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心理疏导实效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2023-03-22 15:17蒋宇宸周永垒
政工学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求助者官兵心理

蒋宇宸 周永垒

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疏导在解决官兵心理问题、缓解精神压力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个别基层单位在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时仍然存在不深入、不充分、不到位等问题,致使心理疏导的过程流于形式、目标难以实现、效果不如人意。“一线带兵人”要想抓住心理问题症结,打开官兵思想顽结,促成意志品质凝结,需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角色定位上的“主”与“次”

开展心理疏导时,帮助者常常处于主导地位,求助者往往位于从属地位,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身角色定位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疏导关系,为后续心理疏导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要善用干部身份,积极主动,为所当为。大家要在平时主动培养良好的官兵关系,做到知兵爱兵,尊兵育兵。不仅要对战士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身体状况等重要信息做到心中有数,还要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他们在工作、生活、学习、训练中的细微变化,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此外,在疏导过程中,政工干部要抱定帮助者的心态,积极作为,主动出击,与求助者深度共情,走进对方精神世界的伤心之地、痛苦之地、难过之地,与他共同体验、共同感受、共同面对,引导对方逐步解决心理问题,实现自我成长。切忌以上级的姿态对求助者下命令、提要求,更不能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官架子”,认为战士的心理问题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否则,“善用”就会变成“滥用”,“主导”就会变成“主宰”。

二是要巧抓地位转化,退居其次,静观其变。开展心理疏导时,帮助者的主导地位和求助者的从属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指导员主动找到近期心神不宁的新兵小张,一开始,小张只是简单地回答说自己因为体能考核未达标而产生了焦虑情绪。细心的指导员并没有“善罢甘休”,而是慢慢引导和鼓励对方。随后,小张敞开心扉,如释重负地说起了自己的童年经历,一口气讲了半个小时。原来,自己在小学时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总是受到班里同学的嘲笑,他便从内心深处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这个案例中,指导员将小张推到了主导者的位置上,自己则是在一旁耐心倾听,冷静分析,发现了小张焦虑情绪的背后是长久以来的自卑情结,而不仅仅是考核未达标这一浅层原因。心理疏导者要辩证地看待双方地位的主次关系,巧妙地抓住转化时机,鼓励对方多说,全力支持对方渴望暂时占据主导的意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求助者自行决定于何时、何地,以何种形式、何种方法开展心理疏导。

二、原则立场上的“刚”与“柔”

一方面,心理疏导属于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范畴,无法做到心理咨询所提倡的价值中立,即对来访者的任何想法都可以不带立场、不加批判地包容和接受。另一方面,心理疏导建立在心理学的方法和原理基础之上,要求尊重个体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和遵循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心理疏导的目的和手段有时会起冲突,应该坚持怎样的原则立场,如何做到“刚柔并重,严慈相济”,考验的是心理疏导者开展工作的技术和艺术。

一是要讲担当,在大是大非、底线问题上要“刚”。“一线带兵人”要守好政治底线,把好官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并非完全独立、互不影响。思想问题以心理活动为基础,心理问题同样包含思想成分的要素。心理疏导者要擦亮双眼、明察秋毫、洞若观火,对官兵表现出的思想问题,要坚定予以指出,该拽袖子拽袖子,该咬耳朵咬耳朵,该拍肩膀拍肩膀,不要怕拒绝对方,不能怕得罪对方,不用怕冒犯对方。任何情况下都要知底线、筑底线、守底线,对于重大原则性问题更是要旗帜鲜明地摆出自己的政治立场,绝不能畏畏缩缩,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一个自身作风不正、立场摇摆的心理疏导者,又怎能为官兵培塑起积极向上、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呢?

二是要讲策略,在方式方法、工作态度上要“柔”。心理疏导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沟通。要体现一个“真”,真心实意从帮助对方的角度出发;要常思一个“诚”,诚实客观地回应求助者。坚持原则和立场的同时也要讲究策略,否则就会冷冰冰地拒人于千里之外。大家都知道心理疏导中的保密不适用原则。例如,当求助者存在明显的自伤或者伤人意图时,要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然而,在实际操作层面,保密不适用原则通常会将心理疏导者推向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窘境。向上报告,意味着你“辜负”了对方的信任;替他隐瞒,又破坏了这一原则。应该如何处理这个“烫手的山芋”呢?可以采取如下方式进行回应:“我十分感激你的信任,将这个秘密托付与我。同时,我也要说一声抱歉,我需要将你的情况汇报给你的上级。如果可以的话,请告诉我你愿意和哪位领导进行沟通。”让求助者自行决定的做法给予了对方选择权,既守住了原则,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真情和尊重,有助于求助者放下思想包袱,化解心理冲突。

三、精神状态上的“紧”与“松”

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时,心理疏导者对自己、对求助官兵、对疏导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既富有设想又面临未知,既饱含期待又充满不安。如何调整心态,处理好“紧张”与“松弛”的关系,显得格外重要。

一是要纠正错误观念,理性看待压力。作为心理疏导者,面对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时,总感到“压力山大”。“我真的能帮到他吗?”“我在他眼中是一种怎样的形象?”“刚刚那句话会不会给他造成二次伤害?”在不断拷问自己的过程中,有的同志会体验到大脑一片空白的紧张感,越是想要集中注意力,从“蛛丝马迹”中找到线索,越是无法进行正常的思考和决策。其实,这是对压力和紧张产生的不合理认知而导致的。“铁人”王进喜曾说:“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压力会带来焦虑,也会带来动力。心理学上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问题解决。压力作为调节动机水平的“指挥棒”和“风向标”,能够起到唤醒动力、激发斗志的作用。因此,各位战友要正确看待压力带来的紧张感,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将压力转化为可控的动力,促使疏导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二是要掌握实践技能,从容应对挑战。心理疏导工作是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要求疏导者始终保持“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的终身学习热情,要“进得百家门,听得百家言,吃得百家饭”。不断丰富自己的“武器库”和“弹药库”,做到既了解传统心理学的理论流派观点,也掌握现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做到游刃有余,化解心理危机时做到临危不乱。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要谨防“矫枉过正,外紧内松”的倾向。有的同志恨不得将所有疏导方法都一股脑用上,一会是行为疗法、系统脱敏,一会又是心理分析、躺椅催眠,表面上看起来风风火火,实际却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真正的“松”是对求助者负责的“松”,是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的“松”。

四、方法技巧上的“显”与“隐”

心理疏导方法多样、手段众多。把握好“会谈技术”这一显性技巧和“肢体动作”等隐性技巧之间的关系,是心理疏导者的必修课,是解决问题、促进成长的保证。

一是要双管齐下,形成合力。前来寻求帮助的官兵往往是遭遇了自己承受能力之外的打击,他们正处于心理的脆弱期、生理的疲劳期、神经的不应期、知觉的衰退期,想改变自身但又力不从心,想摆脱现状但又无能为力,非常渴望得到专业人士的指点和帮助。作为心理疏导者,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对方记在心里、看在眼里,并对其产生深远影响。有的同志光“说”不“做”,将“会谈技术”运用得“天花乱坠”,却在求助者潸然泪下之时无动于衷。相反,有的同志光“做”不“说”,自始至终都保持一个开放的坐姿,摆出一副“来者不拒”的姿态,却在对方征求意见时避而不谈。一个合格的心理疏导者需要同时运用显性技巧和隐性技巧,既对症下药又体现关怀,既给出建议又流露温情。

二是要区分情况,灵活运用。“显”与“隐”的结合,要注重变通,可以根据官兵的思想状态、情绪波动、行为变化等外部线索,采取“一事一讨论”“一事一对策”“一事一解决”的思路,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而后再决定采取何种技术手段。尚处于理智状态、能听进他人劝导的求助者,要多“显”少“隐”,用好“解释”“指导”“提出忠告”等方法,并辅以适当的眼神交流,在传递信任、体谅、理解等态度的基础上促成对方改变认知。倘若求助者情绪激动,语无伦次,不知道如何表达内心痛苦,甚至处于情绪崩溃的边缘,疏导者此时应该多“隐”少“显”,使自己身体微微前倾,用点头等方式表示自己的注意,必要时可以通过拥抱、将手搭在对方肩膀上等行为对其进行安抚。待求助者冷静之后,再通过言语交流引导对方进行理性思考,帮助他克服心理恐惧,走出阴霾,拥抱阳光。

猜你喜欢
求助者官兵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拒绝的正确方式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都是生日礼物惹的祸
倪萍不厌其烦的一句话
心理案例论文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