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管井井点降水的水闸泵站基坑施工技术研究

2023-03-23 09:44王龙
东北水利水电 2023年3期
关键词:井井水位计管井

王龙

(江苏省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扬州 225000)

0 引言

水闸泵站是水利工程的典型代表之一,主要作用是调节水流量、季节性蓄水与排水,提供城市用水等。水闸泵站一般修建在河流或者湖泊附近,以方便取水。而河流或者湖泊附近的地质条件较为恶劣,常常伴随松散的岩层、土质及丰富的地下水,给水闸泵站的基坑施工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难度[1]。当基坑挖掘到一定深度时,经常出现渗水,导致基坑涌水严重,不利于后续施工,工程质量也受到影响。如何保持基坑施工时坑内的干燥,是当前很多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难点和重点。管井井点降水可以人工降低地下水位,避免基坑渗水[2]。此次研究以某水闸泵站工程为例,将管井井点降水应用到基坑施工当中,以期为其他水利工程基坑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水闸泵站工程概况

修建该水闸泵站主要是为了解决河流洪水期水位上涨、出现城市倒灌的问题,防止城市内涝的发生。该工程所在地区地下水位平均标高为-10.59 m,含水层渗透系数为5.200 m/d,涌水量为623 m3/d。预计基坑开挖坡度为1∶1.5,深度预计不大于-15.70 m,坑长约500.00 m,宽约50.00 m。基坑深度明显大于地下水位标高,在开挖时必然会出现渗水现象,因此,需要采用管井井点降水方法来开展水闸泵站基坑施工。

根据地勘资料,该工程所在位置工程地质情况从上到下依次为:人工填土层厚2.50~5.20 m;中砂层厚1.50~4.50 m;第四系淤积层厚0.50~2.60 m;粉砂层厚2.60~6.00 m;冲积层厚0.50~1.50 m;残积层厚1.50~4.30 m;中砾层厚2.40~4.60 m;低液限黏土层厚0.20~1.00 m。

2 管井及其井点设计

管井由井盖、井口、出水管、电缆、井管、潜水电泵、过滤管、导向段、沉砂管组成。

2.1 管井井点数计算

在研究区内基坑周围需要布设的管井井点数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M为管井井点数;S为基坑总涌水量;R为单井排水量;a为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取值见表1;b为基坑水位降深;h为地下水位标高;c为过滤器淹没段长度;e为井管直径,取值为500.0 mm;g为基坑中心到河岸距离;l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d为管井埋设深度,取值为20.00 m;r为过滤器半径,取值为2.5 mm;r1为降水影响半径。经上述公式计算,该管井井点数共计14 个。

表1 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取值表m/d

2.2 管井井点布置

将计算的14 个管井井点在基坑周围进行均匀布设,上、下两侧各布置4 个管井井点,间距设置为12.00~13.00 m,左、右两侧各布置3 个管井井点,间距设置为8.00~10.00 m。

3 材料及设备选用

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材料和设备选用情况如表2 所示。

表2 材料和设备选用表

4 基于管井井点降水的基坑施工方案设计

1)准备施工过程中现场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

2)对施工现场的土地进行平整,目的是保障地基土坚实稳定[3]。具体施工过程:利用水准仪测量施工地面标高及施工高度;根据得到的参数计算需要挖填的土方量;利用挖掘机将高出水平高度的山坡土挖掘掉,然后利用运土车将土运到需要填补的地方,并尽可能做到平整;利用压土机在现场进行反复压实处理,保障地基土坚实稳定。

3)按照管井井点布局方案,利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放线,确定井点位置。在定位过程中,需要保证井位偏差不大于50.0 mm。

4)安设护筒。在向地下钻孔时,井口存在随时坍塌及地下水流涌入的风险。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需要在钻孔前埋入护筒,并用粘土将外侧缝隙填实[4]。护筒由钢板卷制而成,其尺寸根据管井相关参数而定。

5)井点沟槽挖掘。当利用管井排出地下水时,需要通过沟槽将地下水与集水坑连通,当地下水涌出后,通过沟槽流入集水坑,沟槽的尺寸为600.0 mm×500.0 mm×300.0 mm(深×长×宽)。

6)井点成孔。将钻机安排到井点所在位置,在三脚架的辅助下,采用清水水压平衡法冲击钻孔。在钻孔时,需要保证钻孔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钻机钻孔直径为115.0~350.0 mm,深度为200.00 m,角度为90°,电动机功率为33 kW。需要注意的是,当遇到隔水黏土层,为防止孔壁出现泥皮,需要增加扩孔操作,保证管井的出水量。

7)换浆。换浆的作用一是保障出水量,二是防止井壁塌方。当钻孔深度达到0.50 m 时,将钻具提出孔外,然后在孔中注入清水,通过清水稀释孔中的泥浆,最后利用污水泵将泥浆排出[5]。

8)下放井管。首先在井管口利用塑料进行包裹,防止下管过程中泥沙进入到井管,使井管保持垂直状态,并缓慢下降,井管中心点对准护筒中心,并利用扶正器垂直固定。

9)填滤料。沿着井管四周缓慢地将直径为1.0~5.0 mm 的粗砂填入到管井中。

10)洗井。为防止井内残存的泥沙堵住井孔,保证出水量,需要进行反复抽洗,直至抽出来的水为清水。在该过程中,如果管井内的滤料存在下降的现象,则需要及时补充滤料。

11)下泵抽水。将潜水电泵顺着管壁下降到井底,启动电泵进行抽水,水流顺着井点沟槽流入集水坑。在抽水过程中,需要利用水流量检测表每隔1 h 进行1 次观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抽水过程中泥沙堵住井孔的现象[6]。

以上为基于管井井点降水的基坑施工过程,经过降水处理后,可以基本保障基坑内干燥,为后续工作创造更有利的施工环境。

5 施工效果监测与分析

5.1 监测设备

为测试上述施工效果,还需要进行施工效果监测与分析。本文主要进行水位观测,观测设备为电测水位计。水位计型号为WD85-50,全密封焊接不锈钢探头,适用于各种水位测量场合。该设备检测监测过程:准备监测设备与材料;调试电测水位计;将不锈钢探头放入到管井内;每30 min读取1 次水位数据;数据记录。重复上述过程,记录每一个管井内地下水位施工前后的变化,并将电测水位计采集的数据绘制成表。

5.2 监测结果与分析

利用上述电测水位计对施工前后基坑地下水位进行检测和记录,结果如表3 所示。从表3 中可以看出,在实施基于管井井点降水的水闸泵站基坑施工技术之后,基坑内平均水位从-10.59 m 下降到了-16.89 m,降深达到6.30 m,低于基坑深度预计-15.70 m,说明通过该技术处理后,基坑施工时不会触及地下水而造成地下水上涌,能够保证基坑内干燥。

表3 基坑地下水位表m

6 结语

水闸泵站一般都会修建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在挖掘基坑的时候,地下水很容易上涌,淹没基坑,不利于后续修建工程的开展。基于管井井点降水的水闸泵站基坑施工技术,通过在基坑周围修建管井,抽取地下水,以保证基坑施工的干燥。在此次研究中以某水闸泵站工程为例,对该技术的实施过程进行了具体分析,并通过电测水位计检测施工前后基坑中地下水位的变化,通过计算前后降深证明了所研究技术的有效性,也为类似的工程实例提供参考依据。但研究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即某些必要参数的取值采用的都是经验值,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在这一方面有待进一步分析。

猜你喜欢
井井水位计管井
海上调整井井槽高效利用技术创新与实践
三峡船闸闸室水位检测工艺的优化与应用
排渗管井在尾矿库中的应用
基于压裂效果评价的页岩气井井距优化研究
泄水建筑物斜向进水消力井井深设计研究
油田加热炉磁翻板水位计堵塞问题的应对措施
井下作业修井井控工作探讨
加热炉磁翻板水位计的开发应用
一种新型国产雷达水位计的设计
管井降水技术在洪河倒虹吸施工中的应用