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国:善于“对症下药”的农科专家

2023-03-21 10:17杨洋
科学导报 2023年17期
关键词:对症下药太谷山西省

杨洋

“治理病害要选好抗性品种,平衡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同时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通过测报防患于未然。应用信息素、天敌保放等生物手段,减少农药用量,逐步提质、增效,应用生态学原理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农业新业态。”3月15日,山西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教授赵志国对记者说。

多年来,赵志国的课堂不仅仅局限于三尺讲台,而是走到哪儿讲到哪儿,在田间地头也依然可以开讲。赵志国除了悉心培养数十名研究生、数千名本科生外,还积极参与农民大学的高素质农民培训。

在运城市平陆县,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实践队随赵志国一起,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深入田间考察。在与当地种植户交流的过程中,赵志国对平陆县桃树黄叶、小叶及叶片水渍状症状进行了诊断分析,确诊桃树病害,并对症下“药”,提出周年季节性病虫害治理方案,提倡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田间病害,帮助种植户解决实际问题。与此同时,实践队的队员们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村也是一所大学,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把文章做在地头上。

为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号召,赵志国深入吕梁地区,围绕果树、蔬菜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控,从思想上打破传统化学防控的禁锢,给当地农民树立了绿色防控、有机生产的理念。他的培训对象包括各县农委植保专业人员、农业执法大队人员,也有专业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人员,更有贫困老区的山区农民。通过培训,这些人一方面掌握我国三农新政策,另一方面学会病虫害防控新理论、新技术,特别是性信息素防控技术体系,解决了农药残留多、害虫抗药性增加、破坏生态等诸多问题。

2018年,赵志国受山西省科协委托前往太谷区窑子头搬迁村授课,到现场才知道全村都是从贫困山区移民到平川地区的。如何保障搬迁户脱贫致富成为重要课题。经实地考察调研,结合太谷区实际,他将原来以果树栽培为主要生计调整为以蔬菜种植为主要发展方向,并针对不同蔬菜病虫害发生规律下棚指导。经过3年多培训指导,成功将该区果农培养成菜农,不仅脱贫而且收入稳定,助力太谷区形成了初见规模的搬迁村蔬菜产业园区。

病虫防控是守护农业生产的关键。赵志国一方面潜心于性信息素应用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害虫防控技术。为解决梨小食心虫危害农谷南山桃园问题,他自主研发了双光栅自动监测诱捕器;为降低果园性信息素迷向防治的成本问题,他研发了疏布式智能释放器;在大同市黄花病虫害防控项目中,为解决蓟马监测难的问题,他又主动请缨自主研发了集蓝光、蓝板、信息素一体的自动监测诱捕器等,同时获批了相关的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边试验、边推广,赵志国把文章写在了田间地头。他分别在隰县玉露香病虫害防控中、祁县酥梨病虫害防控中、农谷南山桃园病虫害防控中应用相关理论与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控,防控效果显著,明显降低了农药的使用,保障了产量,提高了品质。他所在的课题组应用高空監测灯,监测到山西省太谷区第一头草地贪叶蛾,并与太谷区植保植检站共同认定并上报,在太谷区长城防区内使用无人机技术统防统治、联网联治,将草地贪叶蛾扼杀在萌芽时候,保障了当地农作物的产量及农民收入。

情系“三农”,赵志国认为能为农业做贡献、农村谋发展、农民做服务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所以,这些年他从教学研究上精雕细琢,构建基于性信息素的绿色有机防控策略及理论;从科学技术上自主创新,因地制宜研发本土化智能防控技术及设备;从技术推广上理论结合实践,培养了一批职业技术农民及农科人才。赵志国边示范、边推广,言传身教,为实现山西省三农新风貌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赵志国还主持、参与了国家公益行业、省重点研发、省攻关、省基金等项目,发表论文50余篇,申报专利31项,制定山西省地方标准1项,曾荣获山西省科学进步一等奖。

猜你喜欢
对症下药太谷山西省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太谷任村乡:小萝卜做成大产业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鑫炳记太谷饼: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太谷)论坛成功举办
太谷:挑起总书记惦念的“金扁担”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人参虽好,也要“对症下药”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