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和防治对策研究

2023-03-21 19:18赵长虹
新农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胃肠炎猪群传染性

赵长虹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畜牧兽医站,山东 淄博 255100)

由于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病急且传染性强,因此很容易导致两周龄以下的仔猪死亡,并严重影响其他年龄猪群的身体健康。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本文对猪传染性胃肠炎进行深入研究,提高临床诊治效率,对于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相关概述

1.1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情况

从全国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情况来看,每年的11月到翌年的1~2月,是该病的高发期,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应对,很容易导致猪群的大面积感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值得一提的是,2周龄左右的仔猪一旦感染传染性胃肠炎,极其容易死亡,死亡率高达90%。成年猪与育肥猪感染该病后,因为抵抗力较强,所以通常不会致死,但是却会影响猪的正常身体发育,导致生猪生长缓慢,甚至成为僵猪。

1.2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症状

不同生长周期的猪群,在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后都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通常情况来说,如果仔猪的年龄在2周龄以下,那么在感染后的12~24小时,就会出现呕吐、腹泻,并且腹泻多伴随具有恶臭气味的水样便或者糊状便,颜色偏黄,夹杂未消化的乳凝块。在发病初期,仔猪就会严重脱水,体重迅速下降,一旦干预不及时,会在发病后的2~7天死亡。2周龄以上的仔猪在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后,死亡率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对体质的影响仍旧十分明显,很容易导致仔猪发育不良,成为僵猪。母猪在与仔猪接触的过程中,也很容易感染,并且病情容易反复。母猪在感染该疾病后,不仅会出现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的情况,同时还会停止泌乳并伴随体温升高,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但是也有部分母猪在感染后,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需要养殖户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判断。对于育肥仔猪来说,因为它们的机体免疫力已经相对完善,体质强健,所以不容易感染此类疾病,但是如果照顾不周,饲养环境较差,也会导致感染。

1.3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理特征

在实际研究中,参考有关报道可知,小于2周龄的仔猪脱水情况较为明显,并且在胃底黏膜处出现出血或充血的状态,胃内含有未消化的乳凝块,黄绿色或白色液体充满肠内,迫使肠管扩张呈现出半透明状态,导致肠壁缺乏弹性,肠内黏膜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充血现象,小肠黏膜绒毛萎缩变短。除此之外,仔猪的淋巴结组织也明显肿胀,但是不存在乳糜结构。

1.4 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病学分析

猪传染性胃肠炎在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肠道传染性疾病,多发病于仔猪和哺育母猪之间,冠状病毒科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是其发病病原体,多发病于猪的空肠、十二指肠、肠系膜淋巴结和回肠黏膜等处,或者感染猪的鼻腔、气管、肺黏膜、以及扁桃体等。该病毒对于热原体和日光具有很高的敏感度,也有较强的胰蛋白酶抵抗力,需要使用病菌消毒类药物进行治疗。

2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对策

2.1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

首先,对于仔猪来说,可以将其分为哺乳期仔猪和断奶仔猪两种。通常小于两周龄的仔猪被视为哺乳期仔猪,如果哺乳期仔猪的粪便呈黄色并伴随有明显的呕吐现象,被毛凌乱、脱水明显,则可以判断仔猪至少感染病毒12小时,一旦超过48小时,仔猪将很难治愈,死亡率高达90%。断奶仔猪与哺乳仔猪感染症状大体一致,但是呕吐现象较为轻缓,死亡率较低,感染6~8天后症状缓轻,腹泻停止。但是感染过病毒的仔猪生长发育速度明显缓慢,甚至部分仔猪变成僵猪。其次,对于生长猪和母猪来说,生长猪一旦感染该病毒就会呈现出明显的厌食特征,并且持续腹泻6~8天,呕吐程度不一,但均伴随着体重下降,虽然不使用药物治疗也可自行恢复,但是与其他正常生猪相比,饲料转化率明显偏低。对于母猪来说,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几乎不存在死亡现象,死亡率极低,但是一旦感染会严重影响乳汁分泌,甚至无乳,这将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同时母猪也伴随着厌食、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

2.2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综合防治

第一,预防措施。切断传染源,提高猪群免疫力是预防猪群感染传染性胃肠炎的最主要手段。首先,对于从未感染过传染性胃肠炎的猪群,可以采用自繁自养的管理模式,利用繁殖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如此可有效降低疾病的感染和传播;如果猪群需要外来引种进行繁殖,在选择种猪时也要尽量选择从未感染过传染性胃肠炎疾病的种猪,并在配种之前进行全面的疾病免疫检测确认,对于优良种猪也要进行隔离观察,避免疾病的交叉感染。其次,因为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具有很强的外界适应能力,所以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对猪舍的消毒,并定期通风,保持猪舍干燥,从源头上避免病毒的产生,隔断病毒的传播通道。值得一提的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可以通过粪便传染,所以一旦工作人员的工作服、饲养用具、饲料等接触到粪便,就可以成为病毒的传播媒介,扩大病毒的传染范围,所以在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养殖户不仅要保证猪舍的温暖干燥,同时也要坚决避免串棚使用用具的情况,坚持一圈一用具,同时也要严格保证饲料卫生,避免饲料被病毒感染。最后,养殖户也要不断提高猪群的免疫力,用健康的体魄来抵御病毒。因为传染性胃肠炎多为局部感染,提高猪群免疫力可以帮助猪体建立自身的免疫系统,有效抵御病毒的侵扰。生猪养殖户也要积极为猪群接种疫苗,对于传染性胃肠炎来说,疫苗接种多以口服或鼻内接种为主,华株弱病毒疫苗可以通过鼻内接种的方式,在妊娠母猪生育之前的15~45天进行接种,如此可有效提高母猪和仔猪的抗病毒能力。如果怀孕母猪并未接种过疫苗并且出生仔猪面临着极高的病毒威胁,那么养殖户就可以在仔猪出生一两日后,采用口服或者滴鼻的方式来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如果是接种二联灭活疫苗,那么可以在妊娠母猪产前的20~30天,通过后海穴进行注射接种,如此也可有效提高母猪和仔猪的抵御病毒能力。一旦猪群感染了传染性胃肠炎或者流行性腹泻,这两种疫苗都可以进行紧急接种,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妥善提升猪群的疾病免疫能力。

第二,治疗手段。一旦确诊猪体感染了传染性胃肠炎,那么养殖户就必须对症下药,最大程度地避免病猪死亡。如果仔猪感染了传染性胃肠炎,通常需要给予补液盐进行口服治疗,避免仔猪脱水严重,可以对疾病的治疗起到很大的缓解作用。补液盐的主要成分包括氯化钠、氯化钾、葡萄糖、小苏打等。如果感染病猪的精神状态较差,并且拒绝饮食、呕吐腹泻严重,那么需要给予葡萄糖盐水以及碳酸氢钠、维生素C、维生素B6等混合液静脉滴注治疗,连续滴注3天左右,同时也可以配合进行病毒瘟立克肌肉注射治疗,连续3天、每天2次。抗生素治疗虽然效果明显,但是长此以往也会让生猪产生抗药性,所以养殖户也可以采用中药的方式,将黄连、苦参、大黄、乌梅、地榆炭、白芍、胡黄连、白头翁、车前子、甘草和棕榈炭等中药碾末,一天3次,保持药物的连续性。如遇到病情较为严重的情况,特别是是幼猪时,也可以在此方案上,增加有关水溶性的药物,例如氟哌酸散、抗菌素等,均可以用于其中。药物投放量应按照病猪的体重以一定的比例来喂服,即0.3~0.5克/公斤。

综上,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发病较急、传染性较强的肠道疾病,一旦生猪感染该病,不仅严重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甚至导致生猪死亡,为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应该特别注意在饲养中给予全程的细心照料,时时注意监测它们的生长情况,发生问题及时根据病状,准确找出出现问题的因素所在,开展对症治疗。另外,应注意按照给予免疫接种,以此来增强其抗病能力,有效保护它们感染某些疾病。今后工作中,要加强对疾病的研究与预防,积极帮助养殖户解决难题,降低疾病危害,确保生猪养殖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胃肠炎猪群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猪群亚健康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诊治
猪群平稳度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