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入警机制下警校生职业认同感问题研究
——以Z学院为例

2023-03-22 23:25夏云鹏王杰铭贝广智任朝新潘咏怡刘辰宇
法制博览 2023年5期
关键词:警校在校生认同感

夏云鹏 王杰铭 贝广智 任朝新 潘咏怡 刘辰宇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职业认同感是长期“认知—同化—内化—外化”的过程,即对所从事的行政执法工作的认可和接纳的程度,是内化于心的思想和外化于行的自觉。职业认同感的高低影响着工作的热情、行为的认知、工作的创新、角色的担当、使命的履行。2018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培养工作的意见》,为适应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队伍建设需求,健全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招录机制,为Z学院等16所司法院校提供政策,此意见的颁布为更多认同并有意向从事司法行政机关警察行业的学生提供便捷通道,为司法警察院校吸引了大量的优质生源,同时也为司法部门输送专业人才提供了政策支持。[1]

此政策颁布以来2019级至2021级涉警专业学生年均招生都在1300余人,这为司法行政部门人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现实情况是人们对司法行政人民警察(监狱民警、戒毒所民警为主体)认知存在偏见,进而影响着部分Z学院学生(以下简称“警校生”)对司法人民警察的职业认同感不高。学校对于在校生思想建设的现实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的在校生和从事司法行政警察行业毕业生的调查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合理科学的建议,为学校培养人才提供参考,为司法行政机关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一、调研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一)研究方法

笔者所在小组成立了调研团队,以问卷调研为主,个别访谈为辅。调查问卷基于当前司法行政类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学者此前制定的警察职业认同感量表综合分析,制定两份调查问卷,分别针对在校生与历届毕业生。问卷分为四部分:个人信息、政策态度与报考因素、职业认同感调查、培养建议。其中前两部分采用单选与多选方式进行,而对于职业认同感的调研,由于较为主观以及学生对于职业认同感概念外延认识模糊,难以给予明确的选项,对此采取5分量表法,分值越高表示越肯定,反之越否定,以减少主观不确定因素导致的误差。最后建议问题采取主观开放类作答,以获得警校生内心真实想法。

(二)研究对象

本次调研分别针对Z学院的在校生和历年毕业生。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与比例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142份,其中有效份数,毕业生2016~2017级126份,在校生2018级252份、2019级561份、2020级192份、2021级237份,男女比例4.3∶1,与学校招录男女比例基本相同。

(三)调研内容

调研问题设置策略针对在校生以思想认可度为主,外化行为为辅;针对毕业生行为外化、原因调查为主,思想内化为辅,此根据在校生未踏入工作领域,创造性较弱,毕业生接触层面高于在校生,其观点看法更能体现当下警校生职业认同感存在的现实问题而设定。两问卷针对相同问题,如司法行政警察地位认可度、个人价值的实现期望等,通过对比在校生与毕业生分析,二者形成数据差,可体现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便于问题的分析。针对开放类建议对策性问题,即对培育警校生职业认同感的建议,在校生建议更具有短期性,注重于当下个人发展,相比之下,毕业生提出的具有长远性、深度性,对于未来母校发展更有建设性意义。科学总结二者,为司法行政类院校培育人才,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

二、调研结果

经对比分析,毕业生与在校生在司法警察地位认可度方面相比有明显下降,由3.4分下降至2.7分,认可度可分为社会认可度与个人认可度,其中在社会上相较于其他人民警察,司法行政警察整体认可度偏低,在校生对司法行政机关的主要认识来源于书本理论知识,作为维护社会安定,改造罪犯的重要骨干力量,学生心中会产生强有力的使命感、责任感。但随着社会变化,阅历提升,从业积累一定经验,会有不同程度的思想变动。

依据数据进行对比,学校课程设置对培养职业认同感或成为司法行政机关警察是否起到帮助的问题,毕业生与在校生对比下降0.6,通过此问题与毕业生对策建议题目综合分析,下降的主要原因为理论学习重于实践学习、政策变化快于书本更新、工作强度大于思想准备。

据了解,自2019年开始,Z学院考生报名踊跃,录取分数线历年提高。根据调研91%的同学对便捷入警政策持积极态度,并表示此政策为成为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提供的诸多便利,但与调查问卷岗位选择题目对比,仅有52%的同学表示未来会只通过便捷入警政策选择职业岗位。报考人数众多,学生态度积极,岗位选择对比,是司法类院校存在的现实情况。显然,考生蜂拥而至的报名并不能与高度认同感相提并论。

三、警校在校生职业认同感不高以及从业后认同感下降的原因分析

(一)监所机关信息较为闭塞,社会整体认知亟待提高

提起监狱,人们便会想到“四面围墙”“暗无天日”,但事实并非如此,据调查,学生入校前长辈口述与媒体是获取司法行政机关信息的主要途径,分别占据56.4%、52.1%,但是长辈的口述往往会存在着滞后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便提出了“我们的监狱其实是学校,也是工厂,或者是农场”的工作方针,但由于当时信息传播受限,导致未能有效转变人们的观念。同时大陆拍摄的关于监狱方面的影视剧影响着那一代人的认知。人们的刻板印象、固有认知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监狱戒毒机关的性质决定了其固有的封闭性,存在“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这种现象,更是难以达到信息之间的有效传递。“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监狱、戒毒所尤为凸显,如2021年10月18日,J监狱外籍罪犯朱某健,利用收工时间,通过攀爬AB门雨棚翻至监墙,强行脱逃,一时间登上了各大主流媒体的热搜头条,大肆渲染监狱的不作为,监狱民警的渎职,恶劣、黑暗、暴政扭曲负面新闻与观点接踵而至;评价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一方面是罪犯的再犯罪率,据考证,我国的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约为10%,而国外则高达50%以上,这一优秀成绩却很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应对严峻状况提出“3*14”创新性工作制度,除了内部工作人员知晓外,社会人员却少有耳闻。与公安机关相比,可以说他们是在社会的阳光下维护治安,而司法行政机关却是在社会隐蔽的角落中维护社会稳定,人们看不见,听不到。“听风是雨”的现象仍需要政府社会共同努力加以改变。

(二)理论与实践存在鸿沟,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

不可否认,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不仅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监狱性质、环境、制度、管理、文化的重要来源,更是学生在未来实践工作的重要保障和基础。但是据调查,针对学校教育培养的主观题目中有近80%的毕业生表示,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存在明显鸿沟,在2019年之前,学校的主要监狱学课程开设院系仅在监狱学学院,其他院系则是选修课程,一方面此前政策尚未出台,人才培养目标尚未调整,另一方面监狱学科的师资力量有限,普及全校监狱学专业性知识有一定难度。教学软硬件尚处于重要的转型融合期,监狱学与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独立学科进行交叉融合,衍生出的罪犯教育学、狱政管理学、罪犯劳动组织与管理、罪犯改造心理学等学科也在不断完善发展中。

学生入职前对于工作环境、工作制度、工作薪资等抱有较高的期许,但在接触真实的工作时却出现了比较大的差距。当代青年人追求着“高期许”“高付出”“高回报”“高荣誉”,但在公务员行列薪资问题上并不是完全与工作量成正比,以A省某监狱为例,在监区的工作时间最高达到17小时,这与在校生对公务员行业的“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认知大相径庭,此现实情况,对怀抱着“高期望”的学生会带来不小的认同感冲击。

(三)外因影响志愿报考,培养氛围有待提升

高考填报志愿应是一个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选择的过程,但由于高三学生对社会认知浅薄,社会就业形势模糊,对社会职业一知半解,导致难以做出明确适合自己的报考选择,志愿填报易受到父母长辈的观点建议影响,外部因素对学生的报考一定程度上起到主导影响作用。同时,许多行业因客观因素影响面临较大发展压力,薪水缩减压力剧增,使得公务员行业在此次挑战中的优势得以彰显,人们对此行业关注度再次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鼓励学生填报享有公务员就业政策的各大院校。据调研,学生报考Z学院的原因,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家长>政策>自我>其他”,且仅有52%的学生表示是自我向往。诚然,在报考院校的过程中,学生个人对于未来职业的认同感是具有或然性与不确定性的,真正意向从事此行业的学生比例有待考量。

从学校人才培养氛围方面来讲,青年教师、辅导员群体不断壮大,保障师资力量充裕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根据政策制度的革新适时地调整管理引导学生方式,为人才培养氛围提供了保障。但据统计,只有不到二成的辅导员带领过享有便捷入警机制的学生,其他均未有过此工作经历,对入警机制的流程、要求,监所工作环境、制度等尚未有清晰的认识,导致很难在学生对于机制政策存在困惑时给予准确解答,影响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四、培养警校生职业认同感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校监”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学生综合实践工作能力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相继发布,各大院校先后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校监合作”成为当下司法类院校的重点发展方向。所谓“校监”人才培养合作机制,是指司法警官类院校与各省市自治区监狱建立的定点定向合作机制,让学生们“走出去”,即实地去监狱、戒毒所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同时将优秀民警“引进来”,将工作环境、制度等等传授于学生,将学习与监狱工作实践相结合,与监狱工作岗位紧密结合,使得学生对于监狱真实情况有更充分的认知。[2]

传统书本授课模式仅能通过理论层面进行认识,视听资料由于性质原因难以充分发挥辅助教育的作用,此培养机制能达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的良好教学效果。笔者对于此机制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合理考虑学生毕业去向。根据当下便捷入警机制,毕业生绝大多数选择的岗位是生源地所在省份的监狱、戒毒所,基于现状培养模式可与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对接合作,定点定向提供实训基地并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实习教学。但由于经济、政治、文化多方面的因素,致使各地监狱、戒毒所具有地域性、独特性等特征,所以合理考虑学生毕业去向更有利于人才培养。

2.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例如,在2022年联考面试选岗政审工作尚未结束时,已有数十名学生考取了B市监狱管理局、S市监狱管理局下属的多个监狱,并签订放弃协议书,表示不通过此联考进行选岗工作。针对这类明确表示就业去向的学生提供一定开放机制,申请去意向工作城市定点实训基地进行实习,熟悉理想岗位的工作环境,更有利于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培养。

3.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依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成为德法兼修、文武兼备的高素质监狱、戒毒所的应用型人才,应当根据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选择对应的教学课程,并且定期引进在基层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优秀民警,使警校生通过课上教学达到切身感受工作环境的效果,避免纸上谈兵的教学与管理。

“校监”人才培养合作机制,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各司法类院校应积极主动向监狱等机关提出邀约,制定未来合作规划,强化人才培养理念,提高警校生职业认同感。

(二)凝聚强化课程专业特色,提高学生专业素质能力

前文提到,学科交叉衍生出诸多学科,但依据监狱、戒毒所现状,许多理论知识存在严重时滞性,书本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差距悬殊。针对学生专业课程所使用的教学书籍,应保持与时俱进,适时进行更定修正。针对监狱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应保持齐头并进,凝聚突出学校专业特色,促进学生未来在教育罪犯、改造罪犯、疏导罪犯等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在校期间学习到的专业性知识,对未来工作奠定理论性基础,并对未来工作保持信心。针对于思政类课程,俗称的“马原”“毛概”“近现代史纲要”“形策”等,也要加强涉及当下监狱、戒毒所等司法行政机关工作现代化背景力度,介绍国家近些年对司法行政机关政策变化,使得学生切身感受到国家对于未来工作环境重视度不断提高,以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

在校生近90%享有便捷入警机制,但尚有学生对于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面对“考研/考公”“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等诸多人生道路上的抉择,让学生无比迷茫,针对于此笔者认为,就业指导教研室应当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重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适时定期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讲座,便捷入警机制讲座等等,鼓励拥有职业生涯规划证书的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同时开设关于警察职业伦理、警察哲学等相关课程,提高学生警察行业的认知层面。理想效果不言而喻,在学生无助迷茫之时,点亮一盏灯,照亮前方路,提升其职业认同感,当作为各教研室的共同目标。

(三)加强学校宣传力度,明确生源选拔标准

相较于公安院校,司法行政类院校认可度、存在感较低,学校应当加强招生宣传力度,同时带动司法行政工作岗位宣传,使得其重新拉近人们的关注视野,增强社会关注度。另外,由于各省市录取分数不一,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认同感参差不齐,面试考生标准尚未明确统一,笔者对此提出两点建议。

1.“两步走”宣传方针。“两步走”是指鼓励型和任务型两种宣传方式。学校有资源,“校监所”有素材,在符合各项规定下鼓励学生拍摄学校学习、实习经历等影视素材,为宣传工作打好基础。各大院校开展诸多社团志愿组织,校团委及各分团委下属组织都具有外出宣讲所要具备的硬性条件,与院校招生、就业指导处合作交流,在校期间定期外出开展讲座宣讲活动,针对当前就业环境,新职业与传统职业的冲击,便捷入警机制提供的优势便利,突出学校就业方向及前景。但受制于距离,司法警察类院校开设数量等问题,很难达到预期的宣传力度,任务型则可以很好地弥补此问题,较于高中、大学放假会早些,为此各省市同学推举形成宣讲团并进行任务指派,回到高中母校或居住地周边院校,并进行针对性的学校宣传以及司法行政岗位宣传。

2.建议将“职业认同感”纳入招生面试内容。招生把好“第一关”,教学才能系好“第一扣”,司法警察院校应当秉持“宁缺毋滥”的招生原则,招纳真正热爱向往警察行业的优秀考生。鉴于人民警察工作的特殊性质,将职业认同感的高低纳入学校招生标准势在必行。《人民警察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担任人民警察应具备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3]体检与体测成绩属于硬性指标,合格与否一锤定音,但面试具有一定弹性,大多省份对于考生的面试,仅停留在判断是否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面试问题关于未来职业认同方面涉及极少,单一性的问题很难评析其职业认同感的高低,建议安排组织心理学、管理学教师参与到学生面试工作中,系统分析、合理评析学生对于未来职业认同感的高低。综合考量考生的政治素养,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十六字总要求的重要工作,未来从事公务员工作,应具备一身正气,保持两袖清风,做好人民公仆,对于“当干部与发财”要有明确的认识,对警察职业要抱有敬畏之心。

五、结语

培养警校生职业认同感是一个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本文提出建设完善“校监”合作机制,强化课程专业特色,注重学生思想建设,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宣传力度,通过提高生源选拔标准等提高警校生职业认同感,但想要人们重新认识监所机关,提高全民的认同感,任重而道远,这需要师生、学校、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只争朝夕!

猜你喜欢
警校在校生认同感
数说高教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山西省普通高校在校生在籍学习证明
西藏警校技战术“一体化”教育训练模式创新研究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高职高专护理在校生升本现状调查及对策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护士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
中日警察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