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分析

2023-03-22 23:56闫慧忠东阿县审计局
环球市场 2023年7期
关键词:审计报告审计工作责任

闫慧忠 东阿县审计局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修订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2010年10月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为审计实践提供更加具体的指引,也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完善和发展。与此同时,在《规定》执行初期,内部审计机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会面临较大改变与挑战。准确理解《规定》内涵,全面把握其突出亮点和对审计实践的影响,对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而言,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基于此,本文探究新时期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对策分析。

一、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重要性

经济责任审计是运用审计手段对领导干部等“关键少数”的权力运行情况予以约束和监督。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执政能力建设的制度安排,是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经济责任审计具备监督、惩治、护法、服务等功能。一般而言,审计部门以领导干部为审计对象,针对其在任期间的履职履责情况进行审计,强化其履职履责意识,约束和监督其合法、廉洁的行使权力。新形势下,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重要性体现在:第一,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可以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第二,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强化干部管理和考核,实现对领导干部的科学考核和有效监督。例如,通过定性考核、定量考核紧密结合,确保领导干部考核过程的透明性以及考核结果的准确性。第三,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形成对领导干部有效监督,促进领导干部自觉地履行经济责任。第四,通过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增强领导干部遵守党纪国法、财经纪律的自觉性,更好地实现党风廉政建设。总之,新形势下,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可以拓宽审计范围和内容,避免出现审计盲区或出现失误遗漏,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性,突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权威性。这也是实现国家善治、遏制权力腐败的必然要求。

二、新时期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分析

(一)审计时点方面,以先离后审的离任审计为主

《规定》强调要以任中审计为主,但从事业单位执行《规定》两年的实践情况来看,仍以离任审计为主。先离后审在实践中存在问题诸多,“新官不管旧账”“后任不管前任事”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增加了审计人员沟通、取证的难度,影响审计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审计发现问题不被后任重视,整改不力,最终影响审计监督制约作用的发挥。而且先离后审的做法,也不利于《规定》中关于整改报告归入被审计人员本人档案的要求。

(二)审计评价方面

①缺乏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规定》强调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坚持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但审计实践中尚未形成统一明确的评价体系,包括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不利于审计评价精准性和审计报告质量的提高。②未完全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规定》指出,在界定责任时需要做到“三个区分开来”,需要审计人员深入了解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特别是被审计人员的动机、初衷等因素,审慎研判,做好区分和定责,这对审计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规定》执行初期尚未完全落实。③以往审计发现的问题未整改的,并未进行定责。《规定》明确将以往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列入审计内容,但就事业单位两年的审计实践来看,并未对以往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出评价。对未整改事项查而不究,不仅会影响本次审计整改,也会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内部审计监督制约作用的发挥。

三、优化我国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

(一)相关人员必须对经济责任审计产生准确理解

现阶段,部分管理者依旧将经济责任审计视为其他类型的审计,而且部分审计人员并未真正掌握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类型审计的区别。因此,要想使经济责任审计在企业内部得到强化,必须明确以下四点:一是经济责任相关的审计工作有着强烈的综合性,不仅包括财务收支和《规定》中经济责任的审计内容,还包括我国的经济政策、方针、企业内的党风廉政建设等。二是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关注管理者所肩负的经济责任,强化权力运行过程中的监管,保证管理者能够在岗位内部履行职责,但是其他类型的审计活动不会受到关注,如财务收支等。三是“人”就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对象,也就是企业内的所有管理者,所有经济责任的审计环节必须围绕着“人”开展。四是经济责任审计会认定管理者承担的责任,并且通过审计评价被审计对象来处理相关人员,以起到惩戒和警示的作用。

(二)撰写质量更高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所形成的成果,就是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其原因是经济责任将“人”作为审计的对象,因此其审计报告与其他类型的审计报告不同。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主要内容有被审计对象的职责履行情况、岗位工作的业绩、通过审计发现的问题、责任确定、审计建议等。首先,审计报告的内容必须做到条理清晰,逻辑明确,并且要有合理的结构,避免出现基础性、常规性的错误。其次,运用的语言必须通俗易懂,在描述专业性强烈的问题时,应当运用科普的方式进行描述,保证所有人都能够理解内容。再次,审计报告必须由精练的语句构成,所有审计资料必须由审计人员深加工处理,准确地提炼和归纳问题,杜绝模棱两可的语句。最后,审计人员必须做到客观评价,明确各方责任,而且评价内容必须有充分的审计证据作为支撑,任何没有证据支撑、没有调查清楚的审计问题,则不应当在审计报告中出现。

(三)根据审计要求进行经济责任评价分析

审计评价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实际评价目标是领导干部,直接决定了他们的政治生命,最终提出的管理决策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关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的主体有很多,比如说社会公众、审计部门、人事部门、党委政府等。因此,在实践审计评价中,必须提升相关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对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的管理要求分析,实际审计工作必须关注领导干部的以下情况:其一,是否履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责任要求,是否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其二,是否严格遵守有关法律规定,相关经济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是否符合要求;其三,是否制定重要的经济决策及其落实情况;其四,经济责任履行的管理决策活动是否具有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其五,是否遵守有关廉洁从政的工作规定等。结合实践工作分析可知,为了保障审计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必须掌握好以下内容:其一,要根据我国相关规定严格遵守三项原则,首先是依法依规,其次是指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最后是审计评价和审计内容相统一。其二,针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提出明确的定量定性指标。此时,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单位要在合作沟通中,分别提出定量与定性两种评价指标和体系,以此保障实践评价工作更加规范公正。其三,提出操作性强且实践性高的评价方法,这样不仅能获取具有可比性的审计结果,还可以在实践发展中有效利用。最终审计评价标准是否理,还需要结合具体工作进行验证,并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四)建立健全标准体系,促进大数据审计规范发展

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合规合法提供保障,在规范制度的约束下,大数据内部审计工作才能更加精准,有利于数据收集、存储与保密工作。进而通过法规制度整顿数据的管理过程,如:明确数据收集、存储和建立数据库等,消除了数据安全问题,同时杜绝了审计人员违规操作的可能性。不仅如此,数据技术应用已经成为各单位的核心资源,单位审计部门获取审计信息,应严格履行保密责任,促使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应用能有所保障,避免因信息安全问题而给审计工作带来不良后果。对此,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规范大数据审计工作,并不断对审计评价体系进行改进,同时深入分析审计风险,促进大数据审计规范发展。

(五)重视经济责任审计预算绩效管理作用

一是各单位要自上而下加强对审计以及预算法律法规的学习,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各项审计工作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联席活动应组织人员通过培训等形式学习、讨论各项审计规定,增强单位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预算绩效管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理解和认识。尤其是绩效管理方面,要强化管理意识,梳理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点、难点,积极探索单位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二是发挥第三方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开招标等形式,让第三方机构参与进来,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性,做好绩效管理的合理评估和防范机制,通过高质量的经济责任审计,精准把控重大经营风险。

(六)强化经济责任审计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手段

一是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绩效管理数据库建设。在系统梳理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隐患的基础上,及时搭建审计绩效管理现代化、智能化平台,利用大数据网络数据分析优势,构建审计信息数据库服务平台,深度挖掘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潜在风险,通过精准科学的数据支撑,提升审计绩效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二是定期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库和成果库,实现数据整合与关联。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利用审计信息化系统,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和审计结果“全覆盖”,以共享关联的审计数据信息和科学规范的审计流程制度不断进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过程”,从而为单位制定中长期审计计划提供依据。三是通过网络技术加强审计监督与财会监督、纪检监督、人事监督等多部门协作,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实现审计“全方位”。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审计内容多、范围广、专业强、周期长等特点,因此需要单位多个部门共同努力,构建协同机制。同时,还要及时总结经验,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绩效管理结果及整改情况的公开化、常态化、制度化建设,促进单位领导干部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打造“阳光型”执政形象。

(七)独立审计机构

审计机构是为整个单位内部提供监督与控制服务的部门,机构独立性会对审计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保证审计服务质量,必须将审计机构独立出来,保证审计报告的公正客观、完整真实。面对审计人员考核人事监察科负责、人事差旅费报销等利益关联的情况,会加重审计人员的负担,事业单位需提高审计机构地位,拓宽职权范围,成立审计小组,选拔与考评人员需要立于业务、财务、人事之外,直接对主要领导负责,便于开展审计工作,以免其他因素对审计工作造成干扰。另外,还要建立审计小组责任制度,制定责任体系,对于业务经办、稽核发放、审批授权等流程,应设定严格的授权程序,屏蔽非审计部门与审计人员职权交叉,断开利益链与关系链,防止舞弊现象的出现,确保审计结果有效真实。

(八)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工作方法

引入系统化、模块化的理念,加强各级审计部门的沟通协调,改变各级各自为政、项目不同步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审计,形成相互配合、上下贯通的审计新模式。借鉴现代工业产品模块化生产、零部件通用性强的理念,探索各类审计结果模块化的办法,提高各类审计结果的通用性,节约审计资源,降低审计成本。加强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应用,探索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大数据的技术途径,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

四、结束语

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而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具备我国特色的一种经济监督机制,是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防范权力异化和权力腐败的重要手段。在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过程中,需要构建完善的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保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稳步有序开展。在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过程中,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需要从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审计力量的联动机制、完善信息沟通和信息披露机制、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机制以及完善公众监督机制等层面完善。而为了保障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发挥作用,则从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法律法规、创新审计模式与技术方法以及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等方面,优化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的保障体系,更好地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发挥出经济责任审计应有的审计监督作用。

猜你喜欢
审计报告审计工作责任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长文式(军队)审计报告改进探索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创新对话
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就新审计报告准则全面实施答记者问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新审计报告准则应用指南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