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背景下商业银行法人风险贷款主观成因分析

2023-03-22 23:25
法制博览 2023年5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客户

潘 升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 100089

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不良贷款余额高达3.5万亿元,相比于2020年年初,增加了2816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信贷资产资质问题,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也有所提升,这也成为限制我国商业银行稳定发展的突出性问题。而通过针对市场中大宗商业银行风险贷款问题的研究发现,导致信用风险的成因不仅与外部经济市场环境复杂多变息息相关,与商业银行以及企业自身经营不善和管理水平等客观因素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更与商业银行内部信贷经营管理的环节漏洞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例如,商业银行在借贷之前对于企业的审查不慎重、背景调查不完善、借贷后的催款管理流于形式等主观因素,也容易造成信贷风险问题。而从风险形成的维度来看,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并不是由单一的风险因素造成的,而是主观、客观以及内外多重因素合力带来的结果。因此,为了推动商业银行风险贷款管理水平的提升,更应当从根源上查找商业银行借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力求通过完善内部管理的方式解决信贷风险问题。

一、商业银行法人风险贷款的主观成因

(一)对风险的敏锐度不高,缺乏远视的判断能力

行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一家商业银行来说,在判断国民经济发展趋势的过程中,必须要具体地针对某一产业、某一行业,将判断的空间缩小到特定的范围内,这样才能够对某一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清楚,做好信贷业务的细致性管理和划分[1]。从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形势来看,即使在上行期的行业中,优质的客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经济上行期中,虽然外部的市场环境充满了生机,资金的流动性也较为充足,客户相对来说在市场中的持续盈利能力较强。但这并不意味着客户在经营过程中不会面临风险问题,只是风险在上行期的经济走势中不易暴露,更容易被商业银行在背景调查中忽视[2]。但是,随着经济周期的持续波动,很多客户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出来,这时,如果商业银行针对风险的敏锐度相对较低,无法在远视的角度下考虑行业面临的风险问题,就无法建立起动态的分析方案和机制,不能以客观的状况来看待某一行业或客户,极容易在信贷业务中做出错误的判断,最终导致风险问题爆发。当前,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对于行业的发展和研究能力较为薄弱,大多数商业银行在借贷业务开展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探究“产业以及行业分析报告”中的数据判断客户的偿债能力,但是,产业和行业的分析资料无法完全与不同地域条件下的市场发展状况相互贴合,并且报告中的内容也缺乏对于行业经济周期的完善性追踪。这也导致很多商业银行在介入某些行业以及产业的发展历程时,无法客观地判断该行业是否快要进入衰退期,并无法建立起对该行业的风险关联性,当发现行业已经走下坡路时却已经来不及回头[3]。例如,我国某商业银行在对当地煤炭行业介入时恰好搭乘了煤炭“黄金十年”的末班车,但在此之后,随着行业逐渐步入萧条期,该商业银行的客户也随时都可能会发生信贷风险问题。

(二)“信息孤岛”的存在,影响了商业银行判断和决策的精确性

真实且客观的数据信息能够为商业银行的战略决策和规划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如果商业银行的上层决策者,所接收到的信息具有片面性或信息错误的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顶层发展设计。在实践业务中,考虑到业务收集者专业素质不足或收集的手段有所局限,“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不能够从根源上消除[4]。尤其是市场中存在很多企业和客户为了谋取商业银行的信任,往往会通过报喜不报忧的行为,将自身在近段时间发展过程中的利好状况告知商业银行,但是对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却隐瞒不报。例如,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大额度的民间借贷问题或面临着企业官司的问题,但却没有将这样的不利因素告知商业银行[5]。除此之外,很多商业银行的经理人也面临着绩效考核的压力,有时为达到绩效也会倒逼经理人员采用较为激进的方法,为谋求业绩,忽视了对于客户现金流以及经营管理能力和发展前景的深入调查,无法从根源上掌握客户的真实资金需求,经常出现客户想要多少就给予多少的现象。有的时候,为了达成某笔交易,很多商业银行的经理人也存在不想问或不敢问的心理状态,这也导致对于客户的信用调查信息根本不完善,严重地影响了判断的精准性。例如,在2015年,我国某商业银行向当地的贸易公司发放流动贷款资金涉及260万元,经过深入调查之后发现,该贸易公司的销售能力相对较强,在2014年的前11个月总收入达到了4697万元,销贷比率达到21.76%,偿债能力相对良好。但是在这笔贷款发放一年之后,还无法持续地收回,导致商业银行面临着极大的风险问题。最终,商业银行提起诉讼,在法院调查的环节中,才了解到该贸易公司的法人还隐形控制着其他三家企业在另外三个市场金融机构办理的大额信贷,涉及金额共计1200万元,其中,有450多万元的贷款已经成为不良贷款。如果销售经理能够在介入该行业时就能了解企业的诉讼问题,就可以从源头处拒绝借贷,从而有效地避免风险问题的发生[6]。

(三)重视放贷业务却忽视后续管理,主动防范风险的意识较为薄弱

考虑到放贷之后,尤其是对于流动性贷款来说贷款后业务持续的时间较长、管理的任务较为繁杂,同时,在管理过程中还可能会存在商业银行与放贷对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贷后管理也成为风险积压和风险突变的关键环节。但目前,许多商业银行的经理人为了谋求绩效,只注重一股脑地开发业务,却忽视了对于后续的贷款管理工作,参与主动管理风险的意识相对来说较为淡薄[7]。除此之外,部分商业银行在贷后管理工作中始终存在形式化的管理问题,仅仅是根据客户所提供的数据报表进行分析,却没有真正地对客户的经营状况进行背景调查,对于客户内部的组织管理、产品在市场中的流通情况都没有细致地了解清晰,因此,无法及时且有效地排查客户在还贷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如果在日常的风险管理工作中,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者始终缺乏对于风险的主动涉入和管理意识的强化,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提前排查风险点,极有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错失资金退出的良机,导致潜在的风险问题转化为事实存在的风险。例如,在2015年7月,我国某商业银行对当地的贸易公司信用贷款3450万元进行了风险化解。该商业银行与贸易公司在2012年就建立起了信贷业务关系,该贸易公司在农业银行、建行、宁夏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最高时共借出信用贷款9420万元,直到该贸易公司风险爆发时,信用余额还有3600万元。但是在这多家商业银行机构中,宁夏银行、招商银行以及农业银行等三家银行都成功地察觉到了风险问题并在前期退出。只有某商业银行对于该贸易公司的信用余额一直不采取变化措施,这也导致该商业银行错失了风险退出的良机,从侧面反映出该商业银行风险识别能力的薄弱。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加强对于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能力

对于行业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和研究,是保障信贷政策精准制定、从根源上防范信贷风险的关键点。尤其是当前受到全球新冠病毒感染的冲击,许多行业都陷入了下行阶段,甚至还存在同行业规模化整合的问题,因此,企业的经营环境以及持续盈利的水平中也包含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商业银行能够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透过企业发展的表象,对所处行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和空间进行精准的预判[8]。首先,应当强化对于行业的细致划分以及判断能力。加强商业银行对于客户所处行业政策发展、政策变更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对于一些余额较大、增长速度较快的高新技术行业进行准确的判断;其次,应该持续强化商业银行信贷政策的执行能力。对于商业银行总部已经出台的银行信贷管理政策,必须严格地把关并执行,同时,也应该持续关注当地市场中客户所处行业的变化动态以及政策的调整和更新,对于商业银行总行未出台限贷政策的行业来说,还应该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针对该行业进行深入的背景调查。

(二)做好信贷业务的溯源调查,加强信贷业务的真实性管理工作

信贷业务工作的本质其实就是要追溯到客户源头,真正挖掘在市场中具有高爆发力且资金流转和利用效率较高的企业,为商业银行获取更高的利润空间,实现商业银行与企业发展的共赢。同时,也要精准地识别一些利用假主体和假报表套取银行信用的企业,从根源上杜绝与这些企业的相互合作。通过信贷追本溯源的管理方式,有助于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更好地流向一些实体经济行业。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强化对于客户财务发展水平、经营发展背景以及贷款用途的真实性的核查力度,严格控制客户的准入关卡。首先,必须要核查客户提交信息的真实性。针对客户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客户企业的经营管理特征,针对客户的有效信用需求额度进行估算,避免客户借助虚假的报表或泡沫经济的外壳隐藏真实的信用套现目的;其次,应当严格核查客户提供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客观性。财务数据报表是影响商业银行对客户信用评级最为关键的数据类型,与客户授权额度的测算之间息息相关。一旦财务报表中的信息失真,将会导致商业银行在信贷决策过程中出现失误。因此,必须严格核查客户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一旦财务数据出现了异常性的波动问题,应当进行重点背景调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三)做好贷后管理工作,把握资金进退的主动权

在行业经济转型和升级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的贷款活动也必须要做出灵活的应对和调整,但是在调整期间商业银行所面临的贷款风险也会不断地积累,因此,银行必须要重视对于贷款之后的管理工作。需要牢记一个原则,“在客户发展平稳的情况下才能退出,一旦客户已经出现了风险问题,这时想退出就已经无法扭转局面。”只有持续强化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能力,才能帮助商业银行在动态的监测中提早排查风险并及时退出与风险客户之间的交易[9]。首先,商业银行应当对客户的运营发展状态进行动态性的检测。要知道,风险并不是一日之间就能够形成的,如果客户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劣势,在前期必然会有预先征兆。因此,在贷后管理工作中,商业银行必须要及时并密切地关注客户经营财务的变化水平,通过动态性的跟踪管理在出现风险的苗头时,精准地把握退出的良机;其次,应当做好风险贷款的化解工作。对于已经出现风险问题的法人贷款,在风险问题没有持续扩大的前提条件下应当采取有效的风险化解措施,这样才能够使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损失程度降到最低[10]。

综上所述,信贷资产的质量评估是关系商业银行平稳发展的核心。因此,商业银行更应当通过深入地探究法人风险贷款的主观成因,从源头上做好法人信用的评级工作,并能够持续注重贷后的管理水平的提升,这样才能够从根源上降低商业银行面临的贷款风险水平。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贷款客户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还贷款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