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探索

2023-03-21 22:28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光明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课型教研组研讨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光明小学 董 波

为了解决学生阅读量小和怕写作文的难题,同时为了使语文教学研究更聚焦日常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光明小学语文学科教研组开展了小学语文“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探索。

一、什么是“1+N+1”读写一体化

“1+N+1”读写一体化,简单地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1篇精读课文教学,带N篇类课文阅读或综合性学习实践,拓展1篇习作教学或说话写话训练。

“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探索,研究的是“1+N+1”的教学结构,借此推动阅读和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提高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质量。

二、“1+N+1”读写一体化的新课型是怎样的

“1+N+1”读写一体化的新课型呈现1篇阅读、N个载体、1篇习作,教学结构开放,体现层次性,增强关联性,阅读教学指向表达与写作,习作教学基于阅读展开。

从以下四个课例可以看出“1+N+1”读写一体化的新课型是什么样的。

课例一:突破1节课N篇阅读

语文学科教研组开展第一轮“1+N+1”新课型研讨课,三年级教研组的两位教师执教《太阳》群文阅读和说明文写作指导课。这两节课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1+N+1”读写一体化课型,包含多篇阅读整合习作教学,实现了一节课进行多篇文章阅读教学、阅读与习作教学关联的突破。一节课教3篇课文,如何做到,关键在于“1+N+1”课型对于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整合,文本只是例子,聚焦读写才能完成这样的类比阅读教学。

课例二:N篇阅读+实践活动+习作

四年级教研组教师执教“1+N+1”读写一体化新课型,引导学生阅读《爬山虎的脚》《牵牛花》《种一片太阳花》,感悟作者的观察方法,然后组织一次观察活动,最后引导学生将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应用到写作中。本次读写活动组织学生观察台风过后校园里面的勒杜鹃,学生观察不一样的勒杜鹃,写的是不一样的勒杜鹃,突破了“1+N+1”与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的融通。

课例三:N篇阅读+微电影教学+习作

五年级教研组教师执教“1+N+1”读写一体化研讨课,引导学生先品析《慈母情深》《爸爸的花儿落了》《秋天的怀念》等三篇文章,总结出人物描写的方法,然后另辟蹊径带着学生观看微视频《努力一点点》,指导学生描写短片中表达的母爱。本次教学实践突破了将微电影教学融入“1+N+1”读写一体化课型的探索。

课例四:重组“阅读策略”单元教学

语文学科教研组将统编版语文教材与学校特色的“1+N+1”读写一体化课型融通,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策略”的课文体现了层次递进的提问策略教学,阅读课关联“提问”策略,但是单元习作却与“阅读策略”关联不大。四年级教研组重组“阅读策略”单元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利用“提问”进行写作构思,突破了重组单元教学内容的探索。

“1+N+1”读写一体化新课型突显结构感、推进感,在日常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中整合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新课型越来越成熟,“N”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学生的读写实践也收获了较好的效果。

三、“1+N+1”读写一体化的创新之处

“1+N+1”读写一体化融合了当前语文教学的两大热点——群文阅读和思辨读写,这是一种融合创新。“1+N+1”读写一体化的独特创新之处体现在聚焦读写、融通教学、提升价值。

“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研究聚焦读写,做到了融通教学,体现综合性学习,发挥“N”的融通各学科及活动育人的作用。一节课教学多篇阅读加上写作指导,实现了增量提质的效果,切合落实“双减”政策减负提质的要求。例如,二年级教研组落实“每天一句话”的说话、写话训练任务,不仅要在语文备课、上课的过程中落实,更需要落实到各学科课堂、各项主题活动和学校生活中,体现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融通。

四、“1+N+1”读写一体化的内涵探索

在 “1+N+1”读写一体化新课型逐渐成熟的同时,语文学科教研组开展“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探索也不断做到从形式到内涵的深层推进。

(一)开展饱和式教研——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语文学科教研组在学校“开放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引领下,坚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方面全方位打开课堂,研究结构开放、过程互动的“1+N+1”读写一体化新课型。每学期每个年级备课组开展一次领衔教研活动,上专家指导的公开研讨课,每节研讨课开展“前移后续”研究的初建课和重建课,以饱和式教研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饱和式教研”活动范式:

(1)科组制定每学期公开研讨课的上课、听课、评课安排表,备课组领衔教研开展“前移后续”研究。

(2)研讨课面向全校开放,全体语文教师全程参与本校听课、评课研讨活动。

(3)研讨流程:上课教师说课—专家提问—组内评课—上课教师答问—专家评课指导。

(4)研讨活动结束后,上课教师及时整理初建教案、重建教案、教学实录、教学反思、上课演示文稿、照片等研究资料,研究团队教师写一篇反思或心得体会文章,科组组长收集上传到学校资源网新基础教育相关文件夹。

(5)科组组长负责听课研讨的组织、协调工作,活动结束后进行书面总结,把研究过程、问题及研究结果及时记录下来,并在教研组反馈。

(二)重组教学内容——探索大单元教学改革

语文学科教研组从课型建设出发对“1+N+1”读写一体化进行整体架构,拓宽研究的领域、具体内容、方法、手段等,结合教材及学生实际,制定研究的具体内容及方法手段:一是研究大单元教学,二是发掘育人价值,三是研究“教—学—评”一致性,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评估、反馈并改进教学,深入探索重组教学内容的大单元教学改革。

同时,语文学科教研组进一步研究“1+N+1”读写一体化对于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学习成绩方面的积极作用,具体论证“1”和“N”在课堂教学中的逻辑关系,充分开发“N”的丰富内涵,深入发掘光明小学“1+N+1”读写一体化的育人价值。

(三)深入“N”的开发——尝试指向学习任务群设计

语文学科教研组进一步深入开发“N”的丰富内涵,发掘光明小学“1+N+1”读写一体化的育人价值,在重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推进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项目式学习任务设计。

课例五:“1+N+1”综合性读写活动

五年级教研组推出“人物描写”群文阅读和《寻访最美教师》作文教学两节研讨课,聚焦“人物描写的方法”,以评选学校“年度最美教师”为主线,开展了基于学生真实阅读与写作的项目式综合性读写实践活动,标志着光明小学“1+N+1”读写一体化的探索向研究设计项目式学习任务群的迈进。

“1+N+1”的大单元项目式设计思路是:“1”重组课文——确定一个项目式学习主题目标;“N”融通资源——关联生活体验,建立学习任务情境;“1”拓展延伸——开展思辨读写与展示评价活动。这一点与新课标倡导的学习任务群非常契合。

五、“1+N+1”读写一体化的实践成效

语文学科教研组坚持开展“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探索,立足日常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也收获了两个变化。

(一)学生变化

“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研究,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写作,学生的读写能力明显提高。学生主动参加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在各级各类报刊上积极发表文章,参加广东省中小学“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深圳市读书月活动、深圳市和光明区中小学生现场作文比赛等,获奖丰厚。

(二)教师变化

教师立足日常课堂教学,深入学习研究,参加教研的积极性提高了,培育了“成长不分先后,主动历练自己”的团队精神,也取得了丰厚的教研成果。

六、走向跨学科融合的读写课程

语文学科教研组将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由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深入以学生项目式读写活动为主线的跨学科课程建设。“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探索将由课堂走向课程,以创新、综合、高质的读写活动,带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习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课型教研组研讨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