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深处寻访百岁寿星

2023-03-22 13:56麦保红
养生月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老顽童老娘泰山

◎麦保红

老早就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泰山后面有一个小脚老太太,每年四月初六那天一大早就出门,翻山越岭走小半天山路,去给自己的老娘过生日,别人问她老娘多大年纪了,她就说九十九了(当地风俗,一百岁是个“驴年纪”,人们忌讳活成驴,所以不说一百,只说九十九)。好多年了一直是九十九,每年过完生日回来,都听她高高兴兴地说老娘身子很好,很硬朗。时间一年年过去,老太太年事已高,这一次是拄着拐棍去的,可却是哭着回来的,年近九十的人,一路抽抽搭搭委屈得跟小孩子似的。路上人见了问她怎么了,是不是老娘身体不好了?但她却说是因为自己被老娘打了,又问为什么打她,她说,俺娘一见我就骂上了:“我还没拄棍子呢,你年纪轻轻的拄什么棍子啊!”

这是从泰山北麓的下港传出来的故事。下港以山货闻名,也流传着许多长寿老人的故事,诸如此类有好多。本来以为像这样的故事多少有些人们附会的成分,听了之后总是哈哈一笑就过去了。今年夏天,朋友们相约去下港避暑,说那里地处深山,海拔又高,是避暑纳凉的好地方,因为对长寿老人的故事感兴趣,所以欣然前往。

下港地处深山,外来人很少,我们一行自然引人注目,见我打探当地的事,就围上来几个人。于是我问起本文开头那个我听到过的故事,当地人说确有其事,就是崮山村的李老太太,她母亲高寿,据后人推算活到120 多岁,李老太自己也活到94 岁寿终正寝,去世前还下地劳动呢。

在一位热心人的指点下,我去探访了以长生泉闻名的朱家峪村。刚过了河,看到路边地里有位老人正在干活,面色红润,须发皆白,看上去七十多岁的样子,我上前寒暄几句后直奔主题,问道:“大爷您今年七十几了?”老人一听,笑了好一阵,眉眼都笑成了一团,乐得跟个孩子似的:“七十几?九十了,我今年整九十。”我一听又惊又喜:我正要找长寿老人,眼前不就是一个吗?我禁不住问他为什么这么大年纪了还干活。他反问我:“不干活干嘛?干活长力气,吃东西还香,人也年轻啊。”我说老人不像九十岁的样子,老人说山里人年轻的时候晒得漆黑显老,等到真老了,红扑扑的脸又年轻了,还给了我一段顺口溜:“能干活、能吃饭,生活好、脸面好,一霎半霎死不了。”

刚进下港就遇到一位健康快乐、出口成章的高寿老人,我觉得自己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干脆蹲在地头跟老人攀谈起来。

老人名叫徐兆梓,祖祖辈辈就住在朱家峪村、长生泉边。徐大爷一生务农,他说的整九十是虚岁,说来今年他应当是89 周岁。老人除了背稍微有点驼,显出岁月的痕迹,眼不花、耳不聋,很健谈,而且非常乐观,笑口常开,俏皮话一套一套的,几句话就能逗得人哈哈大笑一场,不知不觉半天就过去了。

徐大爷讲他年轻时怎么挨饿、吃不饱,再谈到如今的生活,真是蒸蒸日上。他还讲起当年怎么给八路军站岗、送信的事,把当时提心吊胆送信的经历也讲得妙趣横生。

徐大爷人缘特别好,地里干活的人见我们谈得热闹,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讲他年轻时的故事,并一个劲地怂恿他:“唱一段,扭一个!”原来,老人年轻时是村里的活跃分子,逢年过节扭秧歌、踩高跷都少不了他,平时爱说爱唱,遇到什么都会即兴发挥,张口就能唱一段。也许是因为当着外人的面,徐大爷坚决不肯表演,涨红了脸,一个劲地摆手:“不行,不行,腰都弯了,也不嫌丑!”

但是,谈到得意之处他就把“嫌丑”忘了。人们说以前徐大爷家有个宝,是两棵老辈人传下来的金桂,至少得两百多年了,桂花治口疮有特效,平时街坊四邻常到他家去求药。当地也有卖桂花的,一小把三四块钱,但徐大爷不收钱,免费送给街坊,他说比起钱来,人情更贵。说着说着老人来了兴致,拄着锄把拖着长腔摇头晃脑唱了起来:“与人方便——自己好,换成票子——也花不了!”唱完了又涨红了脸,连说让城里来的人笑话了。

随后,老人领我们去儿子家,看他那棵两百多年的金桂,树上今年的新花已经打朵了,老人站在花前挺直了微驼的背:“给我照个相吧,看看我和这棵树谁站得直、谁活得长。”接着老人又领我们去探望下港村一百多岁的张奶奶,他说张奶奶18年前就说自己“九十九”了,直到现在还是“九十九”。一见张奶奶,她就问徐大爷大人孩子都好吧?徐大爷在她耳边说:“大人孩子都好,挣的票子花不了。咱是长生不老,越过越好!”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趁机抢拍了一张照片。

忽然,老人像想起了什么,不再言语。旁边的人告诉我:今天老人有心事,他说过要早点干完了活去迎自己的老伴。徐大爷的老伴今年83 岁,到二十里外走娘家去了。二老一生和睦,夫妻恩爱,谁也离不了谁,离不了自己的家,不管出门干什么,早晚都得赶回来。算好了大娘该回来了,徐大爷得到半路上迎她去。

徐大爷走后,人们又讲了许多他的故事。徐大爷两口子心地善良,乐善好施,就在前几年,还把名声在外的长生泉修缮过。他们还讲老两口一辈子形影不离,一起担水,一起赶集,一个挑子都是两人你一程我一程换着担,走着走着大爷就会扭上两步,瓷悠悠的。老两口还有个习惯,每年九九重阳都要去拜山,一早坐车到大津口然后走沿北路上山,天黑再赶回来。徒步上下泰山怕有六十里山路,走这一趟身板得赛过年轻人了。

我问人们这一带长寿老人多不多,回答说在这个地方“七十多岁是整劳力,八十岁上坡的不稀奇,九十岁照样能下地”。人们还热心地帮我分析这里长寿老人多的原因,这里民风淳朴、邻里关系和睦,崇尚节俭、生活朴素简单,比如徐大爷就不沾烟酒,以吃素、吃粗粮为主。同时,这里的人尤其是长寿老人都有一份散淡心境,对钱看得比较淡。曾经有人出一千块钱买徐大爷那棵两百多年的金桂,但他拒绝了,把树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他说要一些钱没用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钱买不来家和,无欲无求心自宽,快快乐乐到百年。

然后,街坊们又向我介绍起几位长者老人。陈寺峪有个九十三岁的李光岱,至今还放着一群羊,一出去就是一整天。吃什么?买块锅饼带上就是一天的饭,再从集上买块咸鱼,也不煎也不炸,啃锅饼就咸鱼,喝山里的泉水,一年到头都这样,没听说过他生病吃药闹肚子。王昌河前年才过世,活到94岁,照样下地干活,从来不吃药,感冒了就到地里晒太阳,晒晒就好了。上黄芩一个八十多的老头,姓李,几个儿子都孝顺,不让他下地不让他上山,他可好,自己背着个布袋转悠着到处拾破烂去,他的孩子嫌丑不叫他拾,急得他哭,就和儿子打仗……

我越听越有趣,忍不住笑了起来。从这些老人身上我想起了金庸笔下的老顽童周伯通,而这几位老人分明是“老顽童之泰山版”:有赶着一群山羊翻山越岭的,有躺在地里晒太阳治病的,有驼着背扭秧歌的,还有为不能拾荒哭的。他们都跟金大侠笔下的老顽童一样,胸无城府,少有心机,一生坦荡自然,是大地之子,是这片山川之子,我想,所谓“赤子情怀”指的应该就是这样的人。这里的老人没有得癌症的,也极少得这样那样的老年病、现代病,他们往往是前几天还下地呢,忽然有一天一口气上不来就“过去”了,或者是在熟睡中告别一切,从容安详地离去。他们降生在这个得天独厚的地方,从他们一出生,他们的生命就是这山的一部分,同样这山也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从生到死,不能分离。他们就像山间枝头野生的果子一样,在日月风霜雨露之下,完成他们生命的全过程,健康快乐得享天年,寿终正寝,就像一颗熟透的果子一样回归自然。他们一生简单、一生俭朴,也一生健康快乐,因其简单而达到红尘中人难以效仿的一种境界。

猜你喜欢
老顽童老娘泰山
做个老顽童 健康更年轻
泰山之行
“老顽童”孙老师
泰山日出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老娘真的是汉子
老娘真的是汉子
老娘真的是汉子
老顽童牛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