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卡”时期职教教师在线教学能力生成路径思考

2023-03-22 04:01樊玉成
教育科学论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职教信息化资源

■樊玉成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的突然暴发并迅速蔓延,使全国所有大中小幼学校延迟开学。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要求,全国教师临时仓促上阵,学生居家,开始了远程网络教学。师生之间这种不聚集而是分离式的教学,给习惯于课堂面授式教学的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也给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了全新的机遇。

一、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形成的依据

(一)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是“乌卡”时期的必然要求

“乌卡VUCA”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是“volatile(易变)、uncertain (不确定)、complex (复杂)、ambiguous(模糊)”等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合成。“乌卡新常态”所指的时代的易变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已成为当今时代的典型特征。

正如人们所经历的新冠疫情,病毒来势汹汹,传染迅速。一旦有群聚性感染,师生集体宅家,教学活动通过网络直播、在线课程学习、收听电视空中课堂等在线教学方式进行,在线教学无疑成了抗击疫情和复学同时开展的最好方案。在线教学已成为“乌卡”时期师生完成教学活动的主战场,师生主体虽不谋面却都在教学现场且能很好地互动互促。这不仅需要教师具备在线教学能力,也要能较快地提高自身的在线教学能力,以胜任在线教学的需要。

(二)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是教育信息化的应然选择

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指出,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更是要求“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信息化格局。这些都是教育行业对信息化时代的应有回应,也是教育在信息化时代应有的变革。目前教育信息化推进的现实却是“与发达国家深度应用、融合创新的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和习总书记“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要求不相符合。作为教育信息化实现主要人才支撑和智力资源的教师,必须自觉运用信息技术来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全力推进在线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在线教学新常态,通过在线教学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是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实然驱动

职业教育教师要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当代青少年都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影响下长大的,他们从出生就开始拥抱互联网,是网络伴随着长大的一代。具有强大功能的网络,就像他们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个存在,充斥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微信、QQ 等社交闭环生态,能满足他们所有的社交需求;淘宝、美团等资源闭环生态,能满足他们基于自身的生存需求。网络化已成为这一代学生最喜爱的社交与生活方式。教育教学应及时研究和应对教育对象的这种网络化生存现实变动,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在线教学模式。将抽象的知识、复杂的原理、概括化的价值观等,以图片、视频、音频、虚拟操作等形式推送到网络学习空间,以可视、直观且受学生喜爱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供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等任何时间段、任何地点进行学习观看,真正实现在线类教学“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一普惠的教育愿景,为此教师必须且首先需要练就自身过硬的在线教学本领。

二、职教教师在线教学能力的生成路径

在线教学实施的关键是教师,承担在线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在线教学能力。这种能力通常是指教师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利用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的能力。这种能力跨界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特征鲜明,需要教师具备跨界视野,融合专业与技术能力,共同服务于学科教学。作为多种能力的综合体,作为一种复合型能力,职教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必须且只能从在线教学实践中生成。

(一)资源开发运用能力

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资源以文本形式呈现为主,在线教学资源是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在掌握信息技术工具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自制有品质的、个性化的、易于推送且兼容不同载体的云端数字资源。

1.建设工具使用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资源建设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工具。最为教师群体所熟知的有思维导图MindManager、Office PowerPoint 2010 版、美图秀秀、会声会影、FocuSky 动画演示大师等视频制作软件;专门录制视频、编辑软件的工具,如超级录屏、视频编辑专家和Camtasia Studio 等音频制作软件;针对动画和图片渲染的工具,如格式工厂、图片工厂等图像制作软件。教师要在了解工具应用特长、研究工具使用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培训、运用和创新等路径学会运用工具创建数字资源,努力提高资源的渲染效果和吸引力。

2.数字资源制作开发能力

教师必须具备依据教学任务开发体系化资源的能力,要自觉运用数字化、新形态和一体化的资源来覆盖学科课程全部的知识点、技能点。教师至少要掌握微课、专题资源包、导学案的制作能力,它们是教师信息化能力构成的基础和支撑。微课制作能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形成必须从学会制作微课开始。微课通常是聚焦学科某一具体知识点而作的精细化设计,是对不同学科的核心知识点所作的二次重点开发,包含学科知识点的系列微课,最终还要形成与学科知识体系相适配的微课模块,以供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资源包制作能力:资源包是学生完整学习过程的重要支撑,能有效提高在线教学的质量。资源包的制作体现了教师对单元知识整体把握的水准,以及教师信息技术的现有水平。导学案制作能力;导学案服务于微课和资源包。导学案就是知识地图上的若干学习线索,学生能根据导学案的线索自觉探寻到问题答案。资源开发本质上就是信息技术在具体教学情境中的一种运用。教师要学会运用技术服务教学,形成用技术解决问题、支撑教学创新的习惯。

3.网络资源整合运用能力

当前在线课程资源非常丰富,不同主体在不同平台推送了不同的学习资源。主要有国家免费开放的“国家网络云课堂”,院校、民间机构、在线教育企业等面向社会开放的课程,如中国大学MOOC、好大学在线、优课联盟、学堂在线、智慧树等。资源非常丰富,涵盖了大中小幼各个学段的课程。所以教师应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应有的信息敏感度,即时关注学校、区域和国家推荐的在线资源,要能搜索、甄别、选取相匹配的资源为学科教学所用。教师巧借外力可减轻“乌卡”常态化时代资源自制的压力,转而将精力放在基于已有资源所组织的教学活动设计上,从而策划出更具创造性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学习。

(二)在线教学现场把控能力

数字资源是在线教学的硬核。但教师的现场把控能力也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尽管大多数教师在上课之前都会调试好所有的设备,连接好所需的网络和平台,以期在线教学全程的流畅和完整。但即便如此,仍有超过50%的教师在保持学生注意力、维持课堂秩序、组织课堂讨论、课后线上交流反馈及讨论等四个方面存在困难。可以采用以下四个关键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

1.培育慎选平台的能力

好平台能增强教师的控场能力。当前直播头部平台有ZOOM、CCTalk、UMU、雨课堂和超星学习通等。这些平台体量大、稳定性好,人机交互流畅,选用这些平台将有助于教师顺利开展直播教学。当然教师也可组织学生直接收看这些大平台推送的公益直播课,如“学习强国”推出的系列从小学到高中各学段各学科的直播课堂。教师可预先制定好与学科教学同步的课程表,分时段分章节组织学生有序收看。

2.培植师生交互的能力

直播过程中教师要能关注问题牵引、任务驱动、互动生成、过程评价、环境资源等在线教学要素,主动将知识点以“小而精”的形式穿插在活动中,以全程吸引学生隔屏式的学习。教学中应适时组织学生连麦,以弹屏、打赏等形式开展提问、讨论和赞评等,凭借新媒体的交互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全程集中到直播课堂。

3.造就协同助教的能力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设置一名课程助教,帮助搜集问题或在讨论区与学生互动、强调纪律等[2]。教师可选取在线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做自己的助手,帮助汇总学员的讨论意见、监测学生在线作业的完成情况、分享有效的在线学习经验等。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些“小先生”同伴促学的作用,增强在线课堂的有序性、连贯性。

4.培养答疑解惑的能力

教师要发挥在线教育的最大优势,将在线的辅导答疑同步跟进教学进程。一般的在线教学平台都设有师生讨论区或论坛,教师要即时关注并回复学生的疑问或建议,优化学生的在线学习体验。如果选用空中课堂、电视课堂等在线教学形式,教师则可辅以微信群等网络空间,即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以增强学生在线学习的兴趣,维持在线课堂良好的秩序。

(三)教学团队组建能力

在线教学是个复杂的营运工程,平台、技术、内容、环境、主体、载体等因素纷繁复杂且交互影响。单靠教师个人的单打独斗,难免会顾此失彼。因此职教教师应该也必须学会组建有信息技术专业背景成员在内的在线教学团队,借助团队力量更好地开展云端教学。教育技术专家要负责为教师确定完成在线教学任务的合适工具,以及传授教师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等。可见教学团队的组建是在线教学得以大规模开展的条件之一。教师要有团队组建的意识和能力,要能主动寻求团队支持,依靠团队力量提高在线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四)基于数据评价的能力

在线教学有着自身独特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学生利用在线平台或APP 进行学习时,学习全过程的数据都可记录、可分析、可诊断、可获取。借助学习过程全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教师能及时、准确地了解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并据此实现基于数据的个性化资源推送,开展个性化的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教师要有发挥数据优势带动教和学变革的能力,自觉将教学考评从以经验判断为主转向依据数据进行客观诊断;将教学从以往根据个别学生的问题来调整面对全体学生的教学,转为依据大数据分析进行个性化的施教。要改变过去通过高频度的作业练习来发现教学问题的现象,转为依据学习数据来自动精准地确定问题、解决问题。

三、对职教教师在线教学能力的反思

(一)互联网思维的确立

思想指导行动。但互联网思维的确立,仍是当前教师开展在线教学的盲区。应对“乌卡”时代的各种不确定,信息技术的确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育解决方案。正如霍莉·什利特所说,在线学习将成为新常态,教师必须要对在线教学保持应有的热情和信任,要能认识到线上教学的重要性,并愿意将线上教学应用到自己的学科教学中。但现实是很多职教教师还没有养成自身共享、无边界、客户体验至上、人机交互等互联网思维意识,对信息技术持有畏难情绪,不能直面迭代更新较快的信息技术挑战。所以职教教师急需向直播群体学习,要以成为直播课堂“网红”的愿景,自主激发在线教学的激情和潜力,全力投身在线教学。

(二)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

1.网络问题

四大运营商所提供的移动网络普及服务,是在线教学的通道保障。教师开展在线教学前要先了解学生网络的开通情况,尽力避免学生因网络不力而不能享受在线教学便利等问题。

2.平台问题

新冠疫情期间,全国学生集体上线钉钉直播课堂,造成大规模、高并发的平台访问流量。而钉钉课堂对这种高爆发性的访问流量预计不足,后台支持也不够,造成在线学习严重的拥堵、卡顿,引起学生群体和家长的集体声讨与差评。为缓解学生的不满情绪,钉钉专门制作了求饶小动画跪求“熊孩子”们的宽恕。这应该成为一种警醒,那就是在职教学生大规模集中在线教学的地区,教师要能预判掉线、卡顿,以及平台瘫痪等问题,并能做好相应的紧急预案,有必要时可引导学生错峰访问,以免造成师生因平台问题而产生焦躁、厌烦的学习情绪。

3.终端问题

学生在线学习所运用的移动终端或PC 端等设备,也是影响在线教学效率的重要设备因素。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使用PC 端学习,职教教学资源与普教不同,其中有大量的虚拟操作模拟,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屏幕太小,虚拟操作界面看不清,并且小屏幕也会对学生的视力造成不利影响,再加上移动终端设备的电池容量不大、易耗尽等问题,导致其不适合时间较长、互动频繁、作业在线完成和即时递交式的在线学习。当前学生群体移动端设备拥有参差不齐,高端类的有苹果、华为等品牌最新款,低端类的不一而足。不同品质的设备会带来不同的在线学习体验,这对教师开展在线教学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三)在线教学资源的准备

在线教学需有人力、物力资源的支持。目前物力资源较为丰富,包括雨课堂、腾讯课堂、腾讯会议、钉钉、学习通、Blackboard 和优课联盟(UOOC)等[3]学习平台、学习环境,也包括录播课程、教学微课和短视频等学习内容,还包括了腾讯课堂、钉钉直播课堂等网络学习空间。当然也包含教师自制并上传的课件、动画视频、虚拟实验等素材,这些都是在线教学成效的资源影响因素。课前教师要能结合教材内容,依据学生特点和自身技术实际,遵循资源准备充足、平台容量足够的原则,确保学生在线协作学习、个性化学习或碎片化学习的成效。同时政策的制定者和教育机构也应投入更多的经费、人力,建立在线教学所需的支持服务、技术平台、学习资源、在线课程等。此外还应培养一些在线教学的头部工作者,以产生“头羊效应”,引领更多的教师克服畏难情绪,投入在线教学,切实发挥教师在线教学重要人力资源的支撑作用。

未来教育必然是构建在互联网上的新教育,信息化支撑下的新型教育生态必将形成[4]。“乌卡”时代有效开展在线教学已然成为职教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部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国家正在建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的意见》,文件要求各地各校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学时(学分),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课例与教学法的专项培训,以增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和个性化教学的能力。职教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也要紧跟时代变化,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成为所有教师的自觉和目标。

猜你喜欢
职教信息化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培养“工匠之师”,赋能广东职教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