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以M公司为例

2023-03-22 07:46魏友玲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集约化园区食品

魏友玲

(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1 引言

为提高生产效率,便于追溯产品生产全过程,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集约化生产的道路,集约化生产企业利用各项技术,在进行产品生产的同时,准确把握原料供应与消费者需求,建立原料可溯源、线上及线下多渠道销售、全流程经营的生产运营体系。由于集约化生产企业涵盖内容的多样性,企业经营管理成为管理层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内部控制作为一项重要的企业管理活动,对管控企业的多流程化生产、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集约化生产

集约化生产是通过产业集聚的途径,融合上游或下游的经营业务,贯彻链条化的生产流程,并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生产力各个要素的水平,改善生产力的结构,不断开发新的生产能力以发展工业生产的方式。

2.2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一定环境下,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由治理层、管理层和企业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和程序。总体而言,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主要经历了5 个阶段: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系统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其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对控制的监督5 个部分构成。

3 集约化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3.1 保证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集约化生产企业将许多生产流程集中起来,在成本核算、投资收益等方面会涉及庞杂的财务信息,财务信息是企业管理层进行经营决策、外部的信息使用者评价企业营业水平的重要依据,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以便于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和有效性,为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提供保障,也为企业信息外部使用者提供正确的参考。

3.2 确保经营决策与业务活动的顺利实施

有效的经营决策离不开完善的内部控制体制,健全的组织结构、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有效的风险规避、业务的反馈与监督、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都有助于企业管理层统筹集约化生产企业的各项决策,从而使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出较好的控制作用,促进企业各项决策方针的顺利实施,增强公司业务执行力。

3.3 防范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面临激烈的外部竞争,经营风险逐步加剧,防范与控制企业风险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加之集约化生产企业相当于普通企业实行前向一体化与后向一体化的发展型战略,将会面对更多的经营管理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健全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开展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等工作,识别风险并采取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3.4 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与效益的客观需要

集约化生产企业一般规模庞大,由多层机构、职能部门组成,涉及的业务繁多,需要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加强信息传递和沟通,确保信息传送效率,从而提升经营管理的效率。由这些层级单独发挥作用是不够的,需要企业从上至下开展全面协调与合作,而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以企业上下的全面协调、总体配合为基础与前提来发挥作用的,它贯穿于各个业务流程,且内部控制中的内部监督控制有助于提升经营管理效益。

4 M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概述

M 公司创建了中小微食品企业集约化生产平台,以服务中小微食品生产企业为核心,以实现食品加工园区化、标准化、智慧化为目标,通过提供一站式食品安全综合创业服务,打造中小微食品企业的成长生态体系。通过与中小微食品企业(小作坊)签约,吸纳其入驻,实现集约化生产目的。M 公司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形成涵盖定制经营场地服务、企业无忧管家服务、技术研发服务、电商社群创业服务等产学研销创一体化生态链的布局。

4.1 控制环境

M 公司内部组织结构由董事会、总经理统筹,下设5 个特色食谷园区,分别是生鲜产品综合园区、政策专项发展园区、地方特产专业园区、精准创服园区、社群电商营销平台,各大园区各司其职。每个园区专设一名负责人,下设组长、组员等,共同经营分管部门。其中,生鲜产品综合园区是以日常基础食品消费为核心的食品生产加工园区,包含肉类、豆制品类、面类、油类产业加工生产车间,满足城市内居民日常的食品所需,并建立食品加工+食品餐饮化的链条,建立起一站式的生鲜食品的产业创新链条;政策专项发展园区聚焦政策之根,深度立体实践,以贫困群众受益为核心,推动产业就业扶贫,园区内五大核心涵盖精准扶贫、特殊食品、特定食品的生产、政策扶持、一体化食品生产系统;地方特产专业园区的核心是建立城市美食名片,旨在对区域内的特色小吃、特色美食、老字号美食进行升级改造(品牌升级、技术升级、包装升级、营销升级),一站式打造城市美食名片;精准创服园区服务于各个入驻的中小微企业,为园区内入驻的中小微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企业经营相关证件办理、食品检测、金融、法律、技能等一站式综合企业服务;社群电商营销平台采取生鲜和社群结合的模式,利用智享食谷具有的食品生鲜供应产业链资源,以城市半径内的消费为核心,通过社交网络、微信朋友圈和社群拼团快速传播,成为食品生鲜电商的生力军。

M 公司建立企业文化,聚焦基层食品安全,塑造生产过程可追溯、食品生产保质量的企业形象;实行入驻的中小微企业“继承与创新”的管理模式,对于原有的高质量生产方法和良好的食品品牌形象予以保存延续,在此基础上各入驻企业取长补短,提升生产效率,并对食品安全进行统一规范与定期抽检;设立一定的员工激励政策,秉持“有功必赏、有错必罚”的奖惩措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吸收专业的工作人员,设置职工福利待遇,吸引优质的专业人才。

4.2 风险评估

M 公司设置了风险调查部,对公司高级管理层负责,主要在公司创建前期完成有关风险评估的检查,具体工作包括:风险辨识,将风险归类;风险分析,将归类的风险置于特定的风险模型中分析,探索深层次的影响;风险评价,评价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综合以上工作,对企业面临的风险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企业建立初期,M 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点如下:一是资金风险。由于食品集约化管理在投入生产时所需资金数额较大,企业资金招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而后期资金周转时也具有一定的负债风险。二是管理风险。基于集约化管理的食品企业在国内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可借鉴的管理方法较少,存在由于管理经验不足以及不熟悉市场状况而作出错误决策的风险。三是技术风险。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改进生产力,使用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智能订单技术、运输过程中的保鲜和冷藏技术都需要不断完善,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也更高。经过调查,M 公司的风险调查部针对以上主要风险,提出了若干解决方案:对于财务风险,由专业人员根据公司发展情况建立适当的融资机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分析体系,及时监控和反馈公司资金流动,保障资金的正常周转;对于管理风险,公司研究了国内外食谷园区的发展现状,研究并学习成功的案例,在普通食品生产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保证管理人员的高水平和高素质;对于技术风险,加强对技术人员的招聘,设置较为优厚的薪金待遇,积极引进、更新有关技术,并定期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及时研发更新先进技术,有效处理相关技术问题。

4.3 控制活动

公司打造“五维一体”的系统化规范化管理体系:统一培训,注重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各作坊主食品安全的意识;统一管理,确保产品的质量;统一营销:突出食品联盟优势,打造食品安全品牌;统一包装,包装印有公司特色标识,规范形象标识;统一配送,将入驻的企业所拥有的配送资源整合起来,全程冷藏配送。为避免一些经营风险,M 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活动措施。确保职责分离,各园区独立管理,各入驻企业在不违背公司总体章程的前提下独立经营、互不干涉,允许各入驻企业保持原有的生产模式,按协议授权。对一些特殊交易事项,如各区负责人签订超过规定的交易量订单时,对不符合一般信用条件的客户赊销商品、涉及重大资本支出的交易等需要由上级经理授权批准。定期进行业绩评定,评价各园区职能部门、分支机构业绩,举行交流分享会。对企业资产定期盘点,如现金、存货等,将实存数与会计记录进行核对,保证企业各项资产安全、完整。在财务与营销环节规范信息处理流程,单据与凭证由专人审核,交易数据留档备查,建立社群电商营销平台。

4.4 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串联各大要素的纽带。M 公司注重外部信息沟通,由于要吸收中小微企业入驻,公司开展了很多实地调研,去往小吃街、家庭小作坊、路边摊等地询问加盟意向,收集大量信息。在食品营销方面,公司与多个社区、超市以及学校建立了联系,积极扩大销售链条,关注消费者需求及购买意向。在企业内部信息与沟通方面注重上传下达,各入驻中小微企业相对独立经营占大部分比重。

4.5 对控制的监督

作为食品企业,M 公司尤其注重对食品生产过程的监督。集约化生产模式让整个生产过程有章可循,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监督机制,并设有安全检测部门,专门解读涉及产品安全标准的国家政策,采用标准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对出厂产品进行安全检测。园内所有产业链、作坊在设立之初都会由园区专门部门前去监督,保证符合食品生产安全要求,园区会不定期采用明访+暗访的方式对园内生产进行监督。公司构筑起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基层食品安全新生态。

5 存在的问题

5.1 对风险的评估不足

M 公司在初创阶段进行风险分析,列举出风险规避建议,而企业风险随着内外环境调整、企业发展不断变化,当企业建立起来形成一定的规模后,M 公司集中于成本控制、产品质量以及营销渠道拓展等,关注点不再聚焦于风险评估层面,当公司的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会出现新的风险。此外,入驻的各个企业的经营模式与关注点都有所差异,各个特色园区出现的管理风险也不尽相同,更应当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准备好应对方案,及时规避风险与损失。

5.2 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不到位

企业为保证业务量和盈利水平超预期,往往专注于市场需求、消费者偏好等企业外部的信息发掘与沟通。在上下层级的制度下,企业内部信息沟通的主要方式是上传下达、决策与执行分离模式,员工向高层管理者反映问题的途径很少,M 公司内不同产业园区之间的交流也主要通过统一举办的会议进行,导致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不足。

5.3 重视生产过程监督,忽视对内部控制运行的监督

M 公司实现了对产品质量的监督,并对整个生产过程建立了监督机制。而对于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缺乏监督机制,组织架构、经营管理等相关的内部监督制度缺失。例如,监督部门需要定期了解各部门业务情况,在与相关部门负责人沟通时容易造成监督人员独立性不强的问题;高层管理者保守商业机密或者企业员工为保证生产工作效率,监督人员执行监督工作时受约束等,诸多问题使一些内部监督制度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6 优化措施

6.1 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企业管理层应当提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意识,首先要引进高质量的管理人才,举办相关培训活动,召集企业管理人员开展主题讲座,宣传内部控制思想,使之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让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树立起内部控制意识。其次统一思想,优化内部控制,杜绝流于形式的内部控制措施,让内部控制系统真正服务于企业经营决策及利润获取,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6.2 健全风险应对机制

集约化生产企业在不同的业务流程、特定的产品园区、外部环境变化期间,甚至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评估,提高风险决策的科学性。企业状况是多变的,风险评估不能一劳永逸,风险部门应当在不同阶段梳理企业运营情况,对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优化调整风险应对方案,及时规避风险,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6.3 提高内部信息沟通效率

增加企业内部信息沟通的途径,企业制定的各项决策、战略规划等信息都需要及时做好传递工作,确保企业内部的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应执行者的手中。利用网络构建多个信息传递渠道,让企业的内部控制要求得到及时传递,拓展企业信息传递的途径,对各部门信息的公开,有利于确保各层级人员主动配合工作。另外,高层管理者与基层员工的沟通、不同产业区之间的沟通等工作也要得到重视,虽然各部门分管不同的工作,在保证职责分离的前提下,需要建立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跨级员工之间的交流通道。

6.4 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

集约化生产企业涉及产品原料提供、生产、营销全链条,不应只将精力集中在产品质量的监督,还要对各部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公司计划执行情况、管理者的工作作风和廉政建设、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和效果等进行监督与检查。一要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目标,定期对内部控制完成情况进行监督评价。二要借助内部审计这一重要举措保障内部监督得到有效实施。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与外部审计共同构成监督企业的架构。内部审计不仅包括企业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的审计,还涉及业务的其他层面———营销、采购、工程、设计、生产等环节,对这些环节进行审计,能够发挥其监督作用。三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岗位,加强监督人员的素质建设与职业道德建设,可通过岗位流调保障监督人员的独立性,规范内部监督人员的行为,加大监督执行力度。

猜你喜欢
集约化园区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秋季蔬菜集约化育苗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基于集约化的电费电价管理措施探析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探究县供电企业财务集约化实践分析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