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知多少

2023-03-22 13:56王小衡
养生月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诱发电位脑干肌张力

◎王小衡

所谓脑性瘫痪(脑瘫)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 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换句话说,凡因脑皮质功能区病变引起的瘫痪称为脑瘫,其发病率国外报道为1.5‰~5.0‰,国内报道为2.7‰,本病基本上为非遗传性,这些患儿多伴有运动功能障碍,以及听觉、语言、智力等方面的障碍。

案例

退休工人张师傅的孙子鹏鹏系巨大儿,出生体重为4 公斤,现在已满百天,平时吃奶少,逗引他也很少笑,体重增长缓慢,而且晚上老是啼哭不安。最近张师傅发现隔壁邻居李奶奶的孙子(比他家的还小半个月)都能抬头了,而自己的孙子却不能抬头。次日带孩子求诊于市儿童医院,专家从病史中了解到,孩子是在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由于胎儿大,母亲难产,孩子落地时无哭声(医学上称为新生儿窒息),现场复苏成功后,转入新生儿科抢救1 周才脱险回家。这次体检发现,该患儿生长发育尚可,头竖不起,四肢肌张力增高。随后孩子经做头颅CT检查,结果提示:脑瘫改变,最后诊断为脑性瘫痪。孩子收入脑瘫康复科住院治疗一段时间,身体各系统功能有所恢复,目前仍在门诊随访中。

解析

许多研究表明,脑瘫的发病因素很多且复杂,出生时缺氧窒息、出生后严重感染、脑外伤和高胆红素血症(核黄疸)及早产未成熟儿为其主要病因。相关研究证实,婴儿出生体重越低,脑瘫发生率越高。现有资料显示,正常出生体重148599 例,发生脑瘫125 例,脑瘫患病率0.84‰,低出生体重(≤2500 克)1450 例,发生脑瘫61 例,脑瘫患病率42.07‰。

临床儿科发现,脑瘫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症状在婴儿期(1 岁内)出现,其临床症状按生理学特点可分为痉挛性瘫痪(占全部病人的75%)、手足徐动性瘫痪、共济失调和混合型。按瘫痪部位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单瘫、偏瘫、双肢瘫和四肢瘫等。痉挛性瘫痪的婴儿在早期可能表现出躯干与肌张力低下,但深反射活跃。逐渐表现出下肢伸肌和内收肌张力增高或低下。哭闹或站立时双下肢呈痉挛性伸直或内收;学会走路时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或马蹄足内翻。四肢瘫的婴儿在起初可能肌张力增高或低下,肌张力低下者大多在6 个月至1 岁时逐渐出现痉挛现象。手足徐动性瘫痪(占病人20%的比例),患儿多有肌张力低下、抬头无力、喂养困难等症状,常表现无目的、不自主动作,舌伸出口外及流涎、手足徐动或呈舞蹈样,这些动作在睡眠时消失。

如何早期发现脑瘫

众所周知,本病早期诊断(在生后6 个月内,若能在3 个月内发现则称超早期诊断)对提供及早干预和良好预后是非常重要的。大量临床资料分析显示,下列几种情况高度提示脑瘫的可能性:

1.母亲习惯性流产史。绝大多数为低体重(出生体重低于2500 克)早产儿。

2.出生时多有新儿窒息缺氧史,出生患过颅内出血、胆红素脑病或有惊厥等脑损伤病史。

3.婴儿出生后喂养困难,平时吃奶少,容易激动或受惊,晚上睡不安稳或不停地哭啼。生长发育迟缓,同时伴有绷足、反关节动作等症状。

4.孩子自主运动少,长到3个月时不能抬头(头下垂);6 个月大时不能独坐,扶成坐位时仍向后倾倒或明显拱背;7~8 个月还不会爬。发育正常的孩子通常3 个月抬头,6 个月会坐,8 个月会爬。

5.给婴儿穿衣很难将手臂插入衣袖中,仰卧位时双下肢伸直,两腿交叉呈剪刀状;换尿布时难以将大腿外展;洗澡时不易将拳头掰开;当下肢刚触及浴盆边或水时,全身即僵硬呈角弓反张姿势。

6.做拥抱反射(正常新生儿对突然用力敲击桌子可发生拥抱动作,表现为躯干强直、两臂外展伸直,继而屈曲到胸前,呈拥抱状,生后3 个月此反射消失)仍不消失。

一旦疑诊为脑性瘫痪,家长应带孩子在满月、3 个月、半岁时上医院请小儿科医生检查。有条件应早做头部CT 或头部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据观察,脑瘫患儿在早期结合临床进行CT 检查,对确定诊断有实际意义的,能为脑瘫的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据国内报道,脑瘫的CT 异常率在44%~92%,可能由不同病因损伤脑组织造成不同的脑CT 改变或是由被检查者诊断标准不同造成。CT 改变包括不同程度的脑室扩大,脑萎缩等,提供了有关大脑形态学改变的资料,进而影响到人们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是近些年应用于儿科临床的一项检查方法,主要反映脑干功能变化,为脑干等部位病变提供客观依据,利用脑干诱发电位听路(听力)损害作早期诊断。部分患儿做双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中发现双侧上下肢诱发电位均有异常。可以这样说,早做头颅CT 和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有助于及早明确诊断,进而到正规医院接受综合康复治疗。

早期治疗预后好

1.认识脑瘫后遗症,帮助家长度过“心坎”

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无法接受孩子脑瘫的现实,难过“心坎”,没有及时积极为孩子治疗,而是选择逃避,导致诸多脑瘫患儿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有鉴于此,专家们指出,患儿家长一定要面对现实,尽早积极为孩子进行治疗。据专家观察,脑瘫患儿只要早期诊断(在孩子满100天内),及时合理治疗(在孩子半岁内),绝大多数预后良好,这些孩子当中约有3/4 患儿智力恢复正常,成年后有望接近正常人水平,后遗症很少;如果超过6 个月才开始治疗则预后不良,后遗症较多,脑瘫的主要后遗症有智力低下(30%~50%)、惊厥、癫痫(25%~50%)、视力异常(如斜视、弱视、眼球震颤等达50%)、听力减退(10%~15%)、语言障碍、认知和行为异常等,从而造成治疗困难重重。现举例说明:曹毛毛出生在市内一家综合性医院,当时因胎儿脐带绕颈3 圈导致出生时中度窒息,现场复苏成功,后转新生儿科进一步抢救,生后5 天做头颅CT 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经住院综合康复治疗10 天出院。家长听从医生建议,孩子于2 个月大时转省儿童医院脑瘫科连续治疗6 个月,现患儿已3 岁,生长发育和智力均在正常水平。而现实中也有不少案例,因误诊而耽误最佳治疗时间,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均明显落后于正常同龄儿童水平。

2.综合康复治疗——脑瘫患儿必经之路

综合康复治疗是通过各项措施显著增加患儿的大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代谢功能,促进脑功能的部分代偿或完全代偿;主要目的是促进各系统功能的恢复和正常发育,纠正异常姿势,减轻其伤残程度。

(1)加强教育:主要是对患儿父母进行教育,增强其信心,配合医生对患儿加强语言训练、改善智力和功能。

(2)高压氧治疗:主要用于本病早中期治疗,一般10 天为1疗程,共3~4 个疗程就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3)某些药物治疗如维生素C、维生素E、脑活素和胞二磷胆碱等,可以明显改善脑供血量,促进受损脑细胞功能恢复,但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选用。

(4)功能锻炼:配合理疗、体疗、针灸、按摩、夹板等治疗以及心理训练,帮助和改善姿势、步态和功能。痉挛型以物理康复训练治疗为主。国内儿科界对针灸治疗脑瘫前景看好,累积病例多,疗效较显著。

猜你喜欢
诱发电位脑干肌张力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115例急性脑干出血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分析
听觉诱发电位在法医学上的应用价值
基于CNN算法的稳态体感诱发电位的特征识别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脑诱发电位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
6岁以内孤独症儿童听性脑干反应特征分析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颅内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