峰会让世界看到,架设起一座摒弃偏见与霸权的国际交流桥梁,中国同样可以做到。

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从互联网领域的国际盛会发展为常设国际组织。从一个年会发展成为一个常设国际组织,不明所以者都要问一句:有何不同?

时间拉回2014年。这一年,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是具有非凡意义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我国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国开启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的新征程。而同在这一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拉开序幕。

“网络强国”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大国声音”,乌镇作为开启互联网外交的主场,自然而然需要承担起这一使命。然而,建设网络强国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是否掌握国际话语权。中国主张在世界舞台上要闻之者众、听之者从的一个必要条件便是,拥有自己的决策组织、发声平台,“揽天下英杰入吾怀中”共商共议。

值得一提的是,“桥梁”效应这一刻,充分反哺了“主场效应”。来自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30家互联网领域的企业、机构及个人加入世界互联网大会成为会员。

“朋友圈”的持续扩张,源自“老朋友们”不断凝聚智慧共识,也得益于“新朋友们”的肯定,在这里持续深化数字领域合作,是对乌镇、对中国的信任。

世界级IP,解决世界级问题

开会是为了解决问题,这么多个国家、这么多的人,汇聚乌镇必定是为了开一个高效的会。那么乌镇峰会解决了什么问题?

不妨先把目光转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上。2017年,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埃及、土耳其、阿联酋、老挝、沙特阿拉伯、塞尔维亚、泰国等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各方一起携手促进电子商务、国际标准和数字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合作。

数年过去,成果如何?在老挝,由中国承建的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基础设施,有力地促进了地区间的互联互通;在泰国,泰国电商行业在中国企业的投资和参与下获得快速发展,产品经中国电商平台进入中国市场,收益逐年递增,贸易往来更加便捷;在尼泊尔,互联网普及率提高了20%;在非洲,中国数字技术助力肯尼亚、南非发展“移动支付”,成为人们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工具……

“中国方案”的持续输出,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起了积极的示范作用,由乌镇出发的“中国智慧”,更是成为强有力的主张和引领。

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从本质上也解决了不少的世界级难题。

比如,从政治“小团体”到科技“小团体”,再到数字化“小团体”,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从未消失,“共同体”的理念要构建的则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同世界”。由此理念和命题下,乌镇峰会解答了“去哪里”的问题——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提出了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随后几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书》相继发布。

今年乌镇峰会分论坛之一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实践与探索论坛上,《网络主权﹕理论与实践》(4.0版)概念文件发布。“该文件呼应《联合国宪章》确立的主权平等原则适用于网络空间的立场,清晰界定并系统阐述网络主权的概念、适用的具体原则和各国的相关实践,呼吁各国基于网络主权建立更具包容性的国际协作框架。”文件牵头专家,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网络治理研究院院长黄志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道。

世界級IP,解决世界级问题。可否复制?从“镇”上到“浙”里,再到“数字中国”,或许已可窥见一二。

猜你喜欢
乌镇网络空间古镇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乌镇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在乌镇做一场戏剧的梦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