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工程热力学课程建设探讨

2023-03-22 03:02鞠洪玲
汽车实用技术 2023年4期
关键词:热力学课程内容思政

鞠洪玲

(武汉理工大学 汽车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课程思政,即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2]。课程思政是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是将隐形的德育教育和显性的各课程内容相结合[3],以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的目的是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是培养有理想、有信念的专业型人才的基础。

工程热力学是研究物质的热力性质,热能与其他能量之间相互转换规律的课程,是能源动力、化工与制药、航空航天、机械、交通运输、核工程及土木等工科类专业的基础课程[4],涉及到工业行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因此,学生通过学习基础知识具备坚实理论基础的同时,还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使学生将理论转换为先进生产力。融入了课程思政的工程热力学,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与该课程相关领域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国家战略部署和专业技术研究攻关方向,明确奋斗目标,以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为纲,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1 工程热力学课程体系建设总体目标

基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工程热力学为载体,将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融入课堂教学全流程和各环节,完善教学设计,建设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的工程热力学课程资源。通过课程内容和课程思政元素的结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节能环保低碳意识,明确节能降碳理念本质和高效用能原则,在过程工业设计与开发方案中培养安全可靠、高效节能及绿色环保的工程思维,并具备对工程实践方案的实施效果与既有的技术指标进行对比评估的能力。

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工程热力学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可锤炼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高素质课程教师队伍。做学问之师,做品行之师,成为科学技术的传播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践行节能高效、低碳环保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技能等,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优秀的奋斗者。

2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工程热力学 课程资源

2.1 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融入点

2.1.1 个人价值取向、职业道德素养等思政元素融入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及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能量传递或转换时的方向、条件和限度。这两个定律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基本定律,共同构成了热力学的理论基础[4]。这部分内容可引导学生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钉子精神。锻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去实现自我、实现人生价值,做个对国家、对社会、对行业有用的人。

2.1.2 爱国主义情怀、遵纪守法等思政元素融入

孤立系统熵增原理描述了孤立系统的熵只能增大,或保持不变,但是绝对不能减少。任何事情都应该朝着正确的方向去进行。这部分内容可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以先进思想引领为核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激发努力学习和干事创业的热情。小的方面,以自身建设为基础,在学习上比学赶帮超,不断增强知识积淀和创新能力;大的方面,以助力双碳为主线,在平凡的岗位全力以赴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体现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1.3 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

水的汽化过程主要讲解了冷却水在定压条件下发生汽化。汽化过程中虽然汽、液温度没变,但是过程不断吸入热量,并将热量转变为蒸汽分子的内位能增加及比体积增加而对外做出膨胀功。这部分内容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量变与质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学习的道路上,学生应不好高骛远,不做表面功夫,脚踏实地、踏石有痕地不断增长知识储备、不断积累实践成果,终会有“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质变之日,从而实现从微量到实质的转变。

2.1.4 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节能与环保意识等思政元素融入

动力装置循环是通过燃用化石燃料获得热能,并将热能部分转换为机械能,分析影响转换效率的主要因素。这部分内容可引导学生了解“碳达峰、碳中和”的国际大背景[5],以及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相关政策。鼓励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科研中,以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努力探寻转换效率难题的方法,寻求以最小的能源消耗和排放获得更大动力和效能的技术。通过对比国内外的动力装置转换效率以及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增强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节能与环保的意识,为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2.1.5 无私奉献、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

现在完善的热力学体系是无数的科学家奋斗的结果,如:完成功热转化定量研究的COUNT R[6]、提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焦耳[7]、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和开尔文[7]、提出M-H方程的侯虞钧教授[8]、创建我国第一个燃气轮机专业的吴仲华教授[8]等。此部分内容讲述热力学的发展史以及科学家们的科研经历,激励学生的学习斗志、以工匠精神为指引、克服外在的不利因素、开拓创新、持续专注、精益求精。在学生心里埋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种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

2.2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课程资源建设

教学大纲中增加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内容的融入点及融入方法,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培养思想和技术均过硬的建设人才,以实现课程思政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

结合工程热力学的课程内容、工程实际案例和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点,建立完整的课程思政案例库。例如:在活塞式内燃机循环的章节中,结合目前国家的“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政策,综合国内汽车发动机行业的技术难题、卡脖子技术和行业发展现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如:发展可再生替代燃料、新能源汽车等。这就需要学生能够正确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增强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工匠精神努力学习、工作和科研,为实现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而贡献力量。

同时,针对课程思政案例库进行相关微课的录制,完善线上课程的教学资源,使学生随时随地均可加强课程思政学习。

3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慕课+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信息化资源可将教学过程分为“传授—接收—反馈—练习—调整”等环节[9],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此教学模式可实现线上提前对知识点学习,完成相关章节的在线测试,使学生能提前了解该章节内容的难点和疑问,课堂上可针对知识点的重、难点进行答疑、练习和讨论。此教学方法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加强应用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线上观看国内、外热科学相关的纪录片,了解我国有关热科学行业的国情及目前国内热科学的相关研究现状、行业难题和卡脖子技术。同时,针对记录片或者课程内容的某个知识点,完成与课程思政元素相关的大作业。这样使课程思政与课程知识完美结合,既可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程应用前景的了解,又可加强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

课程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末考性评价组成。其中,形成性评价包括线上学习、课后作业、在线测试、课堂讨论和团队合作等,加强了对教学环节的考核。在形成性评价中,增加了对课程思政学习的考核(与课程思政相关的大作业),以建立健全的考核体系,该考核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深刻了解学习该课程的意义。

4 结束语

工程热力学是多种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特别是在汽车行业中。根据课程特点、内容和专业培养目标,总结出课程内容、工程案例与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点,建立了课程思政案例库,录制微课,建立完整的课程资源。通过“慕课+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改革,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增加了对课程思政学习环节的考核,增大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比例,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思政教学效果。融入课程思政的工程热力学课程体系的建立,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又可以学习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而奋斗。

猜你喜欢
热力学课程内容思政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热力学第一定律易混易错剖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活塞的静力学与热力学仿真分析
CO2跨临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