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现状及路径研究

2023-03-21 14:43韩章
公关世界 2023年3期
关键词:劳动院校素养

文/韩章

高职院校是向社会输出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但是在以往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高职院校更加关注知识授课、技能授课,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于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因此,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更需要将劳动教育融入到高职教育体系之中,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劳动素养,使得学生们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正确观念。

一、高职院校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现状分析

1.部分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劳动观念指的是学生个体对于劳动者的劳动行为,以及自己日后可能参与的劳动行为的认识,劳动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通过生理活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在劳动的过程中,劳动者的身体素质会得到提升,同时可以培养劳动者的耐性,因此,劳动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与之相对的,在高职院校内部,部分学生并未正确认识劳动,也没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部分学生主观上厌恶劳动,认为劳动很辛苦,没有意识到劳动对于个体的提升作用,也没有在劳动之中锻炼自己的身体和品质;第二,学生们将劳动简单理解为体力劳动,然而在现代科技的助推下,劳动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在互联网时代,脑力劳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如果仍旧将劳动划归为体力劳动的范畴,难免会对劳动产生错误认知。

此外,从广义角度而言,学习行为也属于脑力劳动的一种,但是部分学生将学习和劳动对立起来,甚至认为劳动行为又脏又累,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念头,这无疑是缺乏劳动素养、缺乏劳动责任感的直接体现。

2.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劳动遍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活动属于脑力劳动,而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打扫宿舍卫生、收拾宿舍也属于劳动,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升,许多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在小学和中学的时候便告诉孩子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不劳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也没有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巧。学生们不论是在家庭生活还是学校生活之中,都缺乏劳动习惯,久而久之,学生越来越懒于参与日常劳动,甚至形成了怕苦怕累的恶习。例如,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之中购买了大量的一次性袜子,穿完就丢,不但违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对于学生的劳动习惯的养成也是极为不利的。

二、高职院校学生劳动素养培养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生成长期间缺乏劳动

前文提及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没有对劳动形成正确、全面的认识,而且将劳动和学习对立起来,看不起劳动者,不尊重劳动者的劳动果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的。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许多学生基本上都不怎么参与体力劳动,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之中,而且家长也一直灌输“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不劳动”的错误思想,导致学生从小便缺乏劳动素养的养成。因此,家庭教育是导致学生缺乏劳动素养的重要因素之一。

2.缺乏劳动教育课程

在现阶段的高职教育之中,大多数学校都过度关注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关注学生是否通过职业教育掌握相应的技能,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技能完成课程任务,这就导致学生们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存在被边缘化的情况,没有得到学校方面的重视,至于学生是否养成了突出的劳动素养并不重要。与此同时,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也缺乏专业的劳动课程,一般情况下,在整个高职教育过程中,会为学生安排一次劳动周作为劳动教育课程,但是这仅仅是为期一周的短时间劳动教育,并不能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而从劳动教育的要求来看,劳动教育应当做到持续化、常态化,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学生缺乏劳动实践机会

从高职教育的整体现状来看,除了劳动周之外,部分学校也单独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但是劳动教育大多停留于课堂授课,并未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劳动机会,学生没有在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实现理论结合实践。与此同时,学校内部的劳动教育体系不够健全,缺乏实践性的课程安排,导致劳动教育和劳动素养的培养出现形式化的倾向。

三、互联网时代下高职学生劳动素养培养路径分析

1.借助网络途径做好劳动宣传推广

要想推动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并且借此培养学生们的劳动素养,首先就要营造有关劳动教育的环境,使得校园内部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而互联网的出现为劳动环境和校园氛围的营造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方面,学校可以借助互联网工具开展线上宣传,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知乎平台号等方式向全校学生宣传有关劳动的相关知识,并且搭配上相应的案例,对学生们进行劳动知识的讲解,使得学生们能够正确认识劳动,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辩证看待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关系。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在线下张贴相应的海报、标语或者是每个学院劳动模范的事迹,从而在劳动教育方面产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

在良好的校园环境的引导下,学生们能够正确认识劳动,并且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正确观念,尊重劳动者,更珍惜劳动者的劳动果实,改变好逸恶劳的错误习惯,与此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学校方面也可以传授给学生一些日常劳动的小技巧,帮助学生们提升劳动效果。

此外,文章提及学生们没有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家庭内部的错误教育,因此,学校方面也需要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通过家校联动共同推进劳动教育的落实,从而提升劳动素养培养效果。家庭作为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第一阵地,对于学生劳动素养的养成是非常关键的,因此,为了推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形成,学校可以在互联网时代下借助网络工具强化家校合作,使得学生能够在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都接受劳动教育。

2.创新劳动教育观念,关注学生劳动素养

在过去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期间,学校和教师都比较关注学生的成绩,以及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是否形成了良好的劳动素养或者职业素养则不是特别重视,因此,未来的社会和市场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学校方面就要据此推动劳动教育的落实,教师也要创新劳动教育观念,不再将劳动教育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而应当将劳动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将劳动教育落实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一方面,学校可以推出专门的劳动课程,除了基本的劳动周之外,也要设置一些常态化的劳动课程,并且在每学期的学生评价之中占到一定比例,使得学生重视劳动课程的学习,并且积极参与劳动教学;另一方面,学校也要组织校内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将劳动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得劳动教育深入到学生内心。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当推动劳动教育的改革创新,关注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劳动素养。

3.推动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推进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

高职院校应当打造一批有关劳动教育的精品课程,可以通过网课的方式组织全校学生们进行学习,并且在学习完成之后进行考核,这样一方面使得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打破劳动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从而使得劳动教育真正通过互联网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借助互联网还可以为劳动课程的建设提供更多的案例资源,从而提升劳动教育课程的质量。

高职院校应当推进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品质的发展,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之中,许多用于思政教育的案例也可以用于劳动教育,而通过两者的融合,既降低了劳动教育的成本,同时借助当下的课程思政化建设趋势也可以促进劳动教育的常态化开展,从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养成。

结语

现阶段高职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必须深刻分析劳动素养培养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针对原因对症下药,借助互联网工具做好有关劳动教育的宣传推广,打造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校园氛围,并且推进网络课程建设,实现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的融合,共同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劳动院校素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