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新闻传播策略研究
——以抗疫新闻为例

2023-03-22 09:45王利平张玲
新闻世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抗疫新冠

○王利平 张玲

一、数据新闻概述

大数据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新闻的生产过程,对新闻报道角度、新闻内容的呈现以及新闻分发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数据新闻便是在大数据的技术背景下所产生的一种新型报道形态和新闻报道方式。数据新闻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利用挖掘和分析技术,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新闻内容最终的呈现多采用可视化的报道方式,描述新闻事实、预测新闻走向、个性化信息定制是数据新闻的主要功能。

2019 年末新冠疫情暴发,作为全球极其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无论国内媒体还是国外媒体都对其进行了大量报道,其中数据新闻依靠自身的优势成为报道疫情相关新闻的主力军。数据新闻与其它传统的新闻报道相比,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优势。首先,数据新闻可以对事件的发展过程进行动态直观地展现。例如疫情防控期间,“丁香医生”公众号所制作的疫情动态播报栏目,不仅直观再现了疫情的变化过程,还展现了疫情的变化趋势,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很大帮助。其次,数据新闻最终呈现的是丰富多元的可视化信息,这种叙事模式增强了内容的透明度和易读性,具有高度的互文性、动态性、参与性,并且是一种开放结构,接受者可以解读出不同的意义。[1]

但是,我国数据新闻的发展速度较缓慢,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新冠疫情下的数据新闻传播也存在着如传播内容同质化、传播路径单一、受众面狭隘、隐私泄露、数据监管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也影响和制约着我国数据新闻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在新冠疫情背景下,需要充分发挥数据新闻的优势,突破困境,更好地服务公众。

二、数据新闻的传播特点——以抗疫新闻为例

(一)报道及时准确

疫情变化之快往往让人措手不及,确诊病例、行动轨迹等都需要密切关注。数据新闻凭借着自身的技术优势,可以比传统媒体更快、更迅速地报道疫情情况。按照传统媒体的生产流程,在新一轮疫情出现后,媒体往往会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收集相关信息,比如确诊者、密接者、行动轨迹等情况,经核实后再刊发告知社会公众。在经过这一系列流程之后,疫情可能又出现新的情况,使得新闻报道缺乏时效性。而数据新闻凭借大数据背景,利用数据统计分析技术,可以从后台直接获取相关数据信息。抗疫数据新闻不仅报道确诊人数,还包括病人的性别、年龄段、身体状况、密接区域等详细信息。疫情暴发之后,抗疫新闻可以及时准确地公布公众所关心的信息。同时,数据新闻也可以让公众及时了解国内外的疫情变化趋势。订阅号“丁香园”疫情动态一栏每天都及时更新疫情信息,其中包括疫情数据资料以及传统媒体无法及时做到的疫情动态实时播报。澎湃“美数课”刊发的文章《本轮疫情如何蔓延至10 省份17 城?》,向公众及时介绍了本轮疫情出现的原因、所涉及地区的防疫政策以及出行所需的隔离、核酸检测等要求,及时为公众提供信息,方便公众的日常生活以及对疫情最新状况的掌握。

(二)内容可视化呈现

内容可视化呈现是抗疫数据新闻的一个主要特点。内容可视化呈现主要是指在新闻报道中以数据为中心,多使用动态图表、动态地图、关系图等呈现方式表现数据背后蕴含的关系,让数据所包含的信息或内容更加浅显易懂,使抽象的数据变得具体生动,契合当下公众的阅读习惯。以往的传统媒体在进行报道时,多采用多段式文字,配以简单的图片。枯燥无味的数字很难吸引公众的注意,导致新闻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抗疫数据新闻充分利用可视化呈现这个特点,在描述疫情变化、行动轨迹、变化趋势等时,多采用疫情实时动态变化图和新增人数对比图等,使公众可以更加详细准确地了解疫情的变化趋势。澎湃“美数课”刊发的文章《5 个月的时间,奥密克戎如何席卷全球?》,通过可视化手段观察奥密克戎席卷全球的过程,探究奥密克戎的变异历史,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精美的对比图表,帮助公众了解认识奥密克戎以及其发展过程。“回形针”刊发的《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利用数据视频的形式,向公众详细地科普了新冠肺炎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科学防护,作品中运用了可视化量表向受众展示何种口罩的防护力度最强,对湖北疫情形势动态展现的动画效果堪称点睛之笔。

(三)传播渠道丰富

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5G 技术的发展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移动端逐渐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媒体创建新媒体中心,建立“两微一端”。例如,澎湃新闻创立微信订阅号澎湃“美数课”,发布和制作数据新闻。在疫情时期,澎湃“美数课”和网易“数读”等订阅号创建疫情专栏,发布疫情动态与变化趋势。受众在移动端阅读之后,再通过转发实现新闻报道的裂变式传播。抗疫数据新闻借用新媒体传播矩阵,传播渠道变得更加丰富立体。订阅号澎湃“美数课”和网易“数读”的抗疫数据新闻的转发、点赞、评论均已超过亿次,在其他平台上的传播也过万。

三、数据新闻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以抗疫新闻为例

(一)从业人员数据素养偏低,数据处理能力较弱

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从以往的人工写稿逐渐开始与技术相结合,但部分新闻从业人员面对新闻的来源、新闻需要展现的数据信息往往不加以辨别,过于依赖算法。有的新闻从业人员在入职前并没有接受过相关课程的培训,数据素养良莠不齐。抗疫新闻也逐渐暴露出数据新闻传播中人才缺乏的弊端。新闻从业人员自身数据素养偏低,面对数据往往照搬发布,缺乏主动使用大数据的能动性。在数据处理方面,相关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技能,数据处理能力较弱,只停留在数据表层,无法真正展现出数据所蕴含的趋势。

(二)传播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人文关怀

数据新闻并不只是简单的数字堆砌,重点应是报道数据背后的关系。但抗疫数据新闻更多的是围绕数据本身进行报道,比如某某地区确诊新增人数、无症状感染者人数等,发布者将这些数据进行一一列举,导致各平台传播的内容同质化严重。同时,新闻报道不应该被冷冰冰的数据所占据,人文关怀是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尤其是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具有人文关怀的内容更能安抚公众情绪,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目前来说,我们所看到的抗疫数据新闻更多的是一连串的数字,例如“xx 省份捐献物资多少万元、口罩多少包”,充满关怀的物资捐赠被掩盖在冰冷的数字之下。在抗疫新闻报道的初期,各家媒体争相抢报相关数据,争夺受众注意力,增加浏览量。受众在阅读完一系列的数据之后并没有分享的欲望,无法引发受众共情。

(三)数据共享程度低,隐私泄露风险激增

数据的开放和共享是数据新闻生产的基础,与国外相比我国数据的共享程度偏低。因此,如何获得更加真实可靠权威的数据源成为了创作数据新闻的头等难题。目前,我国所开放的数据源类型、种类单一,某些领域往往是空白数据。同时,政府和企业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往往会滞后公开数据信息,这也导致了部分新闻缺乏时效性,滞后的数据不能有力支撑该数据新闻报道。

抗疫数据新闻要将新闻呈现得更加真实准确,除了公开的信息共享的数据库之外,还需要采集更多信息,这也就意味着隐私泄露的风险激增。比如之前出行需要扫场所码,在科学抗疫的同时也增加了隐私泄露的风险。例如,2020年成都新冠确诊患者赵女士在疫情防控平台发布行程轨迹之后,与疫情无关的赵某的真实姓名、亲朋好友、手机号码等隐私信息全都被公布在网上,造成了当事人的私人信息泄露,导致当事人被追踪、骚扰。

四、数据新闻的传播策略

(一)培养复合型人才,构建专业团队

目前我国数据新闻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偏低,相应的人力资源缺口也很大。为了弥补我国数据新闻领域人才缺失问题,越来越多的高校及媒体意识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新闻与传播专业除了应加强学生本学科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应注重学生的技术能力培养,使其充分理解并能够运用大数据相关技术,例如VR、AR、人工智能等,让数据新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相融合。

构建专业的数据新闻团队逐渐成为各大媒体的共识,每一条成功的数据新闻背后都是工作人员的付出。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从前期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到后期的稿件成文、图片、视频创作以及新闻报道发布后的反馈获取,这一系列工作流程都需要由专业新闻团队完成。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数据新闻发布者,像澎湃“美数课”、财新网“数字说”等,他们背后都拥有自己的专业数据新闻团队。因此,构建专业的新闻团队可以更好地促进数据新闻的生产与报道。

(二)丰富内容生产,加强人文关怀

抗疫数据新闻的前期报道中内容多为数据的罗列,大多数平台发布的都是疫情的变化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受众会对这些同类的内容产生疲惫感,也达不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抗疫数据新闻的内容生产应从多维度出发,时间空间多维度立体化,生产的内容越丰富,对受众吸引力便越高,传播效果越好。

新闻报道不应被数据所支配,数据本身是冷冰冰的不带有情感色彩的,但是生产者可以为数据穿上温情的外衣。新闻报道中对人文关怀的体现,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体地位与主观能动性。在新冠疫情这个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新闻媒体的报道更不能漠视对人的关怀。财新网的作品《新冠逝者:献给疫情中离去的生命》用上千条死亡数据搭建成一座纪念馆,读者可以通过检索和点击花瓣了解每一位逝者的生平经历,每片花瓣承载的真实故事和由其组成的花雨令人动容和感慨。[2]

(三)开放数据共享,加强数据监管

我国的数据开放程度低,新闻媒体对于疫情数据的获取处于被动地位。此外,我国数据库公开的数据大都具有一定的延迟性。提高数据共享程度有利于确保新闻来源的准确性与权威性,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在疫情暴发初期,澎湃“美数课”将自己收集的疫情防控信息通过石墨文档公开,虽力量较小但也为疫情做出了贡献。数据新闻在疫情期间发挥重要作用的前提是有足够的数据资源,而开放数据共享是其重要的一步。

疫情之下,数据共享程度正在逐渐变高,信息收集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隐私泄露问题正在威胁着社会正常运转。解决信息泄露、隐私侵犯问题,最有效措施便是加强数据监管。对于与疫情无关的个人隐私数据信息,收集的时候既要做到透明公正,又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避免侵犯到他人的合法权益。[3]

结语

数据新闻依托大数据技术创新了新闻生产与报道形式,为我国的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我国数据新闻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抗疫数据新闻在传播中还存在着人才不足、隐私泄露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影响了数据新闻的健康发展。随着大数据在生活中的普及与应用,数据新闻凭借自身优势未来也会被应用于多种场景,培养复合型人才、丰富内容生产、开放数据共享并进行数据监管等对数据新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注释:

[1]林溪声.数据新闻生产的常态化趋势及其限度[J].新闻爱好者,2018(02):35-38.

[2]张敏.公共卫生事件数据新闻报道现状与优化[D].南昌大学,2021.

[3]史文雄.智媒时代数据新闻发展与反思[J].新闻传播,2020(19):41-42.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抗疫新冠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聚焦新冠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