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应对气候风险的实践

2023-03-21 07:24唐泽地
银行家 2023年2期
关键词:气候金融机构情景

唐泽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气候变化风险已经连续十年被认为是在未来发生概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五大风险之一,对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具有深刻影响。当前国内外金融监管部门高度关注气候相关风险,陆续发布政策或指引,督促金融机构加强气候风险管理。同时,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采取了诸多行动,尤其是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开展了大量前瞻性探索,其实践经验可为国内金融业加强应对“绿天鹅”风险能力提供借鉴。

气候风险的内涵

气候风险是指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全球变暖等气候因素及社会向可持续发展转型对经济金融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关于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的分类,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将气候变化带来的金融风险分为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两类。物理风险是指气候变化的物理影响引起的风险,包括极端气候事件、环境事件、海平面上升以及生态系统损失等造成的资产价值下降或损失的风险。转型风险是指为应对环境和气候挑战的努力产生的风险,包括公共政策变化、技术突破、市场情绪转变等引起的风险。例如,“双碳”目标下,部分高碳排放企业由于转型不及时而面临资产搁浅的风险。

不同于一般的金融风险,气候风险会通过多种渠道向金融体系传导,以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多种风险叠加方式影响金融稳定。例如,极端天气会扰乱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经济损失,形成的资产“搁浅”、抵押物贬值等会引发金融体系的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也会影响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加剧流动性风险。同时,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风险也会损害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影响实体经济发展和转型。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和碳中和目标推进,金融业在应对气候风险、助力低碳经济转型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候风险(物理风险)不断加剧,给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另一方面,中国已向世界作出实现“双碳”目标的承诺,在碳达峰的约束下,依赖高能耗高排放模式的企业资产所面临的转型风险将逐渐显现。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推动实现“双碳”目标,迫切需要金融业更好发挥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功能,提升气候风险的识别与应对能力。

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应对气候风险的经验

国际大型金融机构聚焦气候风险问题,开展了大量有针对性、前瞻性、实效性的探索,包括完善治理架构、开展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构建绿色发展目标、加强信息披露等。

纳入TCFD支持机构,形成较为一致的披露范式。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于2021年发布《气候相关金融风险路线图》,提出要将气候风险纳入金融风险管理整体框架,提高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韧性。在信息披露方面,FSB设立的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旨在落实《巴黎协定》要求,为气候风险的管理和披露工作提供建议。截至2022年11月,已有包括国际金融企业在内的超过4000家机构和组织纳入TCFD支持机构(企业占比超过94%,其中1539家金融企业资产规模合计约为220万亿美元),并根据相关指引发布年度TCFD报告,披露气候风险信息(见表1)。国际大型金融机构根据TCFD的建议,披露的信息涵盖治理(Governance)、战略(Strategy)、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指标和目标(Metrics & Targets)。例如,摩根大通集团、花旗集团、美国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巴黎银行、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瑞银集团等大型金融机构均于2017—2018年成为TCFD的支持成员,并逐年发布TCFD专项报告,披露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和目标等信息。

表1 2019—2021年纳入TCFD企业信息披露情况

完善治理机制,构建涵盖气候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国际大型金融企业将气候风险作为重点关注的风险之一,并将气候风险纳入公司治理框架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一是构建自上而下的气候风险治理架构,明确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分工。例如,花旗集团董事会及其提名、治理和公共事务委员会(NGPAC)和风险管理委员会(RMC)强化对气候风险的监督职能。又如,三菱日联金融集团构建“董事会——执行委员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治理架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为CSO(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成员包括集团CEO、CSO、CFO、CRO等,该机构定期审议气候风险状况及应对策略,达成的结论报送给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会负责审议和决定与业务执行有关的重要事项,并最终上报董事会。二是健全治理机制,成立气候风险指导小组。例如,花旗集团成立涵盖风险管理、市场、法律、政府事务等多领域专业人才的气候风险工作组,负责指导和管理企业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其核心目标是建设气候风险管理能力,并将其纳入风险治理流程。三是将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重视气候风险数据库和智能气候风险管控平台建设。例如,花旗集团建立涵盖客户、第三方的气候数据库,并将相关数据应用于智能风控系统。

强化量化分析方法应用,开展情景分析与压力测试。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情景分析与压力测试一直是评估金融体系和机构风险和韧性的重要方式,运用该方法可以了解处于不同地理位置各项业务的脆弱性。情景分析是TCFD推荐的气候风险评估方法,是在给定一组假设和约束条件下,通过考虑各种可能的未来状态(情景)来评估一系列假设结果的方法,包括情景设计、识别危害、选择评估方法和输出结果四个环节。

一是情景设计。气候风险的主流情景包括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情景、国际能源机构(IEA)情景以及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情景。其中,NGFS情景是2020年6月《面向央行和监管机构的气候情景分析指南》提供的,包括有序转型(到2100年,气温升幅控制在1.5°C—2°C)、无序转型(到2100年,气温升幅控制在1.5°C-2°C,但其转型风险高于有序转型)和温室世界(仅实施当前政策,气温升幅高于3°C,甚至达不到目前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共3组、6个参考情景,是发达国家金融机构主要运用的场景。

二是识别危害。根据TCFD建议,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将气候风险(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转化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运营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等形式,并识别各类风险的潜在财务影响。

三是评估方法。评估气候风险的经济模型有:气候综合模型(包括成本—收益模型、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其他气候经济模型(投入产出模型、计量经济学模型)、修正的宏观经济模型(DSGE模型、E—DSGE模型)等。评估范围涉及投资标的的宏观经济环境及其价值链(具体指供应链、运营与资产及市场),评估深度包括风险敞口、敏感性和适应能力。

四是输出结果。情景评估的风险输出可以是定量、定性或是两者兼具。定性输出的形式通常为风险评级,但不同评级方法的详细程度差异较大,定量方法通常是对财务影响作出的估计。例如,通过情景分析量化出气候压力情景下金融机构持有的资产所面临的预期信用损失(ECL),以及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

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指标目标体系。花旗集团、巴黎银行、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等发达国家大型金融机构均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并将气候风险防范与应对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及构建相关目标体系为中长期绿色发展提供指引。一是将气候风险管理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例如,花旗集团确立了包含“低碳转型”“气候风险”“可持续运营”三大支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又如,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将气候相关目标纳入其2022—2025年战略规划。二是构建包含气候风险的多维度绿色转型目标体系,并加强相关信息在ESG及TCFD报告中的披露。例如,花旗集团设立了2030年投融资目标、投资组合目标、2025年运营碳足迹的目标;巴黎银行提出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及重点行业投融资目标;三菱日联金融集团提出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投融资目标及重点行业纳入风险管理情景分析的目标等(见表2)。

表2 部分国际金融机构TCFD报告披露的指标与目标

国内金融机构应对气候风险的总体进展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落实推进,国内金融体系对于气候风险、低碳转型等议题的关注也逐步增强,强化应对“绿天鹅”风险能力建设,并取得诸多成效。一是监管部门重视气候变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逐步将气候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202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为银行、保险、资管、证券等金融机构提供气候信息披露指引。2022年6月,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提出银行保险机构应有效识别、监测、防控ESG风险(包括气候风险),将ESG要求纳入管理流程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要求加强动态分析、开展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二是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20余家银行开展火电、钢铁和水泥行业的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目前采用的是较为简单的情景,结果显示,各情景下相关企业的还款能力将出现下降,但是由于参试银行在火电、钢铁和水泥行业的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不高,因此,整体资本充足率在目前情景下均能够满足监管要求。作为中国内地金融体系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的初步探索,该测试也反映了当前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程度低、数据缺口大等问题。未来,随着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方法、覆盖行业范围日益完善,金融机构通过情景分析及压力测试的方法应对气候风险将成为必然趋势。三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强化气候风险管控,主要措施包括:将绿色金融发展要求融入发展战略及公司治理;将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气候风险数据库,建设智能化系统;借鉴国际经验构建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体系,开展量化分析及压力测试;完善气候风险信息披露体系,成为TCFD支持机构,并按相关指引编制《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等。

启示

紧跟国际国内最新趋势,加强气候风险前瞻性问题探索。一是密切关注国内外气候风险领域监管政策的新变化、新要求,及时优化气候风险的应对措施。二是持续关注气候风险管理的前沿方法演进,并加强碳核算、ESG评级、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及信息披露等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强化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三是加强先进同业动态跟踪研究,及时了解同业应对气候风险的主要行动及进展,并借鉴其成熟方法和经验。

构建涵盖气候风险管理的全面智能风险管理体系。一是建立健全气候相关风险的治理机制和管理框架,加强存量资产的气候相关风险排查,完善贷前、投前风险评估和贷后、投后风险管理。二是建立气候风险数据库,逐步完善底层数据和多维度中间层数据,为建模、情景分析和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三是加快构建前瞻敏捷的智能化风控系统,为气候风险的全流程管理提供系统化支持。建立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及预警体系,并将气候风险纳入智能化风控体系。

加强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探索,厘清风险传导路径及财务影响。一是进一步扩大国内银行机构压力测试范围、提高资产覆盖比率,厘清重点行业的风险传导路径及风险敞口。二是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可考虑优先选择较为成熟的压力情景和模型,探索适合的气候压力测试方法及应用。三是加强与专业机构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行业专家资源,借鉴成熟方法论,逐步提升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的能力及水平。

申请纳入TCFD支持机构,强化气候相关风险信息披露。一是国内金融机构加快申请纳入TCFD支持机构,尽早接轨国际主要气候信息披露机制,提升相关信息披露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二是完善气候风险信息披露体系,构建以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环境信息披露报告为主体的信息披露体系,加强对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和目标等信息的披露。

猜你喜欢
气候金融机构情景
情景交际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楼梯间 要小心
把美留在心里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