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历史
——读《那年那月那些事》

2023-03-21 15:50江苏
金山 2023年1期
关键词:回忆录经历文字

江苏/王 川

无论是英雄造时事,还是时事造英雄,历史都是由无数个人的经历所组成。帝王是本纪,诸侯是世家,将相是列传,平民则无传。尽管相对于历史来说,个人非常渺小,但如果他的经历和历史同步,就等同于一部历史。

《那年那月那些事》就是一个人的历史。

上世纪90 年代初,我认识志坚时他已是县长了。他喜欢文学,也送了自己的书给我,我看后觉得他的文字老到有功底,不是一般初学者或泛泛谈文学的人所写的。攀谈起来,他读过很多书,对文学卓有见识。他的文字中有着农民所没有的书卷气,也有着文化人所没有的乡土气。

相熟之后,对他的了解渐多,后来他加入了江苏省作家协会,又当选为镇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我们共事多年,友谊一直延续到现在。

《那年那月那些事》是志坚多年来一直谈论到的一本书,是他的回忆录。虽然我陆续听过他讲述自己的故事,但真正全方位地了解,还是通过这本书。

苦难的经历、曲折的成长,是这部书的主题,这一经历却是我所陌生的,所不知道的。

生活的苦难,生理的苦难,心理的苦难,我都同样经受过,但却没有如他这位从农村生长的人这般沉入下层,这般贴近泥土。

生长在一个乡村校医的家庭里,躬耕于陇亩,七岁起就外出放牛,从小做尽了各种农活,苦累饥贫。他在书中列举的种种农活,一直生活在城市中的我虽然也曾下放过,但大多是闻所未闻,因为我并没有沉入于农村中,不能体会它的艰难和困苦。

一个农村孩子的年轮与时代相同步,他在求学的时候,遇上了“文革”,和很多同龄的孩子一样,他也经历了失学、串连、造反、烧书、批斗之类的行为,在他懵懂的心底,还没有能够清晰地道明是非,却用他的青春作了献祭。沉重的历史并没有因为他的年幼而饶过他,也同样给他以痛楚,使他在底层经受一切的苦难。

然而在辛劳之间,他始终没有忘记抽空读书,以后做民办教师,考上中师,又进修,到中学当了老师,最后,他脱颖而出,渐而成长为一名基层干部,又渐而升擢为领导干部。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点在他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我看到的不是他的侥幸,不是他的钻营,不是他的投机,不是他的狡黠,而是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一点一点地进步。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是他自己靠真诚、靠努力、靠吃苦换来的;也是靠他不停地刻苦读书换来的。这本书中有苦涩,有欢乐,有喜悦,有成功,也有艰困,还有一些不便言说的隐私和为难。

遗憾的是,书中他对妻子和女儿的笔墨还是少了些。她们支撑着他完成了他的事业,付出了很大的贡献,女儿还为他写了《序》,这是需要他去报偿的。估计他会为此专题写一本书。

读书是人的一种爱好,但如果在逆境中还坚持读书,坚持做笔记,坚持写稿,那就不仅仅是个人的爱好,而是一种良习了。

如果把他在书中所写的这些看成是流水账,看成是个人的成长日记,那也仅仅是一本回忆录而已。可贵的是,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许多文学的元素。他并不只是在叙述故事,在叙述之中还有他自己的思考,有哲理性的、有科学性的、有判断性的,有自己的心理描写,有理论性的抒发。还有些是文学性的描写,有的细节非常生动,有的比较深刻,有的非常优美、非常抒情,这样就使这本书区别于一般的个人回忆录,而升华到文学的高度上。

这样,就呈现了作家郜志坚的一种水平。

有记叙、有思考、有理论、有文笔,这才是一本文学的书。

早在泥土层上,郜志坚就存了想当作家之心。他终其一生,不停地写,不停地投稿,无论他是何种职业,是何种身份,哪怕他已当了一个县的父母官,也在以煮字为乐。他最向往的,是调到报社去当一名记者或编辑。

志当存高远。坦率地说,已经身为县处级官员的郜志坚的这个“志”,相比起来并不高而远,然而,他热爱文字工作。反观一生,他就是靠着自己的一手好文章渐而提拔的。凡热爱的,就是崇高的。

当然,命运也一再地和他开玩笑,一再地耽误了他上调的机会,始终把他钉死在基层领导干部这个岗位上,让他用权力决策而不是用文字来为人民服务。

那年那月那些事,饱含着多少苦难辛酸!

那年那月那些事,蕴含着多少人生嗟叹!

就是那年那月那些事,才造就了一位优秀的基层领导干部。

没有那年那月那些事,他的人生就是一张白纸。

然而,《那年那月那些事》并不同于《追求》,《追求》是他的第一本书,那时他还是一位业余文学爱好者,但出《那年那月那些事》时他已是一位出版了五本书的作家了,他的写作经验已经丰富,不再写一些琐碎的细事,他写出了高度,具有深度,像一位作家一样来写这本书。

《那年那月那些事》无异是一部历史,一部个人成长史,在这部书中,印有一个特定时代的年轮,记录了一位从农民成长为基层领导干部,又兼有作家特质的人的历史。

历史,就是这样不遗巨细而积攒成的。

猜你喜欢
回忆录经历文字
大灭绝回忆录
蜜獾回忆录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毒虫回忆录
种出来的“逍遥居”
一次奇妙的就餐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